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里纪检组的谈话简短而高效。
何雨柱如实反映了在沪期间遇到的非正常干扰,包括数据复核的拖延、某些人的“暗示”以及评审会上莫名的发难。
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平静陈述事实,但每一件事都指向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勾连和不当干预。
两位纪检干部记录得很仔细,末了与他用力握了握手:“何雨柱同志,感谢你的配合。请你放心,部里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是坚定的,绝不会让任何歪风邪气干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你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辛苦了!”
谈话结束,何雨柱知道,剩下的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纪律问题。
他不再关心,他的战场在工厂车间,不在这些背后的算计里。
全国推广任务至此,圆满结束。
凯旋归来的列车,仿佛都比去时轻快了许多。
小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自豪和兴奋。
半年时间,纵横南北,解决无数难题,折服各路专家,最终推动国家标准落地!这份经历,足够他们吹嘘一辈子。
列车驶入京都站。
站台上,杨厂长竟然亲自带着厂里一班领导来迎接!场面搞得相当隆重。
“欢迎我们的功臣们回家!”杨厂长上前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用力摇晃,“柱子!干得漂亮!太漂亮了!部里的表彰通报都下来了!你们可是给咱红星厂挣了天大的脸面!”
其他厂领导也纷纷上前握手祝贺,笑容热情洋溢。
马华和小王等人被这阵仗搞得有点手足无措,但胸脯都挺得老高。
回到轧钢厂,更是像英雄归来。
工人们自发地围上来鼓掌,七嘴八舌地问着外面的见闻。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乐曲,厂区门口甚至挂上了欢迎的横幅。
何雨柱被杨厂长直接拉去了办公室,详细汇报了这半年的情况和后续技术推广的设想。
杨厂长听得连连点头,当场表示:“没问题!厂里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尽量给钱!你现在是咱们厂的技术金字招牌!”
一系列的表彰、报告会过后,何雨柱终于能喘口气,回到阔别半年的四合院。
刚进院门,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
前院阎埠贵正提着水壶浇花,一看见他,脸上瞬间堆满近乎谄媚的笑容,小跑着迎上来:“哎哟!柱子!回来了!瞧瞧这气色,更精神了!真是咱院的骄傲!快回家歇歇!晚上我让你三大妈炒俩好菜,给你接风!”
中院几家邻居也闻声出来,热情地打着招呼,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敬畏和讨好。
何雨柱淡淡点头回应,目光扫过贾家那紧闭的房门和窗台上落的灰,心里明了了几分。
他径直走向自己屋,钥匙还没掏出来,隔壁门开了。
老妇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干净的空碗,正是他临走前还她的那个。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何科长,欢迎回来。碗一直给你留着呢。”
“谢谢。”何雨柱接过碗。
何雨柱摇摇头,开门进屋。
屋里和他走时一模一样,但桌椅地面干净,没有半点灰尘,显然有人经常打扫。
他想起离京前苏青那句“路上小心”,心里微微一动。
第二天,街道办王主任就找上门了,先是热情祝贺了他一番,然后脸色一正,说起了正事。
“柱子,你不在这些日子,院里发生了不少事……”王主任将贾张氏和秦淮茹如何撬门,如何被保卫科当场抓住,最终如何处理,一五一十都说了。
最后叹口气:“贾家算是完了。房子街道收回了,小当和槐花在福利院挺好。就是…她们临走前,街道按程序清理贾家物品,发现了一样东西,我觉得得让你知道。”
王主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叠得发黄、边缘磨损的纸。
何雨柱接过打开,一看,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那是一张简陋的抵押借据,借款人赫然是:贾东旭!抵押物是贾家的房子!借款金额是一百五十元!
而出借人签名处,写着一个名字:阎埠贵!时间就在贾东旭工伤去世前不到半年!
借据背面还有一行小字,是贾东旭歪扭的笔迹:三年内还清,否则以房抵债。
何雨柱猛地想起,当初贾东旭工伤,厂里抚恤金发放似乎确实有点拖延,贾家那时好像突然闹过一阵钱荒。
原来是被阎埠贵趁火打劫了!这老抠,不仅算计外人,连院里邻居的血也喝!
王主任低声道:“这借条在法律上可能有点问题,毕竟涉及唯一住房…但这事做得太不地道!”
“贾东旭死了,贾家剩下孤儿寡母,他就真想着逼人卖房?这阎埠贵,平时装得像个文化人,心可真够黑的!”
何雨柱捏着那张发黄的借据,面无表情:“我知道了。谢谢王主任。”
送走王主任,何雨柱在屋里坐了一会儿。
阎埠贵…看来这院里,需要清理的垃圾,还不止贾家那点。
下午,阎埠贵果然屁颠屁颠地来了,手里还拎着一小包茶叶。“柱子,忙呢?没啥事,就是过来看看,你这刚回来,缺啥少啥不?”
何雨柱没让他进屋,就站在门口,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三大爷,有心了。我不缺啥。倒是想起个事,想跟你打听一下。”
“啥事?你说!这院里就没我不知道的!”阎埠贵拍着胸脯。
“东旭工伤那会儿,家里好像挺难?听说还跟人借了钱?”何雨柱语气平淡,像拉家常。
阎埠贵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闪过一丝慌乱,但立刻掩饰过去:“啊…是…是有这么回事…那时候大家都难,互相帮衬嘛…后来…后来厂里抚恤金发了,不就还上了嘛…”
“还上了?”何雨柱看着他,“还給谁了?借条抽回来了吗?”
阎埠贵额头开始冒汗,支吾道:“这…这过去好久了…记不清了…可能…可能当时忙乱,忘了吧…”
“忘了?”何雨柱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叠好的借据,慢慢展开,亮在阎埠贵眼前,“这借条,怎么跑到街道办清理贾家物品的废纸堆里去了?三大爷,你这债主当得可不太上心啊。”
阎埠贵看到那张借据,如同见了鬼,脸唰一下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何雨柱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刀:“趁人之危,放债逼户,算计孤儿寡母的唯一住房。三大爷,你这人民教师的脸面,还要不要了?这事要是捅到学校,或者街道大会上说道说道…”
“别!柱子!千万别!”阎埠贵吓得魂飞魄散,差点跪下去,带着哭腔,“我…我糊涂!我鬼迷心窍!我就一时…一时…那钱…那钱我不要了!借条作废!作废!求求你…千万别声张…我这老脸…还有工作…”
何雨柱冷冷地看着他这副丑态:“钱要不要,是你跟贾家的事。但这院子,容不下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算计。三大爷,你好自为之。”
说完,他不再看面如死灰的阎埠贵,转身回屋,关上了门。
门外,阎埠贵瘫软在地,浑身都被冷汗浸透。
他知道,他这把柄,算是被何雨柱捏死了,往后在这院里,他再也别想抬头做人了。
几天后,街道办贴出公告。
鉴于贾家已无直系亲属在京,原住房收归街道统一管理。
同时公告的,还有对阎埠贵违反规定、参与民间高息借贷行为的内部通报批评。
阎埠贵告病,好多天没敢出门。
四合院,经过这番彻底的清理,终于显露出久违的清明气象。
傍晚,何雨柱站在自家门口,看着渐渐安静下来的院落。
老妇人端着一盘洗好的水果走过来,递给他一个:“清净了?”
何雨柱接过水果,咬了一口,甘甜的汁水溢满口腔。
“嗯。清净了。”
何雨柱如实反映了在沪期间遇到的非正常干扰,包括数据复核的拖延、某些人的“暗示”以及评审会上莫名的发难。
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平静陈述事实,但每一件事都指向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勾连和不当干预。
两位纪检干部记录得很仔细,末了与他用力握了握手:“何雨柱同志,感谢你的配合。请你放心,部里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是坚定的,绝不会让任何歪风邪气干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你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辛苦了!”
谈话结束,何雨柱知道,剩下的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纪律问题。
他不再关心,他的战场在工厂车间,不在这些背后的算计里。
全国推广任务至此,圆满结束。
凯旋归来的列车,仿佛都比去时轻快了许多。
小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自豪和兴奋。
半年时间,纵横南北,解决无数难题,折服各路专家,最终推动国家标准落地!这份经历,足够他们吹嘘一辈子。
列车驶入京都站。
站台上,杨厂长竟然亲自带着厂里一班领导来迎接!场面搞得相当隆重。
“欢迎我们的功臣们回家!”杨厂长上前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用力摇晃,“柱子!干得漂亮!太漂亮了!部里的表彰通报都下来了!你们可是给咱红星厂挣了天大的脸面!”
其他厂领导也纷纷上前握手祝贺,笑容热情洋溢。
马华和小王等人被这阵仗搞得有点手足无措,但胸脯都挺得老高。
回到轧钢厂,更是像英雄归来。
工人们自发地围上来鼓掌,七嘴八舌地问着外面的见闻。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乐曲,厂区门口甚至挂上了欢迎的横幅。
何雨柱被杨厂长直接拉去了办公室,详细汇报了这半年的情况和后续技术推广的设想。
杨厂长听得连连点头,当场表示:“没问题!厂里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尽量给钱!你现在是咱们厂的技术金字招牌!”
一系列的表彰、报告会过后,何雨柱终于能喘口气,回到阔别半年的四合院。
刚进院门,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
前院阎埠贵正提着水壶浇花,一看见他,脸上瞬间堆满近乎谄媚的笑容,小跑着迎上来:“哎哟!柱子!回来了!瞧瞧这气色,更精神了!真是咱院的骄傲!快回家歇歇!晚上我让你三大妈炒俩好菜,给你接风!”
中院几家邻居也闻声出来,热情地打着招呼,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敬畏和讨好。
何雨柱淡淡点头回应,目光扫过贾家那紧闭的房门和窗台上落的灰,心里明了了几分。
他径直走向自己屋,钥匙还没掏出来,隔壁门开了。
老妇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干净的空碗,正是他临走前还她的那个。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何科长,欢迎回来。碗一直给你留着呢。”
“谢谢。”何雨柱接过碗。
何雨柱摇摇头,开门进屋。
屋里和他走时一模一样,但桌椅地面干净,没有半点灰尘,显然有人经常打扫。
他想起离京前苏青那句“路上小心”,心里微微一动。
第二天,街道办王主任就找上门了,先是热情祝贺了他一番,然后脸色一正,说起了正事。
“柱子,你不在这些日子,院里发生了不少事……”王主任将贾张氏和秦淮茹如何撬门,如何被保卫科当场抓住,最终如何处理,一五一十都说了。
最后叹口气:“贾家算是完了。房子街道收回了,小当和槐花在福利院挺好。就是…她们临走前,街道按程序清理贾家物品,发现了一样东西,我觉得得让你知道。”
王主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叠得发黄、边缘磨损的纸。
何雨柱接过打开,一看,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那是一张简陋的抵押借据,借款人赫然是:贾东旭!抵押物是贾家的房子!借款金额是一百五十元!
而出借人签名处,写着一个名字:阎埠贵!时间就在贾东旭工伤去世前不到半年!
借据背面还有一行小字,是贾东旭歪扭的笔迹:三年内还清,否则以房抵债。
何雨柱猛地想起,当初贾东旭工伤,厂里抚恤金发放似乎确实有点拖延,贾家那时好像突然闹过一阵钱荒。
原来是被阎埠贵趁火打劫了!这老抠,不仅算计外人,连院里邻居的血也喝!
王主任低声道:“这借条在法律上可能有点问题,毕竟涉及唯一住房…但这事做得太不地道!”
“贾东旭死了,贾家剩下孤儿寡母,他就真想着逼人卖房?这阎埠贵,平时装得像个文化人,心可真够黑的!”
何雨柱捏着那张发黄的借据,面无表情:“我知道了。谢谢王主任。”
送走王主任,何雨柱在屋里坐了一会儿。
阎埠贵…看来这院里,需要清理的垃圾,还不止贾家那点。
下午,阎埠贵果然屁颠屁颠地来了,手里还拎着一小包茶叶。“柱子,忙呢?没啥事,就是过来看看,你这刚回来,缺啥少啥不?”
何雨柱没让他进屋,就站在门口,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三大爷,有心了。我不缺啥。倒是想起个事,想跟你打听一下。”
“啥事?你说!这院里就没我不知道的!”阎埠贵拍着胸脯。
“东旭工伤那会儿,家里好像挺难?听说还跟人借了钱?”何雨柱语气平淡,像拉家常。
阎埠贵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闪过一丝慌乱,但立刻掩饰过去:“啊…是…是有这么回事…那时候大家都难,互相帮衬嘛…后来…后来厂里抚恤金发了,不就还上了嘛…”
“还上了?”何雨柱看着他,“还給谁了?借条抽回来了吗?”
阎埠贵额头开始冒汗,支吾道:“这…这过去好久了…记不清了…可能…可能当时忙乱,忘了吧…”
“忘了?”何雨柱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叠好的借据,慢慢展开,亮在阎埠贵眼前,“这借条,怎么跑到街道办清理贾家物品的废纸堆里去了?三大爷,你这债主当得可不太上心啊。”
阎埠贵看到那张借据,如同见了鬼,脸唰一下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何雨柱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刀:“趁人之危,放债逼户,算计孤儿寡母的唯一住房。三大爷,你这人民教师的脸面,还要不要了?这事要是捅到学校,或者街道大会上说道说道…”
“别!柱子!千万别!”阎埠贵吓得魂飞魄散,差点跪下去,带着哭腔,“我…我糊涂!我鬼迷心窍!我就一时…一时…那钱…那钱我不要了!借条作废!作废!求求你…千万别声张…我这老脸…还有工作…”
何雨柱冷冷地看着他这副丑态:“钱要不要,是你跟贾家的事。但这院子,容不下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算计。三大爷,你好自为之。”
说完,他不再看面如死灰的阎埠贵,转身回屋,关上了门。
门外,阎埠贵瘫软在地,浑身都被冷汗浸透。
他知道,他这把柄,算是被何雨柱捏死了,往后在这院里,他再也别想抬头做人了。
几天后,街道办贴出公告。
鉴于贾家已无直系亲属在京,原住房收归街道统一管理。
同时公告的,还有对阎埠贵违反规定、参与民间高息借贷行为的内部通报批评。
阎埠贵告病,好多天没敢出门。
四合院,经过这番彻底的清理,终于显露出久违的清明气象。
傍晚,何雨柱站在自家门口,看着渐渐安静下来的院落。
老妇人端着一盘洗好的水果走过来,递给他一个:“清净了?”
何雨柱接过水果,咬了一口,甘甜的汁水溢满口腔。
“嗯。清净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最新章节,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最新章节,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