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节颠峰小作(上)
事情如果就此打住,我就是得过且过,也可以继续在糊里糊涂中过这种了无生气、千篇一律的太平日子。前途虽完了蛋,但好在sw局待遇还说得过去,我仍可享受小康收入带来的衣食无忧的富足与安逸,暮去朝来,朝来暮去,在不紧不慢的时光流转中,维系这种平平淡淡的小日子,上班,下班,送孩子,接孩子,陪爱人,在和谐与静谧的安怡中,享受这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生活。
和妻商量了好几次,说,我这辈子看来就这样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如锦的前程彻底成了灰色的虚无,成了一眼望得到头的无奈。妻也没辙,她说这种离奇、离谱的结果,谁能料到,只能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了。我说,这样下去,我会非常难受,难受不止限于前途无着,而是即将面临的工作归零。大掌柜说退就退,新掌柜说来就来。新来的一把手不认可我,我得重新拼命工作,才能获得他的好感与认可。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工作只会比过去要求高,不会比过去低。
工作好坏如何衡量,如何判定,如何体现,除了完成经济任务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文秘这一块了,只有文秘给他宣传好,吹好,他才算得上好。可想而知,我即将面临的未来,将比以往更艰辛、更被动,更难以预料。虽说,写材料比过去更加游刃有余了,无论哪个局长来,都得用我,甚至都离不开我,可我这样辛辛苦苦地活着,有点得不偿失,也不知何日是个头。对我来说,最好的情况是,老局长别退,新局长别来,就这么一陈不变地混下去,混到终老。可是,树欲静而风偏不止啊。
时间过得奇快,没多久,就到了暑假。女儿一放假,我就把她送回了农村老家。母亲想女儿想得非常厉害,不止一次捎话,说孩子一放假,就给她送去。女儿在村里呆了整整五年,在与母亲的朝夕相处中,处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秋季刚回城里上幼儿园时,怎么也不想回来。母亲更是舍不得让她走,没走几天,就想得坐卧不宁、泪流满面,隔三差五捎话让女儿国庆节放假回去。有时候,我实在体会不到,也难以理解这种祖孙情到底有多浓厚。虽说,我也有奶奶,也想老人家,老人家也想我。
暑假的一天,看报时,看到一则招聘广告,说北京有家中央级媒体,专门面向我所在的省招聘一名编辑记者。我心里一亮,立马就产生了去看一看、试一试的冲动。等办公室没人时,我忐忑不安地拿起电话,警惕着双耳,给北京那边拨了过去。捏着嗓子,与对方谈了一会儿,谈得还算不错,那边让我一两天之内去趟北京,面谈一下。晚上,打电话跟妻商量时,妻也同意我去一试,情况若好就留下,不好则再回来,权当去逛了一圈,已好多年没去了;虽说手头紧,但挤一点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别误了机会。说去就去,第二天,两人就各向自己的单位请了假,乘坐夜车去了。
妻的请假费了一点口舌,主管不敢让她走。原因是她三四月份支持我全力以赴忙“三讲”时请假太多,引起了单位领导的更加不满。其实,也不全是因为“三讲”请假太多。之前,她已于单位新领导有了矛盾。去年,妻单位的王站调任他方后,原任的第一副职接了班。新官也姓王,先前的站长叫大王,第一副职自然称作二王。这种称法正好与市sw局一样。二王是个年轻人,还不足四十岁,之前从县委宣传部来。党政部门是个处处拿文字材料说话的所在,也是一个以材料论高低、论英雄之地。但妻所在的玉水县煤炭集运站,则纯粹是个以挣钱赢利压倒一切的企业,表面上虽说比较重视文字材料,但重视程度肯定不能与党政机关同日而语,这使二王非常不爽,他总觉得这个单位应该按他的意愿好好改造一下。但作为一个副职,纵有通天本领,也有劲无处使,正职明摆在那儿,他不放话,谁听你的。谁不得唯正职马首是瞻?
许多单位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把手与实力不强的副职关系好处,但与实力派副职却极难处好。原因是这种副职一般上面有人,背景深厚、根子牢靠,反映在实际中,就是说话办事难免会超出一般副职许多,这就易于引起正职的警惕与不满。妻单位的情况也不例外,二王与大王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磕磕碰碰是常事,有时甚至到了当面锣对面鼓干仗的地步。当然,如此碰撞的结果,自然是二王吃亏,大王毫发无损,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绝非空话。一个单位,如果领导之间存在派别的话,最难干的就是职工们,跟一方好了,必然会得罪另一方,想保持中立都不可能。即便你思想上再中立,行动上再谨慎,领导也未必会买账。
二王上任后,自然会按自己的“牌谱”用人,按自己的喜好开展工作。做副职时,凡与他关系好的,全都从重使用;凡跟大王近的,无不赐与冷板凳坐。工作上,二王模仿小平同志的思路,也搞了一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一手抓发煤,一手抓宣传。抓宣传就得有笔杆子。没笔杆子,怎么宣传?应该说,这正好为妻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因为她编简报编得出名了。但经过这几年一无所获的折腾,已对写东西厌倦了,写好了怎样,写不好又怎样。所以,在大王临退前不久,她主动申请,从党办撤出来,退到了单位最闲、最无聊的后勤部门。这地方事情少、责任小,跟领导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更少,甚至可以说是无人问津,这样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多回几次家。对她来说,家是命根子,必须牢牢置于心头。
应该说,集运站那么大、那么深的单位,领导不大可能去关注某一个人,也懒得去关注。但妻那几年工作上的大红大紫,使她想置身于领导的视线之外,都很难。果然,天生重视文字材料的二王一上台,就主动找她来了,请她重上党办,把文字工作担起来。妻说什么也不去。不去的原因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她对文字工作烦了,厌了,实在不想写了;一个是她想多回家,到党办工作,整天在领导眼皮底下晃来晃去,不好抽身;最后一个,是王总这人名声不好,搞男女关系搞得人所共知、绯闻不断,凡靠近他的女职工,不管有没有那回事,没有一个不被人说三道四,掻掻戳戳。妻生怕与之太近,让人说闲话。
这最后一个最要紧、最忌讳,但又不能直说,妻只好极力强调前两个,但二王说,不想写可以少写点,一周出一期简报,写两篇文章还不行?想回家也可以,原来周五回,现在周四下午就走,周一上午来,怎么样?这样一说,妻就被动了,但再被动也不能道出实情,只能死死地抗着,抗了整整一个月。期间,二王多次打发副职充当说客,轮番请她去党办工作,但都被妻婉拒了回去。这让二王非常生气,认为妻不去党办,纯粹是故意跟他对着干,多次跟人说:原来干得好好的,现在我上来了就不干了,什么意思?
更要命的还在后面。妻单位有个女孩儿叫刘香玉,人缘很好,跟妻是好朋友,在办公室的打字、复印岗位上工作。以前妻编简报时,两人常打交道。刘香玉是前任领导王站(大王)的侄女,王站离任后,自然被二王作为眼中钉拨离了办公室。这还不算,二王为报复大王,还一次次地将曾经遭受的委曲砸向大王这个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的亲属。很快,出于形势变化和对自身的利益的考量,许多人都不得不疏远甚至孤立起了这个他们曾视作好朋友的小妹妹。这让小姑娘非常难受,但妻则不然,她说做人怎么能那样势利呢。所以,妻仍一如既往地善待刘香玉,像从前那样找她说话,找她闲坐,陪她一起去食堂打饭,晚上不回家时还与她住在一个宿舍。这让刘香玉非常感动,但明察秋毫的二王却更加生气,更加厌恶妻,也越发觉得妻不去党办就是成心跟他对着干。于是,就开始想方设法找妻的茬。
其实,他也不好找,离开党办的妻,工作简单得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只要是个人就能做,且能做好。但领导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工作上找不到,就在考勤上下功夫。你不是想回家吗?好,你一回家,我就查岗;你在时我不查,你一走我就查。这使得妻一下子比原来在党办上班还不便回家。“三讲”时,妻为了支持我,得请长假,请长假肯定得直接找一把手批,但二王死活不批。没办法,妻只得声泪俱下地说好话,甚至不得不动用她此时已在县委宣传部当部长的舅舅去说。最后,总算好不容易地说服了二王,批了假条。“三讲”之后,妻再也不敢怠慢,不管二王查与不查,班都上得相当紧凑,按时去按时回,生怕再次惹恼二王,招来麻烦。果然,好几次二王闪击一般查岗时,她都安然无恙,使怏怏不快的二王始终无法抓住把柄。
事情如果就此打住,我就是得过且过,也可以继续在糊里糊涂中过这种了无生气、千篇一律的太平日子。前途虽完了蛋,但好在sw局待遇还说得过去,我仍可享受小康收入带来的衣食无忧的富足与安逸,暮去朝来,朝来暮去,在不紧不慢的时光流转中,维系这种平平淡淡的小日子,上班,下班,送孩子,接孩子,陪爱人,在和谐与静谧的安怡中,享受这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生活。
和妻商量了好几次,说,我这辈子看来就这样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如锦的前程彻底成了灰色的虚无,成了一眼望得到头的无奈。妻也没辙,她说这种离奇、离谱的结果,谁能料到,只能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了。我说,这样下去,我会非常难受,难受不止限于前途无着,而是即将面临的工作归零。大掌柜说退就退,新掌柜说来就来。新来的一把手不认可我,我得重新拼命工作,才能获得他的好感与认可。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工作只会比过去要求高,不会比过去低。
工作好坏如何衡量,如何判定,如何体现,除了完成经济任务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文秘这一块了,只有文秘给他宣传好,吹好,他才算得上好。可想而知,我即将面临的未来,将比以往更艰辛、更被动,更难以预料。虽说,写材料比过去更加游刃有余了,无论哪个局长来,都得用我,甚至都离不开我,可我这样辛辛苦苦地活着,有点得不偿失,也不知何日是个头。对我来说,最好的情况是,老局长别退,新局长别来,就这么一陈不变地混下去,混到终老。可是,树欲静而风偏不止啊。
时间过得奇快,没多久,就到了暑假。女儿一放假,我就把她送回了农村老家。母亲想女儿想得非常厉害,不止一次捎话,说孩子一放假,就给她送去。女儿在村里呆了整整五年,在与母亲的朝夕相处中,处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秋季刚回城里上幼儿园时,怎么也不想回来。母亲更是舍不得让她走,没走几天,就想得坐卧不宁、泪流满面,隔三差五捎话让女儿国庆节放假回去。有时候,我实在体会不到,也难以理解这种祖孙情到底有多浓厚。虽说,我也有奶奶,也想老人家,老人家也想我。
暑假的一天,看报时,看到一则招聘广告,说北京有家中央级媒体,专门面向我所在的省招聘一名编辑记者。我心里一亮,立马就产生了去看一看、试一试的冲动。等办公室没人时,我忐忑不安地拿起电话,警惕着双耳,给北京那边拨了过去。捏着嗓子,与对方谈了一会儿,谈得还算不错,那边让我一两天之内去趟北京,面谈一下。晚上,打电话跟妻商量时,妻也同意我去一试,情况若好就留下,不好则再回来,权当去逛了一圈,已好多年没去了;虽说手头紧,但挤一点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别误了机会。说去就去,第二天,两人就各向自己的单位请了假,乘坐夜车去了。
妻的请假费了一点口舌,主管不敢让她走。原因是她三四月份支持我全力以赴忙“三讲”时请假太多,引起了单位领导的更加不满。其实,也不全是因为“三讲”请假太多。之前,她已于单位新领导有了矛盾。去年,妻单位的王站调任他方后,原任的第一副职接了班。新官也姓王,先前的站长叫大王,第一副职自然称作二王。这种称法正好与市sw局一样。二王是个年轻人,还不足四十岁,之前从县委宣传部来。党政部门是个处处拿文字材料说话的所在,也是一个以材料论高低、论英雄之地。但妻所在的玉水县煤炭集运站,则纯粹是个以挣钱赢利压倒一切的企业,表面上虽说比较重视文字材料,但重视程度肯定不能与党政机关同日而语,这使二王非常不爽,他总觉得这个单位应该按他的意愿好好改造一下。但作为一个副职,纵有通天本领,也有劲无处使,正职明摆在那儿,他不放话,谁听你的。谁不得唯正职马首是瞻?
许多单位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把手与实力不强的副职关系好处,但与实力派副职却极难处好。原因是这种副职一般上面有人,背景深厚、根子牢靠,反映在实际中,就是说话办事难免会超出一般副职许多,这就易于引起正职的警惕与不满。妻单位的情况也不例外,二王与大王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磕磕碰碰是常事,有时甚至到了当面锣对面鼓干仗的地步。当然,如此碰撞的结果,自然是二王吃亏,大王毫发无损,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绝非空话。一个单位,如果领导之间存在派别的话,最难干的就是职工们,跟一方好了,必然会得罪另一方,想保持中立都不可能。即便你思想上再中立,行动上再谨慎,领导也未必会买账。
二王上任后,自然会按自己的“牌谱”用人,按自己的喜好开展工作。做副职时,凡与他关系好的,全都从重使用;凡跟大王近的,无不赐与冷板凳坐。工作上,二王模仿小平同志的思路,也搞了一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一手抓发煤,一手抓宣传。抓宣传就得有笔杆子。没笔杆子,怎么宣传?应该说,这正好为妻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因为她编简报编得出名了。但经过这几年一无所获的折腾,已对写东西厌倦了,写好了怎样,写不好又怎样。所以,在大王临退前不久,她主动申请,从党办撤出来,退到了单位最闲、最无聊的后勤部门。这地方事情少、责任小,跟领导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更少,甚至可以说是无人问津,这样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多回几次家。对她来说,家是命根子,必须牢牢置于心头。
应该说,集运站那么大、那么深的单位,领导不大可能去关注某一个人,也懒得去关注。但妻那几年工作上的大红大紫,使她想置身于领导的视线之外,都很难。果然,天生重视文字材料的二王一上台,就主动找她来了,请她重上党办,把文字工作担起来。妻说什么也不去。不去的原因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她对文字工作烦了,厌了,实在不想写了;一个是她想多回家,到党办工作,整天在领导眼皮底下晃来晃去,不好抽身;最后一个,是王总这人名声不好,搞男女关系搞得人所共知、绯闻不断,凡靠近他的女职工,不管有没有那回事,没有一个不被人说三道四,掻掻戳戳。妻生怕与之太近,让人说闲话。
这最后一个最要紧、最忌讳,但又不能直说,妻只好极力强调前两个,但二王说,不想写可以少写点,一周出一期简报,写两篇文章还不行?想回家也可以,原来周五回,现在周四下午就走,周一上午来,怎么样?这样一说,妻就被动了,但再被动也不能道出实情,只能死死地抗着,抗了整整一个月。期间,二王多次打发副职充当说客,轮番请她去党办工作,但都被妻婉拒了回去。这让二王非常生气,认为妻不去党办,纯粹是故意跟他对着干,多次跟人说:原来干得好好的,现在我上来了就不干了,什么意思?
更要命的还在后面。妻单位有个女孩儿叫刘香玉,人缘很好,跟妻是好朋友,在办公室的打字、复印岗位上工作。以前妻编简报时,两人常打交道。刘香玉是前任领导王站(大王)的侄女,王站离任后,自然被二王作为眼中钉拨离了办公室。这还不算,二王为报复大王,还一次次地将曾经遭受的委曲砸向大王这个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的亲属。很快,出于形势变化和对自身的利益的考量,许多人都不得不疏远甚至孤立起了这个他们曾视作好朋友的小妹妹。这让小姑娘非常难受,但妻则不然,她说做人怎么能那样势利呢。所以,妻仍一如既往地善待刘香玉,像从前那样找她说话,找她闲坐,陪她一起去食堂打饭,晚上不回家时还与她住在一个宿舍。这让刘香玉非常感动,但明察秋毫的二王却更加生气,更加厌恶妻,也越发觉得妻不去党办就是成心跟他对着干。于是,就开始想方设法找妻的茬。
其实,他也不好找,离开党办的妻,工作简单得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只要是个人就能做,且能做好。但领导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工作上找不到,就在考勤上下功夫。你不是想回家吗?好,你一回家,我就查岗;你在时我不查,你一走我就查。这使得妻一下子比原来在党办上班还不便回家。“三讲”时,妻为了支持我,得请长假,请长假肯定得直接找一把手批,但二王死活不批。没办法,妻只得声泪俱下地说好话,甚至不得不动用她此时已在县委宣传部当部长的舅舅去说。最后,总算好不容易地说服了二王,批了假条。“三讲”之后,妻再也不敢怠慢,不管二王查与不查,班都上得相当紧凑,按时去按时回,生怕再次惹恼二王,招来麻烦。果然,好几次二王闪击一般查岗时,她都安然无恙,使怏怏不快的二王始终无法抓住把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趟过青春河的男人,趟过青春河的男人最新章节,趟过青春河的男人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趟过青春河的男人,趟过青春河的男人最新章节,趟过青春河的男人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