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盛夏,白天酷暑难耐,人们往往到晚上才能感受到夜风的凉爽,才能静下心来。
这天深夜,连云堡城头那个狭小的签押房内,白天处于昏睡之中,现在精神正旺的达扎路恭,闲来无事拿出当年方重勇“恐吓”他的信件读了起来。
他现在办公的时间正好是跟别人反着来的。在这封信里面,方重勇讲了一个叫“黔之驴”的故事。
黔地无驴,有人带了驴过去,起初那边的老虎还不敢把驴怎么样,因为担心驴很凶猛。但之后逐渐试探,便知道驴无甚本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那时候方重勇就是以此暗示吐蕃只是“黔之驴”外强中干,压根在边境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正因为这封信,达扎路恭便知道那时候的沙州刺史,都已经看穿了吐蕃的虚实,故而不敢打大唐的主意。
一个沙州刺史都有如此能耐,面对当时的大唐又有谁敢造次呢?
可是现在看来,达扎路恭有点被回旋镖糊脸的羞辱感。
原来,大唐才是那只驴啊!至少现在的大唐已经是那只驴了!
只要老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不断试探底线,那么……入主关中,或许根本不是什么妄想!
达扎路恭现在用兵也是这个原则,没有顾头不顾腚的全军押上,而是凑到一个伸手可以够得着长安的地方,在此潜伏、整军,然后逐步试探。
正如黔之驴中,老虎试探外强中干的驴子一样。
正在这时,一个东本(东岱的军事主官,约等于千夫长,但权力更大)走进狭小的签押房,对达扎路恭禀告道:“大论,有贼人穿过三道明哨,射杀我士卒十多人后扬长而去。我派兵追击,又被杀五人,还是让贼人逃了,请大论责罚。”
“贼人有多少人?”
这位东本叽里咕噜一大通,达扎路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仅一人而已。”
这位东本低着头,有些惭愧的说道。
“带我去看看。”
达扎路恭站起身,他跟在东本后面来到连云堡外的营地。一众将领围着十多具尸体,每个人身上都插着一枚箭矢。
“是大唐军中神射,但未必只有一人,是你们只发现了一人。”
达扎路恭十分镇定的说道,他从一个尸体上拔出箭矢,发现这枚雕翎箭做工精细,堪称艺术。箭羽附近处的箭杆上写了一个“王”字。
那是老虎额头的皱纹!
达扎路恭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烦躁。
按吐蕃军法,大军扎营,外围需要有四道明哨和三道暗哨。然而来到关中以后,就只剩下三道明哨了。
至于为什么嘛,概括一下就是天太热了,一个月拿八百块的吐蕃基层士卒受不了。
军法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夜,他们就是被人摸哨了,而且还是悄悄摸进来以后,从容射杀毫无防备的吐蕃军士卒,最后从容离去。
根据达扎路恭的推测,潜入进来杀人的只有一个人,但外围接应的可就未必只有一个人了。
即便是站在敌对的位置,达扎路恭也要说一句:干得漂亮!
此刻,他仿佛看到当年那个身子尚未长定型的男人,笑嘻嘻的,以开玩笑的口吻威胁道:“你不会以为你是老虎我是驴吧?”
唐军精锐摸到吐蕃军大营内杀人,此行风险极大,如果折损,十分不划算。
可是,方清却依旧派人来了。
他是为了杀那几个因为炎热晚上打瞌睡的吐蕃军中歪瓜裂枣么?
不不不,他是为了打乱吐蕃人的节奏,打击吐蕃军的士气,进而放手一搏!
换言之,此刻方清和他麾下的汴州军才是老虎,正在试探吐蕃军这头驴呢!
想到这一茬,达扎路恭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今日之事,不得声张。
明日起,纳囊·赤托杰带本部人马拔营起寨,再点齐一万兵攻邠州,试试唐军的虚实如何。”
达扎路恭沉声说道。
方清既然开始试探吐蕃军的虚实,那么他也可以试探唐军的虚实。
这是老虎全力以赴之前的摸底!
“大论,如今盛夏,关中酷热难耐,军中遍生疾病,仓促出兵,只怕是……”
纳囊·赤托杰此前就败过一阵,此刻依旧心有余悸不敢妄动。
他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为什么唐军摸哨摸得这么轻松?因为吐蕃人本该重甲披身来执勤,那样的话,唐军就算再来一百个神射手,也别想讨到什么好处。
正因为热,所以士卒们体力很差,很多都带病执勤,没有谁愿意穿上那几十公斤重的全身甲。
即便是上官要求他们执勤的时候披甲,他们也是随便做做样子,等没人巡视的时候,就脱下来。
至于吐蕃人为什么不和唐军对射……因为吐蕃弓弱,不堪一用,只能干瞪眼呗。
这里的“弓弱”是说的射术很差,而不是单指武器不行。
这个评价不仅是与吐蕃对阵的唐军将领都会提一嘴的事情,就连吐蕃内部也知道,在军中诸兵种之中,吐蕃射手的素质最差,也没什么地位。
没错,弓箭本身,吐蕃还算重视,后勤也有专人保养。但是提到射术,那就真抽象到一言难尽了。在吐蕃国内,不仅不重视射术,宗教层面还相当歧视射手。
敌人射术好,那打仗就穿厚一点呀!你跟他对射有什么意思?
这在吐蕃军中几乎是共识了。
一看今日这波摸哨,就知道背后那个人,对吐蕃的一切,都知之甚详!
他知道吐蕃军的编制,平日喜欢怎么布置大营,吐蕃人来到关中不适应水土不服受到很大影响,还知道吐蕃弓箭手很烂,没法做到“对等还击”。
这个人了解吐蕃军的一切习惯!
“倘若方清不是汴州军主将,这一趟要轻松许多。”
达扎路恭自言自语了一句,他叹了口气,挥挥手屏退了一旁的将领。
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一定不是你的挚爱亲朋,而是你的敌人。
越是重视你的敌人,那么他就对你越是了解!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一种“厚爱”。
达扎路恭此刻很后悔,当年就应该趁着方清(那时候还叫方重勇)还没壮大的时候,就一波将其突突了!
现在看来,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而今,要面对这个对吐蕃军极为了解的敌军主将,达扎路恭就觉得肠子悔恨到绞痛。
当年,他可是跟方清说过不少吐蕃国内的事情,只因为内心苦闷,得不到重用,被吐蕃国内那群虫豸整得想杀人,想找个人倾诉而已。
达扎路恭怎么可能想到,自己后来可以反杀那群虫豸,夺取吐蕃国内军政大权呢?
他更没想到,当初神一样的大唐,居然沦落到这般田地,当初那个沙州刺史,竟然都要改朝换代了!
吐蕃赞普大权旁落,大唐天子亦是大权旁落,这对难兄难弟,怎么看怎么感觉……命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方清,有什么阴招你就尽管使出来,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达扎路恭看着天上的星辰,紧握双拳,喃喃自语道。
……
“神射!”
“神射!”
“神射!”
长安灞桥附近的银枪孝节军大营外,一群丘八抽出横刀,对天高呼,气氛热烈到了极致。
一个背后背着箭壶的将军,翻身下马,来到站在这群丘八之中的方重勇面前,单膝跪下抱拳行礼道:“官家,末将昨夜袭吐蕃军大营,射杀敌军十九人,我部无一伤亡!除追击的那五人外,其余十四人,皆为末将亲手射杀!”
“好!”
方重勇将这人扶起,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转过头对身边的元载说道:“来人,记功!战后论功行赏。”
“得令!”
元载笑眯眯的在一本账册上记下了功劳:王栖曜,孤身入敌营,斩吐蕃士卒十四人。
王栖曜是方重勇拆散控鹤军,新建“散员营”后,提拔起来的第一任营主。
这个营不到三百人,却是可以无视军中繁荣缛节,各军之中能打又不听话的刺头都被丢到这里来,凭拳头选出营主!
所以营主一定是最能打的那个!这里没有什么规矩,赢就是唯一的规矩!
方重勇本以为怎么说控鹤军里面也要出几个能人,当选营主实至名归。没想到,选拔营主的时候,居然被车光倩当年在浙西平叛袁晁时提拔的一个校尉,给拔了头筹。
不过这个王栖曜也确实可以,为人敦厚不张扬,箭术又极为精湛,镇得住那群天不怕地不怕的丘八。
此番对阵吐蕃,方重勇便将散员营的人,单独安排打吐蕃人的后勤,夜间袭扰,抓俘虏,刺杀主将等等。
所谓“散员”,即零散使用,不与大部队协调。也可以嚣张的说,一人即一军。
“依官家所言,吐蕃军中明哨部署依旧,大差不差。只是没有暗哨,内部守卫也极为松懈。
末将观察到吐蕃军士卒行动迟缓,或许军中疾病丛生,不适应关中酷暑。”
王栖曜对方重勇抱拳禀告道,这次他孤身入营还有个任务,就是试探吐蕃军虚实,近距离观察一下对方的状态。
以王栖曜所见,吐蕃军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外强中干!
当然了,一个人容易躲也容易跑,王栖曜孤身入营杀十多人全身而退,看似困难重重,实则有惊无险。在大营外围,也有技艺高超的同僚接应他。
吐蕃追兵不知虚实,瞬间被射杀五人,哪里还敢追?
如果王栖曜他们一群人冲进吐蕃军大营,或许可以杀更多敌军,但想全身而退就很难了。
当初控鹤军那支残部“左射营”,方重勇当然可以把他们都宰了,一了百了。只是杀人谁都会,妥善安置就困难了。
散员营正是方重勇喜欢“物尽其用”的体现,让英雄干英雄的事,让好汉干好汉的事。刀剑本无是非,有是非的,是使用刀剑的人!
“大丈夫建功立业,正是时候,就像我们的王将军一样。
机会马上就来了!都散了吧!回去磨刀准备杀敌!”
方重勇大喊一声,围观的丘八们作鸟兽散。不得不说,王栖曜孤身袭营这一手,极大鼓舞了汴州军的士气,打破了军中对吐蕃人的畏惧心思。
还是那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能打还是不能打,不是靠吹出来的!
要看能不能阵斩!
正在这时,元载悄悄的走过来,凑到方重勇身边低声禀告道:“官家,车光倩刚刚派人来报,吐蕃军一部已经向东袭来,正在攻打邠州州治的路上,现在应该已经交手了。”
“嗯,你派个人去通知一声,依计行事!”
方重勇吩咐了一句,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此前,车光倩在邠州以北,沿着泾水的两侧谷地,设置了三道防线!看似好像很多,实则谷地狭窄,花费不了多少气力。
吐蕃军此举也不太明智,因为按照达扎路恭的设想,应该是唐军出邠州向西,和吐蕃军在浅水源一带的开阔地决战。
孤军沿着泾水东进,即便是攻克邠州州治,也是沿着泾水南下慢慢啃防线。
吐蕃军此举,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试试汴州军的成色,看看汴州军是不是“黔之驴”!
如果汴州军是老虎,那么达扎路恭会稳一手,等气温下降一些,吐蕃军状态好一些再说。
如果汴州军不堪一击,只是头驴,那么对不住了,吐蕃军会大举南下,不计工本的雷霆出击,打出最凶猛攻击,一路将方重勇和汴州军推到蒲州,甚至推下黄河喂鱼!
“官家,车将军那边会不会顶不住?”
元载小声询问道。
“有可能,但是不要紧。”
方重勇摆了摆手,似乎并不担心。
他现在在憋大招,要等达扎路恭麾下的吐蕃军快没气力了以后,才能使出来。虽然他现在也能摆吐蕃人一道,但是现在还太早了点,没法让吐蕃人伤筋动骨。
“对了,你写封信,提醒一下车光倩,不要硬抗,一点点的往南面撤。甚至不必困守邠州,把邠州百姓疏散到长安来就行了。”
方重勇对元载吩咐道。
哪怕是既定方针,方重勇也担心车光倩玩砸了。守不住邠州没什么大不了的,吓跑了吐蕃人,那就罪大恶极了。
他现在就担心车光倩把吐蕃人的偏师打懵,把达扎路恭吓跑。
这天深夜,连云堡城头那个狭小的签押房内,白天处于昏睡之中,现在精神正旺的达扎路恭,闲来无事拿出当年方重勇“恐吓”他的信件读了起来。
他现在办公的时间正好是跟别人反着来的。在这封信里面,方重勇讲了一个叫“黔之驴”的故事。
黔地无驴,有人带了驴过去,起初那边的老虎还不敢把驴怎么样,因为担心驴很凶猛。但之后逐渐试探,便知道驴无甚本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那时候方重勇就是以此暗示吐蕃只是“黔之驴”外强中干,压根在边境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正因为这封信,达扎路恭便知道那时候的沙州刺史,都已经看穿了吐蕃的虚实,故而不敢打大唐的主意。
一个沙州刺史都有如此能耐,面对当时的大唐又有谁敢造次呢?
可是现在看来,达扎路恭有点被回旋镖糊脸的羞辱感。
原来,大唐才是那只驴啊!至少现在的大唐已经是那只驴了!
只要老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不断试探底线,那么……入主关中,或许根本不是什么妄想!
达扎路恭现在用兵也是这个原则,没有顾头不顾腚的全军押上,而是凑到一个伸手可以够得着长安的地方,在此潜伏、整军,然后逐步试探。
正如黔之驴中,老虎试探外强中干的驴子一样。
正在这时,一个东本(东岱的军事主官,约等于千夫长,但权力更大)走进狭小的签押房,对达扎路恭禀告道:“大论,有贼人穿过三道明哨,射杀我士卒十多人后扬长而去。我派兵追击,又被杀五人,还是让贼人逃了,请大论责罚。”
“贼人有多少人?”
这位东本叽里咕噜一大通,达扎路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仅一人而已。”
这位东本低着头,有些惭愧的说道。
“带我去看看。”
达扎路恭站起身,他跟在东本后面来到连云堡外的营地。一众将领围着十多具尸体,每个人身上都插着一枚箭矢。
“是大唐军中神射,但未必只有一人,是你们只发现了一人。”
达扎路恭十分镇定的说道,他从一个尸体上拔出箭矢,发现这枚雕翎箭做工精细,堪称艺术。箭羽附近处的箭杆上写了一个“王”字。
那是老虎额头的皱纹!
达扎路恭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烦躁。
按吐蕃军法,大军扎营,外围需要有四道明哨和三道暗哨。然而来到关中以后,就只剩下三道明哨了。
至于为什么嘛,概括一下就是天太热了,一个月拿八百块的吐蕃基层士卒受不了。
军法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夜,他们就是被人摸哨了,而且还是悄悄摸进来以后,从容射杀毫无防备的吐蕃军士卒,最后从容离去。
根据达扎路恭的推测,潜入进来杀人的只有一个人,但外围接应的可就未必只有一个人了。
即便是站在敌对的位置,达扎路恭也要说一句:干得漂亮!
此刻,他仿佛看到当年那个身子尚未长定型的男人,笑嘻嘻的,以开玩笑的口吻威胁道:“你不会以为你是老虎我是驴吧?”
唐军精锐摸到吐蕃军大营内杀人,此行风险极大,如果折损,十分不划算。
可是,方清却依旧派人来了。
他是为了杀那几个因为炎热晚上打瞌睡的吐蕃军中歪瓜裂枣么?
不不不,他是为了打乱吐蕃人的节奏,打击吐蕃军的士气,进而放手一搏!
换言之,此刻方清和他麾下的汴州军才是老虎,正在试探吐蕃军这头驴呢!
想到这一茬,达扎路恭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今日之事,不得声张。
明日起,纳囊·赤托杰带本部人马拔营起寨,再点齐一万兵攻邠州,试试唐军的虚实如何。”
达扎路恭沉声说道。
方清既然开始试探吐蕃军的虚实,那么他也可以试探唐军的虚实。
这是老虎全力以赴之前的摸底!
“大论,如今盛夏,关中酷热难耐,军中遍生疾病,仓促出兵,只怕是……”
纳囊·赤托杰此前就败过一阵,此刻依旧心有余悸不敢妄动。
他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为什么唐军摸哨摸得这么轻松?因为吐蕃人本该重甲披身来执勤,那样的话,唐军就算再来一百个神射手,也别想讨到什么好处。
正因为热,所以士卒们体力很差,很多都带病执勤,没有谁愿意穿上那几十公斤重的全身甲。
即便是上官要求他们执勤的时候披甲,他们也是随便做做样子,等没人巡视的时候,就脱下来。
至于吐蕃人为什么不和唐军对射……因为吐蕃弓弱,不堪一用,只能干瞪眼呗。
这里的“弓弱”是说的射术很差,而不是单指武器不行。
这个评价不仅是与吐蕃对阵的唐军将领都会提一嘴的事情,就连吐蕃内部也知道,在军中诸兵种之中,吐蕃射手的素质最差,也没什么地位。
没错,弓箭本身,吐蕃还算重视,后勤也有专人保养。但是提到射术,那就真抽象到一言难尽了。在吐蕃国内,不仅不重视射术,宗教层面还相当歧视射手。
敌人射术好,那打仗就穿厚一点呀!你跟他对射有什么意思?
这在吐蕃军中几乎是共识了。
一看今日这波摸哨,就知道背后那个人,对吐蕃的一切,都知之甚详!
他知道吐蕃军的编制,平日喜欢怎么布置大营,吐蕃人来到关中不适应水土不服受到很大影响,还知道吐蕃弓箭手很烂,没法做到“对等还击”。
这个人了解吐蕃军的一切习惯!
“倘若方清不是汴州军主将,这一趟要轻松许多。”
达扎路恭自言自语了一句,他叹了口气,挥挥手屏退了一旁的将领。
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一定不是你的挚爱亲朋,而是你的敌人。
越是重视你的敌人,那么他就对你越是了解!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一种“厚爱”。
达扎路恭此刻很后悔,当年就应该趁着方清(那时候还叫方重勇)还没壮大的时候,就一波将其突突了!
现在看来,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而今,要面对这个对吐蕃军极为了解的敌军主将,达扎路恭就觉得肠子悔恨到绞痛。
当年,他可是跟方清说过不少吐蕃国内的事情,只因为内心苦闷,得不到重用,被吐蕃国内那群虫豸整得想杀人,想找个人倾诉而已。
达扎路恭怎么可能想到,自己后来可以反杀那群虫豸,夺取吐蕃国内军政大权呢?
他更没想到,当初神一样的大唐,居然沦落到这般田地,当初那个沙州刺史,竟然都要改朝换代了!
吐蕃赞普大权旁落,大唐天子亦是大权旁落,这对难兄难弟,怎么看怎么感觉……命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方清,有什么阴招你就尽管使出来,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达扎路恭看着天上的星辰,紧握双拳,喃喃自语道。
……
“神射!”
“神射!”
“神射!”
长安灞桥附近的银枪孝节军大营外,一群丘八抽出横刀,对天高呼,气氛热烈到了极致。
一个背后背着箭壶的将军,翻身下马,来到站在这群丘八之中的方重勇面前,单膝跪下抱拳行礼道:“官家,末将昨夜袭吐蕃军大营,射杀敌军十九人,我部无一伤亡!除追击的那五人外,其余十四人,皆为末将亲手射杀!”
“好!”
方重勇将这人扶起,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转过头对身边的元载说道:“来人,记功!战后论功行赏。”
“得令!”
元载笑眯眯的在一本账册上记下了功劳:王栖曜,孤身入敌营,斩吐蕃士卒十四人。
王栖曜是方重勇拆散控鹤军,新建“散员营”后,提拔起来的第一任营主。
这个营不到三百人,却是可以无视军中繁荣缛节,各军之中能打又不听话的刺头都被丢到这里来,凭拳头选出营主!
所以营主一定是最能打的那个!这里没有什么规矩,赢就是唯一的规矩!
方重勇本以为怎么说控鹤军里面也要出几个能人,当选营主实至名归。没想到,选拔营主的时候,居然被车光倩当年在浙西平叛袁晁时提拔的一个校尉,给拔了头筹。
不过这个王栖曜也确实可以,为人敦厚不张扬,箭术又极为精湛,镇得住那群天不怕地不怕的丘八。
此番对阵吐蕃,方重勇便将散员营的人,单独安排打吐蕃人的后勤,夜间袭扰,抓俘虏,刺杀主将等等。
所谓“散员”,即零散使用,不与大部队协调。也可以嚣张的说,一人即一军。
“依官家所言,吐蕃军中明哨部署依旧,大差不差。只是没有暗哨,内部守卫也极为松懈。
末将观察到吐蕃军士卒行动迟缓,或许军中疾病丛生,不适应关中酷暑。”
王栖曜对方重勇抱拳禀告道,这次他孤身入营还有个任务,就是试探吐蕃军虚实,近距离观察一下对方的状态。
以王栖曜所见,吐蕃军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外强中干!
当然了,一个人容易躲也容易跑,王栖曜孤身入营杀十多人全身而退,看似困难重重,实则有惊无险。在大营外围,也有技艺高超的同僚接应他。
吐蕃追兵不知虚实,瞬间被射杀五人,哪里还敢追?
如果王栖曜他们一群人冲进吐蕃军大营,或许可以杀更多敌军,但想全身而退就很难了。
当初控鹤军那支残部“左射营”,方重勇当然可以把他们都宰了,一了百了。只是杀人谁都会,妥善安置就困难了。
散员营正是方重勇喜欢“物尽其用”的体现,让英雄干英雄的事,让好汉干好汉的事。刀剑本无是非,有是非的,是使用刀剑的人!
“大丈夫建功立业,正是时候,就像我们的王将军一样。
机会马上就来了!都散了吧!回去磨刀准备杀敌!”
方重勇大喊一声,围观的丘八们作鸟兽散。不得不说,王栖曜孤身袭营这一手,极大鼓舞了汴州军的士气,打破了军中对吐蕃人的畏惧心思。
还是那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能打还是不能打,不是靠吹出来的!
要看能不能阵斩!
正在这时,元载悄悄的走过来,凑到方重勇身边低声禀告道:“官家,车光倩刚刚派人来报,吐蕃军一部已经向东袭来,正在攻打邠州州治的路上,现在应该已经交手了。”
“嗯,你派个人去通知一声,依计行事!”
方重勇吩咐了一句,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此前,车光倩在邠州以北,沿着泾水的两侧谷地,设置了三道防线!看似好像很多,实则谷地狭窄,花费不了多少气力。
吐蕃军此举也不太明智,因为按照达扎路恭的设想,应该是唐军出邠州向西,和吐蕃军在浅水源一带的开阔地决战。
孤军沿着泾水东进,即便是攻克邠州州治,也是沿着泾水南下慢慢啃防线。
吐蕃军此举,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试试汴州军的成色,看看汴州军是不是“黔之驴”!
如果汴州军是老虎,那么达扎路恭会稳一手,等气温下降一些,吐蕃军状态好一些再说。
如果汴州军不堪一击,只是头驴,那么对不住了,吐蕃军会大举南下,不计工本的雷霆出击,打出最凶猛攻击,一路将方重勇和汴州军推到蒲州,甚至推下黄河喂鱼!
“官家,车将军那边会不会顶不住?”
元载小声询问道。
“有可能,但是不要紧。”
方重勇摆了摆手,似乎并不担心。
他现在在憋大招,要等达扎路恭麾下的吐蕃军快没气力了以后,才能使出来。虽然他现在也能摆吐蕃人一道,但是现在还太早了点,没法让吐蕃人伤筋动骨。
“对了,你写封信,提醒一下车光倩,不要硬抗,一点点的往南面撤。甚至不必困守邠州,把邠州百姓疏散到长安来就行了。”
方重勇对元载吩咐道。
哪怕是既定方针,方重勇也担心车光倩玩砸了。守不住邠州没什么大不了的,吓跑了吐蕃人,那就罪大恶极了。
他现在就担心车光倩把吐蕃人的偏师打懵,把达扎路恭吓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