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在上 122【强项令】

小说:相国在上 作者:上汤豆苗 更新时间:2025-08-21 21:48:0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仪真县城位于扬州府城西面五十余里,两地有官道相连,骑马一般耗时两到三个时辰。

  薛淮骑术娴熟,江胜和另外四名护卫比他要更胜一筹,但是一群府衙胥吏明显跟不上节奏,薛淮只好在途中歇了一阵,等抵达仪真县城已是午后申时出头。

  此番他并未微服私访,府衙先前已经行文各县,像江都县便提前做好准备,将相关卷宗和人员都召集至县衙大堂,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流程。

  然而一行人在仪真东门被拦了下来。

  城门巡检见到官道上数十骑飞驰而来,险些吓得让人立刻关闭城门,直到对方提前放缓速度,他才紧张不安地喊话让对方停下。

  片刻过后,巡检带着十余名兵丁上前,拱手问道:“敢问大人高姓大名?可有公文在身?”

  江胜策马上前,正色道:“府衙同知薛大人前来巡查仪真县,难道你没有事先接到县衙知会?”

  巡检愣了一下,朝江胜后面的薛淮望去,不禁暗暗咋舌,这位同知大人可真年轻!

  他连忙摇头道:“回上官,小人并未收到知会。”

  江胜不愿为难一个小小巡检,便从行囊中取出公文凭证,下马交给对方查验。

  巡检匆匆看了几眼,迅速将公文凭证还回去,快步来到薛淮马前,躬身行礼道:“小人仪真巡检常文,拜见厅尊!”

  薛淮面无表情地说道:“常巡检,请你安排一人作为向导,带我们去仪真县衙。”

  “小人领命!”

  常文扭头喊来一名机灵的下属,叮嘱他用心办事。

  他望着数十骑进入城内,回想薛淮年轻冷峻的面容,不由得叹道:“县尊,您这又是何苦呢?”

  另一边,薛淮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前行,既不会惊扰城内百姓,也能实地观察这座运河重镇的风貌。

  仪真县城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处,乃大燕漕盐命脉咽喉,承担淮盐和南方漕粮中转之责,与薛淮之前见过的临清颇为相似。

  因为紧邻长江的缘故,仪真县饱受水患的困扰,每次长江洪水泛滥,此地境内都会受灾。

  再加上商贸发达的缘故,仪真县贫富悬殊的情况格外严重,一边是依靠漕运和盐业腰缠万贯纸醉金迷的富绅,一边是因为水患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只能靠着在县城西面运河码头做苦力维持生活。

  薛淮对此的感受非常清晰。

  城内消遣去处林立,亦有很多人穿着粗布衣裳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富贵气息和穷苦景象交错汇聚,编织成一幅世情冷暖的画卷。

  “厅尊大人,县衙到了。”

  负责带路的兵丁恭敬地说着。

  薛淮微微颔首,旋即下马向前望去。

  和威严肃穆的江都县衙相比,仪真县衙要显得简朴许多,并非是指建筑规制的缺漏,而是门前没有彰显官府威仪的衙役,匾额亦因风雨的侵袭褪色。

  薛淮在门外等了一阵,里面才有两名官吏急匆匆地跑出来,慌乱地行礼道:“卑职拜见厅尊!”

  他们气喘吁吁地做着自我介绍,左边那人是仪真县丞卢静,右边则是县衙礼房司吏孟宇。

  薛淮平静地问道:“章知县何在?”

  卢静紧张地咽着口水,应道:“回厅尊,章知县上午便离开县衙,带人前往西南巡查江堤去了。”

  薛淮不置可否,迈步进入县衙,余者连忙跟了上去。

  县衙之内很安静,薛淮一路走来只见到小猫两三只,显然大部分官吏都已外出。

  卢静连忙解释道:“厅尊,因为夏汛将至,章知县担忧去年水患重现,近来发动县衙官吏检查各处江堤与河堤状况。卑职负责留守县衙,若是百姓有纠纷需要决断,便由下官先行处置,等章知县回来再向他禀报。”

  他这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从侧面能看出知县章时勇于实干,不过跟随薛淮前来的府衙属官却觉得章时这是故作姿态。

  进入二堂,薛淮坐下用茶,泰然自若地揉了揉大腿。

  即便他没有松懈,每天都会花点时间练习江胜传授的拳法,但这副身躯依旧不够强壮,赶了大半天的路难免双腿酸痛。

  “卢县丞。”

  王贵开口问道:“不知贵县可曾收到府衙行文?”

  卢静心中一叹,赔笑道:“五天前便收到了,亦知厅尊会在这两天驾临敝县。”

  王贵微微皱眉道:“这倒奇了,为何城门巡检不知此事?而且你们既然知道厅尊要来,为何不亲至城外迎接?”

  他问得理直气壮,卢静听得冷汗直流。

  不止王贵是这般态度,其他府衙属官的不满溢于言表。

  官场之上讲究规矩,薛淮身为扬州府二把手,此行亦非突然袭击,仪真县衙竟然没有任何准备,这显然是对薛淮的轻视。

  若是换做十天前,这群府衙属官未必会是这种态度,甚至有人会因为见到薛淮吃瘪暗中幸灾乐祸,但是经过在江都县衙的磨合相处,他们起码会在明面上维护薛淮的威仪。

  原因很简单,薛淮带着他们清理江都县的积弊,这些都是政绩和功劳,所有人的考评本都会记上这一笔。

  不论他们内心作何打算,至少这段时间会唯薛淮马首是瞻。

  卢静看向神情淡然的薛淮,小心翼翼地说道:“启禀厅尊,卑职亦曾建言章知县早做安排,但是他对卑职说,既然厅尊是来巡查仪真县务,让您看到本地最真实的模样便好,因此不会做任何安排,保证厅尊看到的都是真实情况。章知县特地交代过,除了他和卑职之外,本县无人知晓厅尊今日前来,不过……”

  他欲言又止,薛淮一行人直接来到县城,并未先去境内各处实地巡查,如今怕是瞒不过本地官绅。

  一群府衙属官听完卢静的陈述愈发皱眉,这位章知县还真是不走寻常路,丝毫不懂官场上的人情世故,难怪听说他身为二甲进士被人赶出京城,这些年困在仪真知县的位置上不能动弹。

  当此时,薛淮放下茶盏,众人便不敢再言语。

  他看向卢静问道:“章知县现在何处?”

  卢静道:“回厅尊,知县今日应在县城西南边的江堤巡视。”

  薛淮微微颔首,看向府衙属官说道:“尔等留在县衙,将本官先前提到的相关卷宗整理妥当,再和卢县丞坐在一起聊聊,就仪真县如今面临的疑难问题拟出一个章程。此事便由卢县丞和王典吏主持。”

  “卑职领命。”

  众人齐声应下。

  薛淮随即站起身来,对江胜说道:“你带上几个人,随本官去江堤看看。”

  卢静等人连忙相送,这位出身平平的县丞心中忐忑不已,因为他根本看不出薛淮是喜是怒,只能默默为知县章时祈祷,顺带希望这位县尊大人忍耐一些,千万莫要惹怒薛淮。

  约莫一刻多钟过去,薛淮带着几名护卫策马来到县城西南面的江堤。

  如今是五月中旬,南面浩浩汤汤的长江平静温和,江面波光粼粼,宛如一条绕城而过的绸缎。

  仪真江堤西起泗源沟,东至水门,总长八里有余,其中包含将近二里的县城南面临江城墙。

  薛淮留下一人看守坐骑,带着江胜等人登上江堤。

  这一刻他不由得想起当年的薛明章,便是在脚下这段江堤附近,薛明章险些葬身于洪水之中,在亲眼目睹百姓受灾惨状后,他多次上书朝廷重修堤坝,从而力保仪真县十年无忧,只是因为后续工部都水司的渎职,忽视对大堤的加固修缮,才在去年酿成大祸。

  “少爷,那位应该就是章知县。”

  江胜凑近低声说道。

  薛淮抬眼望去,只见十余丈外,数人站在江堤内侧下方激烈地讨论着,居中那人年过四旬衣着简朴,宛如田间地头的老农一般。

  他便是仪真知县、太和四年二甲进士章时。

  及至近前,那几人的声音顺风传来。

  “县尊,去年此处之所以决口,是因为近年来长江主泓偏移导致岸线坍塌,兼之雨水侵蚀堤身引发管涌。如今新修江堤以夯土为主,外层包砖石,足以抵挡去年那样的洪水,还请县尊宽心。”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去年本官就曾上书前任韩府尊,恳请他拨银加固堤坝,若是他能听从此言,又何至于全县百姓受灾?万幸新任谭府尊倾力拨银支持,我等更不能辜负上官的信任。这段江堤还需植柳固土,再增排水暗渠,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小人明白。县尊,您要不还是先回县衙?那位厅尊大人估摸要到了,您还是去迎一迎吧,若是厅尊心中不满,对您来说不是好事,小人听说江都县衙倒了大霉,好多人被问罪呢。”

  “不必了。”

  一个清亮的声音从斜上方传来。

  江堤下方的数人同时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官服风尘仆仆的年轻官员神情淡然地望着他们,旁边站着几名剽悍的护卫。

  章时木讷沉肃的面庞一怔,嘴唇翕动,终究没有出声。

  薛淮饶有兴致地望着他,微笑道:“章知县,不认得本官么?”

  章时反应过来,略显僵硬地行礼道:“下官章时,拜见厅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相国在上,相国在上最新章节,相国在上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