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日的行程虽不算太累,但除了卫明枫外都是妇幼,所以也称不上轻松。因此晚饭后没多久就各自回房休息了,还不到亥时,老老小小就都进入梦乡了。但卫家大宅倒座房那里,还有一盏灯朦胧胧的亮着。
“老头子,你真觉得……小姐那儿是个好去处?二丫八岁,这小姐也才两个月,没个七八年可养不出啥情分?宅子里这些小丫头们最多二十就要配人,可那时候小姐身边又正是用人的时候,不妥不妥。”康氏皱着眉,对卫管家说的话不是太赞同。
卫管家笑着摆摆手,“真是妇道人家!要不得人说头发长见识短呢,你光想着这几年了,那算个什么前程?”
康氏闻言一愣,莫非还有别的说法儿?
“我的眼光啥时候错过,还是说你打心眼儿里信不过你老头子?”卫管家挺直身子,似笑非笑的看着康氏。
康氏摸着点脉络了,老头子自己就是个好例子啊!从守门的小厮一路到大管家,靠的可不只是运气,眼力劲儿也是要有的。他们老两口有一儿两女,大女儿之前在老夫人跟前儿伺候,去年由老夫人做主许了外面铺子上的管事,还算圆满。一个儿子呢,主子开恩放了身契,改了良籍。虽然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但现在跟着老爷做事,造化是有的,这些都是靠的老头子的眼光呀!
唯有这小女儿,是老来得女,总想着给找个好前程。可才八岁,正是什么正经事都干不了的年纪,再说他们也舍不得让小女儿进宅子里干些粗活儿,卫家的少爷们跟前儿一向又不用丫鬟,至于通房丫头什么的,更是想都别想。
可这府里有了个千娇百宠的小姐就不一样了,即便眼一时没什么,但只要用心,时间长了总会有奔头的。
“行,我听你的!明儿一早我就去找二丫说去,一定让这丫头高高兴兴的去小姐那里!”康氏想通后,立马就要付诸行动。
“哎,这就对喽!”卫管家对康氏的觉悟很是满意,想他都五十多了,身体再好还能伺候主子几年呢?早早给孩子们安排好前程,才是正经事。
虽然不知道小姐究竟是不是卫家嫡亲的血脉,但就看主子们的宠爱就错不了。二丫才八岁,伺候主子十年,最次也能让夫人给个恩典,嫁个好人家。而更好的,却是陪着小姐长大。等嫁了人,正好当做陪房跟着小姐去夫家,当个管事的媳妇。
卫家四个少爷,就这么一个明珠,可不得看的重点儿。高门嫁女,低门娶媳,说不得二丫将来能比儿子还多点体面呢!
……
次日一早,卫管家算着时辰。等主子们吃过早饭后,他就领着牙婆和十几个小丫头进了景泰居。而他的女儿二丫,也跟在他身边,但却没有和其他牙婆带来的人站在一起。
梁氏随便扫了一眼,心里就有了数。看来,这府里还是有明白人的。昨天白芍的话虽然让她不是太高兴,但强扭的瓜不甜,她还是不要强人所难的好。
把目光从那个七八岁的小丫头身上收回来,梁氏开始打起精神看牙婆带来的人。可能是卫管家提前交待了,牙婆带来的丫鬟年纪不是太大。大都十岁左右,最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岁。
这倒是和梁氏的想法不谋而合,家里几个皮小子倒是能和妹妹玩儿,但男孩子总在内宅也不像话,更别提长子小小年纪就一身肃穆,老二是个混不吝,老三老四呢,还都是个娃,女孩子呀,还是得有女孩子陪着。她扫了一眼下面站着的人,照顾星儿有乳母和两个小丫鬟就差不多了。但既然卫管家把他的女儿带来了,说不得就得重新考虑一下。
梁氏心里打了个转,决定挑两个大点儿的让潘妈妈带着。等星儿再大点,再放到她身边去,也算是个臂膀。小的就不挑了,有卫管家的小女儿哄着星儿玩儿就行了,她冷眼瞧着,还是挺满意的。
至于牙婆领过来的人,梁氏再三观察后选了两个稍大点儿的,一个性格沉稳一些,一个性格活泼一些,都暂时记作三等。沉稳的取名“豆蔻”,活泼的是“豆苗”。两个丫鬟先让潘妈妈调教着,往后豆苗跟着金嫂子照顾小清雅的饮食,豆蔻出师了就去管着小清雅的银钱和衣物。
安排妥这些,梁氏把卫管家身边的小丫头喊了过来,问道:“可有名字?”
二丫点点头又摇摇头,“回夫人,二丫就叫二丫,可二丫觉得这个不算名字!”
梁氏失笑:“可真是个机灵鬼,看你爹娘给你养的白白嫩嫩的,嗯、既然要跟着小姐,就叫豆花吧!”
二丫下意识的看了眼爹爹,见爹爹不看自己,又看向梁氏,“二丫,不,豆花听夫人的!”
卫管家见状也赶紧行礼,“谢夫人给这丫头赐名儿。”
梁氏眼里笑意更浓,这豆花不卑不亢的,是再合适不过的玩伴儿了。
……
小清雅名分已定,再不是那个被抛弃的那个乡野小丫头了,自然是卫家的一件大事,不说宴请四方,亲近的人家一起热闹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梁氏请示过婆母后,便开始亲自操办起女儿的百天宴,而闻声而动的桐城府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没办法,即便各种消息表明这小丫头不是卫氏亲生,但卫家既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就说明跟亲生的没有任何差别。各家主母都打开库房开始挑选给卫家的贺礼以及给小清雅的见面礼。而跟梁氏更亲近的人家,根本等不及百天那日上门,所以,梁氏不得不抽开身去见她的朋友们。
好在这些朋友里,绝对不会有问出“这孩子是不是你自个儿生的?”这种蠢话的人,因此,会面都还算愉快。
不过,淮安郡王妃亲自上门,还是让梁氏吃了一惊。
“妹妹,你受苦了,但我看你这一趟出门气色好了很多。有些事情想开点也就不算个事儿了!”淮安郡王妃这番话很是推心置腹,但她却忘了自己和梁氏的关系其实一般,不过是梁氏为人和善又有手段,任和谁相处都让人感觉春风拂面。
果然,梁氏心里虽不以为然,但面上却溢满了感动,“王妃姐姐有心了,现在我也有女儿了,自然没什么是想不开的,我还想着安安稳稳的,好等将来给我的孩子们挑上一门好亲呢!”
淮安郡王妃闻言往前挪了挪,握着梁氏的手,“可不是?这不,我这趟过来,就是跟你说以后常带孩子们去我们府里转转,老祖宗知道你回来可是天天念叨,若不是这几天身子不爽利,今儿个就跟我一块儿过来了。”
甭管这话有几分真心,梁氏都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和谢意,并言明日后一定常带孩子上门叨扰。
?
两日的行程虽不算太累,但除了卫明枫外都是妇幼,所以也称不上轻松。因此晚饭后没多久就各自回房休息了,还不到亥时,老老小小就都进入梦乡了。但卫家大宅倒座房那里,还有一盏灯朦胧胧的亮着。
“老头子,你真觉得……小姐那儿是个好去处?二丫八岁,这小姐也才两个月,没个七八年可养不出啥情分?宅子里这些小丫头们最多二十就要配人,可那时候小姐身边又正是用人的时候,不妥不妥。”康氏皱着眉,对卫管家说的话不是太赞同。
卫管家笑着摆摆手,“真是妇道人家!要不得人说头发长见识短呢,你光想着这几年了,那算个什么前程?”
康氏闻言一愣,莫非还有别的说法儿?
“我的眼光啥时候错过,还是说你打心眼儿里信不过你老头子?”卫管家挺直身子,似笑非笑的看着康氏。
康氏摸着点脉络了,老头子自己就是个好例子啊!从守门的小厮一路到大管家,靠的可不只是运气,眼力劲儿也是要有的。他们老两口有一儿两女,大女儿之前在老夫人跟前儿伺候,去年由老夫人做主许了外面铺子上的管事,还算圆满。一个儿子呢,主子开恩放了身契,改了良籍。虽然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但现在跟着老爷做事,造化是有的,这些都是靠的老头子的眼光呀!
唯有这小女儿,是老来得女,总想着给找个好前程。可才八岁,正是什么正经事都干不了的年纪,再说他们也舍不得让小女儿进宅子里干些粗活儿,卫家的少爷们跟前儿一向又不用丫鬟,至于通房丫头什么的,更是想都别想。
可这府里有了个千娇百宠的小姐就不一样了,即便眼一时没什么,但只要用心,时间长了总会有奔头的。
“行,我听你的!明儿一早我就去找二丫说去,一定让这丫头高高兴兴的去小姐那里!”康氏想通后,立马就要付诸行动。
“哎,这就对喽!”卫管家对康氏的觉悟很是满意,想他都五十多了,身体再好还能伺候主子几年呢?早早给孩子们安排好前程,才是正经事。
虽然不知道小姐究竟是不是卫家嫡亲的血脉,但就看主子们的宠爱就错不了。二丫才八岁,伺候主子十年,最次也能让夫人给个恩典,嫁个好人家。而更好的,却是陪着小姐长大。等嫁了人,正好当做陪房跟着小姐去夫家,当个管事的媳妇。
卫家四个少爷,就这么一个明珠,可不得看的重点儿。高门嫁女,低门娶媳,说不得二丫将来能比儿子还多点体面呢!
……
次日一早,卫管家算着时辰。等主子们吃过早饭后,他就领着牙婆和十几个小丫头进了景泰居。而他的女儿二丫,也跟在他身边,但却没有和其他牙婆带来的人站在一起。
梁氏随便扫了一眼,心里就有了数。看来,这府里还是有明白人的。昨天白芍的话虽然让她不是太高兴,但强扭的瓜不甜,她还是不要强人所难的好。
把目光从那个七八岁的小丫头身上收回来,梁氏开始打起精神看牙婆带来的人。可能是卫管家提前交待了,牙婆带来的丫鬟年纪不是太大。大都十岁左右,最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岁。
这倒是和梁氏的想法不谋而合,家里几个皮小子倒是能和妹妹玩儿,但男孩子总在内宅也不像话,更别提长子小小年纪就一身肃穆,老二是个混不吝,老三老四呢,还都是个娃,女孩子呀,还是得有女孩子陪着。她扫了一眼下面站着的人,照顾星儿有乳母和两个小丫鬟就差不多了。但既然卫管家把他的女儿带来了,说不得就得重新考虑一下。
梁氏心里打了个转,决定挑两个大点儿的让潘妈妈带着。等星儿再大点,再放到她身边去,也算是个臂膀。小的就不挑了,有卫管家的小女儿哄着星儿玩儿就行了,她冷眼瞧着,还是挺满意的。
至于牙婆领过来的人,梁氏再三观察后选了两个稍大点儿的,一个性格沉稳一些,一个性格活泼一些,都暂时记作三等。沉稳的取名“豆蔻”,活泼的是“豆苗”。两个丫鬟先让潘妈妈调教着,往后豆苗跟着金嫂子照顾小清雅的饮食,豆蔻出师了就去管着小清雅的银钱和衣物。
安排妥这些,梁氏把卫管家身边的小丫头喊了过来,问道:“可有名字?”
二丫点点头又摇摇头,“回夫人,二丫就叫二丫,可二丫觉得这个不算名字!”
梁氏失笑:“可真是个机灵鬼,看你爹娘给你养的白白嫩嫩的,嗯、既然要跟着小姐,就叫豆花吧!”
二丫下意识的看了眼爹爹,见爹爹不看自己,又看向梁氏,“二丫,不,豆花听夫人的!”
卫管家见状也赶紧行礼,“谢夫人给这丫头赐名儿。”
梁氏眼里笑意更浓,这豆花不卑不亢的,是再合适不过的玩伴儿了。
……
小清雅名分已定,再不是那个被抛弃的那个乡野小丫头了,自然是卫家的一件大事,不说宴请四方,亲近的人家一起热闹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梁氏请示过婆母后,便开始亲自操办起女儿的百天宴,而闻声而动的桐城府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没办法,即便各种消息表明这小丫头不是卫氏亲生,但卫家既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就说明跟亲生的没有任何差别。各家主母都打开库房开始挑选给卫家的贺礼以及给小清雅的见面礼。而跟梁氏更亲近的人家,根本等不及百天那日上门,所以,梁氏不得不抽开身去见她的朋友们。
好在这些朋友里,绝对不会有问出“这孩子是不是你自个儿生的?”这种蠢话的人,因此,会面都还算愉快。
不过,淮安郡王妃亲自上门,还是让梁氏吃了一惊。
“妹妹,你受苦了,但我看你这一趟出门气色好了很多。有些事情想开点也就不算个事儿了!”淮安郡王妃这番话很是推心置腹,但她却忘了自己和梁氏的关系其实一般,不过是梁氏为人和善又有手段,任和谁相处都让人感觉春风拂面。
果然,梁氏心里虽不以为然,但面上却溢满了感动,“王妃姐姐有心了,现在我也有女儿了,自然没什么是想不开的,我还想着安安稳稳的,好等将来给我的孩子们挑上一门好亲呢!”
淮安郡王妃闻言往前挪了挪,握着梁氏的手,“可不是?这不,我这趟过来,就是跟你说以后常带孩子们去我们府里转转,老祖宗知道你回来可是天天念叨,若不是这几天身子不爽利,今儿个就跟我一块儿过来了。”
甭管这话有几分真心,梁氏都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和谢意,并言明日后一定常带孩子上门叨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