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获得大秦的庇护,很多人还是很心动的,尤其是还可以互市贸易,那就更心动了。

  许多部族首领不是不知道匈奴首领现在生活过得多舒服,别的不说,卖奴隶就已经是赚的盆满钵满。以前是赚了钱没地方用,现在是可以和大秦交易,能享用大秦丰富的商品,那才是人生啊。

  虽说受到的限制不少,但是得到的也很多,对于中小型部落来说,反而是好事,有靠谱大哥和没有靠谱大哥,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使并没有要求现在就给出答复,只是说具体想谈事情,可以派出使者去蓟都。

  并且宣告战争已经结束了,如果有人还想继续开战,大秦也一定奉陪到底。

  面对大秦给的选择,本就也没得选,大多数东胡人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跟大秦混,先解决目前的问题,不受匈奴的侵占。

  先过上匈奴人的日子,至于以后,以后再说。

  草原上的人没有资格想太遥远的事情。

  至于少数的硬骨头,他们的结果也是注定的。

  即便是硬骨头,也不敢直接反抗大秦,但是不臣服就已经是有了取死之道。

  他们的未来只有默默消逝。

  就在今年,嬴政成立了大秦安北都护府。

  以王贲为安北都护,尉缭之徒王敖为安北都护丞,冯毋择为安北都护御使,杨端和之子杨毅为安北都护都尉。

  安北都护定于蒙古高原,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地区建城,掌管所有匈奴部落和东胡部落。

  这里处于北方草原的中心地带,能对整个漠北地区形成有效威慑,便于控制草原诸部。

  嬴政要求他们要让所有草原人学习秦话,用秦字,同时推行大秦的政令、法律,维护地方秩序。

  传播大秦的思想和观念,使年轻一代逐渐与传统的部族文化疏远,形成对大秦的文化认同。

  为了分割各部落,在政治上允许大小部落各自为治,制造各部族的高独立性。分别册封爵位官职,在地理地名上保持高度不同,划分不同势力范围,牧场、水源、矿山等。

  要积极在各部族扶持大秦代理人,无论部落内还是部落外都制造权利纷争,外部纷争交由大秦裁决。

  部落壮大起来,就采用‘胡人推恩令’,直接在下一代‘分家’,游牧民族分家可比中原简单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嬴政要求每个部落都要派几个质子的原因。

  还有就是经济管控,将外部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活动引入部族地区,打破原有的经济平衡和自给自足的状态。尽可能分化各部族,使部族内部出现贫富差距加大、职业分化等问题,使不同经济阶层权利阶层的人群产生利益分歧。

  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全面分化胡人,让胡人永远一盘散沙,内部争斗。

  即便草原人口到达了极限,也让他们自己打起来消耗人口,然后大秦介入适当调整势力范围,重置状态,保持动态平衡。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要留下东胡的原因,为的就是让他们互相杀。让胡人局限于草原,胡人互相杀,总好过目光看向中原。

  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他们可以统一,要让他们接受大秦的道德思想。

  当然也不是一味地折腾,不给胡人活路是不行的。草原上总是会有人的,而草原的生产模式生存模式决定了草原永远是中原的直接威胁或潜在威胁。

  现在就是为了让威胁尽可能时间长的潜伏下去,而不是转为直接威胁。

  安北都护府的目的是让胡人无法统一成为大秦的威胁,同样让草原成为大秦的畜牧养殖地,让胡人成为大秦的牲畜供应商。

  安北都护府也是有积极作用的,要做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文化思想交流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胡人也确实可以过得更好一点。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军事威慑,这也是为什么派的主官和军事主官都是久经战阵的将门虎子,派去的不只是行政官员,还有大秦的移民和军队。

  有大秦精锐铁骑镇着,再加上大秦为后盾,这才能让胡人乖乖按照大秦的规矩办事。

  同时大秦不遗余力的吸纳胡人成为秦人。

  只要可以熟练说秦话,愿意入乡随俗,改装易服,遵守大秦的法律,遵守大秦的公序良俗,那就是秦人!

  嬴政并不以血脉论国籍,思想远比血脉靠得住。

  就目前来看,大秦是没有任何外部威胁的。

  草原的人口增长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人口爆炸之前,不用担心外部压力。

  再加上神州对草原的吸纳,以及互市带来的资源平衡,五十年内不用担心出问题。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只要可以让胡人都说秦话写秦字,以后即便真闹起来,那也是内部矛盾了。

  现在的胡人文明程度太低了,都没有成系统的文字,高级文明在有意识的侵蚀下,是可以吞噬改变对方的。

  思想的同化才是真的同化。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衡、行同伦、地同域、币同制,只有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一个集体。

  真正的改变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蓦然回首,已是改天换地。

  秦王政十四年,这一年嬴政并不打算吞并魏国,还可以再缓缓,明年再说。

  而且今年稳一手,也能让楚国那兄友弟恭的三兄弟能放心再打起来。

  他们闲不住的。

  没有任何一个君王可以忍受自己家里还有两个独立的势力。

  而任何一个野心勃勃的野心家也不可能停止吞噬权力的步伐。

  再加上还有嬴政持续不断的挑拨。

  别忘了,每年给尉缭几万金可不是白给的,这位纵横大家收了钱是办事的,而他能发挥出来的威能更是无限。

  韩赵燕的消亡那么顺利,离不开尉缭的功绩,然而他却是声名不显,貌似也没做出来什么大动静。

  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谋者无昭昭之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便是此理。

  但是无论如何,目前对全天下来说都是安宁的一年,起码看起来是这样。

  在今年嬴政也放开高产农作物的限制了,开始自巴蜀与关中逐渐推广,如今大局已定,人口疆域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以放开了。

  农作物的推广与种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不同农作物也要合理化配置种植比例,吃的用的,水果蔬菜,还是要合理配置种植比例的。

  再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粮食关乎民生大事,嬴政也不敢激进。

  哪怕农家和阴阳家用十几年的时间培育良种,在关中和巴蜀也有培育基地,现在的长势也都良好,但是嬴政依旧不敢着急。

  还是要稳一点来,反正现在没有饥荒,不用急。

  等到其余三国学到,那时候天下也只有一国了。

  最多不过五六年了。

  除了高产农作物,还有就是放开了一批经过改进的新型农具,如曲辕犁、扇车、翻车、筒车、耧车等。

  这些都是简单实用,并且制作也简单的农具,有这些,农业生产效率综合提高至少六成以上。

  对于农业生产,农民百业,嬴政一向最是上心,老百姓饿不死帝国就不会倒,这个道理非常朴素。

  民以食为天,只要饿不死,帝国就是稳的。

  帝国的一切都在稳步向前,一切都在蓬勃发展,一切都令嬴政为之满意。

  而现在唯一令嬴政为之不喜也就只有一件事。

  就是道家和阴阳家现在已经多年过去了,前后耗费物资难以计数,算起来至少三四万金,还有医家和农家的协助,但是在长寿药的研发上依旧是成绩渺茫。

  虽然知道急不来,但是嬴政依旧很明确的表达了不满,很明确的给他们施加了压力。

  最近道家和阴阳家压力都很大。

  邹奭最近急得不行,他现在已经基本暂时彻底熄了一切的其他的小心思,是专心在大秦发展。他又不瞎,闭着眼也看得出如果不在大秦发展,那就全天下也没容身之地了。

  他都这把年纪了,就是死也要死在中原啊。

  而且在大秦发展是真的好啊!

  现在正在推进的几个事情,都是留名青史功德无量的事情,现在就算让邹奭离开大秦他也不走,打都打不走。

  徐福还没资格承接嬴政的不满,嬴政的敲打自然是对邹奭的,所以邹奭是真的害怕。

  这些年嬴政权势越来越大,说是呼风唤雨威福由心毫不为过,嬴政只是召见他问了一下进度,只是问了一句:莫不是长生药本就无法炼成?

  就已经吓得邹奭心惊肉跳。

  自章法殿离开以后,邹奭擦了擦额头冷汗,第一时间就去找徐福。

  他这把年纪还受这般惊吓,也是难为他了。

  徐福这些年过的不是一般的好,贵为大秦博士,享受着荣华富贵,深受嬴政信重,每年海量的资源投入,缺什么给什么。

  在咸阳城给他专门修建了豪华的炼丹宫殿,嬴政亲笔提名丹华妙境。

  在整个咸阳,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