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十三跟正和严世蕃在望楼上观海呢。林家小厮春哥三步并作两步窜上了望楼。

  林十三问:“你怎么来天津卫了?”

  春哥笑道:“老爷,小姨娘生啦!是个大胖小子!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芸儿已怀胎十月。这十多日林十三一直忙于塘沽口这边的事,竟忘了妻子的产期。

  林十三听了这话喜上眉梢:“生了?几时生的?”

  春哥答:“今日丑时二刻生的。”

  严世蕃拍了拍林十三的肩膀:“嘿,恭喜啊三弟。小侄子的名字由我来取,如何?”

  严世蕃有个癖好,喜欢给初生的婴儿起名字。

  林十三笑道:“义兄是朝廷里有名的才子。连皇爷都夸您青词写得好。”

  “您给我儿子起名字,简直就是我林家祖坟先冒青烟再喷火,最后被雷劈了。”

  林十三把实话给说了出来——嘉靖帝其实心知肚明,严嵩那些字字珠玑的青词都是严世蕃捉刀。但嘉靖帝一直没捅破这层窗户纸。

  严世蕃倒没在意这话,他果然是当世大才子,略一思索便有了一个好名字。

  严世蕃笑道:“你是朝廷里有名的福将。愿你的福气能够传到儿子身上。大名就叫个林传福吧。”

  “乳名就叫个福儿。这孩子我要认作义子。”

  林十三忙不迭的点头:“嘿,多谢义兄赐名。这名字好啊!这孩子有了您的赐名,一定福如东海。”

  严世蕃笑道:“天津卫的公务差不多快办完了。你赶紧回家看儿子去吧!”

  林十三骑着快马,跟张伯、春哥赶回福寿街的新宅。

  当天傍晚,芸儿的卧房外,林有牛兴奋的来回踱步。卧房内传出婴儿响亮的啼哭声。

  林有牛乐呵呵的自言道:“哭声这么大。长大一准有出息。”

  就在此时,林十三几乎一路小跑来到卧房前:“爹。嘿嘿,恭喜您老又当祖父了。”

  林有牛笑道:“我也要恭喜你又当爹了。快进去看看吧。”

  林十三进得芸儿卧房。只见芸儿头上扎着红巾,一脸虚弱的躺在床上。

  碧云则抱着孩子站在一旁:“十三,你来了?快看看你儿子。”

  林十三过去一看,只见儿子胖头胖脑,白如羊脂:“嘿嘿,好儿子。爹来啦!”

  碧云道:“你赶紧给他起个名。”

  林十三道:“小阁老给咱儿起了名。大号林传福,传承福气的传福。乳名叫个福儿。”

  “小福儿,你有名字啦!”

  福儿停止啼哭,一双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自己亲爹。

  碧云道:“我开了咱家金柜,拿了一两金子,让焦家金铺给福儿打长命锁。”

  林十三却道:“不急。小阁老说要亲自送咱福儿长命锁。长命锁上‘长命百岁’四个字,他会让严阁老亲题。”

  碧云笑道:“严阁老的书法冠绝天下,一字千金。长命锁上的字,恐怕比金锁本身值钱多了。”

  林十三又走到芸儿面前:“好芸儿,你受苦了。”

  芸儿是林十三刚刚发迹时,罗龙文送上门的耳目。她入林家门不过十五,如今也才十八。

  三年过去,她已由罗龙文的耳目,彻彻底底变成了林家人。

  芸儿气息微弱的说道:“老爷,我困。”

  林十三笑道:“快睡吧。都说女人生孩子有如万刀扎腹。你好好养着。”

  接下来几日,林十三收到的诞子贺礼堆成了山。

  官场如今谁人不知,锦衣卫的副千户林十三虽品级不高,却是皇帝陛下身边红人?

  连严阁老都亲自执笔,给林家小公子的长命锁上写下“长命百岁”四个字。

  不知多少官员都想巴结上林十三。不趁此机会多多送礼还待何时?

  短短五日,林家光是贺银就收了三万多两。还有两大屋子的礼物。这些礼物随便拿出一件就值个几百两银子。

  林十三忙着在家里应酬前来贺喜的人。

  朝廷那边,全部新式佛郎机火器已经运至兵部武库。

  东南抗倭是急务,杨博做出了让步,将七成的火器运往东南。三成的火器运往九边。

  同时工部和锦衣卫的能工巧匠也开始加紧仿制。

  东南那边,胡宗宪接到了开放广、杭、福三地为通商口岸的圣旨。他立即开始着手通商事宜。

  一条夷鱼,竟成了试行通商的关键。

  胡宗宪心知肚明,光有开放口岸的圣旨还远远不够。不平定倭寇,通商就是一句空话。

  似乎有人要给嘉靖帝试行通商的国策上眼药。嘉靖三十七年的春天,东南沿海的倭寇登陆更加频繁。

  幸而有佛郎机人的那批精良火器襄助,东南局势未至不可收拾。

  胡宗宪愈加觉得,他手中的近二十万卫所军不堪用。能战者十之一二,愿战者百中无一。

  必须要建立一支能打仗、敢打仗、善打仗的新军。

  老胡自到任浙江,就一直在回避建立新军的事。因此事万分敏感。

  如今到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了。

  嘉靖三十七年的春天渐渐远去,春去夏来,夏去秋来。

  嘉靖三十七年,秋,驯象所校场。

  林十三被发配驯象所已有近一年。此刻校场上的袍泽们围成了一个圈。

  圈子的中央有两只长颈斗鸡正在厮杀。

  这两只斗鸡,一只是华夏本土斗鸡,腿粗而高,喙如鹰嘴,体大骨壮。

  一只则是吕宋贡上的南洋斗鸡,眼大有神,凶狠无比。

  林十三在南洋斗鸡上下了重注,他大喊着:“上啊,上啊!”

  孙越摇旗呐喊:“快飞起来啄它眼!”

  果然,南洋斗鸡逐渐占据上风,最终以本土斗鸡的落败而告终。

  林十三用一块布兜起赢来的三十多两碎银子,笑道:“我就说嘛,吕宋人贡上来的这只斗鸡体型虽小却有一股子狠劲。”

  “斗鸡不是比谁更大。比的是谁更狠。”一名小旗抱怨:“我的林千户,您老就别得了便宜卖乖啦。”

  就在此时,一名北镇抚司百户快步走了过来:“林千户何在?有调令。”

  林十三一愣:调令?完了,驯象所的安逸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那百户将调令交给了林十三。果然,调令上写着“命副千户林十三结束借调,返北镇抚司公干。”

  再一看调令的署名和官印,林十三有些惊讶。

  署名是朱希孝,官印是锦衣卫指挥佥事。

  锦衣卫的最高武官并无常设常例。有时是都督,有时是指挥使,有时是指挥同知,最低时甚至有指挥佥事统领锦衣卫的先例。

  这些官职统称堂上官。

  当今的锦衣卫都督陆炳是个猛人。自他掌卫权之后,下面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便都是闲散勋贵们担任,空挂名衔领饷银,并不管事。

  林十三喃喃道:“裕王府那边的朱希孝做了指挥佥事?”

  朱希孝这人虽是勋贵,但绝不闲散。

  他是东平王朱能之后,成国公朱希忠之弟。

  朱希孝上头有个嫡长大哥袭爵,大哥又有两个儿子。成国公的爵位此生与他无缘。

  他这人颇为上进,考武会试登科,殿试连登二甲第八十六名武进士。

  这个名次并不高。难得的却是他的出身。

  大明的世勋子弟多为享乐之徒。考武举?考什么武举啊?那武举的苦是我们这些勋贵爷们该吃的嘛?

  打我老祖从龙南下靖难,我祖父、我爹哪一个不是为大明朝流过血打过仗的啊!

  我的苦,他们早就替我吃完了。

  朱希孝却是世勋子弟中的异类。竟吃得了练武、读书的苦,高中武进士。这让嘉靖帝刮目相看。

  嘉靖帝亲自下旨,命朱希孝担任裕王府仪卫典仪(仪仗队长)。

  朱希孝在裕王府中勤勤恳恳,深得裕王信任。逐渐在府中专门负责秘密差事。

  林十三凝视着那调令,心中暗道:谁人不知朱希孝是裕王爷的人?突然调到了锦衣卫做指挥佥事?

  难道说,皇爷并不想让锦衣卫父死子继?而是要将锦衣卫交给裕王的人?

  也对,裕王才是皇爷的亲儿子啊。陆炳只是皇爷的心腹至交而已。

  林十三领着孙越、李高和三十多名袍泽返回了锦衣卫本衙。

  当日下晌,陆炳将南、北司;诸千户所有飞鱼召集了起来。

  陆炳指了指身边一个三十多岁,干瘦、矮小的男人:“这位是新任指挥佥事,朱希孝。”

  “朱佥事出身名门,乃是靖难名将朱能之后。”

  “圣上口谕,今后朱佥事兼管北镇抚司。北镇抚司大小事务,由朱佥事掌总。”

  林十三从话音中听出了端倪:少掌柜陆绎刚升了北镇抚使不足一年,这就被架空了?

  朱希孝站起身,对众人拱手:“诸位,今后还请与朱某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下晌,朱希孝去了北镇抚司,找百户及以上官员挨个单独谈话。

  轮到林十三时,朱希孝格外热情:“十三,早就听王府少监冯保说,你这人精明能干。”

  “李妃的弟弟在你手下,受了你不少照应。”

  朱希孝这是在拉关系、套交情。

  吕芳早就告诫过林十三:严家也好,陆炳也罢,都是替皇爷干脏活的。裕王才是皇爷的亲儿子,未来的皇帝。外甥啊,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林十三也早就存了一颗巴结裕王府,给自己找退路的心。不然也不会拿李高当亲爹一样供着。

  林十三拱手:“朱卫堂过誉了。属下只是运气好一些罢了。至于照应李公子,我与他一见如故,宛如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般。”

  “照应自己的兄弟理所应当。”

  锦衣卫中,下属对指挥佥事的敬称是“某卫堂”。因指挥佥事是卫中的“堂上官”。

  朱希孝道:“我初到锦衣卫,兼管北司。可谓是两眼一抹黑。”

  “幸而李妃娘娘在我上任前对我有训‘北镇抚司有个叫林十三的可以信任’。”

  “我将你从驯象所调回北司,是为了今后有个坚实可靠的臂膀。”

  林十三纳头便拜:“属下林十三多谢朱卫堂信任。今后愿为您肝脑涂地!”

  “您让我走东,我绝不走西!您让我上刀山还是下油锅,只需一句话。”

  朱希孝喝了口茶,意味深长的说:“听说你跟大掌柜、少掌柜不睦啊。”

  林十三了然:看来朱希孝将陆家父子当成了敌人。我在表面上是陆家父子的敌人。敌人的敌人自然是朋友。

  林十三的回答很是委婉:“啊,大掌柜、少掌柜跟属下有一些误会而已。谈不上不睦。”

  朱希孝道:“嗯,原来如此。总之,今后我会拿你当我的臂膀。北镇抚司.迟早由你来掌。”

  这个饼画的有点大。

  过了两日,东南一道奏疏被送入通政司。

  奏疏是胡宗宪上的。内容是建议嘉靖帝,在义乌招募新兵,组建一支一万人规模的新军。

  之所以在义乌募兵,是因戚继光前往义乌考察过当地民风.

  这道奏疏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

  清流言官的参劾奏疏雪片般飞向永寿宫。他们参胡宗宪名为招募新军,实为招募私军。有不臣之心,图谋不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清流明面上是在参胡宗宪,实际剑指严嵩父子。

  其实胡宗宪的奏疏,连严嵩父子都是不支持的。

  严嵩父子认为:你胡宗宪维持当下局面,久掌东南大权不香嘛?提出组建新军的建议,容易引火烧身!更会给徐阶那伙人攻讦的口实。

  故,严嵩父子装起了死。既不表态支持胡宗宪,也不反对。

  最支持胡宗宪的竟是兵部尚书杨博。杨博的想法是:若海防能够改卫所军制为募兵制,建立募兵制新军。那疆防亦可募兵。

  卫所军制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九边若想长久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必募兵组建一支虎狼之师。

  朝堂上的这场风波,看似与刚刚调回北镇抚司的林十三没有什么关系。

  这日傍晚,林十三在院子里抱着七个月大的福儿。看着虎儿和王小串跳格子。

  严府一个仆人进得院中:“三爷,小阁老让您去一趟府里吃酒。”

  旁人尊称林十三一声“十三爷”,严府的人则尊称他为“三爷”,因为他是严世蕃的三弟。

  林十三将福儿交给碧云,转头吩咐张伯:“把从佛郎机人那儿得来的那坛子甘蔗酒给我带上。”

  (《夷鱼记》终。明日开启下一卷《雉鸡记》)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最新章节,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