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兰北部城市诺费尔登。
舍勒尔的马车停在城郊,车夫将马鞭插在腰间,神色显得可怜巴巴,但语气却颇为强硬:
“老爷,我们当初可是说好的,您雇我的车半个月。您看,我们离开维也纳已经十七天了……”
舍勒尔为了凑钱,卖掉了家里的马车,所以这次只能雇车来法国。
如果从斯特拉斯堡走,半个月时间足够用的。但由于他们从莱茵兰绕行,加上车夫迷路,所以此时才堪堪抵达法国边境。
哦,现在已经算是法国腹地了,莱茵河才是边境。
舍勒尔无奈叹了口气:“我再付您3弗罗林,继续送我们到兰斯。”
车夫的眼珠转了转,摇头道:“您知道,梅茨格先生预定了我的车。”
“哦,您行行好。”
“5弗罗林。我得支付梅茨格先生违约金。”
舍勒尔和他讨价还价了半天,见其不肯松口,正准备接受讹诈,忽而看到远处有一辆马车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诺费尔登的建筑之间。
最令他吃惊的是,那车仅由一匹马拉着,车厢比自己这个大了一倍,还能保持那般速度。
他好奇地走到道路尽头,就看到这里铺着几排木制轨道。
他又顺着轨道走出一截,前方出现了好几辆刚才看到的那种特大号马车。还有人举着木牌吆喝着:“到洛林只要6苏,20分钟后发车。”
木轨道公交车?舍勒尔在普法尔茨的城市里见过这东西,顿时心中一动,上前问那人道:“这位先生,请问有去兰斯的车吗?”
他这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法语是必修课。
“当然有,老爷。”揽客的车夫热情道,“我们的车可以一直坐到巴黎。去兰斯的话要1法郎4苏。”
舍勒尔大喜。他和妻子两人只需要2法郎8苏就能抵达兰斯。
才折合1弗罗林多点儿。
他现在太需要钱了,能省一个子是一个。
他当即折返回去,不客气地对车夫挥手道:
“把我的行李搬下来吧。您可以回维也纳了。”
十多分钟后,舍勒尔夫妇便坐在一辆能载6名乘客的马车里,沿着木轨道向西出发了。
坐在他们对面的一名老妇人在向身边的青年抱怨:“坐‘大酒桶’就好,‘轻快’太费钱了……”
年轻人笑着表示自己刚涨了薪水,足够支付“轻快”的车资。
而那老妇人则是不停地絮叨着。
舍勒尔很快便听明白了。
所谓的“大酒桶”是一种能搭载10个人的大马车,比较拥挤,但每人只需9苏就能坐到兰斯。
而他们坐的这种6人的马车被称为“轻快”,价格贵不少,不过也比较舒适。
他有些后悔,刚才应该多打听一下,就能再省点儿钱了。
马车在轨道上走得又快又稳,当天中午就已经进入了洛林。
舍勒尔看着窗外不断向后飞掠的树木,心中感叹法国的交通便捷。
这时对面的年青人对老妇道:“奶奶,幸好战争结束了,否则轨道被军队占用,我们就得雇马车去参加姐姐的婚礼了。”
“雇什么马车?太贵了。”老妇人立刻摆手,“那样的话当然是走着去了……”
舍勒尔闻言突然愣住。
是的,这种木轨道运输不但速度快,而且费用低廉,运输量也比普通马车高出几倍。
如果用来运送军队的后勤物资,效率简直太惊人了!
他不禁心中黯然,看来法国能战胜英普奥联军并不是靠运气。
他作为贵族,必须要学一些军事课程,所以很清楚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对战争的重要性——比如联军那边只有100发炮弹运到前线,法军却运来了500发,这还怎么打?
舍勒尔随之冒出来一个想法,如果当初皇帝陛下详细考察过法国的交通运输能力,是否就会收回开战的决定?
随着越来越深入洛林,空气中开始出现一种酸苦的气味,同时随处可见浓浓的黑烟飘至半空。
对面的老妇人用手帕掩住嘴,不时便会咳嗽一阵。
她盯着不远处一根极粗的浓烟,对孙子抱怨道:“这里的人,咳,到底在焚烧什么?”
年轻人笑道:“那应该是焦炭厂,他们在烧焦炭。那东西可以用来炼钢。年初给您买的那把非常锋利的剪刀,就是这里生产的。
“瞧,那边比较细的烟雾是蒸汽机发出来的。
“我听说洛林的钢铁厂已经在用蒸汽机进行锻造了,过去十几个人需要好几天的工作,一台蒸汽机一上午就能解决。”
舍勒尔的心中再次一沉。
上帝,维也纳的铁匠们能有一部锻造水车就已经很开心了,而法国人却在用蒸汽机。
他刚才这一路过来,起码就看到了五六台蒸汽机的黑烟,这还只是洛林的一小部分而已。
可见法国人的钢铁锻造速度会比奥地利快多少?
而这就等同于燧发枪、刀剑、炮架、马车之类的生产速度。
他只觉得一阵愤懑:愚蠢的皇帝,和他身边贪婪的大臣们,是怎么认为法国不堪一击的?
一天半之后,“轻快”轨道马车便已驶入了兰斯城。
这座能在法国排前三的大城市相当地繁荣,街道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粪便气味。
道路两边每隔几十米便竖着一根造型别致的煤气路灯,充满了工业气息。
街上的行人很多,不时停下来向路边的商贩询价。报童则从人群中挤来挤去,喊着新闻标题,兜售手里的报纸。
舍勒尔夫人则注意到有很多行人都穿着宽松的灰色圆领外套,以及黑色的亚麻套裤,虽是简单,却显得颇为干练。
“这是最近法国流行的款式吗?”她朝那些人示意,问丈夫道。
坐在她身侧的中年女士顿时闻言掩嘴轻笑,和同行的男人低声耳语几句,而后笑得更厉害了。
那男人却干咳一声,小声道:“赛琳,亲爱的,你这样有些失礼了。”
他旋即看向舍勒尔,颇为和气道:“听口音,您应该是莱茵兰那边来的吧?
他向窗外示意:“啊,实际上,那些是工厂的工装。
“按照《劳动保障和安全法令》规定,资产超过两万法郎的工厂,都需要为工人免费提供一套工装。”
舍勒尔的马车停在城郊,车夫将马鞭插在腰间,神色显得可怜巴巴,但语气却颇为强硬:
“老爷,我们当初可是说好的,您雇我的车半个月。您看,我们离开维也纳已经十七天了……”
舍勒尔为了凑钱,卖掉了家里的马车,所以这次只能雇车来法国。
如果从斯特拉斯堡走,半个月时间足够用的。但由于他们从莱茵兰绕行,加上车夫迷路,所以此时才堪堪抵达法国边境。
哦,现在已经算是法国腹地了,莱茵河才是边境。
舍勒尔无奈叹了口气:“我再付您3弗罗林,继续送我们到兰斯。”
车夫的眼珠转了转,摇头道:“您知道,梅茨格先生预定了我的车。”
“哦,您行行好。”
“5弗罗林。我得支付梅茨格先生违约金。”
舍勒尔和他讨价还价了半天,见其不肯松口,正准备接受讹诈,忽而看到远处有一辆马车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诺费尔登的建筑之间。
最令他吃惊的是,那车仅由一匹马拉着,车厢比自己这个大了一倍,还能保持那般速度。
他好奇地走到道路尽头,就看到这里铺着几排木制轨道。
他又顺着轨道走出一截,前方出现了好几辆刚才看到的那种特大号马车。还有人举着木牌吆喝着:“到洛林只要6苏,20分钟后发车。”
木轨道公交车?舍勒尔在普法尔茨的城市里见过这东西,顿时心中一动,上前问那人道:“这位先生,请问有去兰斯的车吗?”
他这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法语是必修课。
“当然有,老爷。”揽客的车夫热情道,“我们的车可以一直坐到巴黎。去兰斯的话要1法郎4苏。”
舍勒尔大喜。他和妻子两人只需要2法郎8苏就能抵达兰斯。
才折合1弗罗林多点儿。
他现在太需要钱了,能省一个子是一个。
他当即折返回去,不客气地对车夫挥手道:
“把我的行李搬下来吧。您可以回维也纳了。”
十多分钟后,舍勒尔夫妇便坐在一辆能载6名乘客的马车里,沿着木轨道向西出发了。
坐在他们对面的一名老妇人在向身边的青年抱怨:“坐‘大酒桶’就好,‘轻快’太费钱了……”
年轻人笑着表示自己刚涨了薪水,足够支付“轻快”的车资。
而那老妇人则是不停地絮叨着。
舍勒尔很快便听明白了。
所谓的“大酒桶”是一种能搭载10个人的大马车,比较拥挤,但每人只需9苏就能坐到兰斯。
而他们坐的这种6人的马车被称为“轻快”,价格贵不少,不过也比较舒适。
他有些后悔,刚才应该多打听一下,就能再省点儿钱了。
马车在轨道上走得又快又稳,当天中午就已经进入了洛林。
舍勒尔看着窗外不断向后飞掠的树木,心中感叹法国的交通便捷。
这时对面的年青人对老妇道:“奶奶,幸好战争结束了,否则轨道被军队占用,我们就得雇马车去参加姐姐的婚礼了。”
“雇什么马车?太贵了。”老妇人立刻摆手,“那样的话当然是走着去了……”
舍勒尔闻言突然愣住。
是的,这种木轨道运输不但速度快,而且费用低廉,运输量也比普通马车高出几倍。
如果用来运送军队的后勤物资,效率简直太惊人了!
他不禁心中黯然,看来法国能战胜英普奥联军并不是靠运气。
他作为贵族,必须要学一些军事课程,所以很清楚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对战争的重要性——比如联军那边只有100发炮弹运到前线,法军却运来了500发,这还怎么打?
舍勒尔随之冒出来一个想法,如果当初皇帝陛下详细考察过法国的交通运输能力,是否就会收回开战的决定?
随着越来越深入洛林,空气中开始出现一种酸苦的气味,同时随处可见浓浓的黑烟飘至半空。
对面的老妇人用手帕掩住嘴,不时便会咳嗽一阵。
她盯着不远处一根极粗的浓烟,对孙子抱怨道:“这里的人,咳,到底在焚烧什么?”
年轻人笑道:“那应该是焦炭厂,他们在烧焦炭。那东西可以用来炼钢。年初给您买的那把非常锋利的剪刀,就是这里生产的。
“瞧,那边比较细的烟雾是蒸汽机发出来的。
“我听说洛林的钢铁厂已经在用蒸汽机进行锻造了,过去十几个人需要好几天的工作,一台蒸汽机一上午就能解决。”
舍勒尔的心中再次一沉。
上帝,维也纳的铁匠们能有一部锻造水车就已经很开心了,而法国人却在用蒸汽机。
他刚才这一路过来,起码就看到了五六台蒸汽机的黑烟,这还只是洛林的一小部分而已。
可见法国人的钢铁锻造速度会比奥地利快多少?
而这就等同于燧发枪、刀剑、炮架、马车之类的生产速度。
他只觉得一阵愤懑:愚蠢的皇帝,和他身边贪婪的大臣们,是怎么认为法国不堪一击的?
一天半之后,“轻快”轨道马车便已驶入了兰斯城。
这座能在法国排前三的大城市相当地繁荣,街道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粪便气味。
道路两边每隔几十米便竖着一根造型别致的煤气路灯,充满了工业气息。
街上的行人很多,不时停下来向路边的商贩询价。报童则从人群中挤来挤去,喊着新闻标题,兜售手里的报纸。
舍勒尔夫人则注意到有很多行人都穿着宽松的灰色圆领外套,以及黑色的亚麻套裤,虽是简单,却显得颇为干练。
“这是最近法国流行的款式吗?”她朝那些人示意,问丈夫道。
坐在她身侧的中年女士顿时闻言掩嘴轻笑,和同行的男人低声耳语几句,而后笑得更厉害了。
那男人却干咳一声,小声道:“赛琳,亲爱的,你这样有些失礼了。”
他旋即看向舍勒尔,颇为和气道:“听口音,您应该是莱茵兰那边来的吧?
他向窗外示意:“啊,实际上,那些是工厂的工装。
“按照《劳动保障和安全法令》规定,资产超过两万法郎的工厂,都需要为工人免费提供一套工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最新章节,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最新章节,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