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里氏,这台计算机和DJS-60D好像有一点点不同。”另外一名老毛子对DJS-60D很熟悉,他是仿制DJS-59的维塔利同志。

  作为这方面顶级的计算机专家,明知道这种新式交换机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的前提下,维塔利自然是被请到了这个研究组里,他是对南方同志计算机最为熟悉的人之一。

  的确不同,交换机和普通计算机毕竟不同,高振东指导通信院的同志,设计了一些专用的电路来完成一些特别的功能,而且这些电路用到的芯片,输入输出的规律都比较奇怪,要和程序配合才能勉强测试。

  这年头又没有正儿八经的逻辑分析仪,这些专用的电路,就是某些小动作的第一道难关。

  “我看出来了,但是我有信心,有时候大不了采用黑箱模式,不管内部,根据其他电路部分能够分析出功能,直接做这个功能电路也许就能满足要求,不是集成的也没关系。如果不行,我们可以打磨,数量不大,没关系。”有角磨机兜底,另外一个人觉得问题不大。

  他是阿纳托利,与维塔利一起负责仿制DJS-59的,而且是更多的负责具体工作的那位,对这方面非常熟悉。

  此时,有人已经顺着连线,找到了这台程控交换机的存储器。

  这台控制计算机是基于DJS-60D的,只要对它的接口熟悉的人,很容易就能根据经验找到存储器所在,而且能分辨出程序存储器和运行存储器来。

  运行存储器看起来……有那么一点不正常。

  但是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程序存储器!

  阿纳托利看着运行存储器,转头看向他的同事们。

  “达瓦里氏,他们为什么要在运行存储器上连接两块蓄电池?并且注明不可断开?而且没有程序存储器?”

  一名同事耸耸肩膀:“也许是为了高可靠性吧,他们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哈,他们可真舍得成本,居然将程序直接存储在在运行存储器里。”

  这种操作,在使用磁芯存储器的时候就有,而且很普遍,不分运行和程序存储器,反正磁芯是掉电保持的,寻址空间和物理结构实际上都全部放到一起。

  当南方同志搞出通用计算机架构之后,他们把这两者分开了,程序存储器可以使用低速廉价的介质,运行存储器使用高速介质比如RAM芯片,很好的兼顾了成本和速度。

  但是没想到南方同志在程控交换机上,却又恢复了这种结构,也许是为了运行速度和业务恢复速度,上电就能马上投入使用。

  这种方式相比磁带、还有前不久他们看到的最新式的软盘驱动器来说,成本不是一般的高昂,特别是程序容量越大,这个问题就越突出。而程控交换机的程序容量可不算小。

  “也许是为了运行速度。对了,既然运行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合在一起了,那么是需要掉电保持的,否则程序会丢失,也许这两块电池就是为了这个作用。两块的原因,是一主一备,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必要的时候能够方便的换电池”有人分析道。

  蓄电池是能充电的,一般接上了外部电源之后就不用更换了,但是他们总有坏掉或者长时间不接电的时候,这时候,一主一备就有用了。

  老毛子很清楚,RAM是掉电就丢数据的,那么这种二合一的结构下,为了保证程序不丢失,的确是需要一块蓄电池在掉电的情况下保持数据,RAM的功耗不高,蓄电池能够将其数据保持比较长的时间。

  要承认,这些老毛子的思路完全正确,一眼看上去,就把这部分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得差不多了。

  “是么?”阿纳托利看着那块不算太大的蓄电池,又将目光转向电路板上那一堆封装明显不同的运行存储器芯片,心中有一丝不详的预感。

  那种封装看起来很像是环氧树脂封装,南方的同行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牛屎封装”,看着那些芯片,不得不承认,南方的同志们的形容非常形象。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什么他们会在运行存储器上使用这种牛屎封装?

  他们的RAM都是标准封装,完全可以使用标准芯片直接组装,为什么会多此一举的使用这种封装?这对制造和管理都是不利的。

  除非……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又或者,他们用在程控交换机上的RAM芯片,与普通的有些不同,不能使用标准封装的普通RAM芯片。

  甚至顺着这个疑问,他想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要使用成本如此高昂的存储器结构?大容量软盘 小容量RAM,这才是成本和性能都能兼顾的方案。

  自己都能想到的方案,作为这些设备的发明者,南方同志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就算是做程控交换机的人想不到,但是他们那位研究计算机的达瓦里氏.高一定能够考虑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阿纳托利心里更加不安起来。

  “能把程序读出来么?”

  不论程序是从程序存储器读取还是原本就在运行存储器里,程序只要进入运行存储器,就一定是可执行的,读出来就有很巨大的作用,这个判断让他放下了一点担忧。

  “我们会尝试的。”一名技术人员回答道。

  读取程序这件最为紧要的事情,自然是被放在了最优先的级别上。

  老毛子仿制组的人,都是最顶级的,一天之内,尝试读取的工作,很快就被尝试了一次,内存读写接口是通用的,这个工作并不难完成。

  “苏卡不列!读出来的程序和数据完全是乱的!”一名负责数据读取的老毛子看着初步反编译的结果,大骂出声。

  “不可能!在运行内存里的程序和数据不可能被加密,运算器根本没有对数据在运行中进行加解密的能力。”阿纳托利反驳道,DJS-60D和DJS-59在实际结构上没有太大区别,他非常清楚。

  别说这时候,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也不会对运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

  说完,他仔细的观察了一部分数据,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让他感觉,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指令和数据,实际上是有一定规律的。

  “他们将程序打乱了!”阿纳托利惊叹道。

  虽然反编译结果看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但是阿纳托利还是看出来,这个混乱的结果,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程序的组成部分,但是被彻底打乱,完全不具备实际价值。

  “寻址的乱序映射?”作为这里在计算机方面最顶级的两人之一,维塔利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技术,他用了一个自己发明的词组去描述他。

  这个词组虽然是他才发明出来的,但是阿纳托利听懂了他的意思。

  “是的,对!就是寻址的乱序映射!这不可能是加密后的数据,如果是加密数据,根本不可能反编译出如此众多看起来正常的单条指令,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基本肯定它还是明文。而且计算机的运算器也根本支撑不起在运行时解密,那是对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极大浪费。”

  阿纳托利说出了自己的分析,他说的加密,不是替换字母,循环移位之类的简单手段,那跟没加密一样,而是正儿八经的加解密,类似高振东给防工委他们搞的数据加密算法,非常耗算力的那种。

  维塔利点头表示同意:“所以他们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办法,将运行存储器的寻址地址和实际地址打乱了,进行了重新映射,这样的话,通过正常的读取指令读出来的数据虽然是明文,但它是完全打乱的明文,对于前后顺序结构有极高要求的程序来说,也是达到了加密效果。”

  阿纳托利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笑了起来。

  “哈哈哈,不管他们怎么打乱,有两个地方是必定存在这个映射关系的,一个是译码器向取指器发出指令读取的地方,一个是存储器地址译码的地方,只要找到这两个位置,这两个互为逆运算的映射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让我们解开谜团。”

  维塔利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的达瓦里氏,你说得太对了!”

  旁边的其他同志看着他们俩,非常佩服,这就是我们的顶级计算机专家,乌拉!

  然后两人看向电路板,陷入了沉思。

  主控板上那一堆顶面被打磨得铮亮的芯片到底谁是谁?

  算了算了,这边太复杂,未知量太多了,还是看存储器这边。

  存储芯片都长一个模样,剩下的就多半和这个乱序映射地址译码功能有关,简单!

  然后,他们看着存储板上那一堆长得一模一样的“牛屎”,陷入了迷茫。

  这特么到底谁又是谁?

  短暂迷茫过后,阿纳托利同志抬起头。

  “不用担心,我们仔细分析他们的电路,根据电路走向,花一些时间,还是能很快找出这部分功能结构的。”

  维塔利和其他同志点点头,有道理。

  只是,事实果真如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