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节竹映芙蓉(上)

  若说经历重要,这种经历对写作绝对很重要,至少对我而言就是如此。经历是财富,经历是生活,生活是写作或创作的唯一源泉,许多有成就的作家莫不如此认为。当然,我认为,经历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通过交流来获取。

  光有经历还远远不够,无论对谁,都须得有深厚的积累。对我这个笨货,更是如此。不仅要积累生活,更要积累美文――好的文章、好的文字、好的作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很好。读书不易,选择读物更难,要选择那些由无数智者选择过的读物去读,如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外国名著好选,因为好多出版社都出这类丛书,照着相关书目去读就可以了。读外国名著也涉及一个选择问题,那就是,一定要选名家的译本。劣质译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糟蹋名著,甚至还会误导你,让你产生不好的联想。

  外国名著要大读特读,我们自己的优秀作品同样也得多读、精读,否则就会言毕称西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作品不在少数,古典的不少,近现代史上涌现出来的更不少,也较好选择。但与我们距离较近的当代文学,在来不及时间沉淀的情况下,确实给人一种眼花缭乱、无从选择的感觉。而且,现在出版物又太多太滥,好的差的,确实不易甄别。不过,依我愚见,绝大部分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很不错,非常值得一读,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长恨歌》,等等。我的体会是,这类书读一部,赛如读无数部平庸的普通作品。若是为了写作的话,同一部书最好还须多读几次,一次是一次的收获。经典著作是经得住多读的,那些可圈可点的情节与文字,无论多么耳熟能详,都百读不厌。既然称之为名著,那肯定是赢得了无数个人,甚至无数代人的青睐与推崇。读这种书,一点也不会浪费时间。全不像现在有些快餐书,写的很一般,却打着名家推荐的幌子,招摇撞骗,误导人,浪费人的时间。

  我的看法是,读书既是为积累,也是为开阔思路,有时候,书中几句很不经意的话,几个很不经意的人物,几个很不经意的情景,都会异乎寻常地引人入胜,将人带入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产生某种意想不到的创作冲动。当然,勤于写、勤于练笔也非常重要。想是一回事,写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候,想的好好的东西一落笔就什么也没了,好像从笔尖蒸发掉了;有时候心里想了好多东西,但一点也不经写,三言两语就再也无话可说。自我感觉,这都是写得太少的缘故,写多了就好了,写多了甚至连动笔前想不好、想不到的东西也能写出不少来,一提起笔,就收不住了,有种一触即发、一泻千里的感觉。

  我曾有过写日记的习惯,但却没有坚持下来。有时候是因为忙,顾不上写;有时候也实在是无话可说;还有时候,是话多得写也写不完,太费时间也就不想写了。不过,即便不写日记,我也爱记个流水账,主要是记载一些重要的经历,因为好多在当时看似极其平常且微不足道的经历,若干年后却可成为写作的源泉。有了这个记载,记忆就不会中断,写作思路也会变得非常清晰。有时,我还爱保留一些具有某种标志的小东西,这些小东西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同样有助于恢复回忆,让我想起一些尘封的往事。

  众口一词的说法是,写文章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无病呻吟。对此,我不持异义。写文章有灵感一说,我也认可,所以我的手边经常备有一个小本和一支笔。用纸笔,把突现于脑海的生活感悟适时地“抓拍”下来。哪怕是点点滴滴,我也不会放过,因为这些由灵感喷涌而出的东西都是我个人文章中的精华,是我苦思冥想半天都断难获之的思想火花。而且这种东西稍纵即逝,过了就没了,若不适时捕捉的话,就永远地远去了。其实,说穿了,写作既无方法,又无捷径可言,有多少积累,就有多少释放;有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

  当然,我的说法也许不妥,读者朋友,一定更多更多的高见。既然如此,那就不多说了,接着讲故事吧。

  开学第一周的某天下午,我恰好没课,打算上街办一件事情。刚途径女生楼前的那片竹林,忽听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娇柔的女声。而且,这悦耳动听女声不是喊别人,而是在喊我。我来不及思索是谁,忙转身一瞧。天啊,原来竟是我的划婕!由于毫无心理准备,我内心略显慌乱,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只是呆呆地望着她那久违而俏丽的笑脸。

  而划婕却出奇得大方,用一双盈盈的巧目,把我从头到脚,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好像要从中寻找什么似的。她的目光是那么得亲切、柔和,饱含着一种非常神秘但又无法说出的意味。不过,让她这么看着看着,我紧张的神经反倒放松了,并情不自禁地迎着她的目光,将她也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划婕,穿一身浅蓝色的连衣裙,清新亮丽,素洁优雅,如出水芙蓉一般。尤其是那道新修的眉,如弯月一般,纤巧、妩媚,令人陶醉而浮想联翩。真是人如芙蓉眉如柳啊!

  两人互看了十几秒,都忍不住微笑起来。之后,开始亲切地寒暄起来。唉,不张口则已,一张口,两人竟激动有点不能自已,话多得说都说不完,甚至还争相打断对方的话头,抢着说话。划婕兴奋地向我问这问那,问我暑假干什么去了,有什么收获。我笑容满面地望着她,愉快地一一回答着,心底不时漫上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深聊了十几分钟后,意犹未尽的划婕告诉我她马上就要上课了,得赶快去占个好位子。然后不好意思地说了声“再见”,并带着几分不舍轻轻地飘走了,但临走时告诉我,有时间再好好谈谈。划婕走了好久,我还立在原地,舍不得离开。我伸手从旁边扯过一枝竹叶,不停地抚弄着,把玩着,心里却在呆想着,回味着这意外而美妙的一遇所带来的欣喜。就这样,足足过了半天,才好不容易缓过神来。

  接下来的这周,好像是星期三的中午,我和室友小隋去北食堂打饭,途中再次遇见了划婕。这校园说大很大,说小也真小。望着越走越近的划婕,小隋嬉皮笑脸地说:哥,看!快看呀!划婕来了!其实,我早就看见了,尽管我眼睛不太好,距离远时看不清来人的真实面目,但划婕的神态、举止早已深扎在了脑海,无论多远,只要扫上一眼,从体型与走姿就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出是否是她。不知为什么,望着迎面而来的划婕,我突然紧张不已,不仅心跳异常,连腿脚都有点发颤了,跟她打招呼也极不自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新学期,学校有了不同以往的新气象。看得见的自然当数校园了,完全是那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改变,草坪更绿更厚,鲜花更多更盛,浓荫之中还新建了几座乳白色的如玉雕一般的长廊。马路彻底翻修了一遍,新上的柏油,黑油油的,看上去更加平坦、整洁、干净。如此令人欣喜的变化,据说是缘于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的并入,且给了经贸干院更多的租金,干院为表示欢迎和重视,利用一个暑假,对院里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削足适履”的改造。看来,钱是无所不能的通行证,个人有钱能引人注目,单位有钱同样会赢得尊重。

  还得到一个消息,经贸大学本年度招收的成人学生,全安排在了位于惠新东街的校本部,条件比我们这里不知要好多少倍。当然,主要是软件好,那地方学霸级的全日制学生多,整体学习氛围自然要比这里更好,且时不时有各种各样的大型讲座去听,可供开阔眼界。也就是说,我们这届成了地地道道的看守一届,过渡一届。新并入的这所学校,叫美语学院,属民办高校,办学层次多,规模也大,既招初中毕业生,又招高中毕业生;既有大专,又有本科,且面向全国招生,所以学生很多,是我们的好几倍。多了一所学校,又多了这么多层次不全的新生,使得本来不大的校园顿时变得拥挤起来,往日清静的环境也随之喧闹异常。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趟过青春河的男人,趟过青春河的男人最新章节,趟过青春河的男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