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里,霍海擦拭了一下手掌。
看着眼前这些人,霍海忍不住感叹:“真猛啊。”
一年前,大量治安案件上报,各地警员为了制服违法犯罪分子,出手伤人致残情况特别多。
那个时候,霍海突然想到了擒拿。
武术作为整个华夏的灵魂特点之一,自然是要传下去的。
不过,真正的武术,全都是动刀动枪的。
当初国内统计武术门派,全国一半门派在峨眉山,上去一统计,没什么峨眉拳峨眉腿,全是峨眉剑峨眉刺。
峨眉剑指成了影视剧专用poss,而峨眉刺子午鸳鸯钺一类的东西,也成了著名的奇门兵器。
但时代的变化就在于,刀兵在环境稳定后始终是要限制的。
现在的大汉,虽然没有后世那些剑法枪法,但是来单挑一个试试,那身经百战的将士,不见得输给后世练一招鲜的武术大家。
所以,霍海要往下传的并不是各种武器的用法,杀招。
反而是拳脚功夫。
拳脚功夫有三个特点,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强身健体,杀伤相对弱。
但,只要用对了地方,那就非常好用了。
比如面对治安案件,特别是那种只是惹事儿,实际上人不坏的普通居民,如果上去就砍手砍脚用来限制行动,事后留下一个残疾人,这对吗?
似乎有过于激烈的嫌疑。
可如果是换成大、小擒拿,只是限制胳膊,或者暂时卸下关节,是不是要比直接一刀断手温和的多?
本来,霍海只准备把自己看视频记忆中的大小擒拿的方法告诉司警内部的高手,让他们研究一套适合的拳法传下去。
结果……
在霍海带着人练的时候,霍炎疯狂的喜欢上了这东西,一发而不可收拾。
霍炎今年已经七岁了,有自己的意识了,他认定喜欢,那就喜欢好了。
可能这就是叫做霍元甲的天赋命格?
霍海觉得让他直接学习小擒拿太过危险了,于是答应霍炎,让他锻炼身体,一年后真正的教他练武。
霍炎答应了。
于是,霍海干脆把记得的那些不同的武术套路都教给了专业人士。
至于有的东西准不准确,霍海不知道。
还有有些东西,比如太极拳,演法的那种老头乐打着玩儿的,和用来格斗的打法,霍海一半一半的记得,也就教给了专门从军中和警队中选拔出来的高手。
包括八极拳,劈挂拳,形意拳。
虽然霍海不怎么会,但是霍海记得形态,记得大部分动作,记得要诀啊。
比如通背拳要放长击远,把手臂当鞭子用。
比如形意拳就是把人体当做一杆大枪。
比如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至于能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那要看个人实力,反正霍海全都讲给了高手们听。
这些在军中厮杀多年,腰带一圈挂首级挂不过来的高手们,在接触霍海传授的拳法时,就明白。
这些东西不是开玩笑的。
真要是论舞台上有规则的搏斗,或许不好用。
但如果是有那种照面下死手杀人的机会,里面有的玩意儿可太强了。
特别是黄狗撒尿这种招数,都是什么老硬币想出来的?
“不是骂大司农,这招数,我一经常搞偷袭的斥候,都看不下去了,这招数是人想的吗。”
他们当然觉得离谱,因为武术实际上有三种。
大部分人看到的那种是在表演套路上进行了夸张,漂亮化的影视版。
而少部分人有兴趣去了解的是套路表演版本的健身版。
还有就是虽然没说禁止练禁止传,但是只要练,本地警察就经常来拜访你的那些东西。
霍海又记不清,把三种玩意儿,混着教。
这就导致,有些拳法离了大谱,一个漂亮的鹞子翻身,下一招接的是撒一把沙子然后截腿。
一个大开大合的日字冲拳,接的是同手插眼加反手掏裆。
这任谁看了都觉得太银币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摆出一副我他妈有钱,爷富着呢的姿态。结果转手就把人钱包摸了。
这反差来的过于猛烈。
刚刚,看得人还在感叹,好漂亮的身段,这怎么想的怎么这么帅啊,下一刻看的人直往后缩,不忍直视,频频回头眼神躲闪。
甚至一边退一边捂住裤裆。
深有同感的感受。
而霍海把这些教给他们之后,就一个要求。
他们各自回去补全招数,搞出一套大家都觉得不别扭,甚至觉得流畅的招数作为标准招式方便教授。
在此之外,可以利用这些招数融合淬炼出比较适合军警锻炼身体和制服敌人用的套路招数,在一线军警之间传授。
这些学的人都是高手,他们把自己平时用的一些顺手的招数,加到风格相近的套路中,然后互相之间讨论,印证。
大家都觉得好的就留下,大家都觉得不好的就删除。
差不多三个月时间,这些武术都被补全了出来。
唯一让霍海遗憾的是,这些家伙都是些武狂,一个二个都在追求杀伤力。
虽然有的太阴损的招数独立开来,不往套路里编。
但大部分套路招数都并不漂亮,而是走的实用路线。
这一年来,霍海其实没工夫管这些的发展,因为这一年正是六年制义务教育推广的一年。
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推广的一年。
霍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前几天,八岁的霍炎,一脸期盼的希望霍海兑现诺言,教他练武时,霍海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儿。
霍炎一下就看出了不对劲。
霍海当时就想到了办法:“你爸爸我能忘掉这么重要的事情?本来想给你个惊喜的,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非要问是吧,那我可说了。”
“爸爸找了一些高手,教他们了许多套武术,他们都已经练成了,我会选其中比较厉害的当你的老师。”
在大汉,孩子初生时,能最早发出来的音节依旧是‘爸爸’‘妈妈’,民间大多数小孩小时候也是这么喊父母的。
但是,随着小孩开始稍微懂事,就会教其他的称呼。以示孩子接受过教育。时间久了,也就全民都不叫爸爸妈妈,而叫父亲母亲,叫大人,母上了。
而霍海反而更习惯让霍炎叫自己爸爸。
可能这也是某种意义上对雅言的简化吧。
听霍海说给自己找了一堆厉害的师傅,霍炎才开开心心的玩儿去了。
不过霍炎喜欢武术,对霍海和卫长公主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好事情。
首先是卫长公主又怀了一个孩子。
其次就是,霍炎霍轩两兄弟,就跟别的兄弟一样,经常打架。
但是霍海告诉霍炎,习武之人要讲武德,不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之后,霍炎就再也不和霍轩打架了。
这给霍海还有卫长公主、刘细君省了多少事儿啊。
霍海就随口这么一说,现在也只有兑现承诺了。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沙场大比武。
军警大比武只在霍去病掌握的军队以及警察系统中进行。
本来学习武术的高手就是来自这两个地方的,他们教出去的也不多,只在小范围流传。
现在这个第一届,比起来也不是很麻烦。
就是这些人。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第二容易给打死。
所以霍海也规定,不许下死手打击各种要害部位。
但这么一改,武术的杀伤力几乎直接从强力杀伤变成零杀伤。
很多人打的别扭。
不过,霍海要的就是他们别扭,霍海并不是真的希望霍炎去练成什么绝世高手,学会顺手就能杀死人的本事。
让朝廷封的第一位国公,他南国公有了这本事,谁知道他会搞出多少事?
所以,霍海选的就是在别扭的情况下,打的有点厉害,但又没啥用的套路出来,教给他。
霍海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将会困扰霍炎半生,让霍炎在全球行走时,挨了几顿大的,让霍炎在四十岁之后,才步入宗师之列。
选出来了各路高手,完成了任务后,霍海才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朝局上。
这一次不得不注意了。
如今是元封六年,因为霍海的影响,元鼎这个年号消失了,实际上元封六年,就是本来应该有的元封一年。
刘彻终于要泰山封禅了。
这一耽搁,就是三年。
六年前,刘彻就有了封禅的想法。
三年前,刘彻就修建了千安铁路,准备封禅。
但,连续几年都有大事件收尾,让刘彻一直在等待,等待可以表的功劳更多。
如今,真的是时候了。
现在,眼下三年内看得见的可能的成果,无非就是长江航运的常态化,以及拿下天竺。
别的成果起码都要三年之后才能出成果。
像是拿下罗马,或者完全改变北美南美,开始往这两个地方封侯,起码都是五到十年之后的事情。
到那时候,当地土人中,人口已经更替过半。
当初大汉刚过去时看到的小孩子们,在五年后开始成人。
而当初刚出生的小孩,在十年后开始结婚生子。
这样的状态下,掌握权力的老一辈都死掉了,新一辈都在大汉的培植下成长到高位,更新一辈更是只认大汉。
这个时候和平的完成对美洲的一统,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而攻打安息和攻打罗马,没那么简单。
霍海要的不是一时之间打过去,要的也不是暴力毁灭这两个代表人类文明的摇篮。
霍海要的是,想办法把这两个地方完美的并入大汉的统治,从文化和宗教等各个方面,让他们永远依附在大汉之下,避免这两个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点以后再产生什么强大的民族。
这个起码也要十年才能实现。
所以,现阶段,似乎没什么可能出现的大的功绩了。
刘彻封禅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在元狩时期,刘彻就是急着封禅,才改了年号,谁知道一等就是整整七年。
四十七岁的刘彻,不再像一头蔑视一切的危险的猛虎,而如同一头处在巅峰时期的雄狮。
区别就是,老虎死之前,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退让,不会有任何权利交接的发生。
而狮子会。
刘彻看了这么多年的科学报后,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
炼仙丹是骗人的。
这个因为自己的长生欲望,永久的改变了整个华夏的文化根基的帝王,终于明白了这件事情。
明白了这件事情后,刘彻看起来不再那么危险了,能量密度级别降低了好几个级别,从老虎降低到了雄狮这个程度。
可以为伍了。
不过,刘彻对霍海是没什么好话说的。
前不久,卫长公主再次怀孕后,仅仅两个月后,刘细君,赵夕先后怀孕。
这就算了,赵夕怀孕后,又不到两个月,霍府有四个不是夫人不是妾室的女奴怀孕。
卫长公主怀孕期间,霍海一点没闲着!
这让刘彻能有什么好脸色?
前面好几年,霍海也只生了三个孩子,不是生不出来,而是故意算时间避免生孩子。
到了几年,霍海要生孩子了,不只是生孩子,而且还不止一个。
这也是卫长公主故意让霍海去生的。
原因也简单,一是刘彻年龄越来越大了,二是刘彻一年前封卫青为汗国公。
说人话就是,距离刘彻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如果霍海的家产太多,卫长公主害怕自己老爹把自己老公直接给一起带走。
多生孩子,多分出去,分到每一份都形不成什么威胁,才是唯一答案。
而卫青封汗国公意味着未来霍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被分封到很远的地方去,包括霍炎。
卫长公主的意思是,如果霍海的孩子够多,那偏远的地方就有人去了,让霍炎尽量留在中央之国。
霍海不考虑其他问题,却一定要考虑打消刘彻疑虑这一点,所以同意了生孩子。
这才有了府里七个女人一起怀上了孩子的情况。
不只是这样,接下来,还会继续生。
霍海其实跟卫长公主说过,看岳父大人的身体倍儿棒,少说还能活个二三十年,活个七八十不成问题。
但卫长公主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
少十年,老十年。
但凡自己老爹一过六十,一定会感受到身边一切的威胁。
卫长公主这几年研究了很久的灵长动物,她发现一个事情,只有灵长动物,对同类和其他猿猴类特别血腥。
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动物,几乎不对同类残害。
而这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内部,新老王者之间的战斗也非常复杂。
在狼群,在其他动物中,输家只是离群,在灵长类动物中,输家很有可能活不下来,活下来也会被废掉。
所以,卫长公主很清楚,还有倒计时十三年,刘彻就要发飙了。
除非,这十三年间,让他感受到霍海没有威胁。
但!
事与愿违。
这十三年,刘彻只会感受到霍海越来越有威胁。
最关键的变化,就在于……张汤死了。
在刘彻的计划中,司马相如感觉不太行了,应该马上要退休或者去世了。
如果是这样,就让霍海代替司马相如的丞相的工作。
但是现在问题就出在,司马相如还没死呢,张汤没了!
三公的太尉被废除,目前的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大司农。
三个之中,大司农排第三。
现在张汤死了,刘彻不可能从下面调一个上来成为御使大夫,空降在霍海面前。
这是不讲政治规矩,以后是要乱套的。
所以,只能是霍海成为御使大夫,然后提拔一个人起来成为大司农。
这个新大司农,必是卜式。
而问题就出在霍海出任御使大夫这一点。
司马相如年近七十,垂垂老矣,就算不死,也马上要退休了。
也就是说,霍海的御使大夫当不久,可能一两年就要成为丞相。
这就意味着……
霍海一个人,把三公的位置,走了个遍!
倘若新商改完全成功,接下来就是扩编。
到时候霍海出不出战?
如果出战,那霍海的职务要不要继续升,生为大司马大将军一类的职务?
如果是,那霍海一个人把整个大汉朝的上卿职务做了个一遍。
本来霍海的门生就遍布整个朝堂甚至全天下所有行业。
到时候,霍海的故吏按插在朝堂所有部门中。
这门生故吏实际上都还不算什么。
最可怕的是,霍海将会一个人曾经拥有过整个中枢所有的权利。
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如果有,那就是高祖,文帝,景帝,刘彻自己。
就算是吕后,都没有完全掌握过朝堂。
如果霍海把这个流程走完,才三十岁。
最多不超过三十五。
这才是恐怖的地方。
就好像狮群的狮王,看到一个和自己年轻时一样威武雄壮的青年雄狮成长起来,而自己却感受到自己越来越虚弱。
这不爆发惊世大战就怪了。
这才是卫长公主担心的地方。
整个事情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张汤没了。
其实霍海不知道,张汤那是本来应该在几年前就死掉的人,和司马相如一样。
司马相如是因为医疗水平的提升,硬是多活了好几年。
而张汤,是因为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自我修正了自己的法家思想的路子,然后避免了日后被告最终自杀的结局。
可是,张汤在这个位置上太累了。
他其实是不兼任御史大夫这个工作的。
御使大夫要管理的事情中,本来最重要的是谏言,结果倒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成了进行金钱核算。
以前,全国一年一共几十亿的账,很容易算得清,各地年末统计发过来后,都要一两个月才算得出来。
而现在呢?百倍的账,并且还在每年飞涨。
这么多钱,要算预算,而通胀被压的几乎没动过。
也就是说,如果算花钱,比原来一年需要多算几十倍的运算量,才能把钱算完。
没有经历过新学的数学培训,要完成这个活儿,何其艰难?
说的不好听,张汤就是被累死的。
就如同诸葛亮将死之时,食少而事繁。
司马懿那么能活,自己开始干统筹一国的活儿之后,马上就死掉了。
张汤也一样。
临死的时候,张汤还在想成为宰相的事情。
本来张汤这样的人不死,刘彻就拿他当工具人用的。
但工具损坏之后,怀念起来,比怀念任何东西,都来得强烈,直接。
刘彻甚至怀疑,张汤就是为了核算泰山封禅的花费预算,把自己给累死了。
嘿,霍海觉得,刘彻猜对了。
现在,霍海不是大司农了。
成御使大夫了。
霍海成为御使大夫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掌握御使大夫三个工作。
本来刘彻把这些工作给拆分了,准备多安排几个九卿级别的官员,代替这些工作,包括丞相这些工作也拆分掉。
但结果是,因为新商改,新出现的部门越来越多,九卿已经多的超标了,如果取消三公,那就会影响朝廷办事的效率了。
所以,三公不能撤销。
而御使大夫的三个工作,考核官员,监察官员,管钱。
这三个事儿在霍海上任之初,就全部改变。
霍海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公文报表化。
报表数据化。
公文一律取消各种没用的繁文缛节,取消信件式的内容,全部进行表格天空。
花钱项目,花钱原因,预期效果,花钱数额,总额计算。
这样的表格一列,看公文轻松百倍!
统计数字也简单百倍!
做预算也简单了不知道多少,往下发也是一样。
监察百官照样改。
霍海在每个衙门,都投放了一个带锁的意见箱,由御史台每隔一段时间去取一次。
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实名制举报甚至不记名举报,由御史台梳理,如果确有痕迹,就转交警察查证。
考核官员,直接开始表格量化。
文盲率,人均寿命,经济总量,这些数据被提了出来。
三个举措送下去后,霍海反而轻松了。
这活儿,比大司农时期轻松太多了。
正好空下时间生儿子。
刘彻在那儿筹备封禅呢:“你是说,霍府怀孕的女人已经十四个了?!”
“来人,去点一下朕上林苑虎园的老虎数量对不对,重点查查虎根!”
刘彻羡慕啊,老霍家确实在生孩子方面有优势。
自己生个儿子怎么就那么难。
难道这事情还有科学的方法不成?
不过刘彻很气愤,现在卫长公主肚子越来越大了,但霍海却在‘花天酒地’。
给他闲的!
但与此同时,刘彻越是对霍海生气,就对霍海的戒心放的越低。
这些女子在怀孕后,待遇都直接提升到了夫人的待遇。
这意味着霍海很看重这些子嗣,也就是说霍海未来很可能会把自己的财产分给所有孩子。
而到时候,霍海就究竟会有多少孩子,只有天知道。
年龄老大了的王内侍头发都白了,却还记得谨慎,不要乱说话。
但这么多年了,刘彻哪儿看不出王内侍?
“你有什么话就说。”
王内侍低头:“长安城现在都开始用海这个字代替渣男了,说霍大人是海王。”
刘彻叉腰:“朕什么时候给他封王了?”
王内侍:“霍大人的儿子是国公,自己怎么也得是更高的爵位吧?坊间都觉得,不是不封,是时候未到。”
刘彻看了看王内侍,以王内侍的政治敏感度,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王内侍但凡懂一点,就不会说这个话。
不过刘彻一向禁止太监干政,太监越是不懂,那么转达的民间的意思就越是正确。
刘彻有很多探子,但不妨碍他多听一种看法。
“哦,你说说看,被叫做海王怎么了?”
王内侍:“就是觉得,霍大人是个好人,从小看到大的……现在看霍大人声誉滑落,觉得有点可惜了。”
刘彻:“你等一下,我问问,渣男什么意思?”
王内侍:“就是……人品烂的稀碎,跟豆腐渣一样碎裂,就叫人渣。”
“而在男女关系方面人品烂,就叫渣男。”
“霍大人自己发明的词汇。”
刘彻倒真不知道这回事儿,想了一下后突然觉得,为难霍海了。
其实霍海往前倒数十年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当圣人的。
孔圣人是不是圣人,没人说的好,反正霍海抬孔圣人,其他人就跟着抬。
但霍海,那是真的可以封圣。
而现在大家开始调侃霍海好色,这就再也跟圣没关系了。
难不成当初长安人都叫他情圣,他未来还真封个情圣不成?
“朕要给他找点事儿做,要不然到时候霍府生出一堆同样年龄的孩子怎么说?对了,骠骑将军那边有动静没有?”
王内侍:“是指……”
刘彻:“怀孩子。”
王内侍:“梅夫人怀了一个,快出生了。”
刘彻瞪眼:“这么多年了,就才坏了一个,他两兄弟怎么不换换德行。”
想了一下,刘彻决定:“让他去主缆汉使学院的事情,让他总览对安息等地派遣汉使,宣传儒教的事情。”
王内侍疑惑:“是指……霍海大人还是霍去病大人?”
刘彻吹胡子想要骂王内侍笨,不过一想起是自己故意选的,只能偃旗息鼓:“当然是霍海,给他找点事做。”
……
霍海接到圣旨。
已经成熟稳重的蒋不疑:“大人,这下没办法选夫人了吧?”
霍海:“金发红发卷发的,也不是不行。”
这没办法的事儿,为了保命,只能豁出去了。
多生几个孩子。
不过霍海是开玩笑的,霍海自己对如何掌握封国,如何保持大汉贵族的纯粹性而设计过几条规则,其中一条就是混血贵族不得离开封地不得到大汉,不得获得主爵位继承权。
这一条本来就是用来限制贵族生混血孩子的,霍海自己当然不会去犯。
除非,确定自己封国封在大汉之外,并且不再会回归。
但似乎,眼下看起来并没有这回事儿。
“大人,还是说正事儿吧。目前汉使遍布安息大月氏大夏以及附近十几个小国。”
“目前不少小国,已经全盘接受了等级制度,接受了王侯是生来就高一等,大汉的陛下是天子,是人间最伟大的天神的概念。”
“但是,安息不好办。”
霍海:“不好办吗?安息是其中最好对付的一个,比中亚那一片中最小的国家都好对付。”
现在科学上,把大汉目前疆域所在的区域,称作华洲大陆。
把华洲以西,小亚细亚以东叫做亚洲,去的是冠亚季的亚,刚好和亚细亚同名。
霍海看这么有缘分,就直接给审批通过了。
而整个亚洲,最容易被教派入侵的就是安息。
安息的文化,那是外来的来者不拒,全部杂糅。
而安息有个巨大的缺点。
安息,准确的说是帕提亚帝国的君王会迎娶他们的侄女,甚至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姐妹,这一点与埃及的托勒密王国以及后世的倭国相似。
甚至还有穆萨王后下嫁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这其实是为了保证血统纯正和“万世一系”。
而这个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恐惧,恐惧被代替。
所以,利用这种手段,来保证没有其他人能拥有继承权。
但科学证明,这样只能生出残缺的婴儿。
赌概率生出了肢体健全的婴儿,智力也必然不高。
本来普通人中诞生超级聪明人概率就不大。
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出可以真正的说得上有智慧的帝王。那是几乎不可能。
所以,事实上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所谓‘万王之王’已经成了贵族们的傀儡。
而在目前,这个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霍海很清楚,用宗教攻击安息,事倍功半。
假如是宗教加科学,一起攻击安息,事半功倍。
只要让安息的平民都嘲笑‘万王之王’是弱智。
那么,万王之王要不要出来证明自己不是弱智呢?
还是那句话,君王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魔鬼,但不能是小丑。
牌子一旦贴上去,要想取下来,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蒋不疑已经记了下来:“还有吗?”
霍海:“安息的架构是,万王之王,王爵,部落首领。”
“准确的说是,大奴隶主,中等奴隶主加皇亲国戚,加小奴隶主”
“本来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只需要宣扬万王之王是小丑,然后宣扬大汉陛下是明主,接下来安息的百姓自己知道怎么对号入座。”
蒋不疑:“咱们这么做,真不会引发安息人对儒学使者的屠戮?”
霍海:“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汉使,但我觉得不会,因为安息内部权力竞争激烈,各地王爵肯定很愿意削弱万王之王的权威。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屠戮,当我没说,毕竟我一开始就说了我不是专业的汉使。”
蒋不疑:“……”
霍海:“汉使本来就是个干这个的,他们要是死了,是自己愿意的,是去立功的,去封侯的,你不要挡着他们进步。”
蒋不疑:“明白了。”
看着眼前这些人,霍海忍不住感叹:“真猛啊。”
一年前,大量治安案件上报,各地警员为了制服违法犯罪分子,出手伤人致残情况特别多。
那个时候,霍海突然想到了擒拿。
武术作为整个华夏的灵魂特点之一,自然是要传下去的。
不过,真正的武术,全都是动刀动枪的。
当初国内统计武术门派,全国一半门派在峨眉山,上去一统计,没什么峨眉拳峨眉腿,全是峨眉剑峨眉刺。
峨眉剑指成了影视剧专用poss,而峨眉刺子午鸳鸯钺一类的东西,也成了著名的奇门兵器。
但时代的变化就在于,刀兵在环境稳定后始终是要限制的。
现在的大汉,虽然没有后世那些剑法枪法,但是来单挑一个试试,那身经百战的将士,不见得输给后世练一招鲜的武术大家。
所以,霍海要往下传的并不是各种武器的用法,杀招。
反而是拳脚功夫。
拳脚功夫有三个特点,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强身健体,杀伤相对弱。
但,只要用对了地方,那就非常好用了。
比如面对治安案件,特别是那种只是惹事儿,实际上人不坏的普通居民,如果上去就砍手砍脚用来限制行动,事后留下一个残疾人,这对吗?
似乎有过于激烈的嫌疑。
可如果是换成大、小擒拿,只是限制胳膊,或者暂时卸下关节,是不是要比直接一刀断手温和的多?
本来,霍海只准备把自己看视频记忆中的大小擒拿的方法告诉司警内部的高手,让他们研究一套适合的拳法传下去。
结果……
在霍海带着人练的时候,霍炎疯狂的喜欢上了这东西,一发而不可收拾。
霍炎今年已经七岁了,有自己的意识了,他认定喜欢,那就喜欢好了。
可能这就是叫做霍元甲的天赋命格?
霍海觉得让他直接学习小擒拿太过危险了,于是答应霍炎,让他锻炼身体,一年后真正的教他练武。
霍炎答应了。
于是,霍海干脆把记得的那些不同的武术套路都教给了专业人士。
至于有的东西准不准确,霍海不知道。
还有有些东西,比如太极拳,演法的那种老头乐打着玩儿的,和用来格斗的打法,霍海一半一半的记得,也就教给了专门从军中和警队中选拔出来的高手。
包括八极拳,劈挂拳,形意拳。
虽然霍海不怎么会,但是霍海记得形态,记得大部分动作,记得要诀啊。
比如通背拳要放长击远,把手臂当鞭子用。
比如形意拳就是把人体当做一杆大枪。
比如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至于能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那要看个人实力,反正霍海全都讲给了高手们听。
这些在军中厮杀多年,腰带一圈挂首级挂不过来的高手们,在接触霍海传授的拳法时,就明白。
这些东西不是开玩笑的。
真要是论舞台上有规则的搏斗,或许不好用。
但如果是有那种照面下死手杀人的机会,里面有的玩意儿可太强了。
特别是黄狗撒尿这种招数,都是什么老硬币想出来的?
“不是骂大司农,这招数,我一经常搞偷袭的斥候,都看不下去了,这招数是人想的吗。”
他们当然觉得离谱,因为武术实际上有三种。
大部分人看到的那种是在表演套路上进行了夸张,漂亮化的影视版。
而少部分人有兴趣去了解的是套路表演版本的健身版。
还有就是虽然没说禁止练禁止传,但是只要练,本地警察就经常来拜访你的那些东西。
霍海又记不清,把三种玩意儿,混着教。
这就导致,有些拳法离了大谱,一个漂亮的鹞子翻身,下一招接的是撒一把沙子然后截腿。
一个大开大合的日字冲拳,接的是同手插眼加反手掏裆。
这任谁看了都觉得太银币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摆出一副我他妈有钱,爷富着呢的姿态。结果转手就把人钱包摸了。
这反差来的过于猛烈。
刚刚,看得人还在感叹,好漂亮的身段,这怎么想的怎么这么帅啊,下一刻看的人直往后缩,不忍直视,频频回头眼神躲闪。
甚至一边退一边捂住裤裆。
深有同感的感受。
而霍海把这些教给他们之后,就一个要求。
他们各自回去补全招数,搞出一套大家都觉得不别扭,甚至觉得流畅的招数作为标准招式方便教授。
在此之外,可以利用这些招数融合淬炼出比较适合军警锻炼身体和制服敌人用的套路招数,在一线军警之间传授。
这些学的人都是高手,他们把自己平时用的一些顺手的招数,加到风格相近的套路中,然后互相之间讨论,印证。
大家都觉得好的就留下,大家都觉得不好的就删除。
差不多三个月时间,这些武术都被补全了出来。
唯一让霍海遗憾的是,这些家伙都是些武狂,一个二个都在追求杀伤力。
虽然有的太阴损的招数独立开来,不往套路里编。
但大部分套路招数都并不漂亮,而是走的实用路线。
这一年来,霍海其实没工夫管这些的发展,因为这一年正是六年制义务教育推广的一年。
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推广的一年。
霍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前几天,八岁的霍炎,一脸期盼的希望霍海兑现诺言,教他练武时,霍海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儿。
霍炎一下就看出了不对劲。
霍海当时就想到了办法:“你爸爸我能忘掉这么重要的事情?本来想给你个惊喜的,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非要问是吧,那我可说了。”
“爸爸找了一些高手,教他们了许多套武术,他们都已经练成了,我会选其中比较厉害的当你的老师。”
在大汉,孩子初生时,能最早发出来的音节依旧是‘爸爸’‘妈妈’,民间大多数小孩小时候也是这么喊父母的。
但是,随着小孩开始稍微懂事,就会教其他的称呼。以示孩子接受过教育。时间久了,也就全民都不叫爸爸妈妈,而叫父亲母亲,叫大人,母上了。
而霍海反而更习惯让霍炎叫自己爸爸。
可能这也是某种意义上对雅言的简化吧。
听霍海说给自己找了一堆厉害的师傅,霍炎才开开心心的玩儿去了。
不过霍炎喜欢武术,对霍海和卫长公主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好事情。
首先是卫长公主又怀了一个孩子。
其次就是,霍炎霍轩两兄弟,就跟别的兄弟一样,经常打架。
但是霍海告诉霍炎,习武之人要讲武德,不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之后,霍炎就再也不和霍轩打架了。
这给霍海还有卫长公主、刘细君省了多少事儿啊。
霍海就随口这么一说,现在也只有兑现承诺了。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沙场大比武。
军警大比武只在霍去病掌握的军队以及警察系统中进行。
本来学习武术的高手就是来自这两个地方的,他们教出去的也不多,只在小范围流传。
现在这个第一届,比起来也不是很麻烦。
就是这些人。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第二容易给打死。
所以霍海也规定,不许下死手打击各种要害部位。
但这么一改,武术的杀伤力几乎直接从强力杀伤变成零杀伤。
很多人打的别扭。
不过,霍海要的就是他们别扭,霍海并不是真的希望霍炎去练成什么绝世高手,学会顺手就能杀死人的本事。
让朝廷封的第一位国公,他南国公有了这本事,谁知道他会搞出多少事?
所以,霍海选的就是在别扭的情况下,打的有点厉害,但又没啥用的套路出来,教给他。
霍海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将会困扰霍炎半生,让霍炎在全球行走时,挨了几顿大的,让霍炎在四十岁之后,才步入宗师之列。
选出来了各路高手,完成了任务后,霍海才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朝局上。
这一次不得不注意了。
如今是元封六年,因为霍海的影响,元鼎这个年号消失了,实际上元封六年,就是本来应该有的元封一年。
刘彻终于要泰山封禅了。
这一耽搁,就是三年。
六年前,刘彻就有了封禅的想法。
三年前,刘彻就修建了千安铁路,准备封禅。
但,连续几年都有大事件收尾,让刘彻一直在等待,等待可以表的功劳更多。
如今,真的是时候了。
现在,眼下三年内看得见的可能的成果,无非就是长江航运的常态化,以及拿下天竺。
别的成果起码都要三年之后才能出成果。
像是拿下罗马,或者完全改变北美南美,开始往这两个地方封侯,起码都是五到十年之后的事情。
到那时候,当地土人中,人口已经更替过半。
当初大汉刚过去时看到的小孩子们,在五年后开始成人。
而当初刚出生的小孩,在十年后开始结婚生子。
这样的状态下,掌握权力的老一辈都死掉了,新一辈都在大汉的培植下成长到高位,更新一辈更是只认大汉。
这个时候和平的完成对美洲的一统,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而攻打安息和攻打罗马,没那么简单。
霍海要的不是一时之间打过去,要的也不是暴力毁灭这两个代表人类文明的摇篮。
霍海要的是,想办法把这两个地方完美的并入大汉的统治,从文化和宗教等各个方面,让他们永远依附在大汉之下,避免这两个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点以后再产生什么强大的民族。
这个起码也要十年才能实现。
所以,现阶段,似乎没什么可能出现的大的功绩了。
刘彻封禅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在元狩时期,刘彻就是急着封禅,才改了年号,谁知道一等就是整整七年。
四十七岁的刘彻,不再像一头蔑视一切的危险的猛虎,而如同一头处在巅峰时期的雄狮。
区别就是,老虎死之前,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退让,不会有任何权利交接的发生。
而狮子会。
刘彻看了这么多年的科学报后,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
炼仙丹是骗人的。
这个因为自己的长生欲望,永久的改变了整个华夏的文化根基的帝王,终于明白了这件事情。
明白了这件事情后,刘彻看起来不再那么危险了,能量密度级别降低了好几个级别,从老虎降低到了雄狮这个程度。
可以为伍了。
不过,刘彻对霍海是没什么好话说的。
前不久,卫长公主再次怀孕后,仅仅两个月后,刘细君,赵夕先后怀孕。
这就算了,赵夕怀孕后,又不到两个月,霍府有四个不是夫人不是妾室的女奴怀孕。
卫长公主怀孕期间,霍海一点没闲着!
这让刘彻能有什么好脸色?
前面好几年,霍海也只生了三个孩子,不是生不出来,而是故意算时间避免生孩子。
到了几年,霍海要生孩子了,不只是生孩子,而且还不止一个。
这也是卫长公主故意让霍海去生的。
原因也简单,一是刘彻年龄越来越大了,二是刘彻一年前封卫青为汗国公。
说人话就是,距离刘彻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如果霍海的家产太多,卫长公主害怕自己老爹把自己老公直接给一起带走。
多生孩子,多分出去,分到每一份都形不成什么威胁,才是唯一答案。
而卫青封汗国公意味着未来霍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被分封到很远的地方去,包括霍炎。
卫长公主的意思是,如果霍海的孩子够多,那偏远的地方就有人去了,让霍炎尽量留在中央之国。
霍海不考虑其他问题,却一定要考虑打消刘彻疑虑这一点,所以同意了生孩子。
这才有了府里七个女人一起怀上了孩子的情况。
不只是这样,接下来,还会继续生。
霍海其实跟卫长公主说过,看岳父大人的身体倍儿棒,少说还能活个二三十年,活个七八十不成问题。
但卫长公主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
少十年,老十年。
但凡自己老爹一过六十,一定会感受到身边一切的威胁。
卫长公主这几年研究了很久的灵长动物,她发现一个事情,只有灵长动物,对同类和其他猿猴类特别血腥。
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动物,几乎不对同类残害。
而这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内部,新老王者之间的战斗也非常复杂。
在狼群,在其他动物中,输家只是离群,在灵长类动物中,输家很有可能活不下来,活下来也会被废掉。
所以,卫长公主很清楚,还有倒计时十三年,刘彻就要发飙了。
除非,这十三年间,让他感受到霍海没有威胁。
但!
事与愿违。
这十三年,刘彻只会感受到霍海越来越有威胁。
最关键的变化,就在于……张汤死了。
在刘彻的计划中,司马相如感觉不太行了,应该马上要退休或者去世了。
如果是这样,就让霍海代替司马相如的丞相的工作。
但是现在问题就出在,司马相如还没死呢,张汤没了!
三公的太尉被废除,目前的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大司农。
三个之中,大司农排第三。
现在张汤死了,刘彻不可能从下面调一个上来成为御使大夫,空降在霍海面前。
这是不讲政治规矩,以后是要乱套的。
所以,只能是霍海成为御使大夫,然后提拔一个人起来成为大司农。
这个新大司农,必是卜式。
而问题就出在霍海出任御使大夫这一点。
司马相如年近七十,垂垂老矣,就算不死,也马上要退休了。
也就是说,霍海的御使大夫当不久,可能一两年就要成为丞相。
这就意味着……
霍海一个人,把三公的位置,走了个遍!
倘若新商改完全成功,接下来就是扩编。
到时候霍海出不出战?
如果出战,那霍海的职务要不要继续升,生为大司马大将军一类的职务?
如果是,那霍海一个人把整个大汉朝的上卿职务做了个一遍。
本来霍海的门生就遍布整个朝堂甚至全天下所有行业。
到时候,霍海的故吏按插在朝堂所有部门中。
这门生故吏实际上都还不算什么。
最可怕的是,霍海将会一个人曾经拥有过整个中枢所有的权利。
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如果有,那就是高祖,文帝,景帝,刘彻自己。
就算是吕后,都没有完全掌握过朝堂。
如果霍海把这个流程走完,才三十岁。
最多不超过三十五。
这才是恐怖的地方。
就好像狮群的狮王,看到一个和自己年轻时一样威武雄壮的青年雄狮成长起来,而自己却感受到自己越来越虚弱。
这不爆发惊世大战就怪了。
这才是卫长公主担心的地方。
整个事情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张汤没了。
其实霍海不知道,张汤那是本来应该在几年前就死掉的人,和司马相如一样。
司马相如是因为医疗水平的提升,硬是多活了好几年。
而张汤,是因为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自我修正了自己的法家思想的路子,然后避免了日后被告最终自杀的结局。
可是,张汤在这个位置上太累了。
他其实是不兼任御史大夫这个工作的。
御使大夫要管理的事情中,本来最重要的是谏言,结果倒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成了进行金钱核算。
以前,全国一年一共几十亿的账,很容易算得清,各地年末统计发过来后,都要一两个月才算得出来。
而现在呢?百倍的账,并且还在每年飞涨。
这么多钱,要算预算,而通胀被压的几乎没动过。
也就是说,如果算花钱,比原来一年需要多算几十倍的运算量,才能把钱算完。
没有经历过新学的数学培训,要完成这个活儿,何其艰难?
说的不好听,张汤就是被累死的。
就如同诸葛亮将死之时,食少而事繁。
司马懿那么能活,自己开始干统筹一国的活儿之后,马上就死掉了。
张汤也一样。
临死的时候,张汤还在想成为宰相的事情。
本来张汤这样的人不死,刘彻就拿他当工具人用的。
但工具损坏之后,怀念起来,比怀念任何东西,都来得强烈,直接。
刘彻甚至怀疑,张汤就是为了核算泰山封禅的花费预算,把自己给累死了。
嘿,霍海觉得,刘彻猜对了。
现在,霍海不是大司农了。
成御使大夫了。
霍海成为御使大夫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掌握御使大夫三个工作。
本来刘彻把这些工作给拆分了,准备多安排几个九卿级别的官员,代替这些工作,包括丞相这些工作也拆分掉。
但结果是,因为新商改,新出现的部门越来越多,九卿已经多的超标了,如果取消三公,那就会影响朝廷办事的效率了。
所以,三公不能撤销。
而御使大夫的三个工作,考核官员,监察官员,管钱。
这三个事儿在霍海上任之初,就全部改变。
霍海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公文报表化。
报表数据化。
公文一律取消各种没用的繁文缛节,取消信件式的内容,全部进行表格天空。
花钱项目,花钱原因,预期效果,花钱数额,总额计算。
这样的表格一列,看公文轻松百倍!
统计数字也简单百倍!
做预算也简单了不知道多少,往下发也是一样。
监察百官照样改。
霍海在每个衙门,都投放了一个带锁的意见箱,由御史台每隔一段时间去取一次。
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实名制举报甚至不记名举报,由御史台梳理,如果确有痕迹,就转交警察查证。
考核官员,直接开始表格量化。
文盲率,人均寿命,经济总量,这些数据被提了出来。
三个举措送下去后,霍海反而轻松了。
这活儿,比大司农时期轻松太多了。
正好空下时间生儿子。
刘彻在那儿筹备封禅呢:“你是说,霍府怀孕的女人已经十四个了?!”
“来人,去点一下朕上林苑虎园的老虎数量对不对,重点查查虎根!”
刘彻羡慕啊,老霍家确实在生孩子方面有优势。
自己生个儿子怎么就那么难。
难道这事情还有科学的方法不成?
不过刘彻很气愤,现在卫长公主肚子越来越大了,但霍海却在‘花天酒地’。
给他闲的!
但与此同时,刘彻越是对霍海生气,就对霍海的戒心放的越低。
这些女子在怀孕后,待遇都直接提升到了夫人的待遇。
这意味着霍海很看重这些子嗣,也就是说霍海未来很可能会把自己的财产分给所有孩子。
而到时候,霍海就究竟会有多少孩子,只有天知道。
年龄老大了的王内侍头发都白了,却还记得谨慎,不要乱说话。
但这么多年了,刘彻哪儿看不出王内侍?
“你有什么话就说。”
王内侍低头:“长安城现在都开始用海这个字代替渣男了,说霍大人是海王。”
刘彻叉腰:“朕什么时候给他封王了?”
王内侍:“霍大人的儿子是国公,自己怎么也得是更高的爵位吧?坊间都觉得,不是不封,是时候未到。”
刘彻看了看王内侍,以王内侍的政治敏感度,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王内侍但凡懂一点,就不会说这个话。
不过刘彻一向禁止太监干政,太监越是不懂,那么转达的民间的意思就越是正确。
刘彻有很多探子,但不妨碍他多听一种看法。
“哦,你说说看,被叫做海王怎么了?”
王内侍:“就是觉得,霍大人是个好人,从小看到大的……现在看霍大人声誉滑落,觉得有点可惜了。”
刘彻:“你等一下,我问问,渣男什么意思?”
王内侍:“就是……人品烂的稀碎,跟豆腐渣一样碎裂,就叫人渣。”
“而在男女关系方面人品烂,就叫渣男。”
“霍大人自己发明的词汇。”
刘彻倒真不知道这回事儿,想了一下后突然觉得,为难霍海了。
其实霍海往前倒数十年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当圣人的。
孔圣人是不是圣人,没人说的好,反正霍海抬孔圣人,其他人就跟着抬。
但霍海,那是真的可以封圣。
而现在大家开始调侃霍海好色,这就再也跟圣没关系了。
难不成当初长安人都叫他情圣,他未来还真封个情圣不成?
“朕要给他找点事儿做,要不然到时候霍府生出一堆同样年龄的孩子怎么说?对了,骠骑将军那边有动静没有?”
王内侍:“是指……”
刘彻:“怀孩子。”
王内侍:“梅夫人怀了一个,快出生了。”
刘彻瞪眼:“这么多年了,就才坏了一个,他两兄弟怎么不换换德行。”
想了一下,刘彻决定:“让他去主缆汉使学院的事情,让他总览对安息等地派遣汉使,宣传儒教的事情。”
王内侍疑惑:“是指……霍海大人还是霍去病大人?”
刘彻吹胡子想要骂王内侍笨,不过一想起是自己故意选的,只能偃旗息鼓:“当然是霍海,给他找点事做。”
……
霍海接到圣旨。
已经成熟稳重的蒋不疑:“大人,这下没办法选夫人了吧?”
霍海:“金发红发卷发的,也不是不行。”
这没办法的事儿,为了保命,只能豁出去了。
多生几个孩子。
不过霍海是开玩笑的,霍海自己对如何掌握封国,如何保持大汉贵族的纯粹性而设计过几条规则,其中一条就是混血贵族不得离开封地不得到大汉,不得获得主爵位继承权。
这一条本来就是用来限制贵族生混血孩子的,霍海自己当然不会去犯。
除非,确定自己封国封在大汉之外,并且不再会回归。
但似乎,眼下看起来并没有这回事儿。
“大人,还是说正事儿吧。目前汉使遍布安息大月氏大夏以及附近十几个小国。”
“目前不少小国,已经全盘接受了等级制度,接受了王侯是生来就高一等,大汉的陛下是天子,是人间最伟大的天神的概念。”
“但是,安息不好办。”
霍海:“不好办吗?安息是其中最好对付的一个,比中亚那一片中最小的国家都好对付。”
现在科学上,把大汉目前疆域所在的区域,称作华洲大陆。
把华洲以西,小亚细亚以东叫做亚洲,去的是冠亚季的亚,刚好和亚细亚同名。
霍海看这么有缘分,就直接给审批通过了。
而整个亚洲,最容易被教派入侵的就是安息。
安息的文化,那是外来的来者不拒,全部杂糅。
而安息有个巨大的缺点。
安息,准确的说是帕提亚帝国的君王会迎娶他们的侄女,甚至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姐妹,这一点与埃及的托勒密王国以及后世的倭国相似。
甚至还有穆萨王后下嫁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这其实是为了保证血统纯正和“万世一系”。
而这个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恐惧,恐惧被代替。
所以,利用这种手段,来保证没有其他人能拥有继承权。
但科学证明,这样只能生出残缺的婴儿。
赌概率生出了肢体健全的婴儿,智力也必然不高。
本来普通人中诞生超级聪明人概率就不大。
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出可以真正的说得上有智慧的帝王。那是几乎不可能。
所以,事实上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所谓‘万王之王’已经成了贵族们的傀儡。
而在目前,这个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霍海很清楚,用宗教攻击安息,事倍功半。
假如是宗教加科学,一起攻击安息,事半功倍。
只要让安息的平民都嘲笑‘万王之王’是弱智。
那么,万王之王要不要出来证明自己不是弱智呢?
还是那句话,君王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魔鬼,但不能是小丑。
牌子一旦贴上去,要想取下来,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蒋不疑已经记了下来:“还有吗?”
霍海:“安息的架构是,万王之王,王爵,部落首领。”
“准确的说是,大奴隶主,中等奴隶主加皇亲国戚,加小奴隶主”
“本来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只需要宣扬万王之王是小丑,然后宣扬大汉陛下是明主,接下来安息的百姓自己知道怎么对号入座。”
蒋不疑:“咱们这么做,真不会引发安息人对儒学使者的屠戮?”
霍海:“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汉使,但我觉得不会,因为安息内部权力竞争激烈,各地王爵肯定很愿意削弱万王之王的权威。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屠戮,当我没说,毕竟我一开始就说了我不是专业的汉使。”
蒋不疑:“……”
霍海:“汉使本来就是个干这个的,他们要是死了,是自己愿意的,是去立功的,去封侯的,你不要挡着他们进步。”
蒋不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