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现在有82位粉丝了,距100位粉丝只差18位了,好期待粉丝过百呀!书友们来呀!
谢好友时钟钰各588大洋的打赏!谢各位好友的推荐票!
---------------------------------------------------------------------------------------------------------------
喻洁就把父亲的回信给南槐瑾看。
南槐瑾展开喻洁爸爸的复信:
洁洁爱女:
接到来信,言我女以工作为重,春节不能返家团聚。与母商议,若儿以工作为念。我们将赴雎与女共度春节。
……
南槐瑾看了喻洁父母的回信,半晌作声不得。南槐瑾知道自己和喻洁的事情还没有过喻洁父母那关。现在箭在弦上了,如果还不把这层关系明确,这个年将会在难堪与纠结中度过。
“洁洁,我们的事情不能再拖了,这次元旦,我们一起到你家,我向你的父母提出要娶你,看他们的态度。”南槐瑾也想明确自己和喻洁的关系,自己尽管很自信,但再自信,没有得到喻洁父母的明确态度以前,一切都还是零。
“可是,我还是担心,万一父母不答应我们,怎么办?”喻洁的第六感觉总是觉得不踏实。
“那你就再找婆子呀。我这么优秀,你父母不会不同意的。”南槐瑾对自己十分自信。因为现在工作上的原因使自己信心倍增。
“你别这么自恋,你看我这么漂亮,你该配得上我哟。”喻洁也自恋地开玩笑说。
“你比我还要自恋呀。”南槐瑾反过来笑喻洁说。
“这就是对象了。我们两个彼此彼此。”喻洁说。
“正经八百问你一个问题,你父母喜欢什么东西,到时候我好置办呀?”南槐瑾问。
“你还真把我问倒了,我父母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也许环境不允许他们有什么爱好。只要你对我好就行了,买什么东西呀。”喻洁想的简单,她是理想主义者,以为只要两人感情好,一切都不重要了。
“见面礼还是要备的。毕竟是长辈。”南槐瑾见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也就不问了。到时候无非买些名烟好酒就行了。
就在南槐瑾为元旦拜访喻洁父母做准备的时候,王永胜通知南槐瑾,在元旦期间,省里有一个为期一周的农村小学校长短训班,一个县只有一个指标。郑局长直接把指标戴帽下达到河州公社杨柳小学南槐瑾头上。
南槐瑾给王永胜说:“老师,我和洁洁约好了,这个元旦到她家去认门的。”
“槐瑾,先立业后成家才对,你成家,但没有事业做支撑,这家庭就难有幸福可言。你看,一个县只有一个名额的培训,又是校长培训。你不去,丧失学习机会不说。以后郑局长也不会把这样的机会给你了。元旦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是寒假,就只争这么几天就不行吗?”王永胜有分析,有道理。
南槐瑾就说:“好吧,先国后家。”
“你不要像很勉强的。槐瑾,人和人的交往,出了亲戚外,还有朋友,这朋友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学。你不要认为就是你在学校读书时那些同学是同学,就是你在这样的短训班结识的同学,一样是同学。随着你的交际面的扩展,你会发现你可以选择的朋友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是你将来发展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次学习还是你将来以后你有机会学习,除了要搞好学习外,我还要交给你一个硬任务,你必须从这些同学中发展三到五个关系特别过硬的同学,成为挚友。再过十年,你回过头来看我对你今天说的话。”
王永胜的这次谈话让南槐瑾很受启发。南槐瑾后来广交朋友都是王永胜这样的导师一步步导出来的结果。
南槐瑾就接着做喻洁的工作。南槐瑾只是把王永胜的话有所取舍地变成了自己的话,而且强调自己也是犹豫不决,至于最后在元旦是到蒹葭市见喻洁的父母还是到省城参加短训,由喻洁说了算。喻洁权衡再三,最后说,我们不争这一时。你还是先到省城培训吧。
南槐瑾还是做出很难受的表情说:“我内心的感情还是很希望这次能够见你的父母,把我们的终身大事定下来。古人是忠孝不能两全,我现在是忠爱不能两全。谢谢你的理解和大度。”
喻洁听了南槐瑾的话,心里也升腾起一股崇高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英雄先烈的妻子送丈夫上战场去的那么伟大与自豪。
南槐瑾见喻洁被她自己的言行感动了就接着说:“我不在学校的期间,你们可要抓紧对柳翠的指导,我算了时间的,我还没有回来,柳翠就要去县里比赛。到时候你和钱会成商量,学校临时安排人顶你上课,你和钱会成一起到县里为柳翠上课搞好服务。上课期间,如果县里没有安排住宿,你就和翠翠到新房子去住。钱会成去住招待所。”
“那就叫林老师临时带我们这个班,她对班级情况也了解。”
“行,到时候你和钱会成商量着办。钱会成这人有能力,但也有歪心思,我们尽可能不让他用歪心思就行了。你也要表现对他的尊重。他这人喜欢人家戴高帽子,你不要吝啬手中的高帽子就行了。”南槐瑾交代喻洁要注意处理好关系。
“我会注意的。”喻洁说。
南槐瑾想了想还是把钱会成,张大理,付桂仁,孙老师,李老师。林诗韵,喻洁七人招在一起开了个班子会。布置了自己出门后柳翠上一堂好课竞赛的事宜。一堂好课由钱会成全权负责,喻洁协助完成,力保柳翠取得好成绩,为校争光。
自己不在学校期间,由钱会成代理校长,张大理和孙老师协助管理。这下杨柳小学就有两个代校长了。在一堂好课竞赛期间,由张大理代理校长,孙老师和林妹妹协助管理。
南槐瑾最后说:“我没有权力封官许愿,但我说出去的话还是会兑现的。如果柳翠取得竞赛的好成绩,我私人请有功之臣到城里最好的餐馆好好吃一天。在座各位都是有功之臣,我所指的是其他老师做了工作的,我们不要忘记。凡是工作努力了的,学校一定要记住他们。”
十二月底,南槐瑾就坐了一整天车到省城去参加全省农村学校校长短训班培训。
南槐瑾是第一次到省城。南槐瑾在心里就一直在勾画这省城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到了省城,南槐瑾见省城就是房子比雎县多一些,也没有高多少,大多数是三四层的建筑。还有很多红房子,就是外墙还看得见红砖及红砖砌墙后的缝。这外墙就用红色的涂料在墙面上涂抹,所以最后就形成了红墙。
街道也就四车宽。街道上的车比雎县也多不了多少。主要是公共汽车交通比雎县发达。雎县只有几趟开往邻县的班车。
让南槐瑾感慨万千的是省城街道两边的大树。当时街道两边都是一人抱不住的法国梧桐树。现在是寒冷的冬季,梧桐树叶已经掉光。那树上的根根枝条到向上,如果没有风就这么向上指着。如果刮风,这枝条就在风中呜呜地响着,像在哀悼时间的流逝。
南槐瑾知道雎县的大树就是一些梧桐树,但也没有长多粗就不是被风吹翻了兜,就是被虫咬坏了心。几棵树稀稀拉拉地矗立在街道的两边,更显得小县城的破败和暮气。雎县街上再就是还有些白杨树,也是树茎有一半被虫蛀空了,露出黑乎乎的一长溜。
南槐瑾去培训的地方是从一个综合大学分出来的一块,校址是一个高中学校改成‘成’人高校,现在还不具备招收大学生的条件,只得先搞教师培训之类的。这学校叫江北教育学院。是江北省的教师培训的最高机构。
南槐瑾进了学校大门,见这所学校占地大约二三十亩。校园面积也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大门的,在最里面的地方,有栋三层的红房子,南槐瑾们报到就在那红房子里。南槐瑾随着路标走到红房子大门前,见大门一侧挂着江北省教研室。另一侧挂着江北省教育学院。
走进大楼,南槐瑾根据牌子的指示才知道这楼也是一分为二,一半是省教研室的办公区域。一半是省教育学院的办公区域。
南槐瑾见一个门洞有很多人在那挤成一团。南槐瑾估计那里就是培训报到的地方,走拢一看,果然是的。
这报到的地方用一张办公桌把门一横,搞报到的就在里面,来报到的就在外面。
南槐瑾放眼望去,来培训的大多为三四十岁人,自己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小娃娃。这些人里面白发人居多。南槐瑾混迹于里面就像是陪人家来报到的子侄辈。
报到的人全无风度,没有站队之说,全在那挤来挤去。报完到的就从中挤出,双手抱厚厚的一堆书。那书印刷简陋,完全是小册子堆成的。在上面还有几个软皮抄,大约是做笔记用的。还有一支自来水笔。
南槐瑾知道自己去挤身体绝对占优,自己的个头比这里的大多数人高半头。南槐瑾看下手表,也就六点多钟,还有人在不断涌来。
南槐瑾见旁边有几个条凳,就把自己背的马桶包放下,在条凳上安坐。
七点多钟时分,挤成一团的就减少只有两人了。南槐瑾才不慌不忙拎着马桶包来报到。
“小伙子,我看你在那凳子上坐了个把多小时,怎么才过来报到呀。”负责报到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问南槐瑾。
“这么多人在这挤,我何必也来凑这个热闹,也和大家一起挤呢。”南槐瑾回答说。
“你是一个慢性子?”那人说。
“不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凑热闹。这样只能添乱和添堵。”南槐瑾解释说。
“是呀,我们这是校长培训班,我就故意不说要排队,看一下大家的表现。今天你的表现不错。你为什么不提醒大家排队呢?”那个中年汉子问道。
“我在这群人里还是一个小娃娃,哪个会听我的。我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还是可以的吧。”南槐瑾说。
“你很有个性。自我介绍下,我叫谭四平,是你们这期短训班的临时班主任。今后几天,我们将在一起学习,生活。来,把表填一下。”
南槐瑾在填表的时候,谭四平就说:“南槐瑾,和一个学者的名字相同。你还不是校长吧?”
南槐瑾在填表时见有一栏职务时犹豫了一下,就没有填。见谭四平问自己就说:“现在还是代理校长。”
“代校长也是校长,把这栏填‘是’就行了。”谭四平指着校长栏说。
南槐瑾就按照要求填上了是。
手续办好了,南槐瑾也就是最后一个人。谭四平和另一个工作人员给南槐瑾把培训资料,软皮抄,还有钢笔发了后,就又拿出一叠花花绿绿的纸,撕了一些后给南槐瑾,南槐瑾一看,上面有早中晚,原来是餐票。还给南槐瑾多发了一个搪瓷缸子,缸子里放了一把不锈钢餐叉。
搪瓷缸子上还印有江北校长短训班第一期纪念的红字。南槐瑾在看人家报到时都没有领这个缸子。“谭老师,这是不是只发了我一个人呀?”
“这是一个样品,先发给你用,我看你出门肯定不多,没有带饭钵子吧。”谭四平说。
“还需要带饭钵子?”南槐瑾不解地问。
“你看过西游记没有,你看唐僧到西天取经就自带饭钵子。”谭四平带开玩笑地说。
“您说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的紫金钵?”
“是呀。你到省城来培训,某种意义上说,还不是来取经。走,你肯定还找不到食堂和宿舍。我先带你去吃饭,然后再送你到宿舍。”谭四平对南槐瑾很是热情。南槐瑾也很受感动。
有人引路,这学校就显得更小,只几分钟,就走到食堂。谭四平和南槐瑾就在那花花绿绿的餐票里扯下一张带有晚字的餐票给食堂的炊事员。
那个炊事员就接过南槐瑾手中的饭钵子,南槐瑾赶紧说:“师傅,这钵子我还没有洗。”
那炊事员就拿着南槐瑾的饭钵子到一个水龙头下冲了下,过来给南槐瑾打饭菜时对谭四平说:“谭主任,这是你的儿子?”
“我哪有这么大的儿子,这是蒹葭市雎县杨柳小学的校长南槐瑾。”谭四平介绍说。
“什么,这么大点娃就当校长了?了不起!”那个炊事员本来给南槐瑾已经打好了饭菜的,现在又把伸出来的钵子缩回去,又在菜盆里给南槐瑾舀了几片肉。
南槐瑾见了就说:“谢谢师傅。”
“小伙子,不容易,这么大点岁数就参加工作了,还当上了校长,到省里来培训,肯定会成大器的。好好干哟。”那个师傅说。
“谢谢夸奖,我会努力的。”南槐瑾和谭四平就端着饭钵子到餐桌那里吃饭。
这餐桌比南槐瑾的杨柳小学用课桌改的餐桌要强多了,是八仙桌。靠桌子的是四张条凳。人少就可以各据一方。人多就可以坐八人。那时吃饭都快,所以餐桌的利用率就高。
几分钟,南槐瑾就吃完了饭,谭四平就笑南槐瑾:“小南,我发现你吃饭没有嚼,好像就往嘴里倒的。这样吃容易伤胃,年轻时无所谓,等你像我这个年龄了,你就知道厉害了。以后吃饭要记住细嚼慢咽。至少在口里嚼五下才能吞下去。”
“好,我今后注意。”南槐瑾应道。
南涧秋早就在家给南槐瑾几姊妹讲过,别人给你的忠告,就是你不赞成,也不要反对,更不要争论。就是你不同意,你也应该先答应,然后我行我素都可以。如果当场反对,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不说,还会招致人家反感。像现在谭四平对南槐瑾吃饭的速度忠告,南槐瑾心里是不赞成的,又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必要争个长短。
谭四平对南槐瑾越发有了好感,因为以他的观察,像南槐瑾这个年龄段是最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的。南槐瑾能够虚心听,而且不和自己争,凭这一点,就说明他的家教好。谭四平实际是在观察南槐瑾,看他这么稳沉,心里也十分高兴。
两人吃了饭,南槐瑾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钵子和谭四平的钵子拿着去洗了,回转来时,谭四平就帮着南槐瑾拿着饭钵子,南槐瑾就背包,抱书,两人往寝室走去。
学校是原先的布局,那时似乎没有考虑布局问题。后来南槐瑾在搞学校建设时,特别注意学校建筑按功能布局。
现在的省教育学院还是草创时期,食宿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现在南槐瑾和谭四平就是要穿过学校。食堂在东边,宿舍在西边,南槐瑾问了谭四平东南西北的方位后笑了。
当时是冬季的阴天晚上,确实无法分辨方位。南槐瑾把方位搞清楚了就觉得好笑。
“小南,你笑什么?”谭四平见南槐瑾突然发笑,还以为自己有那点不妥,把自己周身看了一遍问。
“喔,刚才我看了食堂和寝室的方位,想起来我们那个地方的一个笑话,就忍不住笑了。谭主任,我没有礼貌。”南槐瑾赶紧赔小心说。“你这有什么错。你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到的笑话讲了我也笑笑。”“好。这个故事叫东食西宿。”-- by:dad856|65025|16701192 -->
谢好友时钟钰各588大洋的打赏!谢各位好友的推荐票!
---------------------------------------------------------------------------------------------------------------
喻洁就把父亲的回信给南槐瑾看。
南槐瑾展开喻洁爸爸的复信:
洁洁爱女:
接到来信,言我女以工作为重,春节不能返家团聚。与母商议,若儿以工作为念。我们将赴雎与女共度春节。
……
南槐瑾看了喻洁父母的回信,半晌作声不得。南槐瑾知道自己和喻洁的事情还没有过喻洁父母那关。现在箭在弦上了,如果还不把这层关系明确,这个年将会在难堪与纠结中度过。
“洁洁,我们的事情不能再拖了,这次元旦,我们一起到你家,我向你的父母提出要娶你,看他们的态度。”南槐瑾也想明确自己和喻洁的关系,自己尽管很自信,但再自信,没有得到喻洁父母的明确态度以前,一切都还是零。
“可是,我还是担心,万一父母不答应我们,怎么办?”喻洁的第六感觉总是觉得不踏实。
“那你就再找婆子呀。我这么优秀,你父母不会不同意的。”南槐瑾对自己十分自信。因为现在工作上的原因使自己信心倍增。
“你别这么自恋,你看我这么漂亮,你该配得上我哟。”喻洁也自恋地开玩笑说。
“你比我还要自恋呀。”南槐瑾反过来笑喻洁说。
“这就是对象了。我们两个彼此彼此。”喻洁说。
“正经八百问你一个问题,你父母喜欢什么东西,到时候我好置办呀?”南槐瑾问。
“你还真把我问倒了,我父母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也许环境不允许他们有什么爱好。只要你对我好就行了,买什么东西呀。”喻洁想的简单,她是理想主义者,以为只要两人感情好,一切都不重要了。
“见面礼还是要备的。毕竟是长辈。”南槐瑾见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也就不问了。到时候无非买些名烟好酒就行了。
就在南槐瑾为元旦拜访喻洁父母做准备的时候,王永胜通知南槐瑾,在元旦期间,省里有一个为期一周的农村小学校长短训班,一个县只有一个指标。郑局长直接把指标戴帽下达到河州公社杨柳小学南槐瑾头上。
南槐瑾给王永胜说:“老师,我和洁洁约好了,这个元旦到她家去认门的。”
“槐瑾,先立业后成家才对,你成家,但没有事业做支撑,这家庭就难有幸福可言。你看,一个县只有一个名额的培训,又是校长培训。你不去,丧失学习机会不说。以后郑局长也不会把这样的机会给你了。元旦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是寒假,就只争这么几天就不行吗?”王永胜有分析,有道理。
南槐瑾就说:“好吧,先国后家。”
“你不要像很勉强的。槐瑾,人和人的交往,出了亲戚外,还有朋友,这朋友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学。你不要认为就是你在学校读书时那些同学是同学,就是你在这样的短训班结识的同学,一样是同学。随着你的交际面的扩展,你会发现你可以选择的朋友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是你将来发展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次学习还是你将来以后你有机会学习,除了要搞好学习外,我还要交给你一个硬任务,你必须从这些同学中发展三到五个关系特别过硬的同学,成为挚友。再过十年,你回过头来看我对你今天说的话。”
王永胜的这次谈话让南槐瑾很受启发。南槐瑾后来广交朋友都是王永胜这样的导师一步步导出来的结果。
南槐瑾就接着做喻洁的工作。南槐瑾只是把王永胜的话有所取舍地变成了自己的话,而且强调自己也是犹豫不决,至于最后在元旦是到蒹葭市见喻洁的父母还是到省城参加短训,由喻洁说了算。喻洁权衡再三,最后说,我们不争这一时。你还是先到省城培训吧。
南槐瑾还是做出很难受的表情说:“我内心的感情还是很希望这次能够见你的父母,把我们的终身大事定下来。古人是忠孝不能两全,我现在是忠爱不能两全。谢谢你的理解和大度。”
喻洁听了南槐瑾的话,心里也升腾起一股崇高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英雄先烈的妻子送丈夫上战场去的那么伟大与自豪。
南槐瑾见喻洁被她自己的言行感动了就接着说:“我不在学校的期间,你们可要抓紧对柳翠的指导,我算了时间的,我还没有回来,柳翠就要去县里比赛。到时候你和钱会成商量,学校临时安排人顶你上课,你和钱会成一起到县里为柳翠上课搞好服务。上课期间,如果县里没有安排住宿,你就和翠翠到新房子去住。钱会成去住招待所。”
“那就叫林老师临时带我们这个班,她对班级情况也了解。”
“行,到时候你和钱会成商量着办。钱会成这人有能力,但也有歪心思,我们尽可能不让他用歪心思就行了。你也要表现对他的尊重。他这人喜欢人家戴高帽子,你不要吝啬手中的高帽子就行了。”南槐瑾交代喻洁要注意处理好关系。
“我会注意的。”喻洁说。
南槐瑾想了想还是把钱会成,张大理,付桂仁,孙老师,李老师。林诗韵,喻洁七人招在一起开了个班子会。布置了自己出门后柳翠上一堂好课竞赛的事宜。一堂好课由钱会成全权负责,喻洁协助完成,力保柳翠取得好成绩,为校争光。
自己不在学校期间,由钱会成代理校长,张大理和孙老师协助管理。这下杨柳小学就有两个代校长了。在一堂好课竞赛期间,由张大理代理校长,孙老师和林妹妹协助管理。
南槐瑾最后说:“我没有权力封官许愿,但我说出去的话还是会兑现的。如果柳翠取得竞赛的好成绩,我私人请有功之臣到城里最好的餐馆好好吃一天。在座各位都是有功之臣,我所指的是其他老师做了工作的,我们不要忘记。凡是工作努力了的,学校一定要记住他们。”
十二月底,南槐瑾就坐了一整天车到省城去参加全省农村学校校长短训班培训。
南槐瑾是第一次到省城。南槐瑾在心里就一直在勾画这省城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到了省城,南槐瑾见省城就是房子比雎县多一些,也没有高多少,大多数是三四层的建筑。还有很多红房子,就是外墙还看得见红砖及红砖砌墙后的缝。这外墙就用红色的涂料在墙面上涂抹,所以最后就形成了红墙。
街道也就四车宽。街道上的车比雎县也多不了多少。主要是公共汽车交通比雎县发达。雎县只有几趟开往邻县的班车。
让南槐瑾感慨万千的是省城街道两边的大树。当时街道两边都是一人抱不住的法国梧桐树。现在是寒冷的冬季,梧桐树叶已经掉光。那树上的根根枝条到向上,如果没有风就这么向上指着。如果刮风,这枝条就在风中呜呜地响着,像在哀悼时间的流逝。
南槐瑾知道雎县的大树就是一些梧桐树,但也没有长多粗就不是被风吹翻了兜,就是被虫咬坏了心。几棵树稀稀拉拉地矗立在街道的两边,更显得小县城的破败和暮气。雎县街上再就是还有些白杨树,也是树茎有一半被虫蛀空了,露出黑乎乎的一长溜。
南槐瑾去培训的地方是从一个综合大学分出来的一块,校址是一个高中学校改成‘成’人高校,现在还不具备招收大学生的条件,只得先搞教师培训之类的。这学校叫江北教育学院。是江北省的教师培训的最高机构。
南槐瑾进了学校大门,见这所学校占地大约二三十亩。校园面积也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大门的,在最里面的地方,有栋三层的红房子,南槐瑾们报到就在那红房子里。南槐瑾随着路标走到红房子大门前,见大门一侧挂着江北省教研室。另一侧挂着江北省教育学院。
走进大楼,南槐瑾根据牌子的指示才知道这楼也是一分为二,一半是省教研室的办公区域。一半是省教育学院的办公区域。
南槐瑾见一个门洞有很多人在那挤成一团。南槐瑾估计那里就是培训报到的地方,走拢一看,果然是的。
这报到的地方用一张办公桌把门一横,搞报到的就在里面,来报到的就在外面。
南槐瑾放眼望去,来培训的大多为三四十岁人,自己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小娃娃。这些人里面白发人居多。南槐瑾混迹于里面就像是陪人家来报到的子侄辈。
报到的人全无风度,没有站队之说,全在那挤来挤去。报完到的就从中挤出,双手抱厚厚的一堆书。那书印刷简陋,完全是小册子堆成的。在上面还有几个软皮抄,大约是做笔记用的。还有一支自来水笔。
南槐瑾知道自己去挤身体绝对占优,自己的个头比这里的大多数人高半头。南槐瑾看下手表,也就六点多钟,还有人在不断涌来。
南槐瑾见旁边有几个条凳,就把自己背的马桶包放下,在条凳上安坐。
七点多钟时分,挤成一团的就减少只有两人了。南槐瑾才不慌不忙拎着马桶包来报到。
“小伙子,我看你在那凳子上坐了个把多小时,怎么才过来报到呀。”负责报到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问南槐瑾。
“这么多人在这挤,我何必也来凑这个热闹,也和大家一起挤呢。”南槐瑾回答说。
“你是一个慢性子?”那人说。
“不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凑热闹。这样只能添乱和添堵。”南槐瑾解释说。
“是呀,我们这是校长培训班,我就故意不说要排队,看一下大家的表现。今天你的表现不错。你为什么不提醒大家排队呢?”那个中年汉子问道。
“我在这群人里还是一个小娃娃,哪个会听我的。我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还是可以的吧。”南槐瑾说。
“你很有个性。自我介绍下,我叫谭四平,是你们这期短训班的临时班主任。今后几天,我们将在一起学习,生活。来,把表填一下。”
南槐瑾在填表的时候,谭四平就说:“南槐瑾,和一个学者的名字相同。你还不是校长吧?”
南槐瑾在填表时见有一栏职务时犹豫了一下,就没有填。见谭四平问自己就说:“现在还是代理校长。”
“代校长也是校长,把这栏填‘是’就行了。”谭四平指着校长栏说。
南槐瑾就按照要求填上了是。
手续办好了,南槐瑾也就是最后一个人。谭四平和另一个工作人员给南槐瑾把培训资料,软皮抄,还有钢笔发了后,就又拿出一叠花花绿绿的纸,撕了一些后给南槐瑾,南槐瑾一看,上面有早中晚,原来是餐票。还给南槐瑾多发了一个搪瓷缸子,缸子里放了一把不锈钢餐叉。
搪瓷缸子上还印有江北校长短训班第一期纪念的红字。南槐瑾在看人家报到时都没有领这个缸子。“谭老师,这是不是只发了我一个人呀?”
“这是一个样品,先发给你用,我看你出门肯定不多,没有带饭钵子吧。”谭四平说。
“还需要带饭钵子?”南槐瑾不解地问。
“你看过西游记没有,你看唐僧到西天取经就自带饭钵子。”谭四平带开玩笑地说。
“您说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的紫金钵?”
“是呀。你到省城来培训,某种意义上说,还不是来取经。走,你肯定还找不到食堂和宿舍。我先带你去吃饭,然后再送你到宿舍。”谭四平对南槐瑾很是热情。南槐瑾也很受感动。
有人引路,这学校就显得更小,只几分钟,就走到食堂。谭四平和南槐瑾就在那花花绿绿的餐票里扯下一张带有晚字的餐票给食堂的炊事员。
那个炊事员就接过南槐瑾手中的饭钵子,南槐瑾赶紧说:“师傅,这钵子我还没有洗。”
那炊事员就拿着南槐瑾的饭钵子到一个水龙头下冲了下,过来给南槐瑾打饭菜时对谭四平说:“谭主任,这是你的儿子?”
“我哪有这么大的儿子,这是蒹葭市雎县杨柳小学的校长南槐瑾。”谭四平介绍说。
“什么,这么大点娃就当校长了?了不起!”那个炊事员本来给南槐瑾已经打好了饭菜的,现在又把伸出来的钵子缩回去,又在菜盆里给南槐瑾舀了几片肉。
南槐瑾见了就说:“谢谢师傅。”
“小伙子,不容易,这么大点岁数就参加工作了,还当上了校长,到省里来培训,肯定会成大器的。好好干哟。”那个师傅说。
“谢谢夸奖,我会努力的。”南槐瑾和谭四平就端着饭钵子到餐桌那里吃饭。
这餐桌比南槐瑾的杨柳小学用课桌改的餐桌要强多了,是八仙桌。靠桌子的是四张条凳。人少就可以各据一方。人多就可以坐八人。那时吃饭都快,所以餐桌的利用率就高。
几分钟,南槐瑾就吃完了饭,谭四平就笑南槐瑾:“小南,我发现你吃饭没有嚼,好像就往嘴里倒的。这样吃容易伤胃,年轻时无所谓,等你像我这个年龄了,你就知道厉害了。以后吃饭要记住细嚼慢咽。至少在口里嚼五下才能吞下去。”
“好,我今后注意。”南槐瑾应道。
南涧秋早就在家给南槐瑾几姊妹讲过,别人给你的忠告,就是你不赞成,也不要反对,更不要争论。就是你不同意,你也应该先答应,然后我行我素都可以。如果当场反对,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不说,还会招致人家反感。像现在谭四平对南槐瑾吃饭的速度忠告,南槐瑾心里是不赞成的,又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必要争个长短。
谭四平对南槐瑾越发有了好感,因为以他的观察,像南槐瑾这个年龄段是最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的。南槐瑾能够虚心听,而且不和自己争,凭这一点,就说明他的家教好。谭四平实际是在观察南槐瑾,看他这么稳沉,心里也十分高兴。
两人吃了饭,南槐瑾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钵子和谭四平的钵子拿着去洗了,回转来时,谭四平就帮着南槐瑾拿着饭钵子,南槐瑾就背包,抱书,两人往寝室走去。
学校是原先的布局,那时似乎没有考虑布局问题。后来南槐瑾在搞学校建设时,特别注意学校建筑按功能布局。
现在的省教育学院还是草创时期,食宿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现在南槐瑾和谭四平就是要穿过学校。食堂在东边,宿舍在西边,南槐瑾问了谭四平东南西北的方位后笑了。
当时是冬季的阴天晚上,确实无法分辨方位。南槐瑾把方位搞清楚了就觉得好笑。
“小南,你笑什么?”谭四平见南槐瑾突然发笑,还以为自己有那点不妥,把自己周身看了一遍问。
“喔,刚才我看了食堂和寝室的方位,想起来我们那个地方的一个笑话,就忍不住笑了。谭主任,我没有礼貌。”南槐瑾赶紧赔小心说。“你这有什么错。你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到的笑话讲了我也笑笑。”“好。这个故事叫东食西宿。”-- by:dad856|65025|16701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