海瑞斟酌了十几秒钟,缓缓开口。
“皇上信任老臣,不以老臣愚钝迂腐,愿将御史台重任委以老臣,臣感激零涕,备感惶恐。
但臣的性子,皇上是知道的。能为大明社稷,能为天下苍生谋一份福,出一份力,臣当仁不让。
正月间臣接到皇上的书信,知道让臣出掌御史台的圣意,便沉下心思考如何在御史中丞任上做好本职工作。
御史中丞掌御史台,御史台分设都察院和司理院,分掌监察和鞫谳。御史台分权到省,有按察司,也是分监察厅和司理院,按察左右使分管地方监察和鞫谳之权。
臣在抚苏这几年,觉得按察司这个衙门非常的别扭,明明是两个职责风牛不相及的衙门,偏偏给硬捏在了一起。
既然是一起,有时候缺人手了,监察厅和司理院会互相调动。司理院缺推官,就找监察厅调人过去,御史摇身一变成了推官。
司理院推官做的不如意,觉得没什么前途,想方设法调去监察厅,做起威风八面的监察御史。
更有甚至,大家都认为检法官、推官和御史是三者合而为一的关系,可以互相换职。检法厅名义上归布政司刑曹管辖,但刑曹参政少有管它,检法厅由于职责之事,更多的是跟司理院搅合在一起,进而跟监察厅关系不错,与按察司几乎合二为一。
可是这三者能互相换吗?根本不行的!会有大纰漏的!
杨开泰案,扬州郡检法局和司理院的司法官不称职,这种监察司理检法不分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主办此案的检法官和推官,还是以前御史作风。
我说你有罪,你就有罪。要想脱罪,自己找出证据来。你要是找不出证据来,就证明我们定的没错,你就是有罪!
这等捕风捉影、指鹿为马的御史做派,遗毒不小啊!”
海瑞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
“检法官和司理推官能这样检法和鞫谳吗?肯定不行的!
谁主张谁举证。
检法方要公诉案犯,就必须找到十足确凿的证据,人证物证,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令人信服的证据链,公诉时在法庭上列举出来,交由司理推官审查核实。
同时辩护方负责找出检法官的证据漏洞,证明这些证据是有缺陷和无效的,从而验证被辩护的案犯是无罪的。而不是要辩护方和案犯去找证据证明他是无罪的!
自证清白!
我本来就是清白,为什么要自证?
难不成我海瑞看谁不顺眼,指着他说他是贪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他就是贪官了?然后他必须自己找出证据来,证明他不是贪官。否则的话,我就出口成宪,他成了大贪官,要被绳之以法?”
海瑞说到激动愤怒时,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
当年他可没少受某些御史的指摘。
这些御史站在道德制高点,自诩正义的化身,拿着海瑞纳妾之事,大肆抨击,说海瑞是伪君子,公平正直、为国为民全是装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好色贪利的小人。
甚至还编造出海瑞一饼杀女的典故来。
御史说这些话,捕风捉影,嘴巴一张,轻飘飘的几句话却杀人于无形,恨不得把海瑞按在污泥臭坑里,再狠狠踩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实际上这些御史无非是某些世家豪强们豢养的走狗,在海瑞主持公正,严惩了这些世家豪强们后,跳出来想方设法替恩主们报仇。
朱翊钧体会到海瑞的愤怒。
这些原本主持公道、抑强抚弱的御史们,屁股坐得这么偏,还怎么为黎民百姓们主持公道?
朱翊钧知道海瑞确实有缺陷,他事母可谓到了愚孝的地步,对妻妾子女却严厉到了苛刻无情的地步。
海瑞自小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如今刚直不阿的性格,正是其母培养出来的。
海瑞对妻妾子女苛刻,确实不近人情,让人侧目。可是这总比他纵容妻妾子女,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如严嵩、徐阶一般要强吧!
海瑞对妻妾子女无情,对自己更是苛酷,但对母亲至孝、对大明赤忠、对百姓大爱。
这难道还不够吗?
朱翊钧开口道:“海公激愤,朕能体谅。这些狗屁御史以己之心度公之腹,他们心里只有自私自利的小爱,根本不懂海公的大忠大孝和大爱。”
海瑞双眼瞬间变得微红,站起身来,恭敬地叉手长揖,“臣能得皇上这一句话,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憾了。”
朱翊钧挥挥手,祁言连忙上前去扶住海瑞。
“海公心里有慈母,有大明社稷,有天下苍生,唯独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妻儿老小。海公,你为大明社稷和天下苍生呕心沥血,克己绝亲,但朕不能这么无情。”
海瑞流着泪说道:“皇上这些年,待臣家母和妻儿如亲人,每月定时差人嘘寒问暖,询衣查米。
万历元年,家母突然染病,皇上当即请太医院太医上门医治家母临终前拉着老臣的手,切切叮嘱。
你受世宗、神宗和当今皇上三朝之重恩,唯有肝脑涂地、赤心奉国才能报之万一。”
朱翊钧起身,扶着哽咽的海瑞坐回到座位上,又接过祁言递过来的温水拧干的毛巾,呈到海瑞跟前,双目微红地说道。
“海公,你是皇爷爷留给朕的纯臣。看到你,朕就会想起皇爷爷对朕的悬悬而望啊。”
海瑞一把接过毛巾,双手捧着,整张脸埋在毛巾,发出呜呜的痛哭声。
声音如怨如诉,在室内怆然回荡。
过了一分多钟,海瑞抬起了头,脸上的皱纹和老人斑里充满了坚毅,声音微微嘶哑着说道:“皇上,我们继续说御史台的事。”
“好!”朱翊钧坐回到座椅上,欣然答道,“面对这样的乱局,海公认为改变?”
海瑞斩钉截铁地说道:“分拆!”
“分拆?”
“对。御史台有名无实,可以废除,司理院从中枢御史台、地方按察司分出来,可以单独为一院,也可以挂在大理寺名下。
它可以不位高权重,但必须单独运作,中立公正,不受影响和约束。
而且不仅不受其它衙门影响和约束,上下级也尽可能少影响和约束。
比如按例,一般民事案件由县司理院审理,从开始审理到结束,上级司理院不得干涉。只有等初级司理院审案完毕,上级司理院复审再加以审查复核。
大理寺是最高司理院,但它自上而下对地方各级司理院的管辖和影响,不是通过指令等行政手段,而是通过对案件的审核,重大案件的最终裁定以及死刑核准来施加,确保鞫谳司法过程的独立和公正。”
朱翊钧点点头,“海公的意思朕大致明白了。
司理院独立出来,中央司理院以大理寺兼理,地方司理院从按察司分出来,与它再无瓜葛,各省三司和抚台,严禁干涉,确保它独立公正运作。”
“是的皇上。”
朱翊钧点点头,“嗯,当初成立司理院时,朕就想着把它单独分列出来。只是那时律法官员不多,人手紧张,而且这是一个全新的官制,需要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为了方便调集人手,尽快搭建它,朕思前想后,决定把司理院和都察院捏合在一起,想借着都察院和按察司的资源先把司理院的骨架搭建起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分列出去。
现在海公所言,确实到了该分家的时候了。”
既然皇上早就有这个心思,海瑞也就放心了。
“皇上圣明。依法治国,司理院是重要一环,正如皇上在其成立之时所言,它是大明律法最后的保障,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要想让它成为大家都能承认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平台,必须足够权威。司理院的权威来自何处,就在于中立公正。
不偏不倚方为中,坚持原则当为立;惟木从绳则正,律法为准绳。无私公平方可公。公平正直,乃理国第一要道。
只有坚持中立公正,日积月累,才能让司理院的权威树立起来。”
朱翊钧欣然地点点头:“海公是大明第一正臣,朕相信你能把司理院打造成中立公正的典范。
那都察院如何分制?”
“皇上,都察院御史闻风弹劾那一套可以禁止了。
它既然身负纠劾百官、维护官纪的衙门,就应该制定监察体系,如少府监那一套任职前背调,离职前审查,接受举报调查,完全可以吸收过来。
以前总是说君子是有德之士,举报是小人所为,不鼓励举报。可是百年下来,朝野上下一堆的伪君子,还不如那些真小人!
臣历任多职,又抚苏数年,深刻认识到,道德只能用于日常教育,让百官们有羞耻之心,自觉之意。
但是要让百官们不敢贪,还得靠严法重刑。
皇上仁德,体恤百官,厚俸重禄,还有额外津贴,中枢地方官员衣食无忧,皆有富余。那国法更有理由严治他们。”
海瑞一脸威凛,说话时胡须一翘一翘。
“都察院设中央监察厅,监察内阁六部诸寺、戎政府五军都督府和总局,以及各省抚台三司;地方继续以按察司监察地方,以事查官。郡县分监察局。
省郡县各衙门官员任职前必须由按察司和监察局做背景调查,确保不能带病上任。
离职前,不管是升迁、他调或致仕,必须做审查。该管部门的账目要清、项目要明、政绩要实。
实行连带和倒查制。我们不怕出问题不怕做错事,怕的就是出了问题无动于衷,做错了事就是不改!”
说到这里,海瑞看了一眼朱翊钧,诚恳地说道:“皇上,臣觉得各省设巡抚行使监督之权,是一步妙棋。
地方治政之权,既要分,又要合。分是布政、按察和兵备三司分掌民政、监察和兵备之权。
合是必须有人监督三司,居中协调,提高行政效率。
巡抚就是承担这个职责的人。但是臣抚苏数年,觉得巡抚权柄还是过于轻了。司理检法巡抚不必去管,也不能去干涉。
但布政司和官纪监察,巡抚必须要管起来。
布政司多半站在地方的立场上,做出的许多决策和举措,都是为本地而想,不会去考虑国库有没有钱,也不会去想会不会对邻居各省造成影响。
皇上常常说,全国一盘棋,布政司埋头下棋,只看着自己眼皮底下的利益。巡抚就不能,他多是朝议大夫,甚至是资政学士,参与国政大略的决策讨论。
他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本省布政司的治政决策和举措,督促布政司坚决执行中枢决策,平衡好中枢和地方的利益。
这是巡抚应该做的,也是他必须要做的。”
朱翊钧哈哈大笑:“海公做江苏巡抚,果真是做出心得来了。你这些话说得很好,朕也明白你的意思。
巡抚只是有一个督查局,几个巡按,虾兵蟹将,根本管不住布政司。嗯,可以把各省按察司交给巡抚去代管。
按察司可以如警政部门一样,不仅受都察院直管,还受本省巡抚兼管。按察使取消左右使,改为按察使,和按察副使。
他们的任命都由都察院考察和决定,由吏部统一正式任命。
但是在酌定人选方面,充分听取该省巡抚的意见。
巡抚官阶定为从二品,布政使定为正三品,按察使定为从三品。巡抚官阶拔高,再兼管按察司。
他不能直接率领布政司,但是可以以监察权去督促布政司。
手里没权,布政司当巡抚在放屁!”
朱翊钧最后一句话,让海瑞仰首哈哈大笑起来。
王一鹗听得有些懵逼。
海公,皇上想让你做御史中丞,执掌御史台,你怎么把司理院从御史台推出去,剩下的都察院,还把各省的按察司交给巡抚兼管。
你这不是在自剪羽翼吗?
别人都在拼命地往怀里揽权,你倒好,还要分权出去。
不过王一鹗很快就明白海瑞的心思,只要能确保司理院的中立公正,确保都察院能切实履行监管官纪的职责,权柄多少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海公啊海公!
“皇上信任老臣,不以老臣愚钝迂腐,愿将御史台重任委以老臣,臣感激零涕,备感惶恐。
但臣的性子,皇上是知道的。能为大明社稷,能为天下苍生谋一份福,出一份力,臣当仁不让。
正月间臣接到皇上的书信,知道让臣出掌御史台的圣意,便沉下心思考如何在御史中丞任上做好本职工作。
御史中丞掌御史台,御史台分设都察院和司理院,分掌监察和鞫谳。御史台分权到省,有按察司,也是分监察厅和司理院,按察左右使分管地方监察和鞫谳之权。
臣在抚苏这几年,觉得按察司这个衙门非常的别扭,明明是两个职责风牛不相及的衙门,偏偏给硬捏在了一起。
既然是一起,有时候缺人手了,监察厅和司理院会互相调动。司理院缺推官,就找监察厅调人过去,御史摇身一变成了推官。
司理院推官做的不如意,觉得没什么前途,想方设法调去监察厅,做起威风八面的监察御史。
更有甚至,大家都认为检法官、推官和御史是三者合而为一的关系,可以互相换职。检法厅名义上归布政司刑曹管辖,但刑曹参政少有管它,检法厅由于职责之事,更多的是跟司理院搅合在一起,进而跟监察厅关系不错,与按察司几乎合二为一。
可是这三者能互相换吗?根本不行的!会有大纰漏的!
杨开泰案,扬州郡检法局和司理院的司法官不称职,这种监察司理检法不分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主办此案的检法官和推官,还是以前御史作风。
我说你有罪,你就有罪。要想脱罪,自己找出证据来。你要是找不出证据来,就证明我们定的没错,你就是有罪!
这等捕风捉影、指鹿为马的御史做派,遗毒不小啊!”
海瑞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
“检法官和司理推官能这样检法和鞫谳吗?肯定不行的!
谁主张谁举证。
检法方要公诉案犯,就必须找到十足确凿的证据,人证物证,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令人信服的证据链,公诉时在法庭上列举出来,交由司理推官审查核实。
同时辩护方负责找出检法官的证据漏洞,证明这些证据是有缺陷和无效的,从而验证被辩护的案犯是无罪的。而不是要辩护方和案犯去找证据证明他是无罪的!
自证清白!
我本来就是清白,为什么要自证?
难不成我海瑞看谁不顺眼,指着他说他是贪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他就是贪官了?然后他必须自己找出证据来,证明他不是贪官。否则的话,我就出口成宪,他成了大贪官,要被绳之以法?”
海瑞说到激动愤怒时,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
当年他可没少受某些御史的指摘。
这些御史站在道德制高点,自诩正义的化身,拿着海瑞纳妾之事,大肆抨击,说海瑞是伪君子,公平正直、为国为民全是装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好色贪利的小人。
甚至还编造出海瑞一饼杀女的典故来。
御史说这些话,捕风捉影,嘴巴一张,轻飘飘的几句话却杀人于无形,恨不得把海瑞按在污泥臭坑里,再狠狠踩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实际上这些御史无非是某些世家豪强们豢养的走狗,在海瑞主持公正,严惩了这些世家豪强们后,跳出来想方设法替恩主们报仇。
朱翊钧体会到海瑞的愤怒。
这些原本主持公道、抑强抚弱的御史们,屁股坐得这么偏,还怎么为黎民百姓们主持公道?
朱翊钧知道海瑞确实有缺陷,他事母可谓到了愚孝的地步,对妻妾子女却严厉到了苛刻无情的地步。
海瑞自小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如今刚直不阿的性格,正是其母培养出来的。
海瑞对妻妾子女苛刻,确实不近人情,让人侧目。可是这总比他纵容妻妾子女,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如严嵩、徐阶一般要强吧!
海瑞对妻妾子女无情,对自己更是苛酷,但对母亲至孝、对大明赤忠、对百姓大爱。
这难道还不够吗?
朱翊钧开口道:“海公激愤,朕能体谅。这些狗屁御史以己之心度公之腹,他们心里只有自私自利的小爱,根本不懂海公的大忠大孝和大爱。”
海瑞双眼瞬间变得微红,站起身来,恭敬地叉手长揖,“臣能得皇上这一句话,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憾了。”
朱翊钧挥挥手,祁言连忙上前去扶住海瑞。
“海公心里有慈母,有大明社稷,有天下苍生,唯独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妻儿老小。海公,你为大明社稷和天下苍生呕心沥血,克己绝亲,但朕不能这么无情。”
海瑞流着泪说道:“皇上这些年,待臣家母和妻儿如亲人,每月定时差人嘘寒问暖,询衣查米。
万历元年,家母突然染病,皇上当即请太医院太医上门医治家母临终前拉着老臣的手,切切叮嘱。
你受世宗、神宗和当今皇上三朝之重恩,唯有肝脑涂地、赤心奉国才能报之万一。”
朱翊钧起身,扶着哽咽的海瑞坐回到座位上,又接过祁言递过来的温水拧干的毛巾,呈到海瑞跟前,双目微红地说道。
“海公,你是皇爷爷留给朕的纯臣。看到你,朕就会想起皇爷爷对朕的悬悬而望啊。”
海瑞一把接过毛巾,双手捧着,整张脸埋在毛巾,发出呜呜的痛哭声。
声音如怨如诉,在室内怆然回荡。
过了一分多钟,海瑞抬起了头,脸上的皱纹和老人斑里充满了坚毅,声音微微嘶哑着说道:“皇上,我们继续说御史台的事。”
“好!”朱翊钧坐回到座椅上,欣然答道,“面对这样的乱局,海公认为改变?”
海瑞斩钉截铁地说道:“分拆!”
“分拆?”
“对。御史台有名无实,可以废除,司理院从中枢御史台、地方按察司分出来,可以单独为一院,也可以挂在大理寺名下。
它可以不位高权重,但必须单独运作,中立公正,不受影响和约束。
而且不仅不受其它衙门影响和约束,上下级也尽可能少影响和约束。
比如按例,一般民事案件由县司理院审理,从开始审理到结束,上级司理院不得干涉。只有等初级司理院审案完毕,上级司理院复审再加以审查复核。
大理寺是最高司理院,但它自上而下对地方各级司理院的管辖和影响,不是通过指令等行政手段,而是通过对案件的审核,重大案件的最终裁定以及死刑核准来施加,确保鞫谳司法过程的独立和公正。”
朱翊钧点点头,“海公的意思朕大致明白了。
司理院独立出来,中央司理院以大理寺兼理,地方司理院从按察司分出来,与它再无瓜葛,各省三司和抚台,严禁干涉,确保它独立公正运作。”
“是的皇上。”
朱翊钧点点头,“嗯,当初成立司理院时,朕就想着把它单独分列出来。只是那时律法官员不多,人手紧张,而且这是一个全新的官制,需要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为了方便调集人手,尽快搭建它,朕思前想后,决定把司理院和都察院捏合在一起,想借着都察院和按察司的资源先把司理院的骨架搭建起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分列出去。
现在海公所言,确实到了该分家的时候了。”
既然皇上早就有这个心思,海瑞也就放心了。
“皇上圣明。依法治国,司理院是重要一环,正如皇上在其成立之时所言,它是大明律法最后的保障,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要想让它成为大家都能承认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平台,必须足够权威。司理院的权威来自何处,就在于中立公正。
不偏不倚方为中,坚持原则当为立;惟木从绳则正,律法为准绳。无私公平方可公。公平正直,乃理国第一要道。
只有坚持中立公正,日积月累,才能让司理院的权威树立起来。”
朱翊钧欣然地点点头:“海公是大明第一正臣,朕相信你能把司理院打造成中立公正的典范。
那都察院如何分制?”
“皇上,都察院御史闻风弹劾那一套可以禁止了。
它既然身负纠劾百官、维护官纪的衙门,就应该制定监察体系,如少府监那一套任职前背调,离职前审查,接受举报调查,完全可以吸收过来。
以前总是说君子是有德之士,举报是小人所为,不鼓励举报。可是百年下来,朝野上下一堆的伪君子,还不如那些真小人!
臣历任多职,又抚苏数年,深刻认识到,道德只能用于日常教育,让百官们有羞耻之心,自觉之意。
但是要让百官们不敢贪,还得靠严法重刑。
皇上仁德,体恤百官,厚俸重禄,还有额外津贴,中枢地方官员衣食无忧,皆有富余。那国法更有理由严治他们。”
海瑞一脸威凛,说话时胡须一翘一翘。
“都察院设中央监察厅,监察内阁六部诸寺、戎政府五军都督府和总局,以及各省抚台三司;地方继续以按察司监察地方,以事查官。郡县分监察局。
省郡县各衙门官员任职前必须由按察司和监察局做背景调查,确保不能带病上任。
离职前,不管是升迁、他调或致仕,必须做审查。该管部门的账目要清、项目要明、政绩要实。
实行连带和倒查制。我们不怕出问题不怕做错事,怕的就是出了问题无动于衷,做错了事就是不改!”
说到这里,海瑞看了一眼朱翊钧,诚恳地说道:“皇上,臣觉得各省设巡抚行使监督之权,是一步妙棋。
地方治政之权,既要分,又要合。分是布政、按察和兵备三司分掌民政、监察和兵备之权。
合是必须有人监督三司,居中协调,提高行政效率。
巡抚就是承担这个职责的人。但是臣抚苏数年,觉得巡抚权柄还是过于轻了。司理检法巡抚不必去管,也不能去干涉。
但布政司和官纪监察,巡抚必须要管起来。
布政司多半站在地方的立场上,做出的许多决策和举措,都是为本地而想,不会去考虑国库有没有钱,也不会去想会不会对邻居各省造成影响。
皇上常常说,全国一盘棋,布政司埋头下棋,只看着自己眼皮底下的利益。巡抚就不能,他多是朝议大夫,甚至是资政学士,参与国政大略的决策讨论。
他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本省布政司的治政决策和举措,督促布政司坚决执行中枢决策,平衡好中枢和地方的利益。
这是巡抚应该做的,也是他必须要做的。”
朱翊钧哈哈大笑:“海公做江苏巡抚,果真是做出心得来了。你这些话说得很好,朕也明白你的意思。
巡抚只是有一个督查局,几个巡按,虾兵蟹将,根本管不住布政司。嗯,可以把各省按察司交给巡抚去代管。
按察司可以如警政部门一样,不仅受都察院直管,还受本省巡抚兼管。按察使取消左右使,改为按察使,和按察副使。
他们的任命都由都察院考察和决定,由吏部统一正式任命。
但是在酌定人选方面,充分听取该省巡抚的意见。
巡抚官阶定为从二品,布政使定为正三品,按察使定为从三品。巡抚官阶拔高,再兼管按察司。
他不能直接率领布政司,但是可以以监察权去督促布政司。
手里没权,布政司当巡抚在放屁!”
朱翊钧最后一句话,让海瑞仰首哈哈大笑起来。
王一鹗听得有些懵逼。
海公,皇上想让你做御史中丞,执掌御史台,你怎么把司理院从御史台推出去,剩下的都察院,还把各省的按察司交给巡抚兼管。
你这不是在自剪羽翼吗?
别人都在拼命地往怀里揽权,你倒好,还要分权出去。
不过王一鹗很快就明白海瑞的心思,只要能确保司理院的中立公正,确保都察院能切实履行监管官纪的职责,权柄多少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海公啊海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