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亚历山大港X17泊位。
远离灯火通明的主港区,这里只有几盏昏黄的高杆灯投射下惨淡的光晕。
锈迹斑斑、船体上油漆剥落得如同皮肤病般的“海鸥号”如同幽灵般缓缓靠岸。
海浪拍打着它腐朽的船身,发出空洞的回响。
几个模糊的人影在泊位上快速移动,连接着粗大的缆绳。
没有海关官员仔细的登轮检查,只有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在远处阴影里默默注视着,对船上卸下的、被帆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形状各异的“矿山破碎机组件”视若无睹。
偶尔有手电筒的光晃过,更像是走个过场。
港口官方的电子记录上,一行不起眼的信息被录入:
船舶名称: MV Seagull
泊位: X17
货物描述:重型矿山破碎机组件及附属设施(Heavy Mining Crusher Components & Auxiliary Facilities)
状态:装载中(夜间作业许可生效-港务特批/海关加急查验完成)
在港口调度塔的阴影里,托比·帕帕多普洛斯点燃了一支雪茄,红色的光点在黑暗中明灭。
他看着巨大的起重机将那些沉重的“组件”吊入“海鸥号”黑洞般的货舱,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大捆美钞构成的汹涌暗流,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精准地润滑了埃及这台庞大而腐朽的机器,让这艘海上移动废铁得以承载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即将再次没入深沉的夜色与大海之中。
他吐出一口烟圈,对着黑暗中某个方向微微点了点头。
远处,一艘海军巡逻艇的轮廓正缓缓转向,驶向拉希德上校指定的“演习区域”,将X17泊位彻底留给了寂静和秘密。
精密的犯罪机器,在金钱与关系的双重驱动下,全速运转,几近无声。
泰晤士河畔,MI6总部。
墙壁上巨大的屏幕分割成无数画面:卫星云图、加密通讯流、世界各地的热点标记。
其中一块屏幕上,定格着亚历山大港X17泊位那艘锈迹斑斑的“海鸥号”模糊的红外影像,旁边是托比·帕帕多普洛斯雪茄烟头的微小光点。
M女士本人像一尊由意志和精钢铸成的雕像,伫立在指挥台前。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风霜,却未能磨损她眼中那鹰隼般的锐利。
她穿着剪裁考究但毫无装饰的深色套装,一丝不苟。
亚历山大港的“幽灵卸货”报告刚刚在内部系统标红,那行关于“重型矿山破碎机组件”的官方记录在她看来,无异于犯罪者狂妄的签名。
走私是肯定的,但具体是什么?
流向何方?
目标是谁?
疑问像毒蛇般缠绕。
“帕帕多普洛斯…拉希德…”
她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声音里没有温度,只有金属般的质感。
“金钱的脓疮,权力的蛆虫。”
她身后的分析师们屏息凝神,敲击键盘的声音都下意识地放轻了。
就在这时,一个急促但克制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
她的首席情报官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份薄薄的、边缘加密的文件夹。
他的脸色比平时更加凝重。
“夫人。”
下属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北达尔富尔,我们的‘沙眼’(卫星侦察代号)捕捉到宋和平控制区域的异常动态。过去72小时内,他掌控的基地有十二辆军用卡车分批次秘密驶出,目的地明确指向喀土穆。”
M女士的视线瞬间从亚历山大港的画面移开,如同狙击手锁定了新目标:“详细情况。宋和平又在搞什么鬼?”
“车队规模:十二辆军用卡车,无具体番号标记。出发时间分散在三个不同时段,完美规避了常规的空中侦察窗口。路线选择:沿达尔富尔-喀土穆的次要公路和荒漠便道,避开了所有主要检查站区域。”
情报分析官指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是喀土穆的卫星地图,一个红点在城市东北郊外的工业区边缘闪烁了一下,随即消失。
“卫星热成像显示车厢满载,覆盖严密帆布,无法识别具体内容物。
最后确认位置在这里,进入这片工业‘盲区’后彻底失去踪迹。时间是…9小时前。”
“9小时?在喀土穆?”
M女士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指挥台上轻轻敲击,那节奏像极了倒计时的秒针。
“十二辆满载的军卡,不是开赴边境警戒,而是鬼鬼祟祟潜入首都核心区域,然后像水蒸气一样蒸发?”
她眼中寒光一闪。
“这绝不是常规的补给运输。宋和平这个人,他的任何异常举动都值得最高警惕。亚历山大港的‘幽灵船’,北达尔富尔的‘幽灵车队’…时间点如此接近,仅仅是巧合?”
情报官点头:“分析小组的初步判断:两者存在时间关联性,值得深究。虽然无法确认卡车内容物,但结合宋和平的背景和活动,不排除车上装载的是高价值敏感物品,其目的地和用途可能对地区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我们需要知道他在喀土穆搞什么名堂。”
“马上启动我们在喀土穆的‘鼹鼠’。”
M女士的命令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最高优先级指令:不惜一切代价,查明那十二辆消失的军卡所载何物,以及宋和平此次秘密行动的真实意图。我要在12小时内,知道那些卡车里藏了什么,宋和平在玩什么把戏!”
情报官立刻记录并发送指令,加密信号瞬间穿透数千英里的空间,飞向那个风沙弥漫的非洲首都。“鼹鼠”是他们埋在喀土穆军警高层最深、最隐秘的一枚棋子,价值连城,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唤醒。此刻,为了揭开宋和平的秘密,M女士毫不犹豫地掀开了这张底牌。
“同步加强对亚历山大港‘海鸥号’及其航线的情报收集,” M女士补充道,目光在“海鸥号”和喀土穆的卫星图像间游移,“这两条线,都给我盯死了。”
指挥中心的气氛瞬间绷紧,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加密通讯频道指示灯疯狂闪烁。
几小时后。
北非的风沙也吹进了北达尔富尔的“音乐家”防务基地。
在一间窗帘紧闭的屋内,宋和平刚刚结束一通让他眉头紧锁的卫星电话。
他面前摊着“海鸥号”的预计航线和戴胜鸟空军可能攻击走廊的地图,指尖的烟灰无声地落在蓝色的地中海区域。
电话是瓦西里从亚历山大港打来的,带来的不是好消息。
“头儿,货都装上了,‘海鸥号’就是个移动的武器库。”
瓦西里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依然带着俄国口音的沉重。
“但是,问题很严重。我们在甲板上进行了初步组装调试,结果…糟透了!”
“说重点,瓦西里!”宋和平的心往下沉。
“雷达!海上环境对萨姆-6的‘平流’雷达简直是噩梦!”
瓦西里的语气充满挫败,“海面杂波干扰比陆地强十倍!海浪反射让雷达屏幕像下了暴风雪!探测距离和精度都大幅下降,锁定高速、低空目标?成功率…我估计不到三成!就算戴胜鸟的F15来了,也知道他们的飞行时间和路线,但我们也很可能只是个瞎子,导弹打出去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宋和平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的航线划过。
瓦西里是顶尖的技术专家,他的判断基本就是最终判决。
看来自己对这种技术性的问题预想还是简单了一些。
要用一款老旧的萨姆-6击落戴胜鸟军方的F15I,还是在海面条件下……
难!
难于登天!
“有没有补救办法?任何办法!”宋和平的声音低沉。
“有是有……但是……唉……”瓦西里叹了口气:“理论上…如果能获得极其精确、实时的目标位置信息,最好是持续更新的坐标流,配合我们的火控系统,或许能弥补雷达精度的不足。我听说过一种技术,叫‘多星协同凝视跟踪’……”
“这种技术计是采用多颗侦察卫星像眼睛一样死死盯住目标,实时生成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数据…”
“俄国能做到吗?”
宋和平打断他,抓住一丝希望。
毕竟,厨子还欠着自己天大的人情。
这货现在在俄国可是红人。
找他估计能帮一把。
“做不到!”
瓦西里回答得干脆利落,带着一丝无奈。
“这种级别的天基侦察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做到的,前苏联时期有人在研究,可惜后来随着苏联解体,这些年都没听人再提起过……目前只有…嗯,你知道的那几个顶级玩家可能有,而且肯定是最高机密,不可能给我们用。我们…没有这种资源。”
通话在沉重的气氛中结束。
宋和平盯着地图上那片代表死亡航线的蓝色,感觉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胸口。
亚历山大港的情报确认货物上船了,戴胜鸟空军的疯狂反应和空袭计划也通过内线得知,时间窗口迫近。
这本该是收网的信号,然而瓦西里的消息像一盆冰水浇下——他预设的计划快拿来在海上几乎失效了!
宋和平深知其中的变量:飞行高度、速度、海况、风速、甚至操作员的微小操作偏差,都可能导致炸弹偏离目标数百米。
更何况,“海鸥号”本身也在移动……
‘多星协同凝视跟踪’……
谁能做到?
他忽然想起了瓦西里刚才那番话里的重点关键词——“目前只有…嗯,你知道的那几个顶级玩家可能有……”
对了!
顶级玩家!
不就是上三常嘛!
一个名字,一个他既熟悉又带着复杂情绪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中——雷鸣。
求月票!求月票!
远离灯火通明的主港区,这里只有几盏昏黄的高杆灯投射下惨淡的光晕。
锈迹斑斑、船体上油漆剥落得如同皮肤病般的“海鸥号”如同幽灵般缓缓靠岸。
海浪拍打着它腐朽的船身,发出空洞的回响。
几个模糊的人影在泊位上快速移动,连接着粗大的缆绳。
没有海关官员仔细的登轮检查,只有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在远处阴影里默默注视着,对船上卸下的、被帆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形状各异的“矿山破碎机组件”视若无睹。
偶尔有手电筒的光晃过,更像是走个过场。
港口官方的电子记录上,一行不起眼的信息被录入:
船舶名称: MV Seagull
泊位: X17
货物描述:重型矿山破碎机组件及附属设施(Heavy Mining Crusher Components & Auxiliary Facilities)
状态:装载中(夜间作业许可生效-港务特批/海关加急查验完成)
在港口调度塔的阴影里,托比·帕帕多普洛斯点燃了一支雪茄,红色的光点在黑暗中明灭。
他看着巨大的起重机将那些沉重的“组件”吊入“海鸥号”黑洞般的货舱,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大捆美钞构成的汹涌暗流,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精准地润滑了埃及这台庞大而腐朽的机器,让这艘海上移动废铁得以承载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即将再次没入深沉的夜色与大海之中。
他吐出一口烟圈,对着黑暗中某个方向微微点了点头。
远处,一艘海军巡逻艇的轮廓正缓缓转向,驶向拉希德上校指定的“演习区域”,将X17泊位彻底留给了寂静和秘密。
精密的犯罪机器,在金钱与关系的双重驱动下,全速运转,几近无声。
泰晤士河畔,MI6总部。
墙壁上巨大的屏幕分割成无数画面:卫星云图、加密通讯流、世界各地的热点标记。
其中一块屏幕上,定格着亚历山大港X17泊位那艘锈迹斑斑的“海鸥号”模糊的红外影像,旁边是托比·帕帕多普洛斯雪茄烟头的微小光点。
M女士本人像一尊由意志和精钢铸成的雕像,伫立在指挥台前。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风霜,却未能磨损她眼中那鹰隼般的锐利。
她穿着剪裁考究但毫无装饰的深色套装,一丝不苟。
亚历山大港的“幽灵卸货”报告刚刚在内部系统标红,那行关于“重型矿山破碎机组件”的官方记录在她看来,无异于犯罪者狂妄的签名。
走私是肯定的,但具体是什么?
流向何方?
目标是谁?
疑问像毒蛇般缠绕。
“帕帕多普洛斯…拉希德…”
她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声音里没有温度,只有金属般的质感。
“金钱的脓疮,权力的蛆虫。”
她身后的分析师们屏息凝神,敲击键盘的声音都下意识地放轻了。
就在这时,一个急促但克制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
她的首席情报官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份薄薄的、边缘加密的文件夹。
他的脸色比平时更加凝重。
“夫人。”
下属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北达尔富尔,我们的‘沙眼’(卫星侦察代号)捕捉到宋和平控制区域的异常动态。过去72小时内,他掌控的基地有十二辆军用卡车分批次秘密驶出,目的地明确指向喀土穆。”
M女士的视线瞬间从亚历山大港的画面移开,如同狙击手锁定了新目标:“详细情况。宋和平又在搞什么鬼?”
“车队规模:十二辆军用卡车,无具体番号标记。出发时间分散在三个不同时段,完美规避了常规的空中侦察窗口。路线选择:沿达尔富尔-喀土穆的次要公路和荒漠便道,避开了所有主要检查站区域。”
情报分析官指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是喀土穆的卫星地图,一个红点在城市东北郊外的工业区边缘闪烁了一下,随即消失。
“卫星热成像显示车厢满载,覆盖严密帆布,无法识别具体内容物。
最后确认位置在这里,进入这片工业‘盲区’后彻底失去踪迹。时间是…9小时前。”
“9小时?在喀土穆?”
M女士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指挥台上轻轻敲击,那节奏像极了倒计时的秒针。
“十二辆满载的军卡,不是开赴边境警戒,而是鬼鬼祟祟潜入首都核心区域,然后像水蒸气一样蒸发?”
她眼中寒光一闪。
“这绝不是常规的补给运输。宋和平这个人,他的任何异常举动都值得最高警惕。亚历山大港的‘幽灵船’,北达尔富尔的‘幽灵车队’…时间点如此接近,仅仅是巧合?”
情报官点头:“分析小组的初步判断:两者存在时间关联性,值得深究。虽然无法确认卡车内容物,但结合宋和平的背景和活动,不排除车上装载的是高价值敏感物品,其目的地和用途可能对地区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我们需要知道他在喀土穆搞什么名堂。”
“马上启动我们在喀土穆的‘鼹鼠’。”
M女士的命令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最高优先级指令:不惜一切代价,查明那十二辆消失的军卡所载何物,以及宋和平此次秘密行动的真实意图。我要在12小时内,知道那些卡车里藏了什么,宋和平在玩什么把戏!”
情报官立刻记录并发送指令,加密信号瞬间穿透数千英里的空间,飞向那个风沙弥漫的非洲首都。“鼹鼠”是他们埋在喀土穆军警高层最深、最隐秘的一枚棋子,价值连城,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唤醒。此刻,为了揭开宋和平的秘密,M女士毫不犹豫地掀开了这张底牌。
“同步加强对亚历山大港‘海鸥号’及其航线的情报收集,” M女士补充道,目光在“海鸥号”和喀土穆的卫星图像间游移,“这两条线,都给我盯死了。”
指挥中心的气氛瞬间绷紧,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加密通讯频道指示灯疯狂闪烁。
几小时后。
北非的风沙也吹进了北达尔富尔的“音乐家”防务基地。
在一间窗帘紧闭的屋内,宋和平刚刚结束一通让他眉头紧锁的卫星电话。
他面前摊着“海鸥号”的预计航线和戴胜鸟空军可能攻击走廊的地图,指尖的烟灰无声地落在蓝色的地中海区域。
电话是瓦西里从亚历山大港打来的,带来的不是好消息。
“头儿,货都装上了,‘海鸥号’就是个移动的武器库。”
瓦西里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依然带着俄国口音的沉重。
“但是,问题很严重。我们在甲板上进行了初步组装调试,结果…糟透了!”
“说重点,瓦西里!”宋和平的心往下沉。
“雷达!海上环境对萨姆-6的‘平流’雷达简直是噩梦!”
瓦西里的语气充满挫败,“海面杂波干扰比陆地强十倍!海浪反射让雷达屏幕像下了暴风雪!探测距离和精度都大幅下降,锁定高速、低空目标?成功率…我估计不到三成!就算戴胜鸟的F15来了,也知道他们的飞行时间和路线,但我们也很可能只是个瞎子,导弹打出去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宋和平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的航线划过。
瓦西里是顶尖的技术专家,他的判断基本就是最终判决。
看来自己对这种技术性的问题预想还是简单了一些。
要用一款老旧的萨姆-6击落戴胜鸟军方的F15I,还是在海面条件下……
难!
难于登天!
“有没有补救办法?任何办法!”宋和平的声音低沉。
“有是有……但是……唉……”瓦西里叹了口气:“理论上…如果能获得极其精确、实时的目标位置信息,最好是持续更新的坐标流,配合我们的火控系统,或许能弥补雷达精度的不足。我听说过一种技术,叫‘多星协同凝视跟踪’……”
“这种技术计是采用多颗侦察卫星像眼睛一样死死盯住目标,实时生成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数据…”
“俄国能做到吗?”
宋和平打断他,抓住一丝希望。
毕竟,厨子还欠着自己天大的人情。
这货现在在俄国可是红人。
找他估计能帮一把。
“做不到!”
瓦西里回答得干脆利落,带着一丝无奈。
“这种级别的天基侦察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做到的,前苏联时期有人在研究,可惜后来随着苏联解体,这些年都没听人再提起过……目前只有…嗯,你知道的那几个顶级玩家可能有,而且肯定是最高机密,不可能给我们用。我们…没有这种资源。”
通话在沉重的气氛中结束。
宋和平盯着地图上那片代表死亡航线的蓝色,感觉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胸口。
亚历山大港的情报确认货物上船了,戴胜鸟空军的疯狂反应和空袭计划也通过内线得知,时间窗口迫近。
这本该是收网的信号,然而瓦西里的消息像一盆冰水浇下——他预设的计划快拿来在海上几乎失效了!
宋和平深知其中的变量:飞行高度、速度、海况、风速、甚至操作员的微小操作偏差,都可能导致炸弹偏离目标数百米。
更何况,“海鸥号”本身也在移动……
‘多星协同凝视跟踪’……
谁能做到?
他忽然想起了瓦西里刚才那番话里的重点关键词——“目前只有…嗯,你知道的那几个顶级玩家可能有……”
对了!
顶级玩家!
不就是上三常嘛!
一个名字,一个他既熟悉又带着复杂情绪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中——雷鸣。
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