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上,有一座宛若安徒生童话世界的城市。
没有一星半点繁华都市的气息,只有色彩明亮的小屋、绵延的雪山以及帆船片片的港湾。
在这里无论是酒店、餐馆还是商场,即便是一家探戈俱乐部里都能随处可见一句西班牙语的口号:“El fin del mundo”。
意思是“世界的尽头”。
“舒舒姐,你知道为什么这里被称作火地岛吗?这要从麦哲伦探险船队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说起……”
温暖和煦的阳光下,杨明又在马舒舒面前“卖弄学识”,可惜口水都快说干了也没得到一句赞扬,只能委屈巴巴地来找赵阳求救。
“哥给你指条明路,乌斯怀亚有一间‘世界尽头的邮局’,那里售卖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明信片,你去买一张写上想对马舒舒说的话,再盖上邮戳送给她,事就成了。”
赵阳说得信誓旦旦,但其实他根本就是在胡诌。
可怜杨明这单细胞生物完全没有起疑,屁颠屁颠地说着“以后你就是我亲哥”的感谢话,随后便把自己关在住舱里开始构思表白文案。
清净下来的甲板海风徐徐,这是考察队通过合恩角后遇到的第一个晴天。
几个小时后,“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将驶入航程中的第一个外港,也是众多南极科考队的首选补给站——阿根廷乌斯怀亚。
这座小城距离本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足足有3200公里,但到南极却只有800公里。
从这里出发,穿过德雷克海峡,两天时间就能够登上南极大陆,相比于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的港口不但缩短了航程,而且也降低了遭遇恶劣天气和海况的风险。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乌斯怀亚从50、60年代开始就成为了全世界南极科考队的“指定中转站”,不管是补充物资、检修设备还是招募船员,凡是能想到的业务这里应有尽有。
只要预算充足,不光能采购到食物、淡水和各种极地科考设备,甚至连直升机都可以租赁。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出发前也是做了细致的排摸和调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风险因素和国家关系等条件后,才把乌斯怀亚定为抵达南极大陆前唯一的后勤保障点。
但是对于591名考察队的队员而言,抵达乌斯怀亚只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终于可以再次把双脚踩在陆地了。
从11月20日驶离上海,到12月19日进入乌港,航行28天7小时30分,航程近2万公里,穿越了几乎整个太平洋。
当两艘船在阿根廷引水员的指挥下缓缓停靠在码头上时,几乎每一名队员的眼眶都变得湿润起来。
战狂风、斗恶浪,克服了全员晕船、机械故障、心灵孤寂等一系列的困难,终于来到了南极大陆的门户前。
只要再进一步,将五星红旗插到南极洲的梦想就能成真!
“听我指令,升国旗,奏国歌。”
按照国际航海礼仪,“向阳红10”号船早早就挂了满旗,随着船长张向晚一声令下,中国与阿根廷的国旗也在船首徐徐升起。
而此时的码头上,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专程赶来的中国驻阿根廷大使夫妇以及使馆工作人员正摇动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帜,用最热烈的欢呼和笑容欢迎着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
除此之外,当地海军基地司令官、阿根廷南极局副局长等一众外国友人也纷纷到场,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表达出的善意仍然让队员们感动。
短暂的欢迎仪式很快结束,两艘船的补给和整备工作即刻开始。
依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方案,考察队兵分多路,郭坤带着张松、董乾明两位副队长与从北京飞过来的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副主任汇合,一起联系安排船代理、租赁直升机和补给的问题。
船员们则是对所有设施和机械部件展开了全面检查,尤其是“J121”船,急需更换断裂的冷却管支架。
毕竟封缸航行了整整26天,超过一万海里的航程,如此奇迹就连阿根廷海军官兵们在听闻后也是连说“了不起”。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包括马舒舒都跟着医生们下了船,直奔当地商店去补充药品和医疗器材。
反倒是赵阳所在的新闻班成了最空闲的人,大家都把相机挂到了脖子上,走到哪拍到哪。
乌斯怀亚市依山傍水,背后是翠绿的马歇尔山山坡,海拔走到一千米以上后则是皑皑的白雪,在它的正对面则是著名的比格尔水道。
每天这里都会迎来很多游客,但对当地人而言,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却是第一次见。
其实在中国考察队到来前,阿根廷方面就做好了防火和安全保障的措施。
但队员们在码头展现出的热情礼貌和高素养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官方不但取消了进出码头的限制时间,甚至连赵阳和罗宇一起走到街上闲逛也没派人跟踪。
要知道凡是外国船员进入市中心都是会有人专门“照看”的,而中国人这次却成了例外。
赵阳和罗宇两个人并没有制定目的地,他们只是想要给这座迷人惬意的小城拍几张照,沿着三号公路一直走,沿途随意按下快门,根本无需刻意构图,张张都是能直接登报的佳作。
“赵阳,你看前面,应该就是乌斯怀亚历史悠久的窄轨小火车了,听说它的历史比火地岛公园都要悠久,当年阿根廷流放的犯人在深山老林里砍伐树木,就是靠着这条铁轨把木材运出来,怎么样?要不要坐一坐?”
阳光明媚,空气怡人,长途跋涉后短暂的放松让罗宇都起了兴致。
对于能领略美好风景的机会,赵阳自然是不会放过,两人坐着火车穿山越岭,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公园的尽头。
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这里交汇,形成一片海湾,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从火车站走下来,赵阳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建筑,起先他还没注意,后来在罗宇的介绍下才知道这就是他忽悠杨明一定要来的那间邮局。
说是邮局,其实就是一间用简易材料打起来的小棚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木质码头的中间。
邮局真的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一名工作人员,赵阳上前试图闲聊几句,却意外发现老爷子竟然会说英语。
攀谈中才知道老人是当地邮局的退休员工,凭着热爱创办了这间私人邮局。
原本官方早就想将其撤销,他却认了死理,许诺说会一直经营直到自己去世,这才保住了邮局。
异国他乡的故事同样能够感动人,临走的时候赵阳特地为老人拍了一张照片,他说等回国后会把它冲洗出来再寄到乌斯怀亚,就当是一位中国朋友跨越千里的祝福。
计划外的一次闲逛却收获满满,返程的路上赵阳甚至在脑子里已经打好了报道的草稿。
可当两人刚回到船上,就看到副队长张松跑了过来,不由分说拉着赵阳就往会议室走,并说有位“外国朋友”在找他。
没有一星半点繁华都市的气息,只有色彩明亮的小屋、绵延的雪山以及帆船片片的港湾。
在这里无论是酒店、餐馆还是商场,即便是一家探戈俱乐部里都能随处可见一句西班牙语的口号:“El fin del mundo”。
意思是“世界的尽头”。
“舒舒姐,你知道为什么这里被称作火地岛吗?这要从麦哲伦探险船队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说起……”
温暖和煦的阳光下,杨明又在马舒舒面前“卖弄学识”,可惜口水都快说干了也没得到一句赞扬,只能委屈巴巴地来找赵阳求救。
“哥给你指条明路,乌斯怀亚有一间‘世界尽头的邮局’,那里售卖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明信片,你去买一张写上想对马舒舒说的话,再盖上邮戳送给她,事就成了。”
赵阳说得信誓旦旦,但其实他根本就是在胡诌。
可怜杨明这单细胞生物完全没有起疑,屁颠屁颠地说着“以后你就是我亲哥”的感谢话,随后便把自己关在住舱里开始构思表白文案。
清净下来的甲板海风徐徐,这是考察队通过合恩角后遇到的第一个晴天。
几个小时后,“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将驶入航程中的第一个外港,也是众多南极科考队的首选补给站——阿根廷乌斯怀亚。
这座小城距离本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足足有3200公里,但到南极却只有800公里。
从这里出发,穿过德雷克海峡,两天时间就能够登上南极大陆,相比于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的港口不但缩短了航程,而且也降低了遭遇恶劣天气和海况的风险。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乌斯怀亚从50、60年代开始就成为了全世界南极科考队的“指定中转站”,不管是补充物资、检修设备还是招募船员,凡是能想到的业务这里应有尽有。
只要预算充足,不光能采购到食物、淡水和各种极地科考设备,甚至连直升机都可以租赁。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出发前也是做了细致的排摸和调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风险因素和国家关系等条件后,才把乌斯怀亚定为抵达南极大陆前唯一的后勤保障点。
但是对于591名考察队的队员而言,抵达乌斯怀亚只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终于可以再次把双脚踩在陆地了。
从11月20日驶离上海,到12月19日进入乌港,航行28天7小时30分,航程近2万公里,穿越了几乎整个太平洋。
当两艘船在阿根廷引水员的指挥下缓缓停靠在码头上时,几乎每一名队员的眼眶都变得湿润起来。
战狂风、斗恶浪,克服了全员晕船、机械故障、心灵孤寂等一系列的困难,终于来到了南极大陆的门户前。
只要再进一步,将五星红旗插到南极洲的梦想就能成真!
“听我指令,升国旗,奏国歌。”
按照国际航海礼仪,“向阳红10”号船早早就挂了满旗,随着船长张向晚一声令下,中国与阿根廷的国旗也在船首徐徐升起。
而此时的码头上,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专程赶来的中国驻阿根廷大使夫妇以及使馆工作人员正摇动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帜,用最热烈的欢呼和笑容欢迎着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
除此之外,当地海军基地司令官、阿根廷南极局副局长等一众外国友人也纷纷到场,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表达出的善意仍然让队员们感动。
短暂的欢迎仪式很快结束,两艘船的补给和整备工作即刻开始。
依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方案,考察队兵分多路,郭坤带着张松、董乾明两位副队长与从北京飞过来的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副主任汇合,一起联系安排船代理、租赁直升机和补给的问题。
船员们则是对所有设施和机械部件展开了全面检查,尤其是“J121”船,急需更换断裂的冷却管支架。
毕竟封缸航行了整整26天,超过一万海里的航程,如此奇迹就连阿根廷海军官兵们在听闻后也是连说“了不起”。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包括马舒舒都跟着医生们下了船,直奔当地商店去补充药品和医疗器材。
反倒是赵阳所在的新闻班成了最空闲的人,大家都把相机挂到了脖子上,走到哪拍到哪。
乌斯怀亚市依山傍水,背后是翠绿的马歇尔山山坡,海拔走到一千米以上后则是皑皑的白雪,在它的正对面则是著名的比格尔水道。
每天这里都会迎来很多游客,但对当地人而言,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却是第一次见。
其实在中国考察队到来前,阿根廷方面就做好了防火和安全保障的措施。
但队员们在码头展现出的热情礼貌和高素养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官方不但取消了进出码头的限制时间,甚至连赵阳和罗宇一起走到街上闲逛也没派人跟踪。
要知道凡是外国船员进入市中心都是会有人专门“照看”的,而中国人这次却成了例外。
赵阳和罗宇两个人并没有制定目的地,他们只是想要给这座迷人惬意的小城拍几张照,沿着三号公路一直走,沿途随意按下快门,根本无需刻意构图,张张都是能直接登报的佳作。
“赵阳,你看前面,应该就是乌斯怀亚历史悠久的窄轨小火车了,听说它的历史比火地岛公园都要悠久,当年阿根廷流放的犯人在深山老林里砍伐树木,就是靠着这条铁轨把木材运出来,怎么样?要不要坐一坐?”
阳光明媚,空气怡人,长途跋涉后短暂的放松让罗宇都起了兴致。
对于能领略美好风景的机会,赵阳自然是不会放过,两人坐着火车穿山越岭,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公园的尽头。
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这里交汇,形成一片海湾,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从火车站走下来,赵阳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建筑,起先他还没注意,后来在罗宇的介绍下才知道这就是他忽悠杨明一定要来的那间邮局。
说是邮局,其实就是一间用简易材料打起来的小棚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木质码头的中间。
邮局真的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一名工作人员,赵阳上前试图闲聊几句,却意外发现老爷子竟然会说英语。
攀谈中才知道老人是当地邮局的退休员工,凭着热爱创办了这间私人邮局。
原本官方早就想将其撤销,他却认了死理,许诺说会一直经营直到自己去世,这才保住了邮局。
异国他乡的故事同样能够感动人,临走的时候赵阳特地为老人拍了一张照片,他说等回国后会把它冲洗出来再寄到乌斯怀亚,就当是一位中国朋友跨越千里的祝福。
计划外的一次闲逛却收获满满,返程的路上赵阳甚至在脑子里已经打好了报道的草稿。
可当两人刚回到船上,就看到副队长张松跑了过来,不由分说拉着赵阳就往会议室走,并说有位“外国朋友”在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