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129章 各方反应

小说: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更新时间:2025-08-16 23:20:5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文汇报》用了首页一半的篇幅,回顾余切曾经的。

  然后得出结论:“文艺工作者,应当从人民中来,为了人民。”

  京城这边很多作家写信寄给余切,赞扬他的努力。

  作家石铁生写信给金介甫道:“去大山很伟大!人生来孤独无助,命运无常……可人类是一个整体,而作家是做梦的器官!你的行为,把梦变成真的!”

  这话说的很文绉绉。

  因为石铁生不认识金介甫。

  至于余切,石铁生就不那么端着了。

  两人都常住京城,一年起码要见上好几次。石铁生的轮椅,余切也不是没推过。

  余切长得最高最壮,本来最应该扛着石铁生去开会。但是“春雨行动”后,石铁生认为“余切为脊髓灰质炎患者做了很多事情,不应当再背负我了!”

  石铁生也没有那么豁达。他的个性在豁达和敏感之间横跳。

  当有人做的事情,勾起了石铁生的梦想甚至幻想时,他就会忍不住佩服了。

  比如美国人刘易斯在洛杉矶奥运会创下伟业,石铁生激动的写下文章赞美这个黑人运动员,说他是“一头黑色的猎豹”。

  余切在哥伦比亚硬刚小国政府,竟然传奇地得胜而归。

  石铁生有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写个美洲武侠——后来他的病情发作,不能写长篇,只好作罢。

  “要是我能跑能跳,我要天天把余切背着,我以前是跳远冠军呢!他去哪,我让他去哪!余切圆了我的心愿,我本来是亏欠他的。”

  于是,扛石铁生的活儿落在了余桦或是苏彤身上。

  《京城晚报》对石铁生有场采访,石铁生展出他和余切之间的信件,信上面可以看到,每年过节,余切都会给石铁生写信,关心他的境况。

  石铁生会回一封长得多的信件。

  “余切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他很有能量,越是弱小的人,他越是情不自禁要替这个人出头。”石铁生道。

  “我认为真正的善良,不是对上位者奉承,而是保护弱者。并恰当的改善别人的境遇。”

  《京城晚报》刊登了石铁生和余切的信件。报刊随即大卖,石铁生反倒拿到一笔采访费。

  他把这笔钱公开捐给“春雨行动”,回来后还激动难耐,又告诉自己的妻子:“我们人人都要替社会出一份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我什么也没有,可我还有我的器官。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希望我的身体还能帮助到别人。”

  “我也有这样的梦想!”

  时任漂亮国驻华大使的温斯顿·洛德,特地来请金介甫吃饭:“我要替总统先生替你写一份报告,你和这个国家的超级巨星结成了朋友,忽然之间你也成了中国人的老朋友。”

  金介甫笑道:“我是一个余学研究者,这对我研究余学有什么帮助吗?”

  温斯顿是个中国通,他老婆就是一个华裔作家。温斯顿期间,恰逢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温斯顿自己也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最为友善的大使之一。

  他对金介甫此前的研究自然很了解。

  温斯顿惊讶道:“你们原来还有合作关系!可是,你不是研究那个沈的吗?我还记得……81年,你为了请沈聪文到美国去演讲,甚至惊动了中国这边的高层。最后特批沈聪文赴美,解决了他的困难!”

  “我以为你仍然是沈的追随者。”

  这里,温斯顿用了“Disciple”这个词。它和一般使用的“研究者、追随者”不同,而更接近于“门徒、信徒”的意思。

  在西方的宗教领域,这特指那些信奉神灵的追随者,譬如耶稣的十二门徒。

  金介甫当然听得出温斯顿对他的调侃。

  做研究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用得上“门徒”这个词啊?

  可见温斯顿本人不理解,金介甫当年为什么那么推崇沈聪文,所以他用“宗教”这样无法解释的玄妙来描述。这种事情金介甫已经遇见了很多次。

  这真的不怪沈聪文,沈聪文绝对是有水平的。

  沈聪文被推到诺奖数次,可惜颗粒无收。他自己又不擅长夸耀自己,在文坛,沈聪文也原谅别人,他没有什么要追杀的敌人,于是又缺少了打败敌人的故事……沈聪文做过随军记者,可他也没有立下战功,或是表露什么深邃的战争反思。

  沈聪文被战场的巨大恐怖压垮了,尝试过重开。

  出于礼貌,所以没有人想到处传颂他的故事——这本来就不是特别英雄主义的事情。

  沈聪文纯粹得只关心他的研究。

  但这个世界太艹淡了,如今越来越不适合沈这样的老派作家。其实在中国,大家不也去追随那些故事里故事外,都像传奇的人吗?

  人就是幕强的,没办法。这和文学无关。

  “不再是他了!”金介甫道,“从今以后,我是余先生的disciple,我是他的门徒!”

  ——

  四月初,《背起爸爸去上学》排版通过。

  王濛等人最先见到投稿文章,心里很高兴。

  他特地打电话告诉余切:“故事好,信也写得好。去年年末,南方的《花城》刊登《平凡的世界》,影响很大,让重新回到普通人当中来。”

  “它也是质朴的写法,我称之为温暖的现实主义。人总是要遇到苦难的,可我们现在讴歌苦难的,确实有些太多了……读者总得看出一些力量和希望才是。”

  王濛认为,他搞实验性文学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一些作家把他的本意执行坏了。

  这些人是不上不下的混蛋!

  “我们搞实验性文学,就是要去拿奖,有真知灼见出来,不是骗稿费;你看看你《2666》,不声不响写出来,直接拿到美国的文学奖。”

  “要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余切则恭喜王濛获得了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

  这是刚不久的事情,发生在金介甫去宁县的路途上。蒙德罗是意大利的“诺贝尔”文学奖,级别不低。一般二月份发布名单,六月份领奖。

  今年颁奖日延期到了三月份。

  前不久开奖出来,哗!出现王濛的名字。

  央台高兴得不行,当天就在新闻上播报这一消息。“本台插播一条消息,日前,中国作家王濛在前不久的意大利蒙德罗上……他成为特别奖的获得者,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中国已有多位作家进入到世界级文学奖的角逐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西语世界的塞万提斯奖!”

  但王濛拿的不是正奖,而是“特别奖”。

  这是意大利文化部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国外作家的荣誉奖。

  因此,央台没有过多的深入报道,反倒是提到“塞万提斯”——这才是真重量级。

  王濛自己已经很满意了:

  “意语文学不如西语文学受众广,这个特别奖更是和正奖远远比不了,可我只有这样的本事,我祝你成功!”

  余切再次恭喜王濛。王濛却想到余切写的那封给李永的信,他有些感慨:

  “从文学上讲,我的时日无多了。我没有在‘时间长河’里留下很多石头,你反而要回头来看我,你走在我前面!”

  南方同样报道了“洋教授进大山”的事情!

  这天,马识途如约写信请巴老来蓉城回家看看,巴老随即动身前往。

  然后在火车的卧铺上,巴老看到了当天最新的报纸,讲的就是金介甫带着余切信件入大山的事情。

  他一看便道:“写的真好!尤其是那句‘到坡上面拔杂草,到田野上捡禾子谷’!真让我想哭啊!这句话说明,职业无分高低贵贱,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山里的小学生和他这个作家,在灵魂上是平等的!”

  说罢,他真的眼眶红了。

  巴老为何走上写作呢?

  因为他出自显赫的封建大家庭,父亲在广源做知县,家里生活十分奢靡。

  他五岁时,父亲在堂上审问犯人。不论判得怎么样,犯人们都跪拜下来,连连叩头,这给他造成了很深的阴影。

  为何有的人站着,有的人却要跪着。

  难道那些人天生卑贱吗?

  他9岁时,父母和其他多位亲人相继病逝,巴老家一落千丈,有段时间内,反而是他家里面的下人来教导他,给他传达了朴素的道德观念。

  他意识到世事无常,那些封建的伦理次序都是很傻逼的……人和人之间,起码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于是,巴老在成年后写下《家》这一反映封建大家庭的巨作,批判了封建宗族社会的虚伪。

  如今余切年纪轻轻,家里面也幸福安康得很,也没经历过什么大的战乱,可他却早早明白这个道理。

  假如世间存在真理,那确实是有的人更擅长于抓住这些真理!

  女儿李小林笑道:“余切的信没有一个成语,没有一个生僻字,可见他是考虑过要写给谁的。这封信虽然看起来朴实,要是一般人还写不出来呢!”

  巴老点头道。“他知道他是写给谁来看的。”

  “给小学生,他写一封信。给评委,他写了我也看不懂的《2666》。”

  此次回家,巴老全家能出动的都出动了。

  女儿李小林请了假,儿子李小堂恰好到蓉城来收稿子。

  外孙女端端闹着不上课,也请了几天假。她还是不喜欢上学,成绩不上不下。

  学校的老师总说:你就是巴老的孙女?

  别的不说,起码你得学好语文吧!

  距离84年的杭城会议已过去三年,现在这个小女孩已经初见少女的模样,亭亭玉立。

  端端近来很爱看闲书,巴老家对她是听之任之。

  李小林有意逗自己的女儿:“你还记得余切哥哥吗?那年你吵着要吃糖丸,他呼风唤雨,让全国的小孩都来吃上糖丸了。”

  端端道:“我怎么不记得!初一教材就有余切的《我们俩》,学校里的同学还给他写情诗呢!只是他从来不回。”

  李小林本来还拿余切开玩笑,结果大惊失色:“你们还这么小,怎么能去给人写情诗?就是余切也不行啊!”

  端端说:“我才不需要写情书呢,我要是有想法,都是直接见面了说。我们的新社会里面,年龄可不是问题!”

  “你,你!”李小林气得不行,正准备使出巴掌,好好教育这个女儿。

  却看到隔壁的乘客也拿到报纸,看到那条洋教授进大山的消息。

  那人当即大声道:“余切又干了件好事情!之前他发起了‘春雨行动’,不知道这次又是什么活动?”

  随后,其他看到新闻的人也参与到讨论中来。当时坐软卧的都是高级干部,对社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时常有人谈论社会新闻,高声阔论。

  只听到又有人说,“发糖丸容易,搞教育就很难了。人们说百年教育,我们不说搞一百年,起码二三十年要有的……中国没有人可以做成!这是政府,这是国家的事情!”

  前面的人说:“我当然晓得!可余切总要做一些事情的!最起码,他一定给这个小学生捐了钱,只是我们不知道(应余切要求,报纸上当时没有写)。”

  “你说的对!这教授不就是余切喊去的吗?他还能使唤美国教授呢!”

  巴老听到这十分感慨。

  余切已不仅仅是青年人的偶像,就算是在这里,天南海北的乘客也知道余切本人的故事。

  他对“大逆不道”的端端说:“你将来要和谁谈恋爱,我到没有什么意见。只要那人是个好人。”

  啊?

  “爸爸……”李小林瞪大眼睛。

  他儿子李小堂也懵逼了:不是,您这干嘛呢?

  随着火车越来越接近家乡,巴老颇有些轻快。他又说:“但是你要面临特别激烈的竞争。我还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收了多少人的情书,看都看不完。”

  “其中有一个女高中生,写信写了足足大半年。她提出为什么不能见一面,把我逼得没办法了……我一看挺漂亮,谈吐也是大家闺秀,那个人就是你的外祖母。”

  巴老的老婆,比他小了十四岁,而且谈了足足八年恋爱,把这个女高中生都谈成老姑娘了。

  好在婚后十分幸福,伉俪情深。

  “余切还没有我那么‘古怪’,他只会更受人喜欢!就算他还单身,你怕是也竞争不上哟!”

  说的也是!

  不是说那个沪市制片厂的女演员,就很喜欢余切嘛!也是听说过的。

  只是喜欢余切的太多,你也不知道到底哪个真有关系。

  李小林有心激一激自己的女儿:“端端你文化水平太低了!余切都要读博士了,将来肯定要做大教授!你初中读得完吗?”

  端端一听到这话,顿时冒出了小金豆:“我考不上燕大,我争不过,真的争不过。”

  巴老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大笑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