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赧者,郭孝恪;悲愤者,黄君汉。
郭孝恪伤势不轻,养了这么些日,略有好转。
比不得郭孝恪囚王须达时的“温柔”,捉囚黄君汉时,柴孝和是动了粗的,黄君汉当时也做了反抗,故他虽然未死,却也负之有伤。常平仓为王须达得后,黄君汉被救了出来,但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一直没有脱离危险,直到现下,才算是伤势稳定,人真正清醒了过来。
大略看了下张仁则率部回到河阳外城驻扎的军报,李善道接着与郭孝恪、黄君汉说话。
“郭长史、君汉兄,我已祭奠过翟公,传檄李密,与他势不两立。翟公被害此仇,我必要报之。长史与君汉兄的伤势,於今转好,不知底下你俩是何意愿,我因来问一问。翟公虽死,徐大郎、单雄信等皆尚存活,被迫无奈,已降从了李密。两位若愿还洛,我备车遣吏送之。”
黄君汉怒拍床榻,骂道:“无义之贼,杀害翟公!君汉纵死,亦不复再为其臣!二郎,俺不去洛口。俺与你一同为翟公报仇!”话说得斩钉截铁,足见是其真实心意。
郭孝恪惭愧地说道:“将军宽宏,幸得不死。翟公被害,魏公之举,令义士寒心,洛口,俺亦不愿还,唯亦无面目再见将军。敢愿请赐车一辆,俺自还乡,了此残生。”
“孝恪兄,你家在阳翟,密贼现所据也,你若还乡,密贼焉不取你至洛口?你实话与我说吧,你是不是其实想还洛口?兄即便果有此意,亦无妨碍。念你我情谊,我会派吏把你送去到的!”
郭孝恪说道:“将军!仆适所言,肺腑之言。魏公刺杀翟公,诚伤义士之心。仆虽乡野愚人,亦不齿也。只是柴孝和转魏公令到时,仆不得已,只能听从,所以一步走差,坏了与将军的情谊,负於将军;但也正是因不齿魏公行径,王将军,仆不忍害。将军,仆是真心还乡!”
“孝恪兄,你如真的是不欲再还洛口,你还乡,就是羊入虎口,我何能忍心?这样吧,那你就留在河北吧。兄若不嫌,我愿以行军元帅府参军之职,暂屈於兄。”
——李善道现在自称的“汉公”,是个爵位名衔,就好像李密当初自称魏公后,又设行军元帅府,以及李渊不久前自进封为唐王后,又自任丞相等职一样,在具体的行政、军事上,他另外还需设置机构。“行军元帅府”,就是他在称汉公后,自设的军事方面的目前之最高机构。
郭孝恪说道:“将军念旧情,重仁义,奈何仆先叛将军於前,怎有面目再为将军效命?”
“彼之时,孝恪兄你也是奉令行事,我能理解。王三郎性命得全,此兄之功。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孝恪兄,你若愿意,此事就这么定下。”稍等了片刻,郭孝恪没再说拒绝的话,而是强撑着身子,试图爬起来向李善道伏拜行礼,李善道知他已是接受了自己的任命。
忙就将郭孝恪按住,扶着他,让他重新躺好,李善道露出点微笑,说道:“孝恪,兄之才干,我深知之。你安心养伤,等你伤好之后,河北诸事,尚需多赖兄助。”
——郭孝恪的才干是有,但也不是很强,李善道之所以留用他,以行军元帅府参军的职务授与他,实则是出於另外两个缘故。一个是再进一步的展现他“不计前嫌”的宽仁形象;一个是郭孝恪早前是李密的亲信,颇得李密欣赏,於今他转投了自己,可显李密之“失道寡助”。
处理完了郭孝恪的去留、任命问题,李善道继与黄君汉说道:“君汉兄,你也好好养伤。密贼方今,其势仍盛,我等现若便渡河南攻,恐暂尚难为翟公复仇。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我计议已决,於下,咱们先将河北的局面稳住,然后待密贼日衰之际,你我再亲引兵马攻之。总而言之,翟公被害此仇,是一定要为翟公报之!”
顿了下,又说道,“当然,‘十年不晚’只是民谚。以我度料,君汉兄,莫说用不了十年,一年,最多两年,密贼之势必然衰之!为何我有此判断?
“洛阳坚城,他攻已数月,至今未克;王世充等隋军援兵现犹实力尚存,则这洛阳,他当下是愈发难攻了,此其一;翟公无辜被害,其军诸部各营之将士,岂能不会因是自疑离心?此其二。结合这两点,既已诸部离心,又洛阳不克,则结果会是如何?其若常胜不败,军心或可尚安,一旦遇败,其众必散!又或者纵然其常胜不败,而攻坚弥久,其众亦会自散!
“是故,我断言短则一年,至不到一年,长则一两年,其势定衰。好有一比,方今其如火如荼,观若簇锦团花,而实则冰山罢了,倾之必然,融之在瞬。适时,即你我为翟公复仇期也!”
黄君汉,包括郭孝恪,细作品酌,对李善道的这个判断,不得不承认,皆认为确有道理。
郭孝恪没杀王须达,如果李善道被柴孝和杀了,这事儿他还能解释,但李善道没死,反杀了柴孝和,这么一来,他不杀王须达的事,他就没法向李密解释了。
是以,洛口城,他不是不想回去,他是没法再回去了。
可虽是没有办法再回洛口,只能留下来,对李善道的前程,他刚才还是有担心的。李善道名声、实力都比不过李密,他觉得李善道回头可能搞不过李密。
这会儿听了李善道的这番分析,他彷徨、忐忑的心,算是得以了一些的安抚。
——生死抉择的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像李密那样做绝,翟让要杀、翟宽父子等也要杀,李善道也杀!可郭孝恪在这整一件事中的表现,却是既做、又不做,这也挺好,说明他有情义,但同时却也就把他陷入进了现下的“去留两难”,两面都不讨好的尴尬处境。且也无须多言。
郭孝恪留下任用的好处,如上所述。
黄君汉留下任用,亦有好处。
却这黄君汉是翟让的救命恩人,在瓦岗系诸将中的地位、名望很高。翟宽才是个“柱国”,然在李密之前封赏群臣时,黄君汉却是得了“上柱国”的勋官。只从勋官言之,他是瓦岗系诸将中最顶尖的极少数人之一。他现转为了李善道的臣属,这对李善道在瓦岗系诸将中的声望、号召力,往大里说,对李善道在“魏军”诸部各营兵马中的声望和号召力,都是个帮助。
也所以,在忙完了前阵子的那些大事后,李善道今天才会专门来见郭孝恪、黄君汉两人。
如他的预期,两人都愿意留下,并接受了他的任命,转为成了他的臣属,李善道相当满意,——当然,脸面上,这满意是不会流露出来的,依然是沉痛肃穆、心心念念报仇的神色。
郭、黄二人的伤还得些日子将养,说了这么会儿话,俩人气力都有些不足了。
李善道就叫他俩好好地休息、养伤,令照料他俩的医生、吏卒好生照料,又令吏卒等他俩休息一会儿后,便把他俩各抬回他们本来的病房,及又意切地抚慰他俩了几句,便起身出去了。
……
于志宁等,正在外等候。
见李善道出来,诸人迎上。
于志宁持着一封书信,说道:“明公,刚才的那道军报,公已看过了吧?”
“张仁则退而还回,不外乎是李密忧我渡河南出,无须在意,传令河阳,守好两城即是。”
于志宁应了声是,将持着的书信呈上,说道:“明公,这是刚刚又得到的。”
“何人来书?”李善道伸手接住,低头看信封落款,亦不用于志宁回答了,是窦建德的来书。
没有立刻打开看,李善道在于志宁等的随从下,回到了郡府堂上,坐定后,这才拆看。
不多时,窦建德的这封来书看罢,李善道将之放下,摸着短髭,呵呵一笑。
于志宁等都在看他。
见他此状,于志宁问道:“明公,窦公信中是何言语?”
“窦公此信,比我预料得早到了几天。”李善道先没回答于志宁此问,说道,“我本以为,可能他会再过几天,书信才会送到我处。不意我才传檄义责密贼,与其决裂,他的书信就到了。”
杜正伦问道:“明公是说,明公原本预计的是,窦公也许会再等等,等密贼对明公讨其此檄的反应做出来,等明公与密贼之间的形势更加明朗之后,他才会与明公写信?”
“不错。我正此意。”
于志宁说道:“明公讨密贼之此檄一出,明公的立场已明确无疑;而至於密贼会是何反应,仆之愚见,实际上也不必再作多等,明智之士应都能料出,他无非就是一边遣兵北屯,——如现遣张仁则之率部还回河阳外城,以防明公,一边接着攻他的王世充等隋军,打他的洛阳,断然是不会竟改而放弃洛阳,先攻明公。因而窦公之信,当下呈至,亦算在料中。”
“司马言之有理。”
——自为汉公,设行军元帅府后,魏征、于志宁等的任职也都跟着改变了,魏征的“长史”、于志宁的“司马”职衔没有变,但从属关系,由“右武候将军府”变为了“行军元帅府”。
于志宁乃再次问道:“则敢问明公,窦公此信,所言者何?”
“讲了三件事。第一,他为翟公之被害感到痛心;第二,表示赞成我为翟公报仇;第三,他说我的讨密贼檄一出,海内之士,无不感佩,李密现前坚城未下,王世充等隋军与他死战,我若此际出兵渡河南攻,灭密必矣,他提出,如果我兵力上有不足的话,他愿意借兵与我。”
于志宁、杜正伦、马周、柳燮、萧绣等互相看了眼。
柳燮说道:“明公,窦建德恶毒,此驱狼吞虎之计也。”
信里的话说得很好听。
“无不感佩”,高帽子给李善道戴上;“李密坚城未下,王世充与他死磕”,似是若而下就出兵去打李密,利在李善道;“愿意借兵”,好像他很有义气。
可归根结底,恰是柳燮此评,窦建德此是在鼓动李善道现就与李密决战,他於是好从中取利。
取什么利?
当然就是李善道现据之武阳等河北南部诸郡。
“柳公、司马,这封信,你们说,我怎么回复他?”
于志宁抚摸胡须,说道:“此其虽心怀叵测,信中言语,无甚指摘。仆之愚见,正常回复便是。谢其愿相助之义,而无须他出兵相助。”
李善道吩咐杜正伦,说道:“知仁,就这么回复窦公。”摸着短髭,想了一想,又是呵呵一笑。
杜正伦应诺。
于志宁问道:“明公,缘何又笑?”
“前於乐寿见时,窦公豪气过人,确乎英雄;於今观之,他却是心急,有点坐不住了。”
又怎可能坐得住?窦建德现在的地盘,北边是罗艺,东边是大海和黄河,西北是宋金刚,西边是魏刀儿,南边是李善道。他的地盘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而下相当於是被困在了此中。
他要想进一步的得以发展,就必须要打破困住他的这个四面枷锁的困境。正好,李善道和李密现下决裂了!河北南部诸郡,想来此时此际,在窦建德眼中,就像一块肥肉,他焉不动心?
若能鼓动得李善道现就渡河南出,与李密决战,他岂不就可坐收渔利?北与李密交通,趁此机会,将李善道在河北南部的诸郡地盘,他一口吃下!然后,魏刀儿、宋金刚、罗艺诸辈,不足灭也!河北之地,就将尽为他有。到那个时候,彼时之窦建德,可就不是今时之可论了。
坐末一人,起身趋拜,说道:“明公,今既与密贼决裂,为反隋大计,暂虽不与其决死,然与其此战,早晚不免!洛阳,密贼固难下,可也不能排除洛阳为其所得之可能。洛阳一为密贼所得,其声势必大振。至其时也,再与之决战,如只凭我军现有之力,臣虑之,或非其敌。
“因臣愚见,当下上策,莫过於趁密贼攻洛阳之际,明公抓紧时间,扩充实力。河北,挟山带河,得俯瞰之利,产劲卒良马,萧王所以成事,汉之所以再兴之王者地也,容能得在密贼克取洛阳前,明公先尽得河北,则何止日后与密贼决战,胜之必在明公,天下亦非不可图也!”
众人视之,进言之人是高元道。
——李善仁、季伯常率汲郡兵援河内时,他跟着一同来了。
窦建德现已是发展到了瓶颈,能得的地盘,他都已经得之。
而放到李善道这边来说,李善道又何尝不是?
南边是黄河,再南是李密;东边也是黄河,河东岸的东郡、东平郡等地是徐圆朗等部;西边是太行山;北边是窦建德、魏刀儿、宋金刚、罗艺等部。李善道现也是能得之地,皆已攻得。
窦建德底下来要想再发展,就唯有在困住他的各方势力中,选择一方,作为突破。
再放到李善道这边来说,李善道亦又何尝不是?
他要想再发展,也唯只有在困住他的这些各方势力中,选取一方,作为突破之口。
窦建德不管敢不敢真的趁此李善道与李密决裂的机会,就向李善道动手,但他信中至少已经表现出来了,他现是十分地垂涎李善道的地盘,那李善道现若是想要打开束缚,他最好的选择突破口方向则又是哪里?高元道之进言甚是,最好的选择就是向北!亦即窦建德等的地盘!
这却是你图我之地,我亦图你之地。
联手歼灭薛世雄部的此战,发生在几个月之前,那个大雾夜晚的激战,仿佛尚在眼前,而当日齐心进战的盟友已随着时局形势的发展变化,隐隐然间,成为了互相觊觎对方地盘的敌手!
李善道听了高元道之此进言,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汤,蓦地里又再是一笑,摸着短髭,慢悠悠地说了句于志宁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话,他说道:“冀北诸公,皆我友好。买马过境,罗公让道;翟公被害,魏、宋两公遣使吊唁;窦公此信,愿助我为翟公报仇。河北之地,若欲尽得,势与诸公反目。诸公之情已深,我怎忍反目?何能尽得?元道,卿切不可胡言。”
郭孝恪伤势不轻,养了这么些日,略有好转。
比不得郭孝恪囚王须达时的“温柔”,捉囚黄君汉时,柴孝和是动了粗的,黄君汉当时也做了反抗,故他虽然未死,却也负之有伤。常平仓为王须达得后,黄君汉被救了出来,但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一直没有脱离危险,直到现下,才算是伤势稳定,人真正清醒了过来。
大略看了下张仁则率部回到河阳外城驻扎的军报,李善道接着与郭孝恪、黄君汉说话。
“郭长史、君汉兄,我已祭奠过翟公,传檄李密,与他势不两立。翟公被害此仇,我必要报之。长史与君汉兄的伤势,於今转好,不知底下你俩是何意愿,我因来问一问。翟公虽死,徐大郎、单雄信等皆尚存活,被迫无奈,已降从了李密。两位若愿还洛,我备车遣吏送之。”
黄君汉怒拍床榻,骂道:“无义之贼,杀害翟公!君汉纵死,亦不复再为其臣!二郎,俺不去洛口。俺与你一同为翟公报仇!”话说得斩钉截铁,足见是其真实心意。
郭孝恪惭愧地说道:“将军宽宏,幸得不死。翟公被害,魏公之举,令义士寒心,洛口,俺亦不愿还,唯亦无面目再见将军。敢愿请赐车一辆,俺自还乡,了此残生。”
“孝恪兄,你家在阳翟,密贼现所据也,你若还乡,密贼焉不取你至洛口?你实话与我说吧,你是不是其实想还洛口?兄即便果有此意,亦无妨碍。念你我情谊,我会派吏把你送去到的!”
郭孝恪说道:“将军!仆适所言,肺腑之言。魏公刺杀翟公,诚伤义士之心。仆虽乡野愚人,亦不齿也。只是柴孝和转魏公令到时,仆不得已,只能听从,所以一步走差,坏了与将军的情谊,负於将军;但也正是因不齿魏公行径,王将军,仆不忍害。将军,仆是真心还乡!”
“孝恪兄,你如真的是不欲再还洛口,你还乡,就是羊入虎口,我何能忍心?这样吧,那你就留在河北吧。兄若不嫌,我愿以行军元帅府参军之职,暂屈於兄。”
——李善道现在自称的“汉公”,是个爵位名衔,就好像李密当初自称魏公后,又设行军元帅府,以及李渊不久前自进封为唐王后,又自任丞相等职一样,在具体的行政、军事上,他另外还需设置机构。“行军元帅府”,就是他在称汉公后,自设的军事方面的目前之最高机构。
郭孝恪说道:“将军念旧情,重仁义,奈何仆先叛将军於前,怎有面目再为将军效命?”
“彼之时,孝恪兄你也是奉令行事,我能理解。王三郎性命得全,此兄之功。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孝恪兄,你若愿意,此事就这么定下。”稍等了片刻,郭孝恪没再说拒绝的话,而是强撑着身子,试图爬起来向李善道伏拜行礼,李善道知他已是接受了自己的任命。
忙就将郭孝恪按住,扶着他,让他重新躺好,李善道露出点微笑,说道:“孝恪,兄之才干,我深知之。你安心养伤,等你伤好之后,河北诸事,尚需多赖兄助。”
——郭孝恪的才干是有,但也不是很强,李善道之所以留用他,以行军元帅府参军的职务授与他,实则是出於另外两个缘故。一个是再进一步的展现他“不计前嫌”的宽仁形象;一个是郭孝恪早前是李密的亲信,颇得李密欣赏,於今他转投了自己,可显李密之“失道寡助”。
处理完了郭孝恪的去留、任命问题,李善道继与黄君汉说道:“君汉兄,你也好好养伤。密贼方今,其势仍盛,我等现若便渡河南攻,恐暂尚难为翟公复仇。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我计议已决,於下,咱们先将河北的局面稳住,然后待密贼日衰之际,你我再亲引兵马攻之。总而言之,翟公被害此仇,是一定要为翟公报之!”
顿了下,又说道,“当然,‘十年不晚’只是民谚。以我度料,君汉兄,莫说用不了十年,一年,最多两年,密贼之势必然衰之!为何我有此判断?
“洛阳坚城,他攻已数月,至今未克;王世充等隋军援兵现犹实力尚存,则这洛阳,他当下是愈发难攻了,此其一;翟公无辜被害,其军诸部各营之将士,岂能不会因是自疑离心?此其二。结合这两点,既已诸部离心,又洛阳不克,则结果会是如何?其若常胜不败,军心或可尚安,一旦遇败,其众必散!又或者纵然其常胜不败,而攻坚弥久,其众亦会自散!
“是故,我断言短则一年,至不到一年,长则一两年,其势定衰。好有一比,方今其如火如荼,观若簇锦团花,而实则冰山罢了,倾之必然,融之在瞬。适时,即你我为翟公复仇期也!”
黄君汉,包括郭孝恪,细作品酌,对李善道的这个判断,不得不承认,皆认为确有道理。
郭孝恪没杀王须达,如果李善道被柴孝和杀了,这事儿他还能解释,但李善道没死,反杀了柴孝和,这么一来,他不杀王须达的事,他就没法向李密解释了。
是以,洛口城,他不是不想回去,他是没法再回去了。
可虽是没有办法再回洛口,只能留下来,对李善道的前程,他刚才还是有担心的。李善道名声、实力都比不过李密,他觉得李善道回头可能搞不过李密。
这会儿听了李善道的这番分析,他彷徨、忐忑的心,算是得以了一些的安抚。
——生死抉择的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像李密那样做绝,翟让要杀、翟宽父子等也要杀,李善道也杀!可郭孝恪在这整一件事中的表现,却是既做、又不做,这也挺好,说明他有情义,但同时却也就把他陷入进了现下的“去留两难”,两面都不讨好的尴尬处境。且也无须多言。
郭孝恪留下任用的好处,如上所述。
黄君汉留下任用,亦有好处。
却这黄君汉是翟让的救命恩人,在瓦岗系诸将中的地位、名望很高。翟宽才是个“柱国”,然在李密之前封赏群臣时,黄君汉却是得了“上柱国”的勋官。只从勋官言之,他是瓦岗系诸将中最顶尖的极少数人之一。他现转为了李善道的臣属,这对李善道在瓦岗系诸将中的声望、号召力,往大里说,对李善道在“魏军”诸部各营兵马中的声望和号召力,都是个帮助。
也所以,在忙完了前阵子的那些大事后,李善道今天才会专门来见郭孝恪、黄君汉两人。
如他的预期,两人都愿意留下,并接受了他的任命,转为成了他的臣属,李善道相当满意,——当然,脸面上,这满意是不会流露出来的,依然是沉痛肃穆、心心念念报仇的神色。
郭、黄二人的伤还得些日子将养,说了这么会儿话,俩人气力都有些不足了。
李善道就叫他俩好好地休息、养伤,令照料他俩的医生、吏卒好生照料,又令吏卒等他俩休息一会儿后,便把他俩各抬回他们本来的病房,及又意切地抚慰他俩了几句,便起身出去了。
……
于志宁等,正在外等候。
见李善道出来,诸人迎上。
于志宁持着一封书信,说道:“明公,刚才的那道军报,公已看过了吧?”
“张仁则退而还回,不外乎是李密忧我渡河南出,无须在意,传令河阳,守好两城即是。”
于志宁应了声是,将持着的书信呈上,说道:“明公,这是刚刚又得到的。”
“何人来书?”李善道伸手接住,低头看信封落款,亦不用于志宁回答了,是窦建德的来书。
没有立刻打开看,李善道在于志宁等的随从下,回到了郡府堂上,坐定后,这才拆看。
不多时,窦建德的这封来书看罢,李善道将之放下,摸着短髭,呵呵一笑。
于志宁等都在看他。
见他此状,于志宁问道:“明公,窦公信中是何言语?”
“窦公此信,比我预料得早到了几天。”李善道先没回答于志宁此问,说道,“我本以为,可能他会再过几天,书信才会送到我处。不意我才传檄义责密贼,与其决裂,他的书信就到了。”
杜正伦问道:“明公是说,明公原本预计的是,窦公也许会再等等,等密贼对明公讨其此檄的反应做出来,等明公与密贼之间的形势更加明朗之后,他才会与明公写信?”
“不错。我正此意。”
于志宁说道:“明公讨密贼之此檄一出,明公的立场已明确无疑;而至於密贼会是何反应,仆之愚见,实际上也不必再作多等,明智之士应都能料出,他无非就是一边遣兵北屯,——如现遣张仁则之率部还回河阳外城,以防明公,一边接着攻他的王世充等隋军,打他的洛阳,断然是不会竟改而放弃洛阳,先攻明公。因而窦公之信,当下呈至,亦算在料中。”
“司马言之有理。”
——自为汉公,设行军元帅府后,魏征、于志宁等的任职也都跟着改变了,魏征的“长史”、于志宁的“司马”职衔没有变,但从属关系,由“右武候将军府”变为了“行军元帅府”。
于志宁乃再次问道:“则敢问明公,窦公此信,所言者何?”
“讲了三件事。第一,他为翟公之被害感到痛心;第二,表示赞成我为翟公报仇;第三,他说我的讨密贼檄一出,海内之士,无不感佩,李密现前坚城未下,王世充等隋军与他死战,我若此际出兵渡河南攻,灭密必矣,他提出,如果我兵力上有不足的话,他愿意借兵与我。”
于志宁、杜正伦、马周、柳燮、萧绣等互相看了眼。
柳燮说道:“明公,窦建德恶毒,此驱狼吞虎之计也。”
信里的话说得很好听。
“无不感佩”,高帽子给李善道戴上;“李密坚城未下,王世充与他死磕”,似是若而下就出兵去打李密,利在李善道;“愿意借兵”,好像他很有义气。
可归根结底,恰是柳燮此评,窦建德此是在鼓动李善道现就与李密决战,他於是好从中取利。
取什么利?
当然就是李善道现据之武阳等河北南部诸郡。
“柳公、司马,这封信,你们说,我怎么回复他?”
于志宁抚摸胡须,说道:“此其虽心怀叵测,信中言语,无甚指摘。仆之愚见,正常回复便是。谢其愿相助之义,而无须他出兵相助。”
李善道吩咐杜正伦,说道:“知仁,就这么回复窦公。”摸着短髭,想了一想,又是呵呵一笑。
杜正伦应诺。
于志宁问道:“明公,缘何又笑?”
“前於乐寿见时,窦公豪气过人,确乎英雄;於今观之,他却是心急,有点坐不住了。”
又怎可能坐得住?窦建德现在的地盘,北边是罗艺,东边是大海和黄河,西北是宋金刚,西边是魏刀儿,南边是李善道。他的地盘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而下相当於是被困在了此中。
他要想进一步的得以发展,就必须要打破困住他的这个四面枷锁的困境。正好,李善道和李密现下决裂了!河北南部诸郡,想来此时此际,在窦建德眼中,就像一块肥肉,他焉不动心?
若能鼓动得李善道现就渡河南出,与李密决战,他岂不就可坐收渔利?北与李密交通,趁此机会,将李善道在河北南部的诸郡地盘,他一口吃下!然后,魏刀儿、宋金刚、罗艺诸辈,不足灭也!河北之地,就将尽为他有。到那个时候,彼时之窦建德,可就不是今时之可论了。
坐末一人,起身趋拜,说道:“明公,今既与密贼决裂,为反隋大计,暂虽不与其决死,然与其此战,早晚不免!洛阳,密贼固难下,可也不能排除洛阳为其所得之可能。洛阳一为密贼所得,其声势必大振。至其时也,再与之决战,如只凭我军现有之力,臣虑之,或非其敌。
“因臣愚见,当下上策,莫过於趁密贼攻洛阳之际,明公抓紧时间,扩充实力。河北,挟山带河,得俯瞰之利,产劲卒良马,萧王所以成事,汉之所以再兴之王者地也,容能得在密贼克取洛阳前,明公先尽得河北,则何止日后与密贼决战,胜之必在明公,天下亦非不可图也!”
众人视之,进言之人是高元道。
——李善仁、季伯常率汲郡兵援河内时,他跟着一同来了。
窦建德现已是发展到了瓶颈,能得的地盘,他都已经得之。
而放到李善道这边来说,李善道又何尝不是?
南边是黄河,再南是李密;东边也是黄河,河东岸的东郡、东平郡等地是徐圆朗等部;西边是太行山;北边是窦建德、魏刀儿、宋金刚、罗艺等部。李善道现也是能得之地,皆已攻得。
窦建德底下来要想再发展,就唯有在困住他的各方势力中,选择一方,作为突破。
再放到李善道这边来说,李善道亦又何尝不是?
他要想再发展,也唯只有在困住他的这些各方势力中,选取一方,作为突破之口。
窦建德不管敢不敢真的趁此李善道与李密决裂的机会,就向李善道动手,但他信中至少已经表现出来了,他现是十分地垂涎李善道的地盘,那李善道现若是想要打开束缚,他最好的选择突破口方向则又是哪里?高元道之进言甚是,最好的选择就是向北!亦即窦建德等的地盘!
这却是你图我之地,我亦图你之地。
联手歼灭薛世雄部的此战,发生在几个月之前,那个大雾夜晚的激战,仿佛尚在眼前,而当日齐心进战的盟友已随着时局形势的发展变化,隐隐然间,成为了互相觊觎对方地盘的敌手!
李善道听了高元道之此进言,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汤,蓦地里又再是一笑,摸着短髭,慢悠悠地说了句于志宁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话,他说道:“冀北诸公,皆我友好。买马过境,罗公让道;翟公被害,魏、宋两公遣使吊唁;窦公此信,愿助我为翟公报仇。河北之地,若欲尽得,势与诸公反目。诸公之情已深,我怎忍反目?何能尽得?元道,卿切不可胡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