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紫光阁左殿,被改建成圆桌会议室。

  朱翊钧坐在正中间上首座位上,左右两边坐着资政大学士张居正、谭纶、赵贞吉和王崇古。

  再下面大半圈以及外面一圈围坐着戚继光、魏学曾、王国光、王一鹗、潘凤梧、殷正茂、海瑞、汪道昆、李三江、李兴等二十四位资政学士。

  正在召开资政局全体会议。

  祁言站在朱翊钧旁边,拿着一叠纸在朗声念道:“法治,是缓解国内矛盾最好的办法”

  等他念完,朱翊钧扫了一眼诸位众臣,右手指了指祁言,“这些话是葡萄牙使节马塞洛在旁听小白菜案审案后,有感而发。

  诸位,你们听出些什么意思来吗?”

  众资政们面面相觑。

  看着他们或真实或假装的神情,朱翊钧不由在心里长叹一口气。

  自己在翻阅皇史宬以及翰林院等保存的卷宗资料时,发现其实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了法治精神。

  只是这种法治精神随着朝代的更替,皇权的日益加强,变得越来越淡薄了,到了国朝几乎荡然无存了。

  其中儒家的兴起要负主要责任。

  儒家强调的德治,其实就是一种人治。在他们眼里,治理国家非常简单,一个仁字几乎囊括了一切。

  什么是仁?

  大家遵循三常五纲,各自在自己的阶层里安分守己。底层的人要安于天命,上层的人要心存仁德。

  把复杂的世事简单化,把动态的社会静态化。全国上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层次分明,只留下科试的这个独木桥可以实现阶层跳跃。

  到太祖皇帝建立国朝时,这种静态达到了登峰造极。权力集中在皇帝一身,但是矛盾越来越激烈。

  皇权和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以及每一层之间的矛盾,诸多的矛盾无法缓和,只能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来回地博弈,严重时改朝换代。

  太祖皇帝设计国朝体制时,把包括中小地主在内的自耕农当做皇家的佃户,把官吏和士子们当成皇帝的长工和管事。

  几经博弈,国朝的大部分权力被文官集团,也就是士大夫世家们掌握。

  可是在名义上,他们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主人是皇帝。

  大家都是打工的,有机会就往自己口袋里扒拉,至于大明这栋房子会不会倒,谁去管它。

  朱翊钧继续说道:“万万没有想到,朕力行法治,遇到的知己不在大明,却是来自欧罗巴的使节,是葡萄牙人,你们嘴里的愚蛮洋夷。”

  众人静静地听着,琢磨着皇上话里的意思。

  “朕提出依法治国,许多大儒如丧考妣,有去孔庙哭的,也有去太庙哭的,更有的还去孝陵哭的。

  说什么仁德治国是祖上传下来的治国良方。

  朕的依法治国,是倒反天罡,是万恶的法家死灰复燃。有的甚至还诅咒,说朕倒行逆施,定会让大明江山社稷在朕的手里被断送,犹如前秦二世而亡。

  但是这些话,朕都当成耳边风,继续一力推行法治。”

  众臣心里嘀咕着。

  知道,世宗皇帝老早就给我们打招呼了,“朕给你们选了位坚毅不可夺志的皇帝”。

  你不仅坚毅,手段也高明,屡兴大案,世家灭门破家者不知几凡,儒家保守派中坚力量早就被摧毁殆尽。

  朝野上下,要么能够“理解”你的治国理念,要么心里反对却不敢再说。

  你再光明正大地全面推行“法家”的法治,也没人敢反对,也没人反对得了。那些酸儒哭一哭,无非就是搏一搏名声而已,与大势无济于事。

  现在你说你的法治知己是一位葡萄牙人,这就匪夷所思了。

  此前皇上的态度是依法治国,不能理解的,先执行再说,在执行过程中慢慢理解。

  现在皇上在资政局全体会议上说出这样的话,众臣心思里转了几个弯,大致明白他的意思。

  依法治国执行了三五年,也该到了理解的阶段了。

  按照皇上此前会议上曾经提及过的说法,这叫统一思想。

  众人没有出声,等着朱翊钧把想说的话说清楚。

  看到众臣在沉默中等待,朱翊钧不介意把话挑明,好好敲打一番他们。统一思想,要从上到下,先从大明最高决策咨论机构,资政局开始。

  “马塞洛说得很对,政治就是一种权力平衡游戏,要尽可能地让各方势力保持均衡。但是再均衡,各方都会因为各种利益产生冲突和矛盾。

  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

  马塞洛看得很透啊,此前我们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时,总是一叶遮目,短视、浅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把矛盾激化,冲突愈演愈烈。”

  朱翊钧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在座的二十八人,都是自己挑选出来的大明栋梁之材,他们每一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都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话。

  朱翊钧指着海瑞说道:“大家都知道海公是大明第一清官,他断得案子,朝野上下,从百官到百姓,官庶军民,无不心服口服。

  诸位,知道为什么?”

  大家不由自主地看向脸黑黑的海瑞。

  为什么?

  因为世宗皇帝用他的名声把海瑞这把无尘剑磨得光寒九州,然后传到了你手里。你又用山东孔府大案、江南三大案等案件,把它磨得更加锋利。

  朱翊钧笑了笑,说道:“因为海公就是清廉公正的标准,三十多年的日积月累,不敢有丝毫差池,才矗立了海公这样的标准。

  朕再三大明司法核心是以证据为准绳,以律法为依据。然后又苦心设计了一整套复杂的诉讼程序,确保司法公正,就是以看得见的正义告诉大家,公正的标准是什么!”

  说到这里,朱翊钧又忍不住在心里为马塞洛赞叹了一声,这个老外,眼光真毒。

  “马塞洛看得很透啊。因为大家看不到公正的标准,所以在化解矛盾时,都会认为自己是吃亏的一方。

  于是我们化解矛盾最后都演化成最强谁有理。

  可是强权就像是大海的波浪,起伏不定。今天他强,明天你强。公平和正义就像绵羊,一会被他抢去,一会被你抢去。”

  在座的众臣们,有的越发凝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以为然。

  朱翊钧想了想,继续说道:“朕一直觉得,科试是时代的进步。

  相对于举孝廉、九品中正制,从隋唐开始,宋朝成熟,国朝完善的科试,它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化解矛盾的渠道和平台,而且朝野上下也非常认可它。

  虽然数百年来,科试从县试府试到乡试会试,舞弊众多,但是不可否认,只要爆出舞弊,从天子到百官再到平民百姓,都会一致认为,必须严惩不殆。

  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到隆庆元年南闱舞弊案,不知杀了多少官吏和士子。什么案都可能在新帝即位后被平反,唯独科试舞弊案没人敢平反。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必须尽可能地保持科试的公平公正,否则国朝的根基会土崩瓦解。

  科试也成了各方势力公认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公平公正的渠道和平台,有本事考上举人进士,你说话就有分量,可以呼风唤雨,可以治国抚民。

  而朕设计的依法治国的大明司法制度也是如此。

  以证据为准绳,以律法为依据,诉讼程序正义确保司法公正。这就是朕苦心打造的、朝野上下都能看到的公平公正的标准!

  日积月累,这个公平公正的标准,也会如海公一样,被大家所公认。然后有什么矛盾和冲突,在司法框架里解决,而不是谁强谁有理!”

  朱翊钧感叹道:“朕的一番良苦用心,结果被一位欧罗巴人看清楚了。

  衮衮诸公能看明白的,可能只有寥寥几位。嗯,海公当属其中一位。”

  众人又齐刷刷看向海瑞。

  到此时,在座的众臣终于明白海瑞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把小白菜一案从江苏按察司管辖之内,硬生生给挪给沪州司理院去审。

  到此时,大家也突然领悟到,为什么并不算什么惊天大案的小白菜案,会闹得沸沸扬扬,轰动江南,而后广传天下。

  其中必定有海瑞和皇上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尤其是小白菜案故意宣扬了男女当事人之间的“奸情”,香艳四射,因为百姓们就好这一口。

  你说杨开泰案事关司法公正、商业诚信、以及契约合同重要性,百姓们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你说杨开泰与苟蔡氏有奸情,百姓们一听就精神了,一传十、十传百,才有如今这般巨大的影响力。

  沪州司理院复审结果出来,会在大江南北坊间广泛地传播,百姓们在议论香艳之事时,也会被案子里包含的深意潜移默化。

  百姓看香艳、商人看公正、官吏看法治,不同人群关注点不同,全被小白菜案给囊括了。

  皇上,海公,你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朱翊钧看到众人脸上的神情,还有眼睛闪烁的亮光,知道他们都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依法治国的话题,朕再补充几句。

  司法公正,是缓解大明内部矛盾最有效的工具。这一点,马塞洛说得非常通透。

  而今大明日新月异,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有新的变化和进步,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不停地出现。

  我们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改变思维,改进治国理政方法,使用新手段.

  要是还依旧沿用过往仁治、德治、礼治、人治的手段,如何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缓和矛盾?

  新的生产力必须有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的生产力就是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我们顺势而为,以合适的新生产关系适应它,就能乘风破浪,长风万里。

  要是我们还死死地抱着迂腐的旧生产关系,就是在与时代大潮相对抗。

  而今时逢世界千年之变局,时代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中国要永立于天下,大明要惶惶如日月,就必须顺势而行!”

  朱翊钧的掷地有声,在会议厅里回响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