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洛阳城。
审计司官邸内,烛火长明。
此时,白天那些畏畏缩缩的官吏们都已不在,只剩郭嘉一人,俯首桌案,翻看着那些早已看过无数遍的卷宗。
“都御史,恕某直言,您这恐怕是白费时间。”
说话的人是户科给事中程忠,看着郭嘉那着急上火的样子,他是不由摇头。
“白费时间?”
郭嘉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
“大将军命我等督办弘农杨氏案至今已半月有余。”
“可如今呢?除了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竟连一份确凿的证据都拿不出来,你告诉我,这不是浪费时间又是什么?”
程忠顿了顿,目光闪烁道:“万一杨司徒真是刚正不阿,并无任何把柄呢?”
郭嘉冷哼一声,将手中卷宗重重拍在桌上:
“刚正不阿?程兄莫要忘了,大将军的锦衣卫已查明,弘农杨氏田庄强买民田、插手盐铁生意,这桩桩件件,岂是无中生有?杨彪身为一族之长,又位居三公,说他对此全然不知,你信吗?”
程忠轻叹一声,缓缓说道:“都御史莫要动怒,实不相瞒,依在下看,此事难办,原因有二。”
“其一,昔日董卓迁都长安,逃得匆忙,再加之日后洛阳世家叛乱,导致诸多重要卷宗被焚毁,许多关键线索就此断绝。”
“其二,目前你审计司内的官吏,大多是从故九卿寺旧人转调而来,这些人为官日久,皆世家出身,其中不乏受杨彪恩惠者,阳奉阴违,暗中使绊者比比皆是,我等行事处处受限,如何能够顺利查案?”
“你说这些我又如何不知?”郭嘉怒而拍案道,“但是,这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大将军对我等寄予厚望,此案关乎大汉吏治革新,若就此退缩,如何对得起大将军的信任,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程忠听得微微点头,这个年轻人的冲劲他是非常认可的。
但是,这半个月来,他以给户科事中的权限,四处走访,很清楚以眼下的条件,根本不可能搬倒杨彪。
就拿焚毁的卷宗来说,从他的视角看来,那些资料烧毁的实在是太蹊跷了。
董卓迁都本就匆忙,按理来说不会专门去焚毁这些可能有用的政务卷宗。
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不但是涉及弘农杨氏的卷宗,几乎所有的世家大族相关的关键政务资料都被付之一炬。
往昔的一切罪恶都被埋葬于火海,而重新搜集调查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还未必会能奏效。
很明显,在大将军如今改革官制,尤其是都察院改制,派他们回京调查后,已经是打草惊蛇。
再想拿到有用线索,那更是难上加难。
“急不得啊急不得。”
程忠摇头苦笑: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持久战。”
“以程某之见,眼下我等还是专注于马上就举办的科举考试吧。”
“到时候,多招揽些精明强干之人加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打破这一潭死水的局面啊。”
“科举?科举科举?!”
听到程忠的话,郭嘉先是喃喃自语,然后突然就抬起头来,眼中精光四射:
“没错,就是科举!”
这突然魔怔般的反应把程忠吓了一跳,他只见郭嘉眼中闪光,嘴角微微上扬,走过来猛拍他的肩膀:
“给事中所言极是。”
“那科举正是我等的天赐良机啊!”
程忠一愣,有些不解地看着郭嘉:“都御史,此话怎讲?这科举考试与杨彪一案又有何关联?”
“若在下所记没错,大将军是把科举筹办的任务交给了祭酒蔡邕吧。”
郭嘉点了点头,一笑道:“是没错不假。”
“但是,你莫要忘了,杨彪贵为三公,又是士林领袖,科举考试这等大事,他岂会错过?”
“要知道,这科举之事,是大将军革新吏治、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可谓满朝皆知,其对世家子弟可能造成的冲击他杨彪如何会不知道?”
“如今大将军不在京师,可谓是给了他们一个绝好的机会,杨彪若想维持其家族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会在下来的科举中有所动作。”
程忠闻言,有是恍然大悟:“都御史的意思是,杨彪可能会在科举考试中安插自己的人,甚至可能通过舞弊等手段,确保其门生故吏能够顺利入仕?”
郭嘉点了点头,冷笑一声:“正是如此。”
“科举考试虽然是大将军推行的新政,但杨彪这等老狐狸,绝不会坐视不理。他必然会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暗中操控科举,甚至可能通过贿赂考官、泄露考题等手段,确保其家族势力能够继续渗透朝廷。”
“而只要他动手,就一定会留下把柄,大将军三令五申,科举考试公平第一,他若敢越线”
郭嘉话没说完,程忠便兴奋接话道:
“那他不但三公之位不保,更将在士林之中身败名裂!”
“没错!”
“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思路打开的郭嘉此刻完全恢复了风度,甚至还痛饮一口腰间的美酒,边喝边唱了起来。
这一下子,可把程忠给惊了个够呛。
这倒不是因为郭嘉的放浪形骸。
经过这将近月余的交往,程忠早知道眼前少年嗜酒好色,放浪形骸的个性。
让他真正的震惊的,乃是郭嘉吟唱的那句诗词。
“好诗,好诗啊!”
程忠满脸惊异地赞叹道:
“都御史,这随口一吟,竟有如此妙句!”
“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短短十四字,却将绝境之中忽逢转机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若非亲身经历,绝难有如此感悟,实在难以想象能出自您这般少年英才之口。”
“此诗意境之妙,用词之巧,简直是神来之笔!士林之中那些自诩文人雅士的,与之一比,怕都得黯然失色!”
“某虽不才,但也懂得,就凭着一句,就当的上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也!”
审计司官邸内,烛火长明。
此时,白天那些畏畏缩缩的官吏们都已不在,只剩郭嘉一人,俯首桌案,翻看着那些早已看过无数遍的卷宗。
“都御史,恕某直言,您这恐怕是白费时间。”
说话的人是户科给事中程忠,看着郭嘉那着急上火的样子,他是不由摇头。
“白费时间?”
郭嘉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
“大将军命我等督办弘农杨氏案至今已半月有余。”
“可如今呢?除了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竟连一份确凿的证据都拿不出来,你告诉我,这不是浪费时间又是什么?”
程忠顿了顿,目光闪烁道:“万一杨司徒真是刚正不阿,并无任何把柄呢?”
郭嘉冷哼一声,将手中卷宗重重拍在桌上:
“刚正不阿?程兄莫要忘了,大将军的锦衣卫已查明,弘农杨氏田庄强买民田、插手盐铁生意,这桩桩件件,岂是无中生有?杨彪身为一族之长,又位居三公,说他对此全然不知,你信吗?”
程忠轻叹一声,缓缓说道:“都御史莫要动怒,实不相瞒,依在下看,此事难办,原因有二。”
“其一,昔日董卓迁都长安,逃得匆忙,再加之日后洛阳世家叛乱,导致诸多重要卷宗被焚毁,许多关键线索就此断绝。”
“其二,目前你审计司内的官吏,大多是从故九卿寺旧人转调而来,这些人为官日久,皆世家出身,其中不乏受杨彪恩惠者,阳奉阴违,暗中使绊者比比皆是,我等行事处处受限,如何能够顺利查案?”
“你说这些我又如何不知?”郭嘉怒而拍案道,“但是,这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大将军对我等寄予厚望,此案关乎大汉吏治革新,若就此退缩,如何对得起大将军的信任,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程忠听得微微点头,这个年轻人的冲劲他是非常认可的。
但是,这半个月来,他以给户科事中的权限,四处走访,很清楚以眼下的条件,根本不可能搬倒杨彪。
就拿焚毁的卷宗来说,从他的视角看来,那些资料烧毁的实在是太蹊跷了。
董卓迁都本就匆忙,按理来说不会专门去焚毁这些可能有用的政务卷宗。
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不但是涉及弘农杨氏的卷宗,几乎所有的世家大族相关的关键政务资料都被付之一炬。
往昔的一切罪恶都被埋葬于火海,而重新搜集调查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还未必会能奏效。
很明显,在大将军如今改革官制,尤其是都察院改制,派他们回京调查后,已经是打草惊蛇。
再想拿到有用线索,那更是难上加难。
“急不得啊急不得。”
程忠摇头苦笑: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持久战。”
“以程某之见,眼下我等还是专注于马上就举办的科举考试吧。”
“到时候,多招揽些精明强干之人加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打破这一潭死水的局面啊。”
“科举?科举科举?!”
听到程忠的话,郭嘉先是喃喃自语,然后突然就抬起头来,眼中精光四射:
“没错,就是科举!”
这突然魔怔般的反应把程忠吓了一跳,他只见郭嘉眼中闪光,嘴角微微上扬,走过来猛拍他的肩膀:
“给事中所言极是。”
“那科举正是我等的天赐良机啊!”
程忠一愣,有些不解地看着郭嘉:“都御史,此话怎讲?这科举考试与杨彪一案又有何关联?”
“若在下所记没错,大将军是把科举筹办的任务交给了祭酒蔡邕吧。”
郭嘉点了点头,一笑道:“是没错不假。”
“但是,你莫要忘了,杨彪贵为三公,又是士林领袖,科举考试这等大事,他岂会错过?”
“要知道,这科举之事,是大将军革新吏治、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可谓满朝皆知,其对世家子弟可能造成的冲击他杨彪如何会不知道?”
“如今大将军不在京师,可谓是给了他们一个绝好的机会,杨彪若想维持其家族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会在下来的科举中有所动作。”
程忠闻言,有是恍然大悟:“都御史的意思是,杨彪可能会在科举考试中安插自己的人,甚至可能通过舞弊等手段,确保其门生故吏能够顺利入仕?”
郭嘉点了点头,冷笑一声:“正是如此。”
“科举考试虽然是大将军推行的新政,但杨彪这等老狐狸,绝不会坐视不理。他必然会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暗中操控科举,甚至可能通过贿赂考官、泄露考题等手段,确保其家族势力能够继续渗透朝廷。”
“而只要他动手,就一定会留下把柄,大将军三令五申,科举考试公平第一,他若敢越线”
郭嘉话没说完,程忠便兴奋接话道:
“那他不但三公之位不保,更将在士林之中身败名裂!”
“没错!”
“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思路打开的郭嘉此刻完全恢复了风度,甚至还痛饮一口腰间的美酒,边喝边唱了起来。
这一下子,可把程忠给惊了个够呛。
这倒不是因为郭嘉的放浪形骸。
经过这将近月余的交往,程忠早知道眼前少年嗜酒好色,放浪形骸的个性。
让他真正的震惊的,乃是郭嘉吟唱的那句诗词。
“好诗,好诗啊!”
程忠满脸惊异地赞叹道:
“都御史,这随口一吟,竟有如此妙句!”
“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短短十四字,却将绝境之中忽逢转机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若非亲身经历,绝难有如此感悟,实在难以想象能出自您这般少年英才之口。”
“此诗意境之妙,用词之巧,简直是神来之笔!士林之中那些自诩文人雅士的,与之一比,怕都得黯然失色!”
“某虽不才,但也懂得,就凭着一句,就当的上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最新章节,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最新章节,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