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这话还真没毛病。
当初是怎么谈的?司马迁作为谷梁学领袖,给谷梁学争取的利益就是大使这一类工作,必须学习谷梁学,才能做。
当然,这是大使中的文官,又叫做儒教传教士人。
而大使中的武官,必须是百官或公卿子弟,学习贵族礼仪学之后,才能担任。
这两个工作就是故意留的两个保留工作。
一个留给谷梁学儒生,一个留给不成器的贵族子弟。
说白了,“你们干啥啥不行,现在这里有个拼命的工作,只要干了,不止维序祖先荣光,甚至能光宗耀祖,你干不干。”
什么?你啥都不会,给你机会你还惜命?
大汉最不缺没用的儒生和废物贵族子弟,你胆小,有的是人胆大。
但你就别说大汉没给你机会了。大汉给过你机会,你自己怂了。千万不要说皇帝和朝廷不优待你。
所以,只要愿意去的,都是已经做过思想准备的。
而一路上没逃回去,能真正的走出边境线的。
就已经是铁了心的了。
这些铁了心的人,比破罐子破摔的还厉害。
因为从长安过西域,到翻过葱岭,实在是太远了。
这些过惯了优沃生活的人,越走越气,越气越走,越走越气!
在西域时还好,沿途都是过去闯荡的人开的窑子,整个西域要啥没有?就是价格贵,一整个销金窟。
但翻过葱岭之后,花钱都没地方花了。
过葱岭后,这些人恨不得当场抓几个不服气的外族捅了泄愤。
但是,这漫长的旅程对他们又是一种折磨,同时还是磨炼。
副手作为真正的军人将士,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劝住他们。
“这一路过来都忍了一年了,只需要多忍几天,就能立功!”
“现在搞事情,那就是白瞎了白苦了一年,等过几天时机成熟了再动手,那就封侯了啊公子!”
毕竟从长安能走到这儿来,再气也能忍住了,因为一路上忍惯了。
所以,从一开始,霍海设计这两个职务,那就是有针对性的。
等到了地方,这些公子哥,突然发现,自己习惯了隐忍又有了学校教自己那一套之后,在行事风格的智慧上碾压对手。
在单纯脑运算速度上,天生就比这些人强。
就会形成一种快感,一种猫戏弄耗子的快感,越是憋的久,就能想得到成功有多爽。
没错,全是《道德》课程的大使学院培养的谷梁学儒生,全是大汉道德洼地,个个老硬币。
全是《礼仪》课程的贵族学院培养的贵族子弟,个个都是心理变态。
谁叫他们天生就生出了这样的条件呢?否则他们都到不了这儿来。
到了这儿来,那就是等于经过了几张网,筛选出来的适合的人,就算不适合,那也是个变态兼容百变怪。
所以,这些家伙,实际上很会。
前北平侯,张苍的孙子张类,跟安息一个名叫宝朵颐顿的地方王坐在一起。
对方感叹这,左右看屁股下面:“这凳子,可是个好东西!”
张类淡然的喝了一口茶:“凳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位子才是好东西。”
宝朵颐顿没听懂:“什么意思?不是一样的吗?”
张类:“你现在的屁股坐在凳子上,但你长期坐在奴隶主,砂浆城王的位置上。”
宝朵颐顿王这下听懂了,哈哈大笑:“您生来就是大汉的贵族,而我生来就是安息的贵族,我们这不叫位子,叫婴儿床。”
张类:“不不不,用我们那边的话说,这叫做含着金汤匙出生。但这不等于位置,因为你的位置,你身边的人都看着。”
宝朵颐顿王顿时沉下了脸色:“您说这话可就没意思了,不用挑拨,我们安息人现在两面受敌,贵族团结一致,绝不会因为任何形式的挑拨而被分离。”
“如果不说这些,我们还是朋友。”
张类根本不在意,喝了一口茶,才优哉游哉的开口:“我跟你说的不是挑拨,而是我见过的真人真事儿,这份经验你最好学着点,我来到这里,你请我玩儿乐,所以我才跟你说,否则我都不会跟你说。”
看张类这么淡然,宝朵颐顿王思索了一下,才询问:“真人真事?什么意思?”
张类:“现在,匈奴人疯狂的袭击安息东部,你知道匈奴人为什么过来吗?”
宝朵颐顿王不屑:“张类,你是在显摆你们大汉武力强盛,把匈奴人逼过来与我们为敌了?”
张类:“错,你只看到匈奴人是因为失去了原来的土地才来打你们。却没想到他们是因为本性凶残同时又自诩为王,所以才需要打你们,否则他直接加入你们做一方奴隶主王不就完事儿了?”
“你们也只看到了他们被我们击败,却不知道他们被我们击败,不是因为我们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内乱。”
宝朵颐顿王疑惑:“匈奴内部内乱,我倒是有听说过,但是知道的不详细。”
张类:“我这么跟你说吧,匈奴的王公架构,就和你们安息一模一样。”
“匈奴有单于,你们有万王之王。匈奴有匈奴王,你们有安息奴隶王,匈奴有部落首领,你们也有部落首领。”
“如果不打仗,你这个安息的奴隶王可以当一辈子的王,享受贵族待遇,可是打起仗来,你手下所有的部落首领都盯着你。”
宝朵颐顿王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奇的理论,警惕了起来:“什么意思?他们敢有图谋?在我们安息,造反是大罪!”
张类瞥了一眼宝朵颐顿王,开口:“当年匈奴与我大汉大战,单于把所有匈奴王的人都征走了,不少匈奴王身边没人。”
“有的匈奴王,被手下部落首领直接做掉,这些部落首领宣称自己的王意外死亡,继承人也跟着一起死了。”
“你猜匈奴单于为了继续战斗,为了能从这个王庭继续抽调人手,会怎么做?”
宝朵颐顿王有些听懂了。
张类:“单于明知道有问题,却没时间去调查,会封这个造反的首领当新的匈奴王。”
“还有的匈奴王跟着自己的大军去战斗,结果单于直接把他们派去最危险的地方,让他们战死,然后把他们带来的英勇的精锐士兵,收到本部麾下。”
“大匈奴王也会用一样的手段侵吞小匈奴王的军队,部落。”
“就算躲过了这一切,打完仗之后,部落势力大跌,冬天过去,没有吃的,别的部落杀过来,直接杀人喝血。”
张类微微一笑:“昨天的王的王后和公主,今天一起躺在新王的床上。”
“昨天王公喝酒的黄金酒杯,太过晦气,今天只能当尿壶了。”
“别人以为老王已经断绝了子嗣,实则老王的儿子,哆哆嗦嗦的站在角落,成了新王阉割的骑奴。”
张类:“一场大战之后,草原上全是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多了,谁还出力和大汉打?”
“所以,匈奴根本不是因为大汉打仗厉害才输的,而是大多数愿意出兵的王,被自己的手下上司,搞死了,最终成了一盘散沙才崩的。”
宝朵颐顿听到张类真真假假这些说法,哪儿判断的清楚?
张类甚至在举例之后,还爆出了有些例子的原主名字,让宝朵颐顿自己出去打听打听,反正匈奴都打到脸上来了。
还说现在的匈奴大夏单于,就是打仗的时候偷偷带着大部战士跑了,把亲爹卖了之后,才成了匈奴王的。
你宝朵颐顿别看你儿子现在对你尊敬有加,当初匈奴大夏单于甚至可以给老王舔痔疮,你觉得你儿子比他孝顺?
你要是不信,你找个匈奴俘虏问问。
宝朵颐顿也是铁脑袋,直接就找了个俘虏过来问。
一问是不是这样,匈奴俘虏疯狂点头。
废话,愿意投降的能是什么硬骨头,为新主人的言论附和,咒骂老主人,难道不是常规操作么。
什么《匈奴崩溃论》岂不是张口就来?
这也能信?什么智力?
但,人有时候就是会骗自己,骗自己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宝朵颐顿享受了这么久的贵族待遇,做惯了奴隶主,怎么能忍受失去这些,怎么能忍受别人窥视自己的权利?
他当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可能的,甚至不发生才不正常。
宝朵颐顿王在三言两语之间,就不想给万王之王派兵了。
这派兵那就是死。
你派去多了,你留在原地,到时候留守的部落首领造反。
你派去的多了,你跟着去,万王之王直接宰了你,收割。
唯一的解法就是少排点,忽悠一下,对付一下。
张类从宝朵颐顿王处出来后,抽了一支烟,才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半夜,一个人翻了进来。
张类的人看清来人后,隐藏起来,并没有出来阻拦。
来人很快就见到了张类,张类一看,竟然是宝朵颐顿王的儿子雅可比。
雅可比见到张类就送上一个镶金象牙杯子:“听说您喜欢这个。”
张类:“无功不受禄啊。”
雅可比询问:“我听说我父亲经常跟您相谈甚欢,我也对大汉感兴趣。”
张类惊讶:“可是我们谈论的都是安息的事情,这样我就更不能收你的礼物了。”
雅可比:“哎!这更要收了,我虽然对大汉有兴趣,但毕竟住在安息,如果您对安息有高见,我就更要听听了。”
张类笑了笑:“我对安息没有高见,就是有一件事情不明白。”
雅可比:“请讲。”
张类:“为什么安息的奴隶主王们,不想当万王之王呢?”
雅可比急忙:“这可是非法的!”
张类:“失败了才叫造反,成功了叫做立新法啊。”
雅可比愣了一下。
自己的父王,每天就跟汉使谈论这个?!
雅可比突然激动了起来。
要是自己老爹成了万王之王,早晚还不是自己的位子?
张类:“你什么表情?我可没有跟你爹谈这些,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想保存实力,不派兵去尼撒王城,做一个善始善终的王。”
雅可比:“可是,万王之王征伐兵卒,如果不派兵,那就是反叛!与其为了守成反叛,还不如搏一搏。”
张类笑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雅可比:“单车是什么?摩托又是什么?”
张类:“搏一搏,绵羊变骆驼。”
雅可比:“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张类笑着:“您啊还是赶快回去吧。”
接下来,张类只干一件事情,疯狂给宝朵颐顿王灌输保守思想。
疯狂给其他能接近宝朵颐顿王的人,灌输进步思想。
宝朵颐顿王越往后退,就是拦着其他人不能进步。
其他人想要进步,就要让宝朵颐顿王进步。
宝朵颐顿王不想进步,就要训斥他们。
他们说话不好听,宝朵颐顿王就要找张类说更多。
其他人被宝朵颐顿王训斥,就要找张类倾诉,出主意。
这个情况持续了好多天,有一天雅可比找宝朵颐顿王摊牌,让宝朵颐顿王进步。
宝朵颐顿王给了自己的傻儿子一个大逼斗。
然后才知道是张类撺掇的。
于是跑去找张类对峙。
张类就一句话:“我从没有跟王子撺掇造反。而是王子自己如此想,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性,我这个人老实,有这个可能性就只能说有,前任匈奴单于伊稚斜就是造反成功的,我是知道的,不能骗王子。”
宝朵颐顿王又跑去问雅可比。
雅可比仔细回忆后,才发现,张类真的没有撺掇自己,都是自己说,他附和的。
宝朵颐顿王回去找张类道歉,说错怪了张类,然后询问张类为什么要附和雅可比。
张类只能说:“忠言逆耳。”
“你是聪明人,我跟你说能说真话,但他们并不聪明,我就不能跟他们说太直白了,只能随便附和,哪知道他们当真了。”
宝朵颐顿王本来就和他们意见相反,当然觉得他们没脑子。
张类说他们蠢,宝朵颐顿王恨不得跳起来说对对对。
听张类说自己聪明,才能真正的交流,宝朵颐顿王甚至骄傲上了。
回去后我行我素。
雅可比又找到了张类:“你为什么附和我,却不提意见?”
张类:“我们大汉有个聪明的贵族,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问出问题的时候,其实自己的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我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我是来做使臣的,不是来做幕僚的。”
雅可比听到这句话,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了:“智者啊!”
整个王部,所有人都在想一个问题。
王上,不想进步。
但我又想进步。
怎么办?
咦?
很多人停下思考后,就发现问题所在了。
以前大家想的是,王上吃羊腿,自己啃羊腿骨,不够吃。所以让王上去整个烤全羊,这样自己就能吃羊腿了。
既然王上不想吃烤全羊,那他妈他旁边去待着,我把烤羊腿整过来行不行?
太行了啊!
这废物王不愿意行动,我他妈来动!
与此同时。
真不怪他们脑子活络。
而是张类说的话,在他们帕提亚,也是应验过的,张类不知道,他们自己能不知道吗?
事情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当时大月氏攻下大夏后,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席卷整个中亚。
帕提亚人在公元前124年时,也遭到了这场动乱的波及。
刚刚勉强逼退塞琉古希腊人攻击的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战新来的对手。
结果自然是希腊雇佣军临阵倒戈,而国王阿尔达班一世战死当场。
米特里达梯二世便在这样的危局中,被扶上了王位。
简单来说,当时差不多是内瑟斯还没出发时,当时末代希腊正在和安息打仗。
然后希腊投了罗马。
罗马接着喝安息摩擦,但并没有真正的爆发战争。
大月氏这个在大汉范围内,只能占据一个县的小小部落,出了葱岭之后,迅速升格为整个中亚的爹。
那是一顿好打。
最终就是米特里达梯二世上位了。
大家都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现在张类讲述了匈奴那边的例子后,大家突然感觉不对劲了。
不对啊,老国王到底是怎么没的?要知道老国王还没子嗣呢,新国王可是通过战争获利上台的。
这么一联想,谁也不免想到米特里达梯二世可能是想办法弄死了老国王,然后上台的。
既然他做的初一,我怎么做不得十五?
他一普通王都可以是万王之王,我为什么不行?
这可是有实事支撑的,不是理论依据。
于是,整个宝朵颐顿王部,人心思变。
而整个东方,几乎所有人都在干同一件事情。
张类一边喝茶一边心想:小王子你个废物篮子,当初大月氏屁大点地儿的人口出来后席卷中亚,现在你搞个安息这么费劲,还要我来多费口舌。
不过也不怪小王子。
安息这边本来是左边打起来了往右边跑,右边打起来了往左边跑。
投降主义厉害。
毕竟奴隶主嘛,跟着哪个老大不是当?
以大商的经验,作为奴隶主亲儿子都能反他爹,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这一次,罗马和匈奴一起干安息,安息左右夹击,跑不动了。
跑不动,就铁板一块了,当然硬度就上来了。
但现在,硬度又出问题了。
米特里达梯二世此时也很头疼。
他现在在西面,培育亚美尼亚和本都王国,用来抵挡罗马。
东面,想要借用大汉的力量,夹击掉小王子。
这个情况下,米特里达梯二世其实是有想法的,他上位时,其实安息不是这样的。
安息当时是游牧部落持续了这么多年,当初他上位时,整个安息西部希腊化,很多贵族开始过城市人上人生活,不想过牧民生活了。
为了避免安息崩溃,米特里达梯二世冒充希腊爱好者。
搞了很多改革,把安息捏合在了一起。
但泥巴捏在一起永远还是泥巴,欠了一点火候。
如果有外力压迫,加一把火,那就烧成陶器了。
所以,米特里达梯二世认为现在自己可以利用现在的战争,把曾经辉煌的安息打回来。
到时候罗马和自己谁强,还不一定呢。
东边?东边就不去了。
打完匈奴后面是大月氏,大月氏打完后面是大汉,神经病才去东边。
不过有沙漠在,大月氏过来也不容易,有葱岭在,大汉追杀匈奴过来一下还正常,也不会长期待着,没啥威胁。
匈奴单于?他那样儿比大月氏差远了。
要是匈奴小王子知道自己被认为比一个县级部落大月氏差远了,比自己用了三个月打裂开一半的大月氏差远了,能直接放弃攻城一路直插尼撒王城给米特里达梯二世做了。
……
长安,刘彻看着报告。
指着报告:“这个米特里达梯二世的二世是什么意思啊?”
东方朔:“陛下,就是,这个……那边的人啊,他没文化,懒得取名,儿子直接用爹的名字,所以就冠以二世来区分。”
刘彻恍然大悟:“哦!”
“那这个……这个,这个安息万王之王米特里达梯二世,扶持本都王国米特里达梯六世……”
“朕算一下,这个……儿子二,孙子三,重孙四,玄孙五……”
“等一下,这个安息万王之王多少岁了?他扶持他玄孙当本都国王抗击罗马?”
东方朔:“呃~这个……其实本都王国那边的国王,是刚好和安息的国王重名。”
“本都那边前几代国王都叫米特里达梯,二世早就没了,已经传到第六代了,和安息万王之王没关系。”
刘彻愣了一下:“我捋一捋,就是说,比如南越国,赵佗,赵佗二世,赵佗三世,赵佗六世。”
东方朔:“嗯。”
刘彻继续:“然后,他的宗主国大汉的皇帝,名字叫赵佗二世。”
东方朔:“嗯。”
刘彻:“别给朕看安息的情报了,你们把他灭了得了。”
“这些没文化的东西,倒反天罡,宗主国的大王,用藩属国小王的名字当自己的名字。这种国家真的是个大帝国?朕要是早知道他们那边是这情况,都懒得多看他一眼。”
“浪费朕时间,来,把封禅的计划拿来朕再审一遍。”
这就好像匈奴单于看人家楼兰王的名字好,借来给自己儿子用。
这他妈不是神经病嘛。
东方朔本来想多解释一下的,但是想了一下,好像没那个必要,反正也不是啥重要的事情。
反正安息那边王公们迅速就不想出兵了。
不想出兵对上要有理由,对下也要有理由。
对上,理由就是,匈奴人已经打过来了,没办法把兵派去集合了,只能就地反抗了,伟大的万王之王,您要是有多的兵,快派点过来吧!
万王之王都懵逼了!听说匈奴大夏单于三万人南下,怎么同时打了自己七十多座城?三万大军分成七十路是吗?什么?又有两座城上报挨打了?
对下的理由,那就更简单了。
安息东部的人,没有希腊化,而是没文化的古典游牧部落奴隶制。
他们要推动宗教,轻而易举。
那就推动儒教。
儒教认为,天下是一家,天下有一个共主,就是天子。
为什么要推这个?
因为王爵们十分笃定大汉天子来不了安息,要能来早就来了。
所以,推动信天子,平民就不信万王之王了。
不信万王之王了,谁还在乎给不给万王之王派兵?
万王之王伟大的米特里达梯二世,在接到七十二路城池被匈奴攻击的消息后,大军往东,准备驰援经济重镇。
一头闷在了二万五匈奴主力身上。
米特里达梯二世懵逼了啊。
意思……五千匈奴兵分七十二路?每路六十九点四四四四四无穷人,打的我各大王爵分不出兵来?
米特里达梯二世前半辈子才把安息西部希腊化平定下来,一眼就看出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打听。
好!东部开始大汉化了!
“我@¥#%!……”
这些事情,给陛下讲了能怎么样?陛下对这个什么什么二世如何发火,如何想办法扭转大汉化有兴趣吗?
没兴趣的,这个题目对米特里达梯二世是无解的。
他前半辈子为了融合希腊化的西半拉,装作自己是希腊文化的推崇者。
怎么,后半辈子为了弥合大汉化的东半拉安息,装作自己也是儒教信徒,再和东部大汉信徒们打成一片,一起高喊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给磕一个呗?什么?标准流程得嗑三个?
岂有此理!
‘他妈的大汉不是东西,玩儿文教合一政法合一,不要脸!’
东方朔当然不会把米特里达梯二世骂刘彻不要脸的事情告诉刘彻。
没那个必要,反正也不是指名道姓骂的,就让他骂呗,大汉一路过来没少挨骂,每次都上报,报纸都不够版面写的。
要是次次上报,气诈了的长安市民不得高呼杀个片甲不留啊!
长安这边的刘彻看的实在是无聊,顺手把情报册子丢给了东方朔:“你看着吧,把安息搞定后,给你封侯。”
东方朔眼睛一亮:“臣,领旨!”
等东方朔退下去后。
刘彻站在窗边不知道想些什么。
问题就出在这儿。
十五岁时,没有权利的刘彻,忙的跟狗一样。
三十岁的刘彻,掌控大汉,却时不时能偷闲去打猎。
如今年近五十的刘彻,掌控着五倍原大汉人口,八倍原大汉人口,复杂一百倍的机构。
却闲的没事干。
让几大机构收集了好久的安息情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制定个计划把安息干了。
然后打开情报一看!
发现安息脆弱的就像巧克力。
你敢摔,他就敢碎。
你敢稍微加点热,他就敢化。
你敢稍微捏一把,它就变形。
根本没有任何正视它一眼的必要。
这就让刘彻很迷茫。
在他刚知道安息时,还知道安息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虽然大月氏过去干了安息一顿大逼斗。
但当时刘彻也没想过安息弱,而是觉得大月氏出去后蛟龙入海变强了。
所以派遣张骞去联络大月氏,准备一起打匈奴。
这么多年过去后一看,安息好弱。
其实安息没变过。
但……大汉太强了。
强到根本没必要太紧张的面对安息。
平常心就最好。
刘彻回望来时路,看到的都是霍海。
霍海一步一步,让大汉强盛到了今天的程度。
自己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把霍海搞出来的强力工具,全部收进自己的工具箱。
自己手握工具箱,霍海不能不给新工具。
所以,工具箱里的家伙事儿越来越多。
如今,任何难题,在这个工具箱里都能找到几十个解题方案。
以前对未知的探索,如今变成了不动脑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后,一切了然无趣了起来。
失去了乐趣之后,只剩下了占有欲。
刘彻看了看手里的泰山封禅计划书,转手递给了王内侍:“传下去,一切从简,让司马相如搞个章程,速度封禅,晚了朕怕赶不上了。”
王内侍一哆嗦:“陛下,怎么会赶不上了?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千万不要说这种话啊!”
刘彻:“朕怕晚了就要拿下安息了,到时候计划书还得改。”
一旦拿下安息,安息附近那些小国就全部到手了。
大汉不是安息,安息能容忍附近一堆小国,大汉不行。
一旦拿下安息,几乎等于大汉如今的领土范围,再翻一倍!
那就是对比原来的大汉领土,翻了十六倍!
如果实现,那封禅仪式必定要改。
谁能想到,封禅需要的所有功绩中,最难做的一项是……做计划书?
老是做一本,就赶上个大进步,改一次。
做一本,改一次,做一本改一次。
刘彻三十五岁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志向。
“他秦始皇可以巡视天下,我刘彻也可以,我要巡视的疆域不能比他小,去的边境不能比他近!”
好,现在好了。
现在自己小五十岁,现在自己马上出发,马不停蹄的去巡视天下。
自己巡视的越快,将士们越受鼓舞。
将士们越受鼓舞,打下的领土就越多。
打下的领土越多,没巡视的领土就越多。
没巡视的领土就越多,自己的巡视就越慢。
所以,自己巡视的越快,自己就巡视的越慢。
他奶奶的没完了嘛不是!
“速度封禅,不能再等了,再等朕怕有变!”
正说着呢,公孙贺冲进大殿:“报!!!陛下,天大的喜讯!”
刘彻心态崩了:“朕不想听到喜讯!!!”
公孙贺一愣,改口:“报!陛下,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
刘彻:“嗯?你说说。”
公孙贺兴奋的讲述噩耗:“投降的南越军改组成海军后,没日没夜的寻找立功的机会,在南海往南疯狂寻找,终于!在远隔三万里的南方海外,找到一个巨型岛屿!”
“那个岛屿面积有咱原十三部州三个那么大!因为全岛都能停船,所以整个都是澳,被暂时取名为澳岛。”
“这个澳岛,全是大平原,适合养牛!到处都是铁矿!随便上岸一看,就发现了个比大汉现在最大的铁矿还大十倍的矿,纯度高到就跟咱们练出来的生铁一样,多到挖都挖不完!”
“咱们的牧民和矿工不够用了,这个噩耗太大了啊陛下!”
刘彻:“……”
王内侍看了看刘彻,眼神里满是:陛下,这封禅计划书,咱还往丞相府递吗?
刘彻一把夺了过来,随后想了想,又把计划书递给了王内侍。
然后疑惑:“奇了怪了,朕今天居然产生了幻觉,感觉看到了公孙贺。”
“可能是太久没看到他了,甚是想念。”
公孙贺:“陛下,没用的,要登报了……”
刘彻抢回封禅计划书:“滚滚滚!”
当初是怎么谈的?司马迁作为谷梁学领袖,给谷梁学争取的利益就是大使这一类工作,必须学习谷梁学,才能做。
当然,这是大使中的文官,又叫做儒教传教士人。
而大使中的武官,必须是百官或公卿子弟,学习贵族礼仪学之后,才能担任。
这两个工作就是故意留的两个保留工作。
一个留给谷梁学儒生,一个留给不成器的贵族子弟。
说白了,“你们干啥啥不行,现在这里有个拼命的工作,只要干了,不止维序祖先荣光,甚至能光宗耀祖,你干不干。”
什么?你啥都不会,给你机会你还惜命?
大汉最不缺没用的儒生和废物贵族子弟,你胆小,有的是人胆大。
但你就别说大汉没给你机会了。大汉给过你机会,你自己怂了。千万不要说皇帝和朝廷不优待你。
所以,只要愿意去的,都是已经做过思想准备的。
而一路上没逃回去,能真正的走出边境线的。
就已经是铁了心的了。
这些铁了心的人,比破罐子破摔的还厉害。
因为从长安过西域,到翻过葱岭,实在是太远了。
这些过惯了优沃生活的人,越走越气,越气越走,越走越气!
在西域时还好,沿途都是过去闯荡的人开的窑子,整个西域要啥没有?就是价格贵,一整个销金窟。
但翻过葱岭之后,花钱都没地方花了。
过葱岭后,这些人恨不得当场抓几个不服气的外族捅了泄愤。
但是,这漫长的旅程对他们又是一种折磨,同时还是磨炼。
副手作为真正的军人将士,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劝住他们。
“这一路过来都忍了一年了,只需要多忍几天,就能立功!”
“现在搞事情,那就是白瞎了白苦了一年,等过几天时机成熟了再动手,那就封侯了啊公子!”
毕竟从长安能走到这儿来,再气也能忍住了,因为一路上忍惯了。
所以,从一开始,霍海设计这两个职务,那就是有针对性的。
等到了地方,这些公子哥,突然发现,自己习惯了隐忍又有了学校教自己那一套之后,在行事风格的智慧上碾压对手。
在单纯脑运算速度上,天生就比这些人强。
就会形成一种快感,一种猫戏弄耗子的快感,越是憋的久,就能想得到成功有多爽。
没错,全是《道德》课程的大使学院培养的谷梁学儒生,全是大汉道德洼地,个个老硬币。
全是《礼仪》课程的贵族学院培养的贵族子弟,个个都是心理变态。
谁叫他们天生就生出了这样的条件呢?否则他们都到不了这儿来。
到了这儿来,那就是等于经过了几张网,筛选出来的适合的人,就算不适合,那也是个变态兼容百变怪。
所以,这些家伙,实际上很会。
前北平侯,张苍的孙子张类,跟安息一个名叫宝朵颐顿的地方王坐在一起。
对方感叹这,左右看屁股下面:“这凳子,可是个好东西!”
张类淡然的喝了一口茶:“凳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位子才是好东西。”
宝朵颐顿没听懂:“什么意思?不是一样的吗?”
张类:“你现在的屁股坐在凳子上,但你长期坐在奴隶主,砂浆城王的位置上。”
宝朵颐顿王这下听懂了,哈哈大笑:“您生来就是大汉的贵族,而我生来就是安息的贵族,我们这不叫位子,叫婴儿床。”
张类:“不不不,用我们那边的话说,这叫做含着金汤匙出生。但这不等于位置,因为你的位置,你身边的人都看着。”
宝朵颐顿王顿时沉下了脸色:“您说这话可就没意思了,不用挑拨,我们安息人现在两面受敌,贵族团结一致,绝不会因为任何形式的挑拨而被分离。”
“如果不说这些,我们还是朋友。”
张类根本不在意,喝了一口茶,才优哉游哉的开口:“我跟你说的不是挑拨,而是我见过的真人真事儿,这份经验你最好学着点,我来到这里,你请我玩儿乐,所以我才跟你说,否则我都不会跟你说。”
看张类这么淡然,宝朵颐顿王思索了一下,才询问:“真人真事?什么意思?”
张类:“现在,匈奴人疯狂的袭击安息东部,你知道匈奴人为什么过来吗?”
宝朵颐顿王不屑:“张类,你是在显摆你们大汉武力强盛,把匈奴人逼过来与我们为敌了?”
张类:“错,你只看到匈奴人是因为失去了原来的土地才来打你们。却没想到他们是因为本性凶残同时又自诩为王,所以才需要打你们,否则他直接加入你们做一方奴隶主王不就完事儿了?”
“你们也只看到了他们被我们击败,却不知道他们被我们击败,不是因为我们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内乱。”
宝朵颐顿王疑惑:“匈奴内部内乱,我倒是有听说过,但是知道的不详细。”
张类:“我这么跟你说吧,匈奴的王公架构,就和你们安息一模一样。”
“匈奴有单于,你们有万王之王。匈奴有匈奴王,你们有安息奴隶王,匈奴有部落首领,你们也有部落首领。”
“如果不打仗,你这个安息的奴隶王可以当一辈子的王,享受贵族待遇,可是打起仗来,你手下所有的部落首领都盯着你。”
宝朵颐顿王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奇的理论,警惕了起来:“什么意思?他们敢有图谋?在我们安息,造反是大罪!”
张类瞥了一眼宝朵颐顿王,开口:“当年匈奴与我大汉大战,单于把所有匈奴王的人都征走了,不少匈奴王身边没人。”
“有的匈奴王,被手下部落首领直接做掉,这些部落首领宣称自己的王意外死亡,继承人也跟着一起死了。”
“你猜匈奴单于为了继续战斗,为了能从这个王庭继续抽调人手,会怎么做?”
宝朵颐顿王有些听懂了。
张类:“单于明知道有问题,却没时间去调查,会封这个造反的首领当新的匈奴王。”
“还有的匈奴王跟着自己的大军去战斗,结果单于直接把他们派去最危险的地方,让他们战死,然后把他们带来的英勇的精锐士兵,收到本部麾下。”
“大匈奴王也会用一样的手段侵吞小匈奴王的军队,部落。”
“就算躲过了这一切,打完仗之后,部落势力大跌,冬天过去,没有吃的,别的部落杀过来,直接杀人喝血。”
张类微微一笑:“昨天的王的王后和公主,今天一起躺在新王的床上。”
“昨天王公喝酒的黄金酒杯,太过晦气,今天只能当尿壶了。”
“别人以为老王已经断绝了子嗣,实则老王的儿子,哆哆嗦嗦的站在角落,成了新王阉割的骑奴。”
张类:“一场大战之后,草原上全是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多了,谁还出力和大汉打?”
“所以,匈奴根本不是因为大汉打仗厉害才输的,而是大多数愿意出兵的王,被自己的手下上司,搞死了,最终成了一盘散沙才崩的。”
宝朵颐顿听到张类真真假假这些说法,哪儿判断的清楚?
张类甚至在举例之后,还爆出了有些例子的原主名字,让宝朵颐顿自己出去打听打听,反正匈奴都打到脸上来了。
还说现在的匈奴大夏单于,就是打仗的时候偷偷带着大部战士跑了,把亲爹卖了之后,才成了匈奴王的。
你宝朵颐顿别看你儿子现在对你尊敬有加,当初匈奴大夏单于甚至可以给老王舔痔疮,你觉得你儿子比他孝顺?
你要是不信,你找个匈奴俘虏问问。
宝朵颐顿也是铁脑袋,直接就找了个俘虏过来问。
一问是不是这样,匈奴俘虏疯狂点头。
废话,愿意投降的能是什么硬骨头,为新主人的言论附和,咒骂老主人,难道不是常规操作么。
什么《匈奴崩溃论》岂不是张口就来?
这也能信?什么智力?
但,人有时候就是会骗自己,骗自己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宝朵颐顿享受了这么久的贵族待遇,做惯了奴隶主,怎么能忍受失去这些,怎么能忍受别人窥视自己的权利?
他当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可能的,甚至不发生才不正常。
宝朵颐顿王在三言两语之间,就不想给万王之王派兵了。
这派兵那就是死。
你派去多了,你留在原地,到时候留守的部落首领造反。
你派去的多了,你跟着去,万王之王直接宰了你,收割。
唯一的解法就是少排点,忽悠一下,对付一下。
张类从宝朵颐顿王处出来后,抽了一支烟,才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半夜,一个人翻了进来。
张类的人看清来人后,隐藏起来,并没有出来阻拦。
来人很快就见到了张类,张类一看,竟然是宝朵颐顿王的儿子雅可比。
雅可比见到张类就送上一个镶金象牙杯子:“听说您喜欢这个。”
张类:“无功不受禄啊。”
雅可比询问:“我听说我父亲经常跟您相谈甚欢,我也对大汉感兴趣。”
张类惊讶:“可是我们谈论的都是安息的事情,这样我就更不能收你的礼物了。”
雅可比:“哎!这更要收了,我虽然对大汉有兴趣,但毕竟住在安息,如果您对安息有高见,我就更要听听了。”
张类笑了笑:“我对安息没有高见,就是有一件事情不明白。”
雅可比:“请讲。”
张类:“为什么安息的奴隶主王们,不想当万王之王呢?”
雅可比急忙:“这可是非法的!”
张类:“失败了才叫造反,成功了叫做立新法啊。”
雅可比愣了一下。
自己的父王,每天就跟汉使谈论这个?!
雅可比突然激动了起来。
要是自己老爹成了万王之王,早晚还不是自己的位子?
张类:“你什么表情?我可没有跟你爹谈这些,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想保存实力,不派兵去尼撒王城,做一个善始善终的王。”
雅可比:“可是,万王之王征伐兵卒,如果不派兵,那就是反叛!与其为了守成反叛,还不如搏一搏。”
张类笑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雅可比:“单车是什么?摩托又是什么?”
张类:“搏一搏,绵羊变骆驼。”
雅可比:“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张类笑着:“您啊还是赶快回去吧。”
接下来,张类只干一件事情,疯狂给宝朵颐顿王灌输保守思想。
疯狂给其他能接近宝朵颐顿王的人,灌输进步思想。
宝朵颐顿王越往后退,就是拦着其他人不能进步。
其他人想要进步,就要让宝朵颐顿王进步。
宝朵颐顿王不想进步,就要训斥他们。
他们说话不好听,宝朵颐顿王就要找张类说更多。
其他人被宝朵颐顿王训斥,就要找张类倾诉,出主意。
这个情况持续了好多天,有一天雅可比找宝朵颐顿王摊牌,让宝朵颐顿王进步。
宝朵颐顿王给了自己的傻儿子一个大逼斗。
然后才知道是张类撺掇的。
于是跑去找张类对峙。
张类就一句话:“我从没有跟王子撺掇造反。而是王子自己如此想,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性,我这个人老实,有这个可能性就只能说有,前任匈奴单于伊稚斜就是造反成功的,我是知道的,不能骗王子。”
宝朵颐顿王又跑去问雅可比。
雅可比仔细回忆后,才发现,张类真的没有撺掇自己,都是自己说,他附和的。
宝朵颐顿王回去找张类道歉,说错怪了张类,然后询问张类为什么要附和雅可比。
张类只能说:“忠言逆耳。”
“你是聪明人,我跟你说能说真话,但他们并不聪明,我就不能跟他们说太直白了,只能随便附和,哪知道他们当真了。”
宝朵颐顿王本来就和他们意见相反,当然觉得他们没脑子。
张类说他们蠢,宝朵颐顿王恨不得跳起来说对对对。
听张类说自己聪明,才能真正的交流,宝朵颐顿王甚至骄傲上了。
回去后我行我素。
雅可比又找到了张类:“你为什么附和我,却不提意见?”
张类:“我们大汉有个聪明的贵族,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问出问题的时候,其实自己的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我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我是来做使臣的,不是来做幕僚的。”
雅可比听到这句话,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了:“智者啊!”
整个王部,所有人都在想一个问题。
王上,不想进步。
但我又想进步。
怎么办?
咦?
很多人停下思考后,就发现问题所在了。
以前大家想的是,王上吃羊腿,自己啃羊腿骨,不够吃。所以让王上去整个烤全羊,这样自己就能吃羊腿了。
既然王上不想吃烤全羊,那他妈他旁边去待着,我把烤羊腿整过来行不行?
太行了啊!
这废物王不愿意行动,我他妈来动!
与此同时。
真不怪他们脑子活络。
而是张类说的话,在他们帕提亚,也是应验过的,张类不知道,他们自己能不知道吗?
事情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当时大月氏攻下大夏后,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席卷整个中亚。
帕提亚人在公元前124年时,也遭到了这场动乱的波及。
刚刚勉强逼退塞琉古希腊人攻击的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战新来的对手。
结果自然是希腊雇佣军临阵倒戈,而国王阿尔达班一世战死当场。
米特里达梯二世便在这样的危局中,被扶上了王位。
简单来说,当时差不多是内瑟斯还没出发时,当时末代希腊正在和安息打仗。
然后希腊投了罗马。
罗马接着喝安息摩擦,但并没有真正的爆发战争。
大月氏这个在大汉范围内,只能占据一个县的小小部落,出了葱岭之后,迅速升格为整个中亚的爹。
那是一顿好打。
最终就是米特里达梯二世上位了。
大家都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现在张类讲述了匈奴那边的例子后,大家突然感觉不对劲了。
不对啊,老国王到底是怎么没的?要知道老国王还没子嗣呢,新国王可是通过战争获利上台的。
这么一联想,谁也不免想到米特里达梯二世可能是想办法弄死了老国王,然后上台的。
既然他做的初一,我怎么做不得十五?
他一普通王都可以是万王之王,我为什么不行?
这可是有实事支撑的,不是理论依据。
于是,整个宝朵颐顿王部,人心思变。
而整个东方,几乎所有人都在干同一件事情。
张类一边喝茶一边心想:小王子你个废物篮子,当初大月氏屁大点地儿的人口出来后席卷中亚,现在你搞个安息这么费劲,还要我来多费口舌。
不过也不怪小王子。
安息这边本来是左边打起来了往右边跑,右边打起来了往左边跑。
投降主义厉害。
毕竟奴隶主嘛,跟着哪个老大不是当?
以大商的经验,作为奴隶主亲儿子都能反他爹,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这一次,罗马和匈奴一起干安息,安息左右夹击,跑不动了。
跑不动,就铁板一块了,当然硬度就上来了。
但现在,硬度又出问题了。
米特里达梯二世此时也很头疼。
他现在在西面,培育亚美尼亚和本都王国,用来抵挡罗马。
东面,想要借用大汉的力量,夹击掉小王子。
这个情况下,米特里达梯二世其实是有想法的,他上位时,其实安息不是这样的。
安息当时是游牧部落持续了这么多年,当初他上位时,整个安息西部希腊化,很多贵族开始过城市人上人生活,不想过牧民生活了。
为了避免安息崩溃,米特里达梯二世冒充希腊爱好者。
搞了很多改革,把安息捏合在了一起。
但泥巴捏在一起永远还是泥巴,欠了一点火候。
如果有外力压迫,加一把火,那就烧成陶器了。
所以,米特里达梯二世认为现在自己可以利用现在的战争,把曾经辉煌的安息打回来。
到时候罗马和自己谁强,还不一定呢。
东边?东边就不去了。
打完匈奴后面是大月氏,大月氏打完后面是大汉,神经病才去东边。
不过有沙漠在,大月氏过来也不容易,有葱岭在,大汉追杀匈奴过来一下还正常,也不会长期待着,没啥威胁。
匈奴单于?他那样儿比大月氏差远了。
要是匈奴小王子知道自己被认为比一个县级部落大月氏差远了,比自己用了三个月打裂开一半的大月氏差远了,能直接放弃攻城一路直插尼撒王城给米特里达梯二世做了。
……
长安,刘彻看着报告。
指着报告:“这个米特里达梯二世的二世是什么意思啊?”
东方朔:“陛下,就是,这个……那边的人啊,他没文化,懒得取名,儿子直接用爹的名字,所以就冠以二世来区分。”
刘彻恍然大悟:“哦!”
“那这个……这个,这个安息万王之王米特里达梯二世,扶持本都王国米特里达梯六世……”
“朕算一下,这个……儿子二,孙子三,重孙四,玄孙五……”
“等一下,这个安息万王之王多少岁了?他扶持他玄孙当本都国王抗击罗马?”
东方朔:“呃~这个……其实本都王国那边的国王,是刚好和安息的国王重名。”
“本都那边前几代国王都叫米特里达梯,二世早就没了,已经传到第六代了,和安息万王之王没关系。”
刘彻愣了一下:“我捋一捋,就是说,比如南越国,赵佗,赵佗二世,赵佗三世,赵佗六世。”
东方朔:“嗯。”
刘彻继续:“然后,他的宗主国大汉的皇帝,名字叫赵佗二世。”
东方朔:“嗯。”
刘彻:“别给朕看安息的情报了,你们把他灭了得了。”
“这些没文化的东西,倒反天罡,宗主国的大王,用藩属国小王的名字当自己的名字。这种国家真的是个大帝国?朕要是早知道他们那边是这情况,都懒得多看他一眼。”
“浪费朕时间,来,把封禅的计划拿来朕再审一遍。”
这就好像匈奴单于看人家楼兰王的名字好,借来给自己儿子用。
这他妈不是神经病嘛。
东方朔本来想多解释一下的,但是想了一下,好像没那个必要,反正也不是啥重要的事情。
反正安息那边王公们迅速就不想出兵了。
不想出兵对上要有理由,对下也要有理由。
对上,理由就是,匈奴人已经打过来了,没办法把兵派去集合了,只能就地反抗了,伟大的万王之王,您要是有多的兵,快派点过来吧!
万王之王都懵逼了!听说匈奴大夏单于三万人南下,怎么同时打了自己七十多座城?三万大军分成七十路是吗?什么?又有两座城上报挨打了?
对下的理由,那就更简单了。
安息东部的人,没有希腊化,而是没文化的古典游牧部落奴隶制。
他们要推动宗教,轻而易举。
那就推动儒教。
儒教认为,天下是一家,天下有一个共主,就是天子。
为什么要推这个?
因为王爵们十分笃定大汉天子来不了安息,要能来早就来了。
所以,推动信天子,平民就不信万王之王了。
不信万王之王了,谁还在乎给不给万王之王派兵?
万王之王伟大的米特里达梯二世,在接到七十二路城池被匈奴攻击的消息后,大军往东,准备驰援经济重镇。
一头闷在了二万五匈奴主力身上。
米特里达梯二世懵逼了啊。
意思……五千匈奴兵分七十二路?每路六十九点四四四四四无穷人,打的我各大王爵分不出兵来?
米特里达梯二世前半辈子才把安息西部希腊化平定下来,一眼就看出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打听。
好!东部开始大汉化了!
“我@¥#%!……”
这些事情,给陛下讲了能怎么样?陛下对这个什么什么二世如何发火,如何想办法扭转大汉化有兴趣吗?
没兴趣的,这个题目对米特里达梯二世是无解的。
他前半辈子为了融合希腊化的西半拉,装作自己是希腊文化的推崇者。
怎么,后半辈子为了弥合大汉化的东半拉安息,装作自己也是儒教信徒,再和东部大汉信徒们打成一片,一起高喊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给磕一个呗?什么?标准流程得嗑三个?
岂有此理!
‘他妈的大汉不是东西,玩儿文教合一政法合一,不要脸!’
东方朔当然不会把米特里达梯二世骂刘彻不要脸的事情告诉刘彻。
没那个必要,反正也不是指名道姓骂的,就让他骂呗,大汉一路过来没少挨骂,每次都上报,报纸都不够版面写的。
要是次次上报,气诈了的长安市民不得高呼杀个片甲不留啊!
长安这边的刘彻看的实在是无聊,顺手把情报册子丢给了东方朔:“你看着吧,把安息搞定后,给你封侯。”
东方朔眼睛一亮:“臣,领旨!”
等东方朔退下去后。
刘彻站在窗边不知道想些什么。
问题就出在这儿。
十五岁时,没有权利的刘彻,忙的跟狗一样。
三十岁的刘彻,掌控大汉,却时不时能偷闲去打猎。
如今年近五十的刘彻,掌控着五倍原大汉人口,八倍原大汉人口,复杂一百倍的机构。
却闲的没事干。
让几大机构收集了好久的安息情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制定个计划把安息干了。
然后打开情报一看!
发现安息脆弱的就像巧克力。
你敢摔,他就敢碎。
你敢稍微加点热,他就敢化。
你敢稍微捏一把,它就变形。
根本没有任何正视它一眼的必要。
这就让刘彻很迷茫。
在他刚知道安息时,还知道安息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虽然大月氏过去干了安息一顿大逼斗。
但当时刘彻也没想过安息弱,而是觉得大月氏出去后蛟龙入海变强了。
所以派遣张骞去联络大月氏,准备一起打匈奴。
这么多年过去后一看,安息好弱。
其实安息没变过。
但……大汉太强了。
强到根本没必要太紧张的面对安息。
平常心就最好。
刘彻回望来时路,看到的都是霍海。
霍海一步一步,让大汉强盛到了今天的程度。
自己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把霍海搞出来的强力工具,全部收进自己的工具箱。
自己手握工具箱,霍海不能不给新工具。
所以,工具箱里的家伙事儿越来越多。
如今,任何难题,在这个工具箱里都能找到几十个解题方案。
以前对未知的探索,如今变成了不动脑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后,一切了然无趣了起来。
失去了乐趣之后,只剩下了占有欲。
刘彻看了看手里的泰山封禅计划书,转手递给了王内侍:“传下去,一切从简,让司马相如搞个章程,速度封禅,晚了朕怕赶不上了。”
王内侍一哆嗦:“陛下,怎么会赶不上了?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千万不要说这种话啊!”
刘彻:“朕怕晚了就要拿下安息了,到时候计划书还得改。”
一旦拿下安息,安息附近那些小国就全部到手了。
大汉不是安息,安息能容忍附近一堆小国,大汉不行。
一旦拿下安息,几乎等于大汉如今的领土范围,再翻一倍!
那就是对比原来的大汉领土,翻了十六倍!
如果实现,那封禅仪式必定要改。
谁能想到,封禅需要的所有功绩中,最难做的一项是……做计划书?
老是做一本,就赶上个大进步,改一次。
做一本,改一次,做一本改一次。
刘彻三十五岁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志向。
“他秦始皇可以巡视天下,我刘彻也可以,我要巡视的疆域不能比他小,去的边境不能比他近!”
好,现在好了。
现在自己小五十岁,现在自己马上出发,马不停蹄的去巡视天下。
自己巡视的越快,将士们越受鼓舞。
将士们越受鼓舞,打下的领土就越多。
打下的领土越多,没巡视的领土就越多。
没巡视的领土就越多,自己的巡视就越慢。
所以,自己巡视的越快,自己就巡视的越慢。
他奶奶的没完了嘛不是!
“速度封禅,不能再等了,再等朕怕有变!”
正说着呢,公孙贺冲进大殿:“报!!!陛下,天大的喜讯!”
刘彻心态崩了:“朕不想听到喜讯!!!”
公孙贺一愣,改口:“报!陛下,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
刘彻:“嗯?你说说。”
公孙贺兴奋的讲述噩耗:“投降的南越军改组成海军后,没日没夜的寻找立功的机会,在南海往南疯狂寻找,终于!在远隔三万里的南方海外,找到一个巨型岛屿!”
“那个岛屿面积有咱原十三部州三个那么大!因为全岛都能停船,所以整个都是澳,被暂时取名为澳岛。”
“这个澳岛,全是大平原,适合养牛!到处都是铁矿!随便上岸一看,就发现了个比大汉现在最大的铁矿还大十倍的矿,纯度高到就跟咱们练出来的生铁一样,多到挖都挖不完!”
“咱们的牧民和矿工不够用了,这个噩耗太大了啊陛下!”
刘彻:“……”
王内侍看了看刘彻,眼神里满是:陛下,这封禅计划书,咱还往丞相府递吗?
刘彻一把夺了过来,随后想了想,又把计划书递给了王内侍。
然后疑惑:“奇了怪了,朕今天居然产生了幻觉,感觉看到了公孙贺。”
“可能是太久没看到他了,甚是想念。”
公孙贺:“陛下,没用的,要登报了……”
刘彻抢回封禅计划书:“滚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