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后宣口中的小学生叫李永,出生于陇西省的大山深处。
当地恰巧有大地湾的部分遗址,政府准备在县城兴建博物馆,胡后宣等人来到这个地方考察,意外得知了“农村娃获奥赛第一”的新闻。
余切想起来了。
这个小孩经历堪称传奇,后来拿到了人大的博士学位,回去做了大学教师。在这个相对贫困的年代,他是读书梦的诠释者之一。
胡后宣也说:“我们都想把他的消息写出来,写成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我知道你在燕大课堂的演讲,我们想你来做更好!”
是啊!
余切义不容辞。
当天,余切给这个小孩写一封信,信上面询问他“能不能写一个你的故事”。
信写完之后,又在这上面捎了五百块钱,让人带去给到小孩的手里面。
让谁去呢?
胡后宣年事已高,而且才刚从大地湾回来。
陈东杰?
他自然是愿意的,但他也有纪实报告要写,《十月》等米下锅,正准备刊登这个月来的大会。
金介甫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这个事情,主动请缨道:“我愿意替你,把那五百块钱交到小学生手上。我知道你为什么要亲自找人送过去,你怕他的钱被人拿了。”
“我是个外国人,他们会重视我的。”
一个洋教授,去大山里面代余切慰问小学生……
“你能行吗?”余切有点怀疑。“你是去服务别人的,你要真心爱孩子,千万不能摆外国教授的谱。”
余切又说到那五百块钱。“这个钱不能少,更不能多。我担心小孩子看到太多钱,反而害了他这一辈子。”
金介甫很有信心:“我一定把这个事情办好,我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大山……”
原来,几年前金介甫为了做研究,在一些天主教徒的帮助下,独自乘长途车前往湘西。
在那里,他和湘西的苗族少民对话,对湘西的天主教传播过程、民国时期土匪军阀的短暂割据都有深入研究。
因为这件事情,他才让敏感多疑的沈聪文相信,这个老外是能办事的人。
于是在次年,沈聪文在他的邀请下赴美演讲。
好!你真让我感到欢喜。
听罢,余切当即答应。
金介甫便拿着那五百块钱,在安阳政府的安排下买好车票,独自前往大地湾。
当地害怕这个美国教授遇害,先是要为他包一辆车过去,他不答应,后来又说派个同志过去保护他,金介甫还是不答应。
又说:“要不你别去了?没想到居然闹成国际新闻!我们直接拨一笔钱,转过去得了。”
金介甫笑道:“这是我和余先生的约定。如果我兴师动众的过去,反而浪费了他的好意。”
众人拗不过他,只能让他自己过去。
金介甫背上行囊,坐上了长途客车。
在车上,金介甫把余切写给小学生的信封拿出来看,出于好奇,有好几次他都忍不住想打开——这些年,金介甫同样在思考文学家的个性,对其成就的影响。
沈是个很厉害的作家,可他过于腼腆而固执。
前几年,沈聪文在美国有许多演讲,大家都是对他的文学感兴趣,然而他几乎不讲文学,反倒是到处讲古中国的服饰,让台下的人觉得很枯燥,败兴而归。
金介甫提醒了这件事情,在美国是需要主动博关注度的,演讲是门必备的技巧,却引得沈聪文焦躁不安。
沈聪文的性格可见一斑。他不知道别人需要他来写什么,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大大的妨碍了沈聪文的名声传播。
金介甫做了个梦,梦里面他回到了在哈佛读博的时候。那会儿国外的汉学家,几乎都只研究文言文,而看不起中国的白话文作家。
有一天金介甫发现了沈聪文的,这个人的文字即便经过了翻译,也十分美丽。金介甫便意识到有一批中国的白话文作家被埋没了,他把沈聪文的名字说给其他研究者听,大家都奚落金介甫。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沈是谁?”
“中国的白话文作家是不值得研究的。他们所谓的白话文,既不是文言文体系,也不是一种新体系。而是西方和东方的怪异混血儿,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文学大厦,又能经得起什么风浪?”
梦里面,金介甫回想起了他那段难堪的时光。他完成博士论文后,答辩组赞扬他“你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从没有人知道的中国作家”。
可不应该是这样!沈聪文值得在全天下扬名!
然而,别人都觉得金介甫是少数派。
他曾寄望于沈聪文赴美后,能改变他作为“沈学”研究者的境地,就好像信徒终于请来了上帝一样,没想到这位上帝,却并没有显露出什么神迹,金介甫只能苦水往肚里面咽。
如果当时我研究的余切会怎么样?
他肯为了古文字碎片驱逐教授,怎么会让余学研究者受委屈?
前往陇西的山区羊肠道上,金介甫昏昏欲睡,他又回到了那个年轻时的梦境。
这次在哈佛的论文答辩现场,他向所有人发放了自己的论文,自信满满的走上台,“我研究的是中国作家,那个东方余。”
这一次忽然不同了。
在场很少有人露出茫然的神情,大家都津津有味的看着论文。
“难道没有人觉得,我是个怪人吗?”金介甫问。
下面的研究者道:“奇怪什么?你走了狗屎运,比我们早一步,Jeffrey,赶紧说你的论文吧!”
——
三月下旬,甲骨文世界大会结束。
余切在这期间写完了短篇《背起爸爸去上学》,故事基本以小学生李永的经历为蓝本,写的很直白、质朴。
胡后宣等人看了后,觉得这是余切写的最简单的一篇。
“你这篇,就是写了一个人的半辈子。”
后世有一部同名电影,电影里只讲到李永考上了大学,父亲去世了,李永决定把别人捐给他的钱捐给当地师范院校……之后电影结束。
而李永考上大学之后的经历其实更加丰富。他作为公众人物的终点,应当是从企业辞职,重新回去做老师那一刻。
这是个像《牧马人》一样的童话故事。
不过余切在文中也有一些隐晦的批评:为啥李永的大哥不管自己父母,为啥姐姐们没有谁照顾到这个弟弟。
为啥会沦落到,一个七岁的小孩,既要照顾父母,还要坚持学业。
李永实际上是个留守儿童,他的大哥大姐都已经结婚出去,父母大了他三十多岁,他和后来那些照顾爷爷奶奶,又翻山越岭上学去的孩子没什么不同。
幸运的是,他抓住了读书这唯一的救命稻草。
余切能给出解决办法吗?
可惜这不像几百几千万筹资可以搞定的免疫糖丸,这是一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故事,而且将来还要发生下去,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境。
余切自己上辈子,也做了几年的留守儿童,他也是千千万个李永之一。
他只能勉励那些孩子们,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众人乘车回首都,又在研究所那边开了个庆功大会,宣布此次大会是圆满成功的。
此时,国外教授已经到处游山玩水了。他们来一次神秘的中国不容易,觉得自己这辈子只能来一次,几乎都把签证的时间用光。
周顾成周老特地针对“驱逐事件”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余切做的是对的。能不能,固然有很多现实因素要考量,可要不要,却是一个态度问题。”
“而且,现在关起门来说个老实话。那些洋教授,也没听说哪个要闹翻天嘛!埃及的教授要举报,现在不也没了下文?”
“余切,你自己觉得呢?”
余切站起来道:“我的态度一向是明确的,大是大非上绝不能错。”
周老很欣赏这番话,道:“余切的想法,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此事告一段落。
周老在文化界很有地位,也是决赛圈桥牌局的常客,他是上一个世纪的老人了。四十年代,世界主流历史观主要以欧洲历史为中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作为点缀。
这些地方能出场多久,实力有多强,纯看能和欧洲有多久的对手戏。
为何西方学者中,时有阿拉伯吹、蒙吹呢?
因为阿拉伯离欧洲近,而蒙古揍过欧洲。
东方就离得很远了,无论祖上多么阔,也很难被公正看待。
周顾成很不满这种现象,于是一个人编纂了《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破除了欧洲中心论。
从余切个人来讲,他是很尊重周顾成的。
不料,大会结束后,周老竟提了个让余切十分为难的问题:
“我和小胡(胡后宣)谈过,也见到了你的本事。你不要看现在中美蜜月,其实学术上进行的交流,仍然有许多是通过个人的人脉关系,来进行运作,时常因不幸而作罢!”
“那三个安阳的研究员为何反对你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人的本事能大到这样!不是个人来运作,实质是个人被服务。那个美国书商,完全是为了满足你,才来赞助的。”
“他们是井底之蛙,他们无法想象!可我们还算有些见识,而且也渴望对外交流。”
周老诚恳道:“我和小胡都是震旦的,你无论搞经济还是文学,我们震旦也许逊色于燕大,但我们却完全的支持你,你以后可否考虑来震旦?我就这么说了。”
这番话有那么几秒钟,真实的打动了余切。
震旦是不错的。
国内六大经济界的学术豪门,震旦在其中也排名前列。
沪市走在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这两个城市没有明显的先后之分。
但余切还是婉拒了周老。
“目前我在燕大没什么感到委屈的地方。”
周顾成没有意外,只是轻轻叹道。“我以后建议学校应当去抢状元,哪个地方出了状元,不管是县状元、市状元还是省状元,都要特别留意一下。”
“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培养的很好!让状元早一点来我们震旦!”
这当然是周老挽尊的话了。
今后大部分年代,沪市本地的文理科状元都选择水木或是燕大。
想想86级中文系一个班21人全部是状元?
唉,我只是做了一个全天下状元都会做的事情罢了!
余切心里想。
回家后顾不上休息,余切带着稿子去朝阳门内大街,这是《人民文学》的地址。
“嗡嗡!”
余切把重摩托停在院内,锁在单位的暖气片上。
他的车太出名了。
整个作家圈,骑重型摩托车的只有他一个。一般的摩托车是“哒哒哒”,雅马哈这款重摩停车后,会发出一股“嗡嗡”声,类似于蜜蜂飞行的声音。
“我一听到这个声音,以为飞机起飞了,我就知道是你来了。”
这次接待余切的是《人民文学》的副总编刘白宇。他可能是杂志之后的掌门人。
年初,goat王濛因遍布各地的“文学科研”被领导批评,认为他领导下的杂志,没有很好的起到积极的社会影响。
Goat王濛疑似退役赛季遭遇不详。
自此,自85年来的“文学科研”在《人民文学》算是刹住车了。《收获》和《花城》开始成为纯文学的大本营。
纯文学还是有很大的舞台,它也不是一个两个作家自嗨,是有受众的。
譬如贵省的《山花》近几年很火,这份杂志是一个沪市来的知青办的纯文学杂志,有那么几年很成功,连带着《山花》的复刊《山花报》也十分受欢迎。
杂志社还没上班,报摊零售点的摊主已经把大门围住了,要求第一个批发杂志。
只要拿去人多的地儿转手一卖,一上午就能收摊回家——杂志已经全部被买走。《山花》杂志的总编才不到一百块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这些摊主赚得多哩。
编辑部,众人已审完稿。
刘白宇问:“这是短篇,还是中篇。”
“短篇。”余切说。
《背起爸爸去上学》一共五万多字,在余切的诸多中,仅次于《高考1977》和《死吻》。
太短。
“我们一般认为,三万字以上就是中篇。”一位编辑说道。
余切摇头:“字数在通货膨胀,短篇字数越来越多,我这个是标准的短篇。”
当地恰巧有大地湾的部分遗址,政府准备在县城兴建博物馆,胡后宣等人来到这个地方考察,意外得知了“农村娃获奥赛第一”的新闻。
余切想起来了。
这个小孩经历堪称传奇,后来拿到了人大的博士学位,回去做了大学教师。在这个相对贫困的年代,他是读书梦的诠释者之一。
胡后宣也说:“我们都想把他的消息写出来,写成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我知道你在燕大课堂的演讲,我们想你来做更好!”
是啊!
余切义不容辞。
当天,余切给这个小孩写一封信,信上面询问他“能不能写一个你的故事”。
信写完之后,又在这上面捎了五百块钱,让人带去给到小孩的手里面。
让谁去呢?
胡后宣年事已高,而且才刚从大地湾回来。
陈东杰?
他自然是愿意的,但他也有纪实报告要写,《十月》等米下锅,正准备刊登这个月来的大会。
金介甫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这个事情,主动请缨道:“我愿意替你,把那五百块钱交到小学生手上。我知道你为什么要亲自找人送过去,你怕他的钱被人拿了。”
“我是个外国人,他们会重视我的。”
一个洋教授,去大山里面代余切慰问小学生……
“你能行吗?”余切有点怀疑。“你是去服务别人的,你要真心爱孩子,千万不能摆外国教授的谱。”
余切又说到那五百块钱。“这个钱不能少,更不能多。我担心小孩子看到太多钱,反而害了他这一辈子。”
金介甫很有信心:“我一定把这个事情办好,我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大山……”
原来,几年前金介甫为了做研究,在一些天主教徒的帮助下,独自乘长途车前往湘西。
在那里,他和湘西的苗族少民对话,对湘西的天主教传播过程、民国时期土匪军阀的短暂割据都有深入研究。
因为这件事情,他才让敏感多疑的沈聪文相信,这个老外是能办事的人。
于是在次年,沈聪文在他的邀请下赴美演讲。
好!你真让我感到欢喜。
听罢,余切当即答应。
金介甫便拿着那五百块钱,在安阳政府的安排下买好车票,独自前往大地湾。
当地害怕这个美国教授遇害,先是要为他包一辆车过去,他不答应,后来又说派个同志过去保护他,金介甫还是不答应。
又说:“要不你别去了?没想到居然闹成国际新闻!我们直接拨一笔钱,转过去得了。”
金介甫笑道:“这是我和余先生的约定。如果我兴师动众的过去,反而浪费了他的好意。”
众人拗不过他,只能让他自己过去。
金介甫背上行囊,坐上了长途客车。
在车上,金介甫把余切写给小学生的信封拿出来看,出于好奇,有好几次他都忍不住想打开——这些年,金介甫同样在思考文学家的个性,对其成就的影响。
沈是个很厉害的作家,可他过于腼腆而固执。
前几年,沈聪文在美国有许多演讲,大家都是对他的文学感兴趣,然而他几乎不讲文学,反倒是到处讲古中国的服饰,让台下的人觉得很枯燥,败兴而归。
金介甫提醒了这件事情,在美国是需要主动博关注度的,演讲是门必备的技巧,却引得沈聪文焦躁不安。
沈聪文的性格可见一斑。他不知道别人需要他来写什么,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大大的妨碍了沈聪文的名声传播。
金介甫做了个梦,梦里面他回到了在哈佛读博的时候。那会儿国外的汉学家,几乎都只研究文言文,而看不起中国的白话文作家。
有一天金介甫发现了沈聪文的,这个人的文字即便经过了翻译,也十分美丽。金介甫便意识到有一批中国的白话文作家被埋没了,他把沈聪文的名字说给其他研究者听,大家都奚落金介甫。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沈是谁?”
“中国的白话文作家是不值得研究的。他们所谓的白话文,既不是文言文体系,也不是一种新体系。而是西方和东方的怪异混血儿,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文学大厦,又能经得起什么风浪?”
梦里面,金介甫回想起了他那段难堪的时光。他完成博士论文后,答辩组赞扬他“你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从没有人知道的中国作家”。
可不应该是这样!沈聪文值得在全天下扬名!
然而,别人都觉得金介甫是少数派。
他曾寄望于沈聪文赴美后,能改变他作为“沈学”研究者的境地,就好像信徒终于请来了上帝一样,没想到这位上帝,却并没有显露出什么神迹,金介甫只能苦水往肚里面咽。
如果当时我研究的余切会怎么样?
他肯为了古文字碎片驱逐教授,怎么会让余学研究者受委屈?
前往陇西的山区羊肠道上,金介甫昏昏欲睡,他又回到了那个年轻时的梦境。
这次在哈佛的论文答辩现场,他向所有人发放了自己的论文,自信满满的走上台,“我研究的是中国作家,那个东方余。”
这一次忽然不同了。
在场很少有人露出茫然的神情,大家都津津有味的看着论文。
“难道没有人觉得,我是个怪人吗?”金介甫问。
下面的研究者道:“奇怪什么?你走了狗屎运,比我们早一步,Jeffrey,赶紧说你的论文吧!”
——
三月下旬,甲骨文世界大会结束。
余切在这期间写完了短篇《背起爸爸去上学》,故事基本以小学生李永的经历为蓝本,写的很直白、质朴。
胡后宣等人看了后,觉得这是余切写的最简单的一篇。
“你这篇,就是写了一个人的半辈子。”
后世有一部同名电影,电影里只讲到李永考上了大学,父亲去世了,李永决定把别人捐给他的钱捐给当地师范院校……之后电影结束。
而李永考上大学之后的经历其实更加丰富。他作为公众人物的终点,应当是从企业辞职,重新回去做老师那一刻。
这是个像《牧马人》一样的童话故事。
不过余切在文中也有一些隐晦的批评:为啥李永的大哥不管自己父母,为啥姐姐们没有谁照顾到这个弟弟。
为啥会沦落到,一个七岁的小孩,既要照顾父母,还要坚持学业。
李永实际上是个留守儿童,他的大哥大姐都已经结婚出去,父母大了他三十多岁,他和后来那些照顾爷爷奶奶,又翻山越岭上学去的孩子没什么不同。
幸运的是,他抓住了读书这唯一的救命稻草。
余切能给出解决办法吗?
可惜这不像几百几千万筹资可以搞定的免疫糖丸,这是一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故事,而且将来还要发生下去,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境。
余切自己上辈子,也做了几年的留守儿童,他也是千千万个李永之一。
他只能勉励那些孩子们,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众人乘车回首都,又在研究所那边开了个庆功大会,宣布此次大会是圆满成功的。
此时,国外教授已经到处游山玩水了。他们来一次神秘的中国不容易,觉得自己这辈子只能来一次,几乎都把签证的时间用光。
周顾成周老特地针对“驱逐事件”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余切做的是对的。能不能,固然有很多现实因素要考量,可要不要,却是一个态度问题。”
“而且,现在关起门来说个老实话。那些洋教授,也没听说哪个要闹翻天嘛!埃及的教授要举报,现在不也没了下文?”
“余切,你自己觉得呢?”
余切站起来道:“我的态度一向是明确的,大是大非上绝不能错。”
周老很欣赏这番话,道:“余切的想法,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此事告一段落。
周老在文化界很有地位,也是决赛圈桥牌局的常客,他是上一个世纪的老人了。四十年代,世界主流历史观主要以欧洲历史为中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作为点缀。
这些地方能出场多久,实力有多强,纯看能和欧洲有多久的对手戏。
为何西方学者中,时有阿拉伯吹、蒙吹呢?
因为阿拉伯离欧洲近,而蒙古揍过欧洲。
东方就离得很远了,无论祖上多么阔,也很难被公正看待。
周顾成很不满这种现象,于是一个人编纂了《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破除了欧洲中心论。
从余切个人来讲,他是很尊重周顾成的。
不料,大会结束后,周老竟提了个让余切十分为难的问题:
“我和小胡(胡后宣)谈过,也见到了你的本事。你不要看现在中美蜜月,其实学术上进行的交流,仍然有许多是通过个人的人脉关系,来进行运作,时常因不幸而作罢!”
“那三个安阳的研究员为何反对你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人的本事能大到这样!不是个人来运作,实质是个人被服务。那个美国书商,完全是为了满足你,才来赞助的。”
“他们是井底之蛙,他们无法想象!可我们还算有些见识,而且也渴望对外交流。”
周老诚恳道:“我和小胡都是震旦的,你无论搞经济还是文学,我们震旦也许逊色于燕大,但我们却完全的支持你,你以后可否考虑来震旦?我就这么说了。”
这番话有那么几秒钟,真实的打动了余切。
震旦是不错的。
国内六大经济界的学术豪门,震旦在其中也排名前列。
沪市走在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这两个城市没有明显的先后之分。
但余切还是婉拒了周老。
“目前我在燕大没什么感到委屈的地方。”
周顾成没有意外,只是轻轻叹道。“我以后建议学校应当去抢状元,哪个地方出了状元,不管是县状元、市状元还是省状元,都要特别留意一下。”
“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培养的很好!让状元早一点来我们震旦!”
这当然是周老挽尊的话了。
今后大部分年代,沪市本地的文理科状元都选择水木或是燕大。
想想86级中文系一个班21人全部是状元?
唉,我只是做了一个全天下状元都会做的事情罢了!
余切心里想。
回家后顾不上休息,余切带着稿子去朝阳门内大街,这是《人民文学》的地址。
“嗡嗡!”
余切把重摩托停在院内,锁在单位的暖气片上。
他的车太出名了。
整个作家圈,骑重型摩托车的只有他一个。一般的摩托车是“哒哒哒”,雅马哈这款重摩停车后,会发出一股“嗡嗡”声,类似于蜜蜂飞行的声音。
“我一听到这个声音,以为飞机起飞了,我就知道是你来了。”
这次接待余切的是《人民文学》的副总编刘白宇。他可能是杂志之后的掌门人。
年初,goat王濛因遍布各地的“文学科研”被领导批评,认为他领导下的杂志,没有很好的起到积极的社会影响。
Goat王濛疑似退役赛季遭遇不详。
自此,自85年来的“文学科研”在《人民文学》算是刹住车了。《收获》和《花城》开始成为纯文学的大本营。
纯文学还是有很大的舞台,它也不是一个两个作家自嗨,是有受众的。
譬如贵省的《山花》近几年很火,这份杂志是一个沪市来的知青办的纯文学杂志,有那么几年很成功,连带着《山花》的复刊《山花报》也十分受欢迎。
杂志社还没上班,报摊零售点的摊主已经把大门围住了,要求第一个批发杂志。
只要拿去人多的地儿转手一卖,一上午就能收摊回家——杂志已经全部被买走。《山花》杂志的总编才不到一百块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这些摊主赚得多哩。
编辑部,众人已审完稿。
刘白宇问:“这是短篇,还是中篇。”
“短篇。”余切说。
《背起爸爸去上学》一共五万多字,在余切的诸多中,仅次于《高考1977》和《死吻》。
太短。
“我们一般认为,三万字以上就是中篇。”一位编辑说道。
余切摇头:“字数在通货膨胀,短篇字数越来越多,我这个是标准的短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