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走淮安郡王妃,梁氏先去看了看女儿,见小丫头躺在摇篮里睡得香甜,叮嘱豆花和金嫂子几句便去了卫老夫人的听雪堂。
“淮安郡王府,这是在向我们示好。”卫老夫人言之凿凿,显然对淮安郡王府的心思很是了解。
梁氏想起淮安郡王府的一些事情也是深以为然,如今的明顺帝在位十三年间,让燕国从动荡不安到天下太平、万民归心,可谓是一代明君。但帝王的心,总是难以揣摩的。而其中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各州府随处可见的皇室子弟。
有人说,是明顺皇帝大权在握,根本不怕这些皇室子弟折腾。也有人说,是明顺皇帝故意为之,看似不管不顾,实际上早有一支密探守着,就等不安分的自投罗网。
不管怎样,总之就是一句话:帝王心,海底针。
不过,这和底层的小老百姓倒没多大关系,反而是像卫氏这些人家,却是需要注意一下和这些皇室子弟的远近。好在这么多年,大家族门倒是摸索出了一套规律,和淮安郡王府这样的存在保持着还算良好的关系。
这一代淮安郡王是明顺帝的侄子,老郡王爷则是明顺帝的二哥,也就是旧年里的二皇子。说起来也是个倒霉的,刚成年就被先皇封了淮安郡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现在怎么着也是个亲王了。可不巧的是,老郡王爷在明顺帝继位之前那阵儿也动过一些不太好的心思。所以,好好的亲王给作没了。
如今,能保有郡王的荣耀就已经是万幸了。
“母亲的意思呢?”梁氏征询婆母的意见。
卫老夫人揉了揉眉心,低叹道:“还像之前那般就好,内宅妇人你来我往终归是避不过去的。老王妃和我也有几分交情,太远就有些刻意了。总还是皇室子弟,敬着点总归是没有错的。”
梁氏应诺,起身伺候婆母上床休息后就回了景泰居,拿了几张新帖子把淮安郡王府后宅一行添了上去。
这边淮安郡王府里,老王妃和淮安郡王妃婆媳二人也正在说着卫府一行的所作所为。
“母亲,您莫不是有和卫家结亲的想法儿?”淮安郡王妃虽觉得自己和梁氏有私交,但离两家结秦晋之好还是有点距离的。
老王妃摇摇头,“现在说还有点早,但多来往总归是不多余。”能多余吗?作为桐城世家的领头人,只有卫家愿意跟郡王府来往,其他望风而动的世家才敢踏出那一步。她年纪大了,早就没什么野心了,但这不代表她就愿意看到她的儿孙背着皇室子弟的身份却寸步难移乃至蹉跎一生。
这,是她的底线。
郡王妃显然也猜到了老王妃的用意,“都听母亲的。”
……
小清雅名分前程已定,注定不再是之前被亲人嫌弃的小丫头了。可是,金稻村的三姐妹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小孙女丢了,王氏也没拿到银子,可谓是鸡飞蛋打,心里一直气不顺,因此对三姐妹越发没了好脸色。好在她一门心思在给儿子打听好生养的姑娘家,除了把家里的大小活儿一股脑丢给三姐妹倒没功夫去找三姐妹的麻烦。
可能是王氏一狠心拿出了所有家底,也可能是金稻村的风水实在好,没一个月还真被她打听出来一个。这姑娘姓梅,家里在离金稻村不远的石榴村,已经二十二了,但一直没嫁出去,十成十的老姑娘。
梅姑娘一直没嫁人,倒不是有啥毛病,而是运气不太好。她十三岁上就定了一门亲事,可定亲刚一年,未婚夫就突然病故了。本来,最多是这姑娘落个刑克的名声,晚点儿嫁人就是。谁知道梅姑娘未婚夫一家总觉得这姑娘害了他们儿子,只要听到这姑娘相看人家就出来搅事儿。
就这么着,这梅姑娘一直拖到了十八九岁。
后来,可能是未婚夫一家也觉得一直闹腾没意思,也可能是事情过去了几年,把丧子的痛苦已经给消磨掉了。当然最大可能就是,这一家人觉得梅姑娘这个年龄再找,估计也没啥好人家了,也就没有再跑过来祸祸人。
可是,祸不单行,就在梅姑娘终于拨云见日的那年,她的爹娘双双丢了性命,就这样梅姑娘又守了三年重孝,愣是从十九岁熬到了二十二岁,年初方出孝。
王氏也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儿子那条件娶不了什么小姑娘,加上她也不信什么刑克因果报应什么的,对这梅姑娘很是满意。还有一个原因,石榴村的姑娘素来都有“易生儿子”的美名,这对于王氏来说不异于瞌睡送枕头,对这门亲就更乐意了。
就这么着,找了媒人跑了三两趟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因为魏大江是再娶,新媳妇梅氏年纪也大了,加上女方也没什么正经长辈,又都是庄户人家,就没有搞太隆重的迎亲仪式。一辆驴车加一身红裙就把新娘子迎了回来。
从结亲当天开始,连着半个多月,新娘子都没怎么出门,但魏大江和王氏脸上每天都是满满的笑意。魏青玉却笑不出来,她再笨也明白,她们的爹爹很快就会有孩子了。她也近乎麻木的接受了她们姐妹有了个继母的事实。
“姐姐,后娘会跟祖母和爹爹一起打我们不?”趁着祖母这会儿不在,魏青双悄悄问着姐姐。
问题很好笑,但魏青玉却很发愁。她摸摸二妹的小脑袋摇了摇头,她也不知道。那个女人来了后就没怎么出门,所以她是真的不清楚这女人是好还是坏。她冷眼看了好几天也没看出这继母是什么手段。
但咬人的狗不叫,她只能等着。
“姐姐不知道!但双儿以后见了她,要敬着,至少不能让她挑你的毛病,懂不?”这是魏青玉能想到的最妥当的办法了。
魏青双点点头,不能被挑错!因为错了是要挨打的!
“还有,不可以喊后娘!”魏青玉想起妹妹刚才随口的称呼,又提醒了一句。
“知道啦!”魏青双撅着嘴说道,她马上就六岁了,虚岁都七岁了,没那么笨的。
魏青玉又摸了摸二妹的小脑袋,把大门口玩儿泥巴的三妹也喊了回来,让她们帮着择菜洗菜。祖母出去已经小半天了,看天色也该回来了。如果看见她们没好好干活儿,轻则骂几句,重则又是一顿打。
她还好,两个妹妹却受不住!
她们太小了,也太瘦弱了,一不小心会丢了性命的!
?
送走淮安郡王妃,梁氏先去看了看女儿,见小丫头躺在摇篮里睡得香甜,叮嘱豆花和金嫂子几句便去了卫老夫人的听雪堂。
“淮安郡王府,这是在向我们示好。”卫老夫人言之凿凿,显然对淮安郡王府的心思很是了解。
梁氏想起淮安郡王府的一些事情也是深以为然,如今的明顺帝在位十三年间,让燕国从动荡不安到天下太平、万民归心,可谓是一代明君。但帝王的心,总是难以揣摩的。而其中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各州府随处可见的皇室子弟。
有人说,是明顺皇帝大权在握,根本不怕这些皇室子弟折腾。也有人说,是明顺皇帝故意为之,看似不管不顾,实际上早有一支密探守着,就等不安分的自投罗网。
不管怎样,总之就是一句话:帝王心,海底针。
不过,这和底层的小老百姓倒没多大关系,反而是像卫氏这些人家,却是需要注意一下和这些皇室子弟的远近。好在这么多年,大家族门倒是摸索出了一套规律,和淮安郡王府这样的存在保持着还算良好的关系。
这一代淮安郡王是明顺帝的侄子,老郡王爷则是明顺帝的二哥,也就是旧年里的二皇子。说起来也是个倒霉的,刚成年就被先皇封了淮安郡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现在怎么着也是个亲王了。可不巧的是,老郡王爷在明顺帝继位之前那阵儿也动过一些不太好的心思。所以,好好的亲王给作没了。
如今,能保有郡王的荣耀就已经是万幸了。
“母亲的意思呢?”梁氏征询婆母的意见。
卫老夫人揉了揉眉心,低叹道:“还像之前那般就好,内宅妇人你来我往终归是避不过去的。老王妃和我也有几分交情,太远就有些刻意了。总还是皇室子弟,敬着点总归是没有错的。”
梁氏应诺,起身伺候婆母上床休息后就回了景泰居,拿了几张新帖子把淮安郡王府后宅一行添了上去。
这边淮安郡王府里,老王妃和淮安郡王妃婆媳二人也正在说着卫府一行的所作所为。
“母亲,您莫不是有和卫家结亲的想法儿?”淮安郡王妃虽觉得自己和梁氏有私交,但离两家结秦晋之好还是有点距离的。
老王妃摇摇头,“现在说还有点早,但多来往总归是不多余。”能多余吗?作为桐城世家的领头人,只有卫家愿意跟郡王府来往,其他望风而动的世家才敢踏出那一步。她年纪大了,早就没什么野心了,但这不代表她就愿意看到她的儿孙背着皇室子弟的身份却寸步难移乃至蹉跎一生。
这,是她的底线。
郡王妃显然也猜到了老王妃的用意,“都听母亲的。”
……
小清雅名分前程已定,注定不再是之前被亲人嫌弃的小丫头了。可是,金稻村的三姐妹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小孙女丢了,王氏也没拿到银子,可谓是鸡飞蛋打,心里一直气不顺,因此对三姐妹越发没了好脸色。好在她一门心思在给儿子打听好生养的姑娘家,除了把家里的大小活儿一股脑丢给三姐妹倒没功夫去找三姐妹的麻烦。
可能是王氏一狠心拿出了所有家底,也可能是金稻村的风水实在好,没一个月还真被她打听出来一个。这姑娘姓梅,家里在离金稻村不远的石榴村,已经二十二了,但一直没嫁出去,十成十的老姑娘。
梅姑娘一直没嫁人,倒不是有啥毛病,而是运气不太好。她十三岁上就定了一门亲事,可定亲刚一年,未婚夫就突然病故了。本来,最多是这姑娘落个刑克的名声,晚点儿嫁人就是。谁知道梅姑娘未婚夫一家总觉得这姑娘害了他们儿子,只要听到这姑娘相看人家就出来搅事儿。
就这么着,这梅姑娘一直拖到了十八九岁。
后来,可能是未婚夫一家也觉得一直闹腾没意思,也可能是事情过去了几年,把丧子的痛苦已经给消磨掉了。当然最大可能就是,这一家人觉得梅姑娘这个年龄再找,估计也没啥好人家了,也就没有再跑过来祸祸人。
可是,祸不单行,就在梅姑娘终于拨云见日的那年,她的爹娘双双丢了性命,就这样梅姑娘又守了三年重孝,愣是从十九岁熬到了二十二岁,年初方出孝。
王氏也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儿子那条件娶不了什么小姑娘,加上她也不信什么刑克因果报应什么的,对这梅姑娘很是满意。还有一个原因,石榴村的姑娘素来都有“易生儿子”的美名,这对于王氏来说不异于瞌睡送枕头,对这门亲就更乐意了。
就这么着,找了媒人跑了三两趟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因为魏大江是再娶,新媳妇梅氏年纪也大了,加上女方也没什么正经长辈,又都是庄户人家,就没有搞太隆重的迎亲仪式。一辆驴车加一身红裙就把新娘子迎了回来。
从结亲当天开始,连着半个多月,新娘子都没怎么出门,但魏大江和王氏脸上每天都是满满的笑意。魏青玉却笑不出来,她再笨也明白,她们的爹爹很快就会有孩子了。她也近乎麻木的接受了她们姐妹有了个继母的事实。
“姐姐,后娘会跟祖母和爹爹一起打我们不?”趁着祖母这会儿不在,魏青双悄悄问着姐姐。
问题很好笑,但魏青玉却很发愁。她摸摸二妹的小脑袋摇了摇头,她也不知道。那个女人来了后就没怎么出门,所以她是真的不清楚这女人是好还是坏。她冷眼看了好几天也没看出这继母是什么手段。
但咬人的狗不叫,她只能等着。
“姐姐不知道!但双儿以后见了她,要敬着,至少不能让她挑你的毛病,懂不?”这是魏青玉能想到的最妥当的办法了。
魏青双点点头,不能被挑错!因为错了是要挨打的!
“还有,不可以喊后娘!”魏青玉想起妹妹刚才随口的称呼,又提醒了一句。
“知道啦!”魏青双撅着嘴说道,她马上就六岁了,虚岁都七岁了,没那么笨的。
魏青玉又摸了摸二妹的小脑袋,把大门口玩儿泥巴的三妹也喊了回来,让她们帮着择菜洗菜。祖母出去已经小半天了,看天色也该回来了。如果看见她们没好好干活儿,轻则骂几句,重则又是一顿打。
她还好,两个妹妹却受不住!
她们太小了,也太瘦弱了,一不小心会丢了性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