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长官拜师 下级收徒
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四十岁,不惑之年。
正月里,王阳明从刑部街的鹫峰寺僧舍搬了出来,租住到了长安街的灰场附近,和湛若水做了邻居。
吏部验封司一共三个人,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一人,六品主事一人。验封司的业务主要是办理赏封爵位、官职世袭、封赠荣誉等文件手续。业余时间,王阳明一心投入到了和湛若水、黄绾的格物学会的会讲中。
在二月份的会试考试中,王阳明做同考官。在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同时,王阳明借着近水楼台的方便,收了四位新科进士做弟子:一位是山东武城人王道,一位是山东东平人梁谷,一位是江西进贤人万潮,一位是浙江仙居人应良。
多一个学道的人,王阳明心里就多一份欣慰;少一个学道的人,王阳明心里就多一份忧伤。徐祯卿刚刚萌生了求道的志向,刚刚踏上学道的正路,刚刚起步,就撒手人寰,王阳明心里既悲伤又惋惜。悲伤又惋惜的王阳明和湛若水一起,吊唁过徐祯卿,回到了王阳明灰场附近的寓所。
在寓所,王阳明和湛若水默默相对。沉默了一路的王阳明说:“甘泉子,虽然死生有命,我总觉得这话是安慰人的,甚至是麻痹人的。我们儒家不是讲究君子造命吗?做君子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可惜昌谷兄起步太晚了。就是我们,也不敢耽误岁月呀。”
湛若水叹息着说:“念念不敢松懈呀,谁知道我们哪天……”
吏部验封司有两间值房,五品郎中独占一个,从五品员外郎和六品主事王阳明合用一个。正月里,王阳明初来吏部上任时,员外郎一职空缺,王阳明暂时享用单人值房。到了二月,新任员外郎到任。员外郎叫方献夫(字叔贤),年方二十七岁,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广东南海人。办公场所,论爵不论齿,作为长官,方献夫的办公桌自然占据上位。从爵位上论说,从五品官可以封为奉训大夫,或者奉直大夫,正六品可以获得的爵位是承直郎或者承德郎。从五品和正六品之间,正好是大夫的分界线,是基层和中层官僚的界限。
早上点过卯签过到,王阳明来到值房。方献夫后到,刚刚进门,王阳明马上从自己的座位上起身,迎到屋子中央,对着方献夫深深一揖,慌得方献夫只好把腰弯得更低。
二人落座办公。王阳明手持一沓文书,来到方献夫的桌子前,恭立在桌子右侧,双手呈上文书,请示道:“方员外,这是今年应该恩封的天下百官双亲名录清单,下官已经整理妥当,请您审阅。”
方献夫马上起身,双手接过文书,说道:“阳明先生,今天散衙后,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找您有事谈,请您晚走一会儿。”王阳明说道:“好的。”
散衙后,王阳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候着方献夫。方献夫搬着自己的座椅,来到王阳明的办公桌前,摆下座椅。王阳明马上起身侍应着,看方献夫朝自己深深地鞠躬,立即作揖还礼。
方献夫慌忙说道:“阳明先生,现在已经散衙,请您一定不必拘礼。您请坐!请您坐下!”
王阳明执意站着,诚挚地提请道:“请方员外坐!”
方献夫见王阳明坚持,只好自己先坐下。等方献夫坐下,王阳明搬起自己的座椅,撤身到桌子外边坐下,避免和方献夫形成己上人下的座势。
方献夫苦笑了下,等王阳明坐好,说道:“阳明先生,晚生和您相处两月有余。”看王阳明有些吃惊,方献夫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阳明先生,能和您共处一室,晚生既觉得荣幸,又觉惶恐。”
王阳明谦恭地笑着,听到这里,他笑眯眯地说道:“方员外何出此言?天子脚下,尊长有序,一切都是循礼蹈矩。如果让方员外觉得有什么不便,那就是下官的罪过了。请方员外明言,下官何处有失周到。”王阳明端坐着,两手搁在两个膝盖上。
方献夫往前倾着身子,苦笑着说道:“阳明先生,您做得太周到了,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您没有开口教导我什么规范规矩,但是您的不言之教,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说,晚生很荣幸。但是,正是因为太周到了,晚生觉得惭愧。论德、论学、论齿,晚生坐在上位,每天都坐立不安。论德行,您堪称典范,言谈举止,无懈可击;论学问,京城传言,您在贵州得了道;论年齿,您已经两鬓染霜。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晚生惭愧得很,二十岁中进士,莽莽撞撞就做了官,先到礼部做主事,磨炼了几年。来吏部前,晚生自认,早早地中了进士,是因为自己聪明、有才智。在礼部磨炼了几年,自认可以走遍天下,到随便哪个衙门都能应付自如。可是,自从结识了您阳明先生,晚生才心生大惭愧。过去同年进士聚会,也曾听过穆孔晖和陈鼎他们谈论过您。当时曾想有朝一日,遇到机会,要去拜访您。后来听说您蒙冤去了贵州。刘阉弄权时,大批像您一样的正直之士,被罢官的被罢官,被贬官的被贬官,留下了大量的空缺职位。这是晚生进步快的原因。道理晚生也知道,树长得太快,经不得大风大雨,禾苗长得太猛,经不得霜冻。一句话,晚生自觉才学有限,人家说学而优则仕,我是学还没有成就先做了官。我得补课。我一直想求学上进,却苦于找不到良师。现在得遇阳明先生您,真是荣幸。”
王阳明一直笑眯眯地听着,满面春风。
方献夫看了看王阳明,继续说道:“阳明先生,还有,晚生观察,您来来去去,步履轻盈,您的面色气质清净无尘。您整天笑眯眯的,和颜悦色,好像无忧无虑,没有一丝牵挂。刮风下雨,阴天晴天,从没听见您有什么抱怨。好像世上的好歹,已经打动不了您的心。晚生虽然被人认为聪明,我也不否认自己聪明,毕竟二十岁能考中进士的也不多。但是天道公平,老天爷给一个人聪明多了,别的方面就难免有欠缺。比如晚生,身子骨一直有些弱。”
王阳明打量着方献夫。方献夫一副典型的广东人身材,个子矮矮的,瘦瘦的,一张瘦脸上,颧骨出奇的高,连额头也高高的。王阳明心里判断着:嗯,对了,这是天庭饱满,饱满的天庭正是方献夫聪明和少年得志的面相基础。卧狮鼻子,厚实地耸在中央,意味着一生官禄富贵。再看他的下巴,圆润肥厚,预示着晚年安详。嗯,天庭饱满,两颊突起,官星高隆,加上敦实的下巴,这叫五岳朝拱。富贵相!聪明人多,像徐祯卿,聪明却短寿。再观方献夫,一副富贵相,却又追求上进,知道进退长幼,没有因为自己官高一级而有丝毫的架子,反而是位高谦下。不恃才傲物的才子是真才子,是可造之才。王阳明赞许地点了点头。
方献夫继续说道:“阳明先生,明师难遇今已遇,晚生请求您,成全晚生拜师的愿望。”说着,方献夫站了起来,对着王阳明来个九十度的大鞠躬。
王阳明坐着没动,笑眯眯地说道:“叔贤,好学,求学,学问有书本学问,有身心学问,有道学,有俗学,你想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方献夫听到王阳明不再称呼自己方员外,而是称呼自己的字,一下子兴奋起来,他问:“先生,这么说您是答应晚生了?”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富贵场上的学生,为了荣华富贵,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身心学问的独木桥上,门可罗雀。叔贤,你呢?你是为求身体没病没灾,好继续升官发财的吗?”
方献夫一脸严肃,像发誓一样说道:“书本学问,已经学了二十年,凭此升官,也已经做到了。晚生求学的目的,往小里说,做官总得有做官的学问,当年孔子还讲为政之道呢,晚生吃着朝廷的俸禄,得为朝廷把事办好,得为天下苍生黎民把事办好。怎么才能办好?晚生要学,学为政之道。人一辈子总不会是仅仅为了做官吧,总得活个明白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明白了,心里才会干干净净。心里干净了,人还会得什么病!先生,一句话,我要向您学道,学为政之道,学身心学问。”
王阳明笑眯眯的,笑着微微颔首,等方献夫说完,缓声说道:“道是天地的公道,不是哪一个人的私家宝贝。叔贤,多一个人学道,天地间就多一份正气。”
方献夫很兴奋,激动地说道:“先生,这么说您同意了?”见王阳明点头,他马上双膝跪地,连着磕了三个头。
王阳明端坐受礼,等方献夫磕了头,两掌向上一抬,示意方献夫起身,再示意方献夫就座。等方献夫坐好,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求道人拜师,并非这么简单。这是人间一桩大事,是天地间一桩大事,必须焚香敬告天地,隆而重之,天地鉴照,日月为证,道友为证。等休沐日,我们在兴隆寺举办拜师仪式。格物学会的湛甘泉先生和黄宗贤,一同参加。这次还有四位新科进士,你们一起拜师。表面是跪拜老师,其实是跪拜天地,跪拜大道,认祖归宗。我们来于道,我们归于道,与道合一,与天地合一。一以贯之……”王阳明说着,指了指方献夫的胸口,“用什么一,就是一心,在心上用功夫。好了,我们该回家了!”
王阳明说着起身。方献夫再次作揖,说道:“谢谢师父!”
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值房。
四月的一个休沐日,格物学会王阳明收徒仪式在兴隆寺举办。四月天,天气已经开始透露热的意思,街上开始有人穿短裤短衫了。在寺院禅堂的一间厢房里,坐东朝西,靠东墙立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大红纸,红纸上写着拜师仪程。王阳明端坐正中,右有湛若水担任司仪,左是黄绾担任襄礼。作为王阳明的前期弟子,又是方献夫的同年进士,穆孔晖、陈鼎也要参加拜师仪式。新科进士应良、王道、梁谷、万潮,和方献夫一起拜师。另有十几位朋友和同事观礼。
仪式结束后,是王阳明对新入门弟子的第一次开示性讲学。湛若水作为副讲人,陪坐在上面。二十来位听众盘腿坐在蒲团上。
王阳明笑眯眯地望着大家,语速轻缓、声音清亮地开了言:“今天我很开心,我发现大家都很开心,大家都是一脸喜悦。开心好呀!我们学道求道,为什么?简单说就是为了开心。心量一开,开到什么程度?开到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心,是什么?就是天理!天理是什么?不就是我们要求的东西嘛!到哪里求?大家这下该知道了吧?好,拐回来说,我们为什么开心?我去年回北京后,和甘泉子、宗贤,成立了这个格物学会,三个人互讲互学。可能是我们发心真诚,一下子感召到了你们。多一个道友,天地间就多一份正气,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所以我们开心。今天是给你们第一次正式开讲,讲究个师出有名,就把这次讲学命名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三个内容:第一个,也是求道的第一步,立定坚定志向,简单些,就是‘立志’两个字。第二个,学道就在日常,学在日常,用在日常。我们大家都是进士出身,有做了官的,新科进士正在等着做官,都是要从政的。可能有些人觉得,将来从政,主管一个州县甚至一个府、一个省,政务繁忙,不一定有时间学习。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求道、学道、行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政,既是学道,也是行道。第三个,日常怎么用功?在心上用功。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内容。刚才有人问我,我们儒家正学,怎么跑到佛寺里来举办拜师仪式。这一问把我问愣住了。是呀,为什么?我们没别的地方吗?还是我们习惯了到这里?刚才看到为我们帮忙的两位出家人,看到了他们光头上香烧的戒疤,我突然开悟了。我们选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立志,是学道的第一步。立志,要坚定。怎么坚定?和尚们在这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尚在光头上烧出来几个戒疤,就是立志。立志,就立这样的坚定志向。”
(本章完)
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四十岁,不惑之年。
正月里,王阳明从刑部街的鹫峰寺僧舍搬了出来,租住到了长安街的灰场附近,和湛若水做了邻居。
吏部验封司一共三个人,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一人,六品主事一人。验封司的业务主要是办理赏封爵位、官职世袭、封赠荣誉等文件手续。业余时间,王阳明一心投入到了和湛若水、黄绾的格物学会的会讲中。
在二月份的会试考试中,王阳明做同考官。在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同时,王阳明借着近水楼台的方便,收了四位新科进士做弟子:一位是山东武城人王道,一位是山东东平人梁谷,一位是江西进贤人万潮,一位是浙江仙居人应良。
多一个学道的人,王阳明心里就多一份欣慰;少一个学道的人,王阳明心里就多一份忧伤。徐祯卿刚刚萌生了求道的志向,刚刚踏上学道的正路,刚刚起步,就撒手人寰,王阳明心里既悲伤又惋惜。悲伤又惋惜的王阳明和湛若水一起,吊唁过徐祯卿,回到了王阳明灰场附近的寓所。
在寓所,王阳明和湛若水默默相对。沉默了一路的王阳明说:“甘泉子,虽然死生有命,我总觉得这话是安慰人的,甚至是麻痹人的。我们儒家不是讲究君子造命吗?做君子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可惜昌谷兄起步太晚了。就是我们,也不敢耽误岁月呀。”
湛若水叹息着说:“念念不敢松懈呀,谁知道我们哪天……”
吏部验封司有两间值房,五品郎中独占一个,从五品员外郎和六品主事王阳明合用一个。正月里,王阳明初来吏部上任时,员外郎一职空缺,王阳明暂时享用单人值房。到了二月,新任员外郎到任。员外郎叫方献夫(字叔贤),年方二十七岁,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广东南海人。办公场所,论爵不论齿,作为长官,方献夫的办公桌自然占据上位。从爵位上论说,从五品官可以封为奉训大夫,或者奉直大夫,正六品可以获得的爵位是承直郎或者承德郎。从五品和正六品之间,正好是大夫的分界线,是基层和中层官僚的界限。
早上点过卯签过到,王阳明来到值房。方献夫后到,刚刚进门,王阳明马上从自己的座位上起身,迎到屋子中央,对着方献夫深深一揖,慌得方献夫只好把腰弯得更低。
二人落座办公。王阳明手持一沓文书,来到方献夫的桌子前,恭立在桌子右侧,双手呈上文书,请示道:“方员外,这是今年应该恩封的天下百官双亲名录清单,下官已经整理妥当,请您审阅。”
方献夫马上起身,双手接过文书,说道:“阳明先生,今天散衙后,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找您有事谈,请您晚走一会儿。”王阳明说道:“好的。”
散衙后,王阳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候着方献夫。方献夫搬着自己的座椅,来到王阳明的办公桌前,摆下座椅。王阳明马上起身侍应着,看方献夫朝自己深深地鞠躬,立即作揖还礼。
方献夫慌忙说道:“阳明先生,现在已经散衙,请您一定不必拘礼。您请坐!请您坐下!”
王阳明执意站着,诚挚地提请道:“请方员外坐!”
方献夫见王阳明坚持,只好自己先坐下。等方献夫坐下,王阳明搬起自己的座椅,撤身到桌子外边坐下,避免和方献夫形成己上人下的座势。
方献夫苦笑了下,等王阳明坐好,说道:“阳明先生,晚生和您相处两月有余。”看王阳明有些吃惊,方献夫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阳明先生,能和您共处一室,晚生既觉得荣幸,又觉惶恐。”
王阳明谦恭地笑着,听到这里,他笑眯眯地说道:“方员外何出此言?天子脚下,尊长有序,一切都是循礼蹈矩。如果让方员外觉得有什么不便,那就是下官的罪过了。请方员外明言,下官何处有失周到。”王阳明端坐着,两手搁在两个膝盖上。
方献夫往前倾着身子,苦笑着说道:“阳明先生,您做得太周到了,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您没有开口教导我什么规范规矩,但是您的不言之教,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说,晚生很荣幸。但是,正是因为太周到了,晚生觉得惭愧。论德、论学、论齿,晚生坐在上位,每天都坐立不安。论德行,您堪称典范,言谈举止,无懈可击;论学问,京城传言,您在贵州得了道;论年齿,您已经两鬓染霜。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晚生惭愧得很,二十岁中进士,莽莽撞撞就做了官,先到礼部做主事,磨炼了几年。来吏部前,晚生自认,早早地中了进士,是因为自己聪明、有才智。在礼部磨炼了几年,自认可以走遍天下,到随便哪个衙门都能应付自如。可是,自从结识了您阳明先生,晚生才心生大惭愧。过去同年进士聚会,也曾听过穆孔晖和陈鼎他们谈论过您。当时曾想有朝一日,遇到机会,要去拜访您。后来听说您蒙冤去了贵州。刘阉弄权时,大批像您一样的正直之士,被罢官的被罢官,被贬官的被贬官,留下了大量的空缺职位。这是晚生进步快的原因。道理晚生也知道,树长得太快,经不得大风大雨,禾苗长得太猛,经不得霜冻。一句话,晚生自觉才学有限,人家说学而优则仕,我是学还没有成就先做了官。我得补课。我一直想求学上进,却苦于找不到良师。现在得遇阳明先生您,真是荣幸。”
王阳明一直笑眯眯地听着,满面春风。
方献夫看了看王阳明,继续说道:“阳明先生,还有,晚生观察,您来来去去,步履轻盈,您的面色气质清净无尘。您整天笑眯眯的,和颜悦色,好像无忧无虑,没有一丝牵挂。刮风下雨,阴天晴天,从没听见您有什么抱怨。好像世上的好歹,已经打动不了您的心。晚生虽然被人认为聪明,我也不否认自己聪明,毕竟二十岁能考中进士的也不多。但是天道公平,老天爷给一个人聪明多了,别的方面就难免有欠缺。比如晚生,身子骨一直有些弱。”
王阳明打量着方献夫。方献夫一副典型的广东人身材,个子矮矮的,瘦瘦的,一张瘦脸上,颧骨出奇的高,连额头也高高的。王阳明心里判断着:嗯,对了,这是天庭饱满,饱满的天庭正是方献夫聪明和少年得志的面相基础。卧狮鼻子,厚实地耸在中央,意味着一生官禄富贵。再看他的下巴,圆润肥厚,预示着晚年安详。嗯,天庭饱满,两颊突起,官星高隆,加上敦实的下巴,这叫五岳朝拱。富贵相!聪明人多,像徐祯卿,聪明却短寿。再观方献夫,一副富贵相,却又追求上进,知道进退长幼,没有因为自己官高一级而有丝毫的架子,反而是位高谦下。不恃才傲物的才子是真才子,是可造之才。王阳明赞许地点了点头。
方献夫继续说道:“阳明先生,明师难遇今已遇,晚生请求您,成全晚生拜师的愿望。”说着,方献夫站了起来,对着王阳明来个九十度的大鞠躬。
王阳明坐着没动,笑眯眯地说道:“叔贤,好学,求学,学问有书本学问,有身心学问,有道学,有俗学,你想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方献夫听到王阳明不再称呼自己方员外,而是称呼自己的字,一下子兴奋起来,他问:“先生,这么说您是答应晚生了?”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富贵场上的学生,为了荣华富贵,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身心学问的独木桥上,门可罗雀。叔贤,你呢?你是为求身体没病没灾,好继续升官发财的吗?”
方献夫一脸严肃,像发誓一样说道:“书本学问,已经学了二十年,凭此升官,也已经做到了。晚生求学的目的,往小里说,做官总得有做官的学问,当年孔子还讲为政之道呢,晚生吃着朝廷的俸禄,得为朝廷把事办好,得为天下苍生黎民把事办好。怎么才能办好?晚生要学,学为政之道。人一辈子总不会是仅仅为了做官吧,总得活个明白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明白了,心里才会干干净净。心里干净了,人还会得什么病!先生,一句话,我要向您学道,学为政之道,学身心学问。”
王阳明笑眯眯的,笑着微微颔首,等方献夫说完,缓声说道:“道是天地的公道,不是哪一个人的私家宝贝。叔贤,多一个人学道,天地间就多一份正气。”
方献夫很兴奋,激动地说道:“先生,这么说您同意了?”见王阳明点头,他马上双膝跪地,连着磕了三个头。
王阳明端坐受礼,等方献夫磕了头,两掌向上一抬,示意方献夫起身,再示意方献夫就座。等方献夫坐好,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求道人拜师,并非这么简单。这是人间一桩大事,是天地间一桩大事,必须焚香敬告天地,隆而重之,天地鉴照,日月为证,道友为证。等休沐日,我们在兴隆寺举办拜师仪式。格物学会的湛甘泉先生和黄宗贤,一同参加。这次还有四位新科进士,你们一起拜师。表面是跪拜老师,其实是跪拜天地,跪拜大道,认祖归宗。我们来于道,我们归于道,与道合一,与天地合一。一以贯之……”王阳明说着,指了指方献夫的胸口,“用什么一,就是一心,在心上用功夫。好了,我们该回家了!”
王阳明说着起身。方献夫再次作揖,说道:“谢谢师父!”
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值房。
四月的一个休沐日,格物学会王阳明收徒仪式在兴隆寺举办。四月天,天气已经开始透露热的意思,街上开始有人穿短裤短衫了。在寺院禅堂的一间厢房里,坐东朝西,靠东墙立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大红纸,红纸上写着拜师仪程。王阳明端坐正中,右有湛若水担任司仪,左是黄绾担任襄礼。作为王阳明的前期弟子,又是方献夫的同年进士,穆孔晖、陈鼎也要参加拜师仪式。新科进士应良、王道、梁谷、万潮,和方献夫一起拜师。另有十几位朋友和同事观礼。
仪式结束后,是王阳明对新入门弟子的第一次开示性讲学。湛若水作为副讲人,陪坐在上面。二十来位听众盘腿坐在蒲团上。
王阳明笑眯眯地望着大家,语速轻缓、声音清亮地开了言:“今天我很开心,我发现大家都很开心,大家都是一脸喜悦。开心好呀!我们学道求道,为什么?简单说就是为了开心。心量一开,开到什么程度?开到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心,是什么?就是天理!天理是什么?不就是我们要求的东西嘛!到哪里求?大家这下该知道了吧?好,拐回来说,我们为什么开心?我去年回北京后,和甘泉子、宗贤,成立了这个格物学会,三个人互讲互学。可能是我们发心真诚,一下子感召到了你们。多一个道友,天地间就多一份正气,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所以我们开心。今天是给你们第一次正式开讲,讲究个师出有名,就把这次讲学命名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三个内容:第一个,也是求道的第一步,立定坚定志向,简单些,就是‘立志’两个字。第二个,学道就在日常,学在日常,用在日常。我们大家都是进士出身,有做了官的,新科进士正在等着做官,都是要从政的。可能有些人觉得,将来从政,主管一个州县甚至一个府、一个省,政务繁忙,不一定有时间学习。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求道、学道、行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政,既是学道,也是行道。第三个,日常怎么用功?在心上用功。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内容。刚才有人问我,我们儒家正学,怎么跑到佛寺里来举办拜师仪式。这一问把我问愣住了。是呀,为什么?我们没别的地方吗?还是我们习惯了到这里?刚才看到为我们帮忙的两位出家人,看到了他们光头上香烧的戒疤,我突然开悟了。我们选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立志,是学道的第一步。立志,要坚定。怎么坚定?和尚们在这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尚在光头上烧出来几个戒疤,就是立志。立志,就立这样的坚定志向。”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