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依旧顶着太阳前行,诸葛瑾听后微微叹气:“此时不同往日,子璜且先忍耐下吧。”
“近日武昌城中有一说法,不知子璜听说过没有?”
全琮皱眉:“什么说法?”
诸葛瑾轻哼一声:“说当下至尊身前最为得用之人,就是胡、吕、葛、隐四人。”
全琮摇了摇头:“胡伟则倒还好说,他是至尊亲信重臣。葛玄隐蕃一个道士一个降臣,都是在为至尊建极造势之人。”
“惟独这个执掌校事的吕壹最为可恶!”
就在全琮吐槽之时,走在前面的丞相顾雍忽然转过半个身子,皱眉目视了全琮一眼,而后继续向前。
于是全琮也不敢再多说。
西山距离武昌城约有五里,其中还要爬一段山路。等到一众臣子在洞玄观前的空地排列完好之后,孙权才示意吕壹上前叩响洞玄观的山门。
显然,这都是早已排练好的桥段。
吕壹刚刚叩门,转瞬之后洞玄观的山门大开,葛玄葛天师从内走出。葛玄须发略微有些斑白,身披一件画有八卦形状的道袍,快步走到孙权的身前躬身一礼。
“恭迎至尊出巡!贫道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还请入观。”
孙权微微颔首:“天师先请。”
听闻孙权这般客气的话,葛玄也只是领先半个身子,侧身指引着孙权向内走去。两人入了山门,复又爬了许多阶梯,才走到正殿中拜了三拜。
至于后面跟着的那些臣子,也亦步亦趋的入了正殿。好在洞玄观修的宽大,如同吴王宫正殿一般,臣子们终于也能躲躲暑热了。
道童们为大臣们一一发了席子,众人坐下之后,目光也都集在了最前方对坐的孙权和葛玄二人身上。至于坐在后面看不到的,也将自己的耳朵支棱了起来。
葛玄俯身拜了一礼,而后说道:“承蒙至尊恩德,小观得以落成,实乃福生无量之善行。今日至尊出巡至此,贫道近日也有所得,欲向至尊禀明一二。”
孙权轻轻颔首:“天师请说。”
葛玄一甩拂尘,也不知是胸腔共鸣、还是这殿中有什么扬声的法门,声音竟变得异常洪亮起来:
“武昌之地有天子气,汉祚已衰,此地当有王者出!”
孙权似乎也被葛玄的音量惊了一瞬,面容不解的问道:“天师此话是何意?”
葛玄不紧不慢的说道:“贫道有三句话可说!”
“天师请说。”
葛玄看向吴国的一众臣子:
“武昌实拥江汉要冲,龟蛇两山夹峙长江,西控荆襄而东锁柴桑,龙脉交融之处,汉水龙脉移至长江。贫道观天文而察地气,武昌当出天子!此其一也!”
“武昌星分翼轸,下照重楼。太乙游宫临太微西垣,荧惑退舍而紫气贯天穹,正合天子当兴!此其二也!”
“今年夏口、武昌二地并言黄龙、凤凰出现,祥瑞出而德行至。所谓天子,天下至德之人也,黄龙、凤凰祥瑞,正昭示帝业兴盛!此其三也!”
全琮坐在殿中席上看着葛玄仙风道骨的在那讲述吉兆,心里倒也真的被绕了进去,紧接着好奇了起来。
是如自己一般的臣子因缘际会,集在吴王身侧做出这等事业,还是王者帝业本乃天授,吴王本就该成就帝业?
这种问题当然一时间想不透彻。
听着葛玄在前面与吴王讲授着那些高深的道家理论,全琮听不甚懂,只觉无聊、甚至有些昏昏欲睡之感。
可当全琮看到吕壹站在一边,如同殿中侍御史一般左右巡视之时,心中的厌恶愈加深了一层。
且先让此辈嚣张些时日!
……
八月一日的武昌城外,骄阳似火,秋老虎依旧酷烈。可再往北面的豫州颍川郡中,却雷电闪动,暴雨倾盆一般的挥洒而下。
百姓们早就被安排到了屋中躲雨,而司马昭与山涛二人站在屋檐之下,看着入注的暴雨愣愣出神。
司马昭轻咽了下口水:“巨源兄,许昌最近几年的天气档案,郡中都辑录成册发下来,你我也都看过了。”
“过去几年,可并没有这么大的雨!当下乃是正午,你看着天色如墨一般,几乎看不见多少光亮。有些反常啊!”
山涛叹了一声:“最近几年是没有如此大的雨。可再往前呢?”
“再往前?”司马昭吸了口冷气:“巨源兄是说黄初四年的大雨?那时我年龄尚小,记不得那么清楚,只记得好似下了一个夏天一般,而且城中还进了许多水。”
山涛点头:“子上那时是在洛阳吧?”
“对。”
“我在河内家中,大雨断断续续下了将近三月。黄河、伊水、洛水尽皆溢出,而洛阳就更惨了。”山涛絮絮叨叨的说着:“我听人说,洛阳城中洪水平地可高四丈五尺!”
司马昭恍然:“我想起来了!巨源兄还记得崇文观发下来的诗选中,有一篇雍丘王的么?”
山涛问道:“伊洛广且深?”
“对。”司马昭道:“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这诗我有些印象。”山涛接着说道:“而这颍川郡中的天气记录中写得分明,颍川郡中大雨连着下了百日,为史册中仅见之事。而且记录中还说,许昌城的城墙、宫室都被毁坏许多。”
司马昭叹了一声:“莫非这太和四年,也要如黄初四年一般发水吗?也不知是不是这‘四’字犯了什么忌讳,否则何至于此?”
山涛感慨道:“前些时日修筑堤坝,那时你我还不理解,今日便知晓堤坝之重要了。你我二人在颍川郡中负责屯田之事,方知天下之事为大不易!”
司马昭倚着墙根坐在了地上,喃喃道:“谁说不是呢?农事艰难,百业艰难,国事艰难。好不容易风调雨顺几年,可这天气看上去又像是洪水欲来。”
“巨源兄,我今日方知朝廷艰难。你我二人在颍川一地,仅仅面对暴雨、沟渠就窘迫如此。朝廷上下这么多郡县、这么广的地方,一一都要照看到,岂不更艰难百倍?”
山涛看了司马昭一眼:“那就更需要令尊这种大才之人辅佐朝政了。”
“那是自然。”司马昭回应道:“我父身为三公,在阁中辅弼陛下、在军中参知军事。我家中叔父为凉州刺史统管一州,族叔为九卿执掌要务,兄长在扬州任从事尽心用命。就不知我何时能坐到他们这种位子上。”
山涛沉默了几瞬:“子上高门子弟,腹中又有才学如此,早晚必为国家栋梁!”
话音刚落,山涛似乎瞧见了远处有个模糊的黑影朝着这边行来,连忙用手肘怼了怼司马昭。
二人看了半晌,才发现那是一个车队。等到车队越走越近,山涛和司马昭才猛得发现,这正是豫州刺史黄权的车驾!(本章完)
“近日武昌城中有一说法,不知子璜听说过没有?”
全琮皱眉:“什么说法?”
诸葛瑾轻哼一声:“说当下至尊身前最为得用之人,就是胡、吕、葛、隐四人。”
全琮摇了摇头:“胡伟则倒还好说,他是至尊亲信重臣。葛玄隐蕃一个道士一个降臣,都是在为至尊建极造势之人。”
“惟独这个执掌校事的吕壹最为可恶!”
就在全琮吐槽之时,走在前面的丞相顾雍忽然转过半个身子,皱眉目视了全琮一眼,而后继续向前。
于是全琮也不敢再多说。
西山距离武昌城约有五里,其中还要爬一段山路。等到一众臣子在洞玄观前的空地排列完好之后,孙权才示意吕壹上前叩响洞玄观的山门。
显然,这都是早已排练好的桥段。
吕壹刚刚叩门,转瞬之后洞玄观的山门大开,葛玄葛天师从内走出。葛玄须发略微有些斑白,身披一件画有八卦形状的道袍,快步走到孙权的身前躬身一礼。
“恭迎至尊出巡!贫道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还请入观。”
孙权微微颔首:“天师先请。”
听闻孙权这般客气的话,葛玄也只是领先半个身子,侧身指引着孙权向内走去。两人入了山门,复又爬了许多阶梯,才走到正殿中拜了三拜。
至于后面跟着的那些臣子,也亦步亦趋的入了正殿。好在洞玄观修的宽大,如同吴王宫正殿一般,臣子们终于也能躲躲暑热了。
道童们为大臣们一一发了席子,众人坐下之后,目光也都集在了最前方对坐的孙权和葛玄二人身上。至于坐在后面看不到的,也将自己的耳朵支棱了起来。
葛玄俯身拜了一礼,而后说道:“承蒙至尊恩德,小观得以落成,实乃福生无量之善行。今日至尊出巡至此,贫道近日也有所得,欲向至尊禀明一二。”
孙权轻轻颔首:“天师请说。”
葛玄一甩拂尘,也不知是胸腔共鸣、还是这殿中有什么扬声的法门,声音竟变得异常洪亮起来:
“武昌之地有天子气,汉祚已衰,此地当有王者出!”
孙权似乎也被葛玄的音量惊了一瞬,面容不解的问道:“天师此话是何意?”
葛玄不紧不慢的说道:“贫道有三句话可说!”
“天师请说。”
葛玄看向吴国的一众臣子:
“武昌实拥江汉要冲,龟蛇两山夹峙长江,西控荆襄而东锁柴桑,龙脉交融之处,汉水龙脉移至长江。贫道观天文而察地气,武昌当出天子!此其一也!”
“武昌星分翼轸,下照重楼。太乙游宫临太微西垣,荧惑退舍而紫气贯天穹,正合天子当兴!此其二也!”
“今年夏口、武昌二地并言黄龙、凤凰出现,祥瑞出而德行至。所谓天子,天下至德之人也,黄龙、凤凰祥瑞,正昭示帝业兴盛!此其三也!”
全琮坐在殿中席上看着葛玄仙风道骨的在那讲述吉兆,心里倒也真的被绕了进去,紧接着好奇了起来。
是如自己一般的臣子因缘际会,集在吴王身侧做出这等事业,还是王者帝业本乃天授,吴王本就该成就帝业?
这种问题当然一时间想不透彻。
听着葛玄在前面与吴王讲授着那些高深的道家理论,全琮听不甚懂,只觉无聊、甚至有些昏昏欲睡之感。
可当全琮看到吕壹站在一边,如同殿中侍御史一般左右巡视之时,心中的厌恶愈加深了一层。
且先让此辈嚣张些时日!
……
八月一日的武昌城外,骄阳似火,秋老虎依旧酷烈。可再往北面的豫州颍川郡中,却雷电闪动,暴雨倾盆一般的挥洒而下。
百姓们早就被安排到了屋中躲雨,而司马昭与山涛二人站在屋檐之下,看着入注的暴雨愣愣出神。
司马昭轻咽了下口水:“巨源兄,许昌最近几年的天气档案,郡中都辑录成册发下来,你我也都看过了。”
“过去几年,可并没有这么大的雨!当下乃是正午,你看着天色如墨一般,几乎看不见多少光亮。有些反常啊!”
山涛叹了一声:“最近几年是没有如此大的雨。可再往前呢?”
“再往前?”司马昭吸了口冷气:“巨源兄是说黄初四年的大雨?那时我年龄尚小,记不得那么清楚,只记得好似下了一个夏天一般,而且城中还进了许多水。”
山涛点头:“子上那时是在洛阳吧?”
“对。”
“我在河内家中,大雨断断续续下了将近三月。黄河、伊水、洛水尽皆溢出,而洛阳就更惨了。”山涛絮絮叨叨的说着:“我听人说,洛阳城中洪水平地可高四丈五尺!”
司马昭恍然:“我想起来了!巨源兄还记得崇文观发下来的诗选中,有一篇雍丘王的么?”
山涛问道:“伊洛广且深?”
“对。”司马昭道:“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这诗我有些印象。”山涛接着说道:“而这颍川郡中的天气记录中写得分明,颍川郡中大雨连着下了百日,为史册中仅见之事。而且记录中还说,许昌城的城墙、宫室都被毁坏许多。”
司马昭叹了一声:“莫非这太和四年,也要如黄初四年一般发水吗?也不知是不是这‘四’字犯了什么忌讳,否则何至于此?”
山涛感慨道:“前些时日修筑堤坝,那时你我还不理解,今日便知晓堤坝之重要了。你我二人在颍川郡中负责屯田之事,方知天下之事为大不易!”
司马昭倚着墙根坐在了地上,喃喃道:“谁说不是呢?农事艰难,百业艰难,国事艰难。好不容易风调雨顺几年,可这天气看上去又像是洪水欲来。”
“巨源兄,我今日方知朝廷艰难。你我二人在颍川一地,仅仅面对暴雨、沟渠就窘迫如此。朝廷上下这么多郡县、这么广的地方,一一都要照看到,岂不更艰难百倍?”
山涛看了司马昭一眼:“那就更需要令尊这种大才之人辅佐朝政了。”
“那是自然。”司马昭回应道:“我父身为三公,在阁中辅弼陛下、在军中参知军事。我家中叔父为凉州刺史统管一州,族叔为九卿执掌要务,兄长在扬州任从事尽心用命。就不知我何时能坐到他们这种位子上。”
山涛沉默了几瞬:“子上高门子弟,腹中又有才学如此,早晚必为国家栋梁!”
话音刚落,山涛似乎瞧见了远处有个模糊的黑影朝着这边行来,连忙用手肘怼了怼司马昭。
二人看了半晌,才发现那是一个车队。等到车队越走越近,山涛和司马昭才猛得发现,这正是豫州刺史黄权的车驾!(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