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泉证道 四句教言
嘉靖六年,王阳明五十六岁。
这几年内阁大学士像走马灯一样,换得很勤。嘉靖接任皇帝后,梁储退休,费宏重新入阁;嘉靖把从兴献王府带过来的五品长史袁宗皋提拔入阁,可惜袁宗皋在任上半年不到就去世了;三年,首辅杨廷和被迫退休,蒋冕接任,蒋冕首辅的椅子只坐了两个月就退休了。接蒋冕任的是费宏。石瑶入阁,毛纪退休。五年,杨一清入阁。六年,费宏和石瑶退休,谢迁入阁。杨一清成了首辅。几位老先生都不喜欢惊世骇俗的良知学说,却都不否认王阳明的军事智慧。
五月,朝廷起用王阳明以左都御史官职总制两广、江西和湖广四省军务,讨伐广西田州叛乱。六月六日,王阳明上奏《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朝廷不允辞职。
起程前,王阳明给钱德洪和王畿安排了书院的工作。钱德洪和王畿一左一右坐着,王阳明说道:“德洪、汝中,你们在书院做了一年的教授师,已经摸着了教学的门道,我去广西后,你们就要担负起书院掌教的职责。德洪掌教余姚天中阁,汝中掌教绍兴书院。德洪还要协助谦之编辑文录。”王阳明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摞文稿,“谦之是个有心人,要把我这几年的文稿编印成书。这些文稿,我已经标明了时间次序。德洪,编辑文录,就按时间先后顺序,不要分门别类。时间先后,能看出来良知学说发展的脉络,对读者有帮助。编辑时掌握一个原则,文辞越简单越朴素越好,不图修辞好看,要的是能说明问题。”
正说着话,新科进士钱楩进来了。钱德洪和王畿与之打过招呼,便都避出去了。钱楩说道:“弟子被分配到晋江做百里侯,上任前回家祭祖省亲,顺道向先生请益。”百里侯是知县的雅称。
王阳明高兴地说:“世材,过去是读书,以后是做官。人在仕途,从修身上来说,功夫要难上十倍。没有良友诤友时常提醒劝善责过,不知不觉就沉沦于世俗了。自己最起码要有个座右铭,座右铭就是良友,看它一次被提醒一次,让心中的良知别睡着了。良知睡着没睡着,有几个标准可以检验:一、话正说到得意处,能不能立马停下来?二、得意忘形时,能不能悬崖勒马?三、怒发冲冠时,能不能很快心平气和?四、贪心恶念刚起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来?要做到这些,就看志气坚定与否。这些毛病的源头,是私心蒙蔽了良知。良知醒着的时候,良知就像阳光,私心就像冰雪。私心冰消雪融后,良知贯古今、通天地,与万物一体。万物一体,没有哪一物是不亲的,没有哪一人是不亲的。做官,就是亲民。”
钱楩辞别王阳明,赴任晋江去了。
八月,王阳明为书院写了院训《客座私祝》。
起程的日子定在九月初八。出远门,又是去打仗,亲朋、弟子、地方知府、两县知县、府学教授和县学教谕,纷纷来话别,伯府的人络绎不绝。初七晚上,伯府前厅待客的灯亮到很晚,王阳明送最后一拨客人到大厅门口,看到门外侍立的钱德洪和王畿,便招呼他俩。
钱德洪和王畿同声问候。
王阳明问道:“有事吗?”
钱德洪说道:“这么晚打扰先生,弟子很不安。”
王阳明说道:“有事就不是打扰。什么事?”
王畿说道:“今天畿与德洪论学,争执不下,想来请教先生,可先生就要起程,弟子担心明天先生没有时间。”
王阳明说道:“有疑问才能有进步。有疑问说明你们用功了。走!”王阳明抬头看月,半个月亮已经升到了当空。王阳明前头走,弟子跟在其身后。三人来到碧霞池畔,漫步到天泉桥上。南北走向的天泉桥是个多孔拱桥,它横架在碧霞池上,桥南北两头是台阶,中间是平台。随从按照王阳明的吩咐,把桌子、凳子、茶水,已经摆在了桥上。
王阳明坐下,招呼两个弟子也坐下,笑呵呵地说:“论学不怕争,越争越论越分明。争论有原则,原则我在余姚中天阁讲过:第一,聆听。先放下自己的见解,清空自己的心脑。不能像武术对打一样,自己先摆个防守架势。”王阳明笑着,自己抬起两臂,往胸前一架,“论学不是打架,没必要先摆个防守架子。不防守!不能像街头泼妇吵架,两个人各吵各的,只用嘴,不用耳朵。第二,欣赏。对方立论,必定有他立论的道理。先无条件地接受。为什么?每个人的视野有限,都是只能看清自己前面,看不到后面。有的人被沙子迷住眼,甚至连前面也看不清。对方对,我欣赏;对方错,我也欣赏。这是个态度,也是论学的方法。知道他对在哪里,是提高;知道他错在哪里,也是提高。第三,接纳。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的、错的,都接纳。为了争论而反对,那是诡辩,与论学不搭界。我接纳了你的观点,对的入我心;不对的,也污染不了我的良知。最后,我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只是说出我的观点,我不批驳你。论学,是为了辩明白,不是为了争个你高我低。德洪,汝中,你们是不是这样争论的?”
钱德洪憨厚地笑着说:“弟子聆听了,没有欣赏,没有接纳。”
王畿笑着说:“弟子耐着性子聆听了。没有欣赏,更没有接纳。”
王阳明道:“耐着性子不叫聆听。好了,说说吧,争论的什么?”
王畿说道:“我们争论的是,心体无善无恶还是有善有恶。我说心体无善无恶,既然心体无善无恶,那么,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知,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物,也应该是无善无恶。这样,等于说良知是天生俱来的,不需修正,天生就是,当下就是。”
王阳明静静地看向钱德洪。
钱德洪说道:“心体无善无恶,是先生说过的。心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但是,”碧霞池四周成排的桂树,飘散着清香,一丝清香飘进了钱德洪的鼻孔,馨香沁人心扉,钱德洪看着桂树,说道,“就像桂树,它的根虽然完美无缺,也难保树身和树枝不被虫子蚀咬。”桂树下是一丛丛的广玉兰,一片一片洁白的广玉兰,在如水的月光下,像一群默默赏月的淑女,悄无声息地贡献着自己梦幻般的恬美。一阵清风吹过,碧霞池东西两侧挺直的修竹林发出了连续的沙沙声,像一群小伙子在为这群淑女暗暗喝彩,又怕惊扰了淑女的恬美和幽静,沙沙声很轻柔。竹林里不时响起秋虫的鸣叫,更衬得碧霞池和天泉桥十分幽静。银色的月光洒在三个人头上和身上,王阳明有些陶醉,他想起儿子白胖的笑脸,想起了张夫人那张像嫦娥仙子一样恬静的慈祥的纯真的笑脸。
钱德洪也陶醉在月色中,但王阳明从桌子上端茶杯的动作惊动了他。钱德洪从香中、秋虫的鸣叫中、竹林的沙沙声中,收拢心神,继续道:“无善无恶的人心受俗世的习染,变成有了善恶。先生说的为善去恶是格物,正是为了恢复本来的无善无恶。孔圣人说过,自己是学习得来的智慧,并没有说自己的智慧是天生的。如果说意、知、物,都是无善无恶,哪里还需要做功夫!那还做什么学问!先生说过,您也是从千死万难中摸索出来了良知。”
王阳明放下茶杯,哈哈笑出了声,说道:“你们的争论,不早不晚,正是时候。我就要离开了,有你们这一争论,有你们这一疑问,良知学说该有个定论了。”王阳明仰头看向天上的半月,说道,“德洪,汝中,看看这半轮明月。”钱德洪和王畿各自仰头看着半月。王阳明说道,“你们两个的观点,各是半个月亮。半个月亮和半个月亮合到一起,就是个圆月,就圆满了。”
王阳明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弟子。钱德洪和王畿一起看着王阳明。钱德洪忍不住,请教道:“弟子愚钝,请先生明示。”
王阳明说道:“汝中所言,心、意、知、物,无善无恶,这话不错。良知中没有善恶,良知的本体就是太虚。”王阳明再次仰头看着夜空,“你们看,太虚中有月亮,有太阳,有北斗七星,有满天星斗,可是这些,都没有成为太虚的障碍。人心本来也是这个样子。德洪,你要好好做功夫,功夫成熟,就是本体。汝中,你有这种见解,只可自己默默修养功夫。你掌教书院,不要轻易教人这个。良心、良知,偶然灵光一现不难,难的是保持,难的是长久。从吾道人写诗作赋,灵感有时候就是良知,但是灵感总是像闪电一样,一晃而逝。我修习了多少年,现在也不敢自夸时时刻刻是良知。就在去年,会稽山中有座别墅,别墅主人找上门来,要出售。我当时心思,身外之物,最好不贪不占,就婉拒了。谁知道,今年春上我们踏春游山,路过这座别墅,我竟然心生爱慕,流连徘徊。去问,却已经出售了。这个爱慕的念头,爬了半座山后才消融掉。由此可见,良心和良知保持起来有多难。这件事,我跟从吾道人说过。所以说,本体是本体,功夫必须做。悟透本体,分三个层次:第一是解悟,就是从理论上理解了;第二是证悟,证悟是从静中来;第三是彻悟,彻悟必须是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时时刻刻处于良心和良知状态。汝中,对这样的要求,你不做功夫行吗?”
王畿郑重地点点头。
王阳明继续道:“汝中一直好奇禅家的东西。那我就举禅家的例子,慧能悟透后,为什么还要在厨房舂米半年?为什么还要在猎人队伍里磨炼十五年?为什么过去和尚开悟后还要跟在大和尚身边好多年?汝中,驯服这颗心太难了!”
王畿缓声说:“谢谢先生教诲,弟子会踏实做功夫。”
王阳明对钱德洪说:“德洪,你走的路子没错,只管踏踏实实做功夫,功夫熟透,水到渠成。这个最保险。德洪,汝中,良知是知,致良知是功夫,是行,知行要合一,合一才圆满。刚才我说了,你们各是半个月亮,合起来最圆满。现在理解了吗?”
王畿和钱德洪说道:“谢谢先生教诲!”
王阳明继续说道:“好,听我四句教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修学要按照这个方法来,教学良知,也得用这个方法。聪明人、愚钝人、中等资质的人,都得用这个方法。从初学到成贤成圣,都是这个功夫。德洪、汝中,你们还有争执吗?”
王畿拉起钱德洪的手,两只互相握着的手向上抬了抬。王畿说道:“先生,您看,现在半月合成了圆月!”
王阳明笑呵呵地说道:“天上是半月,心月要长圆。怎么能长圆?记住四教言。”
王畿和钱德洪一起重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柔和清凉的月光像一层轻纱,笼罩在天地间,普洒在王阳明师徒身上,月色朦胧而清明。
(本章完)
嘉靖六年,王阳明五十六岁。
这几年内阁大学士像走马灯一样,换得很勤。嘉靖接任皇帝后,梁储退休,费宏重新入阁;嘉靖把从兴献王府带过来的五品长史袁宗皋提拔入阁,可惜袁宗皋在任上半年不到就去世了;三年,首辅杨廷和被迫退休,蒋冕接任,蒋冕首辅的椅子只坐了两个月就退休了。接蒋冕任的是费宏。石瑶入阁,毛纪退休。五年,杨一清入阁。六年,费宏和石瑶退休,谢迁入阁。杨一清成了首辅。几位老先生都不喜欢惊世骇俗的良知学说,却都不否认王阳明的军事智慧。
五月,朝廷起用王阳明以左都御史官职总制两广、江西和湖广四省军务,讨伐广西田州叛乱。六月六日,王阳明上奏《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朝廷不允辞职。
起程前,王阳明给钱德洪和王畿安排了书院的工作。钱德洪和王畿一左一右坐着,王阳明说道:“德洪、汝中,你们在书院做了一年的教授师,已经摸着了教学的门道,我去广西后,你们就要担负起书院掌教的职责。德洪掌教余姚天中阁,汝中掌教绍兴书院。德洪还要协助谦之编辑文录。”王阳明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摞文稿,“谦之是个有心人,要把我这几年的文稿编印成书。这些文稿,我已经标明了时间次序。德洪,编辑文录,就按时间先后顺序,不要分门别类。时间先后,能看出来良知学说发展的脉络,对读者有帮助。编辑时掌握一个原则,文辞越简单越朴素越好,不图修辞好看,要的是能说明问题。”
正说着话,新科进士钱楩进来了。钱德洪和王畿与之打过招呼,便都避出去了。钱楩说道:“弟子被分配到晋江做百里侯,上任前回家祭祖省亲,顺道向先生请益。”百里侯是知县的雅称。
王阳明高兴地说:“世材,过去是读书,以后是做官。人在仕途,从修身上来说,功夫要难上十倍。没有良友诤友时常提醒劝善责过,不知不觉就沉沦于世俗了。自己最起码要有个座右铭,座右铭就是良友,看它一次被提醒一次,让心中的良知别睡着了。良知睡着没睡着,有几个标准可以检验:一、话正说到得意处,能不能立马停下来?二、得意忘形时,能不能悬崖勒马?三、怒发冲冠时,能不能很快心平气和?四、贪心恶念刚起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来?要做到这些,就看志气坚定与否。这些毛病的源头,是私心蒙蔽了良知。良知醒着的时候,良知就像阳光,私心就像冰雪。私心冰消雪融后,良知贯古今、通天地,与万物一体。万物一体,没有哪一物是不亲的,没有哪一人是不亲的。做官,就是亲民。”
钱楩辞别王阳明,赴任晋江去了。
八月,王阳明为书院写了院训《客座私祝》。
起程的日子定在九月初八。出远门,又是去打仗,亲朋、弟子、地方知府、两县知县、府学教授和县学教谕,纷纷来话别,伯府的人络绎不绝。初七晚上,伯府前厅待客的灯亮到很晚,王阳明送最后一拨客人到大厅门口,看到门外侍立的钱德洪和王畿,便招呼他俩。
钱德洪和王畿同声问候。
王阳明问道:“有事吗?”
钱德洪说道:“这么晚打扰先生,弟子很不安。”
王阳明说道:“有事就不是打扰。什么事?”
王畿说道:“今天畿与德洪论学,争执不下,想来请教先生,可先生就要起程,弟子担心明天先生没有时间。”
王阳明说道:“有疑问才能有进步。有疑问说明你们用功了。走!”王阳明抬头看月,半个月亮已经升到了当空。王阳明前头走,弟子跟在其身后。三人来到碧霞池畔,漫步到天泉桥上。南北走向的天泉桥是个多孔拱桥,它横架在碧霞池上,桥南北两头是台阶,中间是平台。随从按照王阳明的吩咐,把桌子、凳子、茶水,已经摆在了桥上。
王阳明坐下,招呼两个弟子也坐下,笑呵呵地说:“论学不怕争,越争越论越分明。争论有原则,原则我在余姚中天阁讲过:第一,聆听。先放下自己的见解,清空自己的心脑。不能像武术对打一样,自己先摆个防守架势。”王阳明笑着,自己抬起两臂,往胸前一架,“论学不是打架,没必要先摆个防守架子。不防守!不能像街头泼妇吵架,两个人各吵各的,只用嘴,不用耳朵。第二,欣赏。对方立论,必定有他立论的道理。先无条件地接受。为什么?每个人的视野有限,都是只能看清自己前面,看不到后面。有的人被沙子迷住眼,甚至连前面也看不清。对方对,我欣赏;对方错,我也欣赏。这是个态度,也是论学的方法。知道他对在哪里,是提高;知道他错在哪里,也是提高。第三,接纳。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的、错的,都接纳。为了争论而反对,那是诡辩,与论学不搭界。我接纳了你的观点,对的入我心;不对的,也污染不了我的良知。最后,我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只是说出我的观点,我不批驳你。论学,是为了辩明白,不是为了争个你高我低。德洪,汝中,你们是不是这样争论的?”
钱德洪憨厚地笑着说:“弟子聆听了,没有欣赏,没有接纳。”
王畿笑着说:“弟子耐着性子聆听了。没有欣赏,更没有接纳。”
王阳明道:“耐着性子不叫聆听。好了,说说吧,争论的什么?”
王畿说道:“我们争论的是,心体无善无恶还是有善有恶。我说心体无善无恶,既然心体无善无恶,那么,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知,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物,也应该是无善无恶。这样,等于说良知是天生俱来的,不需修正,天生就是,当下就是。”
王阳明静静地看向钱德洪。
钱德洪说道:“心体无善无恶,是先生说过的。心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但是,”碧霞池四周成排的桂树,飘散着清香,一丝清香飘进了钱德洪的鼻孔,馨香沁人心扉,钱德洪看着桂树,说道,“就像桂树,它的根虽然完美无缺,也难保树身和树枝不被虫子蚀咬。”桂树下是一丛丛的广玉兰,一片一片洁白的广玉兰,在如水的月光下,像一群默默赏月的淑女,悄无声息地贡献着自己梦幻般的恬美。一阵清风吹过,碧霞池东西两侧挺直的修竹林发出了连续的沙沙声,像一群小伙子在为这群淑女暗暗喝彩,又怕惊扰了淑女的恬美和幽静,沙沙声很轻柔。竹林里不时响起秋虫的鸣叫,更衬得碧霞池和天泉桥十分幽静。银色的月光洒在三个人头上和身上,王阳明有些陶醉,他想起儿子白胖的笑脸,想起了张夫人那张像嫦娥仙子一样恬静的慈祥的纯真的笑脸。
钱德洪也陶醉在月色中,但王阳明从桌子上端茶杯的动作惊动了他。钱德洪从香中、秋虫的鸣叫中、竹林的沙沙声中,收拢心神,继续道:“无善无恶的人心受俗世的习染,变成有了善恶。先生说的为善去恶是格物,正是为了恢复本来的无善无恶。孔圣人说过,自己是学习得来的智慧,并没有说自己的智慧是天生的。如果说意、知、物,都是无善无恶,哪里还需要做功夫!那还做什么学问!先生说过,您也是从千死万难中摸索出来了良知。”
王阳明放下茶杯,哈哈笑出了声,说道:“你们的争论,不早不晚,正是时候。我就要离开了,有你们这一争论,有你们这一疑问,良知学说该有个定论了。”王阳明仰头看向天上的半月,说道,“德洪,汝中,看看这半轮明月。”钱德洪和王畿各自仰头看着半月。王阳明说道,“你们两个的观点,各是半个月亮。半个月亮和半个月亮合到一起,就是个圆月,就圆满了。”
王阳明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弟子。钱德洪和王畿一起看着王阳明。钱德洪忍不住,请教道:“弟子愚钝,请先生明示。”
王阳明说道:“汝中所言,心、意、知、物,无善无恶,这话不错。良知中没有善恶,良知的本体就是太虚。”王阳明再次仰头看着夜空,“你们看,太虚中有月亮,有太阳,有北斗七星,有满天星斗,可是这些,都没有成为太虚的障碍。人心本来也是这个样子。德洪,你要好好做功夫,功夫成熟,就是本体。汝中,你有这种见解,只可自己默默修养功夫。你掌教书院,不要轻易教人这个。良心、良知,偶然灵光一现不难,难的是保持,难的是长久。从吾道人写诗作赋,灵感有时候就是良知,但是灵感总是像闪电一样,一晃而逝。我修习了多少年,现在也不敢自夸时时刻刻是良知。就在去年,会稽山中有座别墅,别墅主人找上门来,要出售。我当时心思,身外之物,最好不贪不占,就婉拒了。谁知道,今年春上我们踏春游山,路过这座别墅,我竟然心生爱慕,流连徘徊。去问,却已经出售了。这个爱慕的念头,爬了半座山后才消融掉。由此可见,良心和良知保持起来有多难。这件事,我跟从吾道人说过。所以说,本体是本体,功夫必须做。悟透本体,分三个层次:第一是解悟,就是从理论上理解了;第二是证悟,证悟是从静中来;第三是彻悟,彻悟必须是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时时刻刻处于良心和良知状态。汝中,对这样的要求,你不做功夫行吗?”
王畿郑重地点点头。
王阳明继续道:“汝中一直好奇禅家的东西。那我就举禅家的例子,慧能悟透后,为什么还要在厨房舂米半年?为什么还要在猎人队伍里磨炼十五年?为什么过去和尚开悟后还要跟在大和尚身边好多年?汝中,驯服这颗心太难了!”
王畿缓声说:“谢谢先生教诲,弟子会踏实做功夫。”
王阳明对钱德洪说:“德洪,你走的路子没错,只管踏踏实实做功夫,功夫熟透,水到渠成。这个最保险。德洪,汝中,良知是知,致良知是功夫,是行,知行要合一,合一才圆满。刚才我说了,你们各是半个月亮,合起来最圆满。现在理解了吗?”
王畿和钱德洪说道:“谢谢先生教诲!”
王阳明继续说道:“好,听我四句教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修学要按照这个方法来,教学良知,也得用这个方法。聪明人、愚钝人、中等资质的人,都得用这个方法。从初学到成贤成圣,都是这个功夫。德洪、汝中,你们还有争执吗?”
王畿拉起钱德洪的手,两只互相握着的手向上抬了抬。王畿说道:“先生,您看,现在半月合成了圆月!”
王阳明笑呵呵地说道:“天上是半月,心月要长圆。怎么能长圆?记住四教言。”
王畿和钱德洪一起重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柔和清凉的月光像一层轻纱,笼罩在天地间,普洒在王阳明师徒身上,月色朦胧而清明。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