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88章 写不成了,忒忙!

小说:文豪1978 作者:坐望敬亭 更新时间:2025-02-11 09:28:0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林朝阳无语,「都看着我干嘛?他说这话你们也信?两座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金奖,你们不会以为他连这点创作自由都没有吧?」

  众人一想也是,又看向章艺谋,只见他一脸老实巴交,憨厚纯良。

  章艺谋就是客气一下,没想到给老板爹下了个绊子,他连忙拉着于华,「我觉得《活着》里面还有些地方刻画的不够细节——」

  见两人说到一起去,李拓和祝伟也不好去打扰。

  「矣,朝阳,你新书写的怎么样了?」李拓问。

  「还在写。」

  「新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回是「生老病死」的「生」吧?给我们讲讲呗。」

  「大概就是讲一个老猎人和五条狗的故事——

  林朝阳将正在书写的故事娓娓道来,李拓和祝伟逐渐听的入了神,直到林朝阳讲完了的大概剧情,两人回味良久。

  最后祝伟才开口说道:「你这故事,感觉有点《老人与海》的意思啊!」

  李拓却反对道:「还是不一样。《老人与海》专注的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对于人类不屈精神的颂扬,但也局限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上。」

  「朝阳这部里的主人公安布伦有圣地亚哥不屈的精神,也有更广阔的舍已救人的胸怀,还有那几只猎犬的刻画,也让故事多了人文主义的温度。」

  「在精神内核上,这个故事有《老人与海》的影子,但要比《老人与海》更具广度和深度。」

  作为资深林吹,尽管只是听林朝阳讲了个大概故事,但李拓脑补的内容已经足够输出几篇高质量文学评论了。

  祝伟沉吟说道:「所以说,这个「生」是求生的「生」?」

  林朝阳点点头,「是。」

  「朝阳,我有个问题,听你说完我感觉这部的篇幅恐怕不会太长吧?」李拓问。

  「应该不会超过16万字。」

  新的篇幅照林朝阳以前的作品要短了很多,但与《老人与海》的四万字比起来已经很长了。

  李拓回想了一下林朝阳所讲的内容,「这种类型的确实不宜过长,要不然很容易削减故事的紧迫感和读者阅读时的沉浸感。」

  「不错,我也是这么考虑的。」

  聊了一阵,李拓又央求林朝阳将手稿拿出来先给他们一睹为快,这一看就是小半天时间,直到于华要和章艺谋一起离开,才让两人回过神。

  「你上哪儿去?」李拓问于华。

  「今天时间晚了,我就不在朝阳老师这给他添麻烦了。艺谋要再跟我聊聊一些细节,《活着》可能还得补充一些内容。」

  于华说完便和章艺谋一起离开了小六部口胡同,到胡同口上了章艺谋的桑塔纳,车子一路往三元桥方向驶去。

  最后桑塔纳停在一片别墅区门口,小区大门富丽堂皇,上写着「丽京花园」四个字。

  章艺谋突然叮嘱于华:「这地方你可别跟其他人说。」

  「我明白,放心吧。」于华轻松道。

  丽京花园是去年刚建成的小区,因为是涉外项目,小区房价达到1万元每平米的天价,开盘号称创下过「4小时销售60套」的传奇战绩,是如今燕京最顶尖的豪宅。

  章艺谋领于华走进了一幢双层独栋别墅,屋顶呈塔尖状,看上去像一座小巧的教堂。

  走进内部,空间宽大,舒适又华丽,比于华和陈红的那个小窝不知道大了多少、豪华了多少,他一进去感觉眼晴都陷在房子的装潢上了。

  然后于华就见着了一个明艳清丽的身影,他顿时满脸惊讶,然后立刻压下心中的波澜,跟对面的巩俐打了个招呼。

  这回他总算是明白章艺谋刚才为什么在进门前特意叮嘱那句话了!

  打完招呼,感觉气氛有些尴尬,于华问道:「艺谋,你这房子不便宜吧?」

  这话问完,章艺谋的脸皮抽动了一下。

  巩俐大方的说道:「这房子是我买的。」

  「啊!」

  短促的呼声中包含着惊讶、意外和难堪,于华连连咳嗽了两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巩俐现在是国际影后,前段时间《电影评介》转载湾岛《世界电影》杂志的文章,说她片约不断,单片片酬已经高达150万港元。

  以她的收入水平,买这么一幢花园别墅倒不让人意外。

  「我跟于华聊聊他的《活着》,我下部片子打算拍这个。」章艺谋冲巩俐解释了一句。

  巩俐点点头,「你们坐吧,喝点咖啡怎么样?我从意大利带回来的阿拉比卡豆,你们尝尝。」

  巩俐口中的「高级名词」让于华感觉有些自惭形秽,虽然不知道这个阿拉比卡豆是什么东西,但不妨碍他点头。

  「好。」

  巩俐去冲咖啡,章艺谋礼让于华坐下,他的屁股一触及沙发上就感觉到被一股柔软包围着。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关系,于华只感觉这房子里的东西无一不高档、无一不奢华。

  他前前后后也在燕京待了四五年了,各种场所去了很多,但像丽京花园这么高端的房子还是第一次来。

  于华下意识的拿这别墅和小六部口胡同比,他觉得小六部口胡同除了占了个地段,剩下的几乎被丽京花园碾压。

  真不愧是燕京第一豪宅!

  巩俐端着两杯咖啡过来,于华终于尝到了什么叫阿拉比卡豆,只感觉又酸文苦。

  这玩意儿,比速溶咖啡差远了!

  咖啡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的改编。

  章艺谋不算是健谈的人,但在谈到电影时,却总能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于华跟他聊天,巩俐就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于华偶尔分神,见到巩俐那张脸,莫名的就会想到媒体上的各种报道。

  然后他连忙集中精神,倾听章艺谋的想法。

  聊了好几个小时,外面天都黑了,逐渐理清了改编的思路,到最后章艺谋谈到了关于剧本的创作。

  他提出希望于华这个作者能够担任编剧,不过鉴于于华没有撰写电影剧本的经验,章艺谋说要再叫上个芦苇。

  《霸王别姬》去年横扫戛纳,芦苇这个编剧也一举成名。

  于华对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反而觉得如果芦苇能担任编剧,那是再好不过的事,等于是为《活着》的改编保驾护航了。

  然后章艺谋又提到了版权费和稿费的问题。

  「按照我们林氏影业的规矩,版权费一般在20万港元—”」

  「20万?」

  于华仔心中畅想过改编的版权费,但20方港元这个数字还是远超他的预想,以至于让他发出了一声惊呼。

  章艺谋自然知道这个数字对于内地作家来说是一笔大数字,他接着说道:「另外你要是担任编剧,还有10万港元稿费。」

  那就是30万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是多少?

  好像是22万左右!

  于华被巨大的幸福感冲击的有些眩晕。

  别管是参加工作,还是从事写作以来,他还从来没有赚过这么多的钱,细数他这些年赚的钱,恐怕连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还有——」章艺谋的话没停。

  还有?

  于华已经傻了,拍电影这么赚钱吗?怪不得巩俐能买这么大的别墅!

  「还有电影上映之后,你和芦苇作为编剧也会有一些分红。」

  于华好奇的问了一嘴,「分红能有多少?」

  「这个可说不好,得看电影的收益。」章艺谋想了想举了个例子,「芦苇上部电影到目前为止拿了超过200万港元。」

  200万港元!

  于华倒吸了口凉气,这个数字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认知,于华想不明百写个剧本而已,怎么能赚到这么多钱。

  章艺谋只好耐心的给他解释了林氏影业对于编剧的厚待,又说道:

  「《霸王别姬》拿的可是戛纳金棕榈,光是在内地和香江的票房加在一起就有8200万港元。

  而且在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受欢迎,海外发行权已经卖出了四十几个国家,带给林氏影业的收益超过了1亿港元。

  过两个月要是能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个收入翻个倍也不是不可能。」

  说完他又特意强调一句,「其实如果芦苇要是我们公司的编剧的话,他的分红还能再高0.5%。」

  于华陷入了失语状态,他现在已经没有脑筋去算0.5%的分红是多少钱了。

  于华忽然想到,章艺谋把《霸王别姬》吹的天花乱坠,他自己的《秋菊打官司》不是一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吗?

  一个编剧都赚这么多钱,那导演得赚多少钱?

  「那你——」

  于华的问题还没问出口,章艺谋就打断了他,「咱们不谈这个,不谈这个!」

  那模样像极了精打细算的地主老财,于华不禁哑然失笑。

  接着他忍不住憧憬了一下,要是《活着》改编之后也能得个欧洲三大的金奖,那他岂不是也能赚上百万元?

  他想起了今天白天时候李拓提到的庄重文文学奖,这么一对比,感觉10万元好像也算不得什么了。

  于华心里突然生出了一股冲动,要不他也去林氏影业当个编剧得了!

  随即,他立刻又冷静了下来。

  写才是他的立身之本,只要继续写出像《活着》这样的好作品来,还怕没有改编赚大钱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于华内心的创作欲望猛然炙热起来,他的创作热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高涨过!

  小六部口胡同,于华被章艺谋拐跑了,李拓、陈健功和祝伟囱窗看过了手稿,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他们听林朝阳讲的时候,只觉得整个故事险象环生、跌岩起伏,但当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时,感受比听故事时更加丰厚了。

  按照林朝阳的规划,这部还有不到两方字就要结束了,情节已经完成大半,阅读下来让人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最后的情节停在了猎人安布伦失去了他的最后一只猎犬托罗坎,独自面对大兴安岭的冰天雪地和未知的危险。

  尽管已经提前知道了故事的解决,但几人心中还是不由得为之紧张担忧、牵肠挂肚。

  「朝阳,就差这么点内容,你倒是赶紧写啊!」

  看完了全部的手稿,李拓开始催更。

  「大过年的,生产队的驴都得歇一歇。」

  林朝阳话糙理不糙,堵住了几人的嘴。

  「那你计划多长时间写完?」

  「快了吧,等出了十五就写,有半个月怎么着也能写完了。」

  听着林朝阳的话,李拓有些不满,才两万字就要半个月。

  「朝阳,你现在可没有以前快了!」

  人到中年,对某些字眼很敏感。

  林朝阳挖苦道:「我这地长庄稼慢是慢了点,但也比那些绝收了的地强!」

  陈健功和祝伟随声附和道:「就是、就是,你还有脸嫌弃人家慢,朝阳再慢也比你快啊!」

  李拓被几人挤兑的脸色难堪,这几人真是打人专打脸。

  不过林朝阳也不太好受,他咂么着陈健功和祝伟的话,越咂么越不对味。

  说说笑笑之间夜已深,大家谈性不减,

  李拓又问起林朝阳这部有没有发表的打算,林朝阳玩笑着问道:「怎么?不在其位了,你还要谋其政?」

  89年作家浩再接替林津岚担任《燕京文学》主编,浩再是农民出身的作家,

  对农村题材和农村作家有很深的感情。

  他主政《燕京文学》这两年,大量关注并集中推出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作者多是农村基层作家。

  这些作家非常熟悉当下的农村生活,但从事文学创作,光有现实生活的积累显然是不够的,这些作品在艺术和思想深度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欠缺。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前年下半年,《燕京文学》以头条位置发表了燕京平谷区农村作家陈少谦的小25篇。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作品按照《燕京文学》的选稿要求,属于勉强达标,却被浩再这样大张旗鼓的推出,除了让人意外,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非议。

  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李拓对浩再的不满达到了极限,选择了离开《燕京文学》。

  「《燕京文学》现在可不行了,别说体量合不合适,影响力也差了一大截。」

  李拓走后,一些作家因为不满浩再在《燕京文学》的风格,联合起来拒绝为《燕京文学》供稿,使得《燕京文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燕京文学》本来就属于二线文学杂志,现在影响力更是大不如前,李拓就算是对《燕京文学》再有感情,也不可能着林朝阳跑到那里去发表。

  李拓神色间满是嘘,他对《燕京文学》还是很有感情的,现在杂志变成这样他也感到惋惜。

  午夜钟声敲响,林朝阳打起了哈欠,打算去睡觉。

  李拓几人也不打算走了,就留宿在西院,秉烛夜谈。

  翌日一早,林朝阳正刷着牙,就见他们几人哈欠连天,萎靡不振,跟霜打的茄子一般。

  他毫不留情的嘲笑了几人一番,陈健功挪偷道:「五十步笑百步!」

  吃过早饭,李拓几人各自离去,临走不忘叮嘱林朝阳抓紧时间写书,顿时把林朝阳的好心情破坏的一干二净。

  初八之后,两个孩子就要上学了,陶玉书姐妹俩也得回香江去处理公司事务。

  林朝阳还没过够悠闲的在京生活,他以静心写书为由,打算再在燕京多待一阵子。

  对林朝阳的创作,陶玉书从来都是全力以赴的支持,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老婆孩子走了之后,家里剩下林朝阳和两个保镖小孙、小朱。

  家里从过年的吵吵闹闹一下子冷清下来,对林朝阳来说没什么不适应的,反倒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元宵节这天,林朝阳张罗着做顿好的,跟张桂芹忙里忙外。

  林二春站在院当中一手掐着腰,一手举着大哥大,到处喂喂喂!

  「这破玩意,花了2万多,还不如公用电话好用!」

  「移动」电话打完,林二春进了屋,有些气恼的说。

  「移动电话,就得移动着打!」

  这句俏皮嗑虽是玩笑,可也是现实。

  「移动电话敢情是这么来的?这东西可太不值了!」

  林二春想起他那两万八就心疼,冲动了,冲动了。

  「矣,您老不能光看打电话这一件事。您想想,您出门腰里别着这东西,吸引了多少眼球?出去跟人谈事情,谁不高看一眼?」

  林二春想想觉得林朝阳的话有几分道理。

  他又看了看厨房里的菜色,总感觉差点什么,「包个饺子吧!」

  听到这话,负责切堆儿的保镖小孙浑身一抖。

  「林大爷,今天元宵节,就别吃饺子了吧?」

  年夜饭包的饺子,年后连吃了好几天,已经给他吃出阴影了。

  「你这孩子,才过了几天好日子?饺子都吃腻了?」

  「爸,小孙和小朱是广东人。」林朝阳提醒道。

  「广东人怎么了?广东人也得吃饺子啊!」

  在林二春的逻辑里,过节别说广东人,阿尔巴尼亚人来了也得吃饺子。

  「去!和面去!」

  一代兵王,退伍归来,只能与菜刀、面盆为伍,令人晞嘘。

  忙到中午12点,终于可以吃饭了。

  「小孙,多吃点!」

  林朝阳给小孙夹了一碗饺子,又将目标放在了小朱身上,「都吃,多吃点!」

  他劝着别人吃,自己碗里却一个饺子都没盛。

  饭吃到一半,林二春接到电话,火急火燎的出了门,说是今天有个大客户要谈。

  小孙、小朱都松了口气,勉强把碗里的饺子吃完,张桂芹端着两碗圆宵放到他们面前。

  「元宵节哪能不吃圆宵啊!尝尝,这可是青丝玫瑰馅儿的!」

  小孙和小朱看着一满碗的元宵,感觉刚进肚子的饺子在翻涌,眼神一黑又一黑。

  午饭吃完了,小孙和小朱站在院门口,背影萧索,略显发福。

  「我想回香江了!」小孙说。

  小朱摸了摸「层峦叠嶂」的肚皮,兵王沉默不语,只是一味点头。

  过了十五,林朝阳总算是凝聚起斗志,准备给收个尾。

  结果这天上午他在书房磨蹭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进入状态,家里来客人了。

  得,写不成了,忒忙!

  来的客人和林朝阳五百年前是一家,是花城出版社的编辑林贤治。

  以前都是李士非这个总编直接负责林朝阳的稿子,林朝阳去花城出版社倒是见过他,但不熟。

  进门寒暄几句,林朝阳才得知原来李士非从去年就生病了,而且是心肌梗塞,在重症监护室待了13天。

  去年一整年李士非都没到林朝阳那去催稿,他还以为李士非是良心发现了,

  没想到是心脏受了重创。

  中间两人通过一次电话,李士非也是叮嘱他安心写作,并没有提到自己的病「真想不到—」林朝阳摇了摇头,「那他现在怎么样了?」

  「身体不好。他爱写诗,一写诗就激动,下半年的时候又进了一回医院,好在没有大碍,工作上的事就不能操心了。」

  林朝阳微微颌首,明白了林贤治这次来的意思,这是替李士非来做个工作交割,顺便催稿。

  他主动提起了新的事,林贤治面露喜色,没想到这次赴京的工作进行的这么顺利。

  他又跟林朝阳了解了的一些构思,翻阅了前几万字的手稿,心中充满了期待。

  「‘生老病死’这个系列的前三部叫好又叫座,您这最后一部‘生’,文学界和读者现在可是翘首以盼!

  现在看,大家的期待没有错付。」

  林贤治语气稍稍有些激动,一方面是因为新展现的质量不逊于前作,一方面是因为「生老病死」这个大的创作概念历经四年多的创作,终于圆满了。

  「就像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那样,您这一系列作品足以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贤治的称赞也许是发自内心的,但听起来有些肉麻,林朝阳摆摆手打断了他,又跟他聊了聊的创作进度,约定了5月份之前交稿。

  一个作者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拖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