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亲卫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监督的机制。
这些质子不是来自同一地方的人,也是各不熟悉,相互监督不怕出什么问题。
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和部族的利益,与他们在大秦的表现息息相关。
大秦的屠刀可不是摆着看的。
而嬴政也会回报他们的忠诚,同样也是为了自上而下的同化。
表现好的质子,大秦会帮助他继承他父亲首领的位子,有大秦的帮助,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这也并不是只有强权压迫他们部族同意,而是这些被嬴政认可的人做首领对整个部族也是大有好处的,毕竟在大秦有人,和大秦的交往中才能在互市贸易中得到公平的机会,以及得到经济扶持。
对大秦来说,这些充分秦化,并且接受对嬴政忠诚教育的质子,也是最好的工具,无论是以胡制胡,还是吸纳蕃兵随同作战,都是更靠谱的对象。
对于大秦的思想文化传播也是最好的媒介,毕竟上行下效向来是最好最快的传播方式。
唯独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许多胡人在咸阳待久了,根本不愿意走!
笑话,在这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随侍在天子左右,谁愿意去恶劣落后的地方喝风吹沙?
差得太多了!
在大秦表现好,是可以做官的!
没错,嬴政为了培养胡人对大秦的认同,为了可以更好控制,对于这些质子,表现良好的会授予官职,毕竟这群人的忠诚度综合来说,甚至比许多七国之人还高。
有许多小部族的质子被要求回去继位的时候,那是真的在嬴政面前嚎啕大哭,苦苦哀求不愿意回去。
事实证明,恩威并施的驯化是极其成功的,这也是皈依者狂热。
每一个回去的人临走之前都是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回去一路哭一路,这一走,回到草原吹风吃雪,再想回到咸阳,那是真的难了。
回去继承部落首领之位的质子,皆是不遗余力的推广大秦的思想和文化,接受过先进文明洗礼的他们实在忍受不了自家落后的境况。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养不熟的白眼狼,但是禽兽之诈能有几何?一旦被发现,这种都被直接处理掉。
而且无论多么受信任,表现得多么出色的部落,嬴政都不允许他们吞并他人过度壮大,一片散沙的高原、草原和西域才是嬴政想要看到的。
现在无论北方还是西方,都是一片稀碎,有着大秦维持秩序,不可能再有统一的机会。
不受大秦干涉的匈奴部落已经没有了,早就在此消彼长中被分食殆尽。
现在匈奴部族足足有十几个,都是各自为政,首领都有着嬴政册封的爵位,是正儿八经的稀碎,在大秦持续性的分化下,不再有统一的可能了,在生存矛盾达到最终限度之前,匈奴不会是问题。
包括势力早就被匈奴挤压的惨不忍睹的东胡,在大秦吞并燕国以后,现在也收到了大秦抛来的橄榄枝。
只要当大秦的狗,就可以活下去,不会被匈奴灭掉。
东胡这么一个松散的部落制游牧群体,原本势力远胜于匈奴,但是在被燕赵数次重创之后,匈奴趁势崛起,现在整个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乃至部分东北平原,属于匈奴与东胡一西一东左右并立,双方矛盾十分剧烈。
草原之上生活艰难困苦,弱肉强食,竞争往往是生死存亡的竞争,很难不拼命。
在匈奴当大秦的狗,得到大秦的支援以后,虽然武器装备少有提高,但是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经济状况好转自然就人口提升,这自然对东胡的威胁越来越大。
主要是匈奴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能和中原贸易,哪怕暗地里被宰的厉害,但是依旧是让他们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这让许多东胡牧民都悄悄投奔匈奴,此消彼长,东胡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甚至可以说匈奴已经开始压制东胡了。
草原的变化永远是极快的,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游牧民族总是现实的,活下去最重要。
因为势力在东北方位,先前在燕国未亡的情况下,东胡想要和大秦交流也难,大秦的势力虽然说不至于力有未逮,但也是得不偿失。
在灭掉燕国以后,庞大的秦国即便是东胡人也是知道的,也不可能不知道,老对手匈奴这些年的情况是因为什么强盛都是一清二楚的。
在大秦势力范围覆盖到东北以后,还没等大秦派人去找狗,就已经有见机快的东胡部落主动上门。
大秦只要臣服,不要合作,对此要先展示实力。
蛮夷畏威不畏德,这个道理嬴政太懂了,不让他们真正怕了,他们不会听话的。
匈奴知道大秦的厉害,是因为被杀怕了,有着深刻的认知。
但是东胡还没有深刻感知到大秦的厉害,还不能理解大秦的可怕。
现在需要先给他们上一课。
当然不是把主动上门的灭掉,是挑几个距离燕国近的,又太跳的,经常袭扰燕国的部落。
同样这也是为了收买燕地人心。
大秦一向是不遗余力保护自己子民的!
这句话也是对胡人说的,犯我大秦,虽远必诛!
现在就让你们见识一下大秦的手段,大秦有的是武力和手段。
这次都没考虑等春天马瘦毛长进攻,直接就在灭燕不久,入秋之时就挑了合适的对象。
在秦王嬴政的最高领导指示下,王翦的战略指挥下,由白亦非率领八千精锐铁骑,亲入草原。
开杀!
这一次对胡人动手,灭了大小部落八个,斩首六千余人,俘虏奴隶四万余人,牛羊马匹等牲畜难以计数。
姬无夜憋屈的在后面扫地。
这次拿战功的机会他没抢到,只分到了一点。
白亦非打完抢完以后,没有多加逗留,立刻就回了燕地。
这一次并不是想灭掉东胡,只是为了立威,要不然就不只是这点动静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动手之前,二十多架机关朱雀和机关蝠翼早就勘察好了地形,另外也找了和东胡相邻,熟悉地形的匈奴数百人,以及燕赵北疆边境的老兵为向导。
更有姬无夜率领两万精锐步兵随后压阵。
在燕地还有王翦和蔡泽做好了防御准备,随时应对东胡人的大举反攻。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兵家之事,从不敢大意。
大秦这突然的出击,也是吓坏了东胡人,诸多部落也是紧急召集,都准备拼命了,结果发现秦军灭了一些邻近燕国的部落就撤退了。
一时之间东胡人也真是摸不着头脑。
至于反击报复,反击报复是万万不敢的,大秦的威名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且不说匈奴,燕赵都被灭了,现在日渐衰弱的东胡人哪里敢捋大秦的虎须?
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一旁眼睁睁看着其他部落被灭的东胡人,现在也是吓得够呛,算是明白没有合作的资格了。
然后大秦就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打了巴掌,该给甜枣了。
这些东胡人果断滑跪,他们不傻,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敢说个不字,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同时,聚集在一起的东胡人,数十名大小首领也是争吵不休。
有那凶悍的,想要主动出击报复,先下手为强,但是这种是少数,受到的支持更少。
笑话,别说灭了燕赵的秦国,就连燕国都打不过,凭什么拼?
多数人还是畏惧大秦,不愿与之直接相抗。
现在怀着畏惧与忧愁的才是多数,大家日子本就不好过,若是再被大秦盯上,那可就真没活路了。
但是现在他们逃也没地方逃了,草原西边现在是匈奴人的地盘,去了一定被吞并。至于更往东北,那还是死了算了,根本不是人去的地方,牛马去了都要死。至于和秦国拼命,那不还是找死吗?
就在所有人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大秦的使者到了。
先是解释了先前出兵的理由:我大秦好生厌战,只是某些孽障,不知天高地厚,妄图袭扰我大秦边境,乱我大秦之土,坏我大秦之民,这才不得已出兵。
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东胡知错就改,愿意臣服大秦,大秦愿意不计前嫌,伟大的天子也愿意为蛮夷之辈带去圣王的光辉。
为东胡安定秩序,开市交易,就像带给匈奴一样,给东胡带来和平与繁荣。
部族首领也可以成为大秦的官员与贵族,所有愿意臣服大秦的部落,也都可以获得大秦的庇护。
众多部落首领听闻大秦使者的解释,无语至极。
真是笑话,我们哪里袭扰你大秦了?你们大秦不是才拿下燕国和赵国吗?而且即便是燕国赵国还在的时候,我们也好几年没去过了。李牧还在的时候,那也不是好惹的啊。
但是也不敢反驳,只能默认。
不过对于大秦剩下的意思,那是听得明白了。
大秦的意思很明确,愿意臣服大秦,那就可以像匈奴人一样日子越过越好。
不愿意臣服,反正之前也有不愿意臣服的匈奴人,但是现在都没了。
这些质子不是来自同一地方的人,也是各不熟悉,相互监督不怕出什么问题。
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和部族的利益,与他们在大秦的表现息息相关。
大秦的屠刀可不是摆着看的。
而嬴政也会回报他们的忠诚,同样也是为了自上而下的同化。
表现好的质子,大秦会帮助他继承他父亲首领的位子,有大秦的帮助,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这也并不是只有强权压迫他们部族同意,而是这些被嬴政认可的人做首领对整个部族也是大有好处的,毕竟在大秦有人,和大秦的交往中才能在互市贸易中得到公平的机会,以及得到经济扶持。
对大秦来说,这些充分秦化,并且接受对嬴政忠诚教育的质子,也是最好的工具,无论是以胡制胡,还是吸纳蕃兵随同作战,都是更靠谱的对象。
对于大秦的思想文化传播也是最好的媒介,毕竟上行下效向来是最好最快的传播方式。
唯独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许多胡人在咸阳待久了,根本不愿意走!
笑话,在这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随侍在天子左右,谁愿意去恶劣落后的地方喝风吹沙?
差得太多了!
在大秦表现好,是可以做官的!
没错,嬴政为了培养胡人对大秦的认同,为了可以更好控制,对于这些质子,表现良好的会授予官职,毕竟这群人的忠诚度综合来说,甚至比许多七国之人还高。
有许多小部族的质子被要求回去继位的时候,那是真的在嬴政面前嚎啕大哭,苦苦哀求不愿意回去。
事实证明,恩威并施的驯化是极其成功的,这也是皈依者狂热。
每一个回去的人临走之前都是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回去一路哭一路,这一走,回到草原吹风吃雪,再想回到咸阳,那是真的难了。
回去继承部落首领之位的质子,皆是不遗余力的推广大秦的思想和文化,接受过先进文明洗礼的他们实在忍受不了自家落后的境况。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养不熟的白眼狼,但是禽兽之诈能有几何?一旦被发现,这种都被直接处理掉。
而且无论多么受信任,表现得多么出色的部落,嬴政都不允许他们吞并他人过度壮大,一片散沙的高原、草原和西域才是嬴政想要看到的。
现在无论北方还是西方,都是一片稀碎,有着大秦维持秩序,不可能再有统一的机会。
不受大秦干涉的匈奴部落已经没有了,早就在此消彼长中被分食殆尽。
现在匈奴部族足足有十几个,都是各自为政,首领都有着嬴政册封的爵位,是正儿八经的稀碎,在大秦持续性的分化下,不再有统一的可能了,在生存矛盾达到最终限度之前,匈奴不会是问题。
包括势力早就被匈奴挤压的惨不忍睹的东胡,在大秦吞并燕国以后,现在也收到了大秦抛来的橄榄枝。
只要当大秦的狗,就可以活下去,不会被匈奴灭掉。
东胡这么一个松散的部落制游牧群体,原本势力远胜于匈奴,但是在被燕赵数次重创之后,匈奴趁势崛起,现在整个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乃至部分东北平原,属于匈奴与东胡一西一东左右并立,双方矛盾十分剧烈。
草原之上生活艰难困苦,弱肉强食,竞争往往是生死存亡的竞争,很难不拼命。
在匈奴当大秦的狗,得到大秦的支援以后,虽然武器装备少有提高,但是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经济状况好转自然就人口提升,这自然对东胡的威胁越来越大。
主要是匈奴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能和中原贸易,哪怕暗地里被宰的厉害,但是依旧是让他们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这让许多东胡牧民都悄悄投奔匈奴,此消彼长,东胡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甚至可以说匈奴已经开始压制东胡了。
草原的变化永远是极快的,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游牧民族总是现实的,活下去最重要。
因为势力在东北方位,先前在燕国未亡的情况下,东胡想要和大秦交流也难,大秦的势力虽然说不至于力有未逮,但也是得不偿失。
在灭掉燕国以后,庞大的秦国即便是东胡人也是知道的,也不可能不知道,老对手匈奴这些年的情况是因为什么强盛都是一清二楚的。
在大秦势力范围覆盖到东北以后,还没等大秦派人去找狗,就已经有见机快的东胡部落主动上门。
大秦只要臣服,不要合作,对此要先展示实力。
蛮夷畏威不畏德,这个道理嬴政太懂了,不让他们真正怕了,他们不会听话的。
匈奴知道大秦的厉害,是因为被杀怕了,有着深刻的认知。
但是东胡还没有深刻感知到大秦的厉害,还不能理解大秦的可怕。
现在需要先给他们上一课。
当然不是把主动上门的灭掉,是挑几个距离燕国近的,又太跳的,经常袭扰燕国的部落。
同样这也是为了收买燕地人心。
大秦一向是不遗余力保护自己子民的!
这句话也是对胡人说的,犯我大秦,虽远必诛!
现在就让你们见识一下大秦的手段,大秦有的是武力和手段。
这次都没考虑等春天马瘦毛长进攻,直接就在灭燕不久,入秋之时就挑了合适的对象。
在秦王嬴政的最高领导指示下,王翦的战略指挥下,由白亦非率领八千精锐铁骑,亲入草原。
开杀!
这一次对胡人动手,灭了大小部落八个,斩首六千余人,俘虏奴隶四万余人,牛羊马匹等牲畜难以计数。
姬无夜憋屈的在后面扫地。
这次拿战功的机会他没抢到,只分到了一点。
白亦非打完抢完以后,没有多加逗留,立刻就回了燕地。
这一次并不是想灭掉东胡,只是为了立威,要不然就不只是这点动静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动手之前,二十多架机关朱雀和机关蝠翼早就勘察好了地形,另外也找了和东胡相邻,熟悉地形的匈奴数百人,以及燕赵北疆边境的老兵为向导。
更有姬无夜率领两万精锐步兵随后压阵。
在燕地还有王翦和蔡泽做好了防御准备,随时应对东胡人的大举反攻。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兵家之事,从不敢大意。
大秦这突然的出击,也是吓坏了东胡人,诸多部落也是紧急召集,都准备拼命了,结果发现秦军灭了一些邻近燕国的部落就撤退了。
一时之间东胡人也真是摸不着头脑。
至于反击报复,反击报复是万万不敢的,大秦的威名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且不说匈奴,燕赵都被灭了,现在日渐衰弱的东胡人哪里敢捋大秦的虎须?
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一旁眼睁睁看着其他部落被灭的东胡人,现在也是吓得够呛,算是明白没有合作的资格了。
然后大秦就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打了巴掌,该给甜枣了。
这些东胡人果断滑跪,他们不傻,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敢说个不字,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同时,聚集在一起的东胡人,数十名大小首领也是争吵不休。
有那凶悍的,想要主动出击报复,先下手为强,但是这种是少数,受到的支持更少。
笑话,别说灭了燕赵的秦国,就连燕国都打不过,凭什么拼?
多数人还是畏惧大秦,不愿与之直接相抗。
现在怀着畏惧与忧愁的才是多数,大家日子本就不好过,若是再被大秦盯上,那可就真没活路了。
但是现在他们逃也没地方逃了,草原西边现在是匈奴人的地盘,去了一定被吞并。至于更往东北,那还是死了算了,根本不是人去的地方,牛马去了都要死。至于和秦国拼命,那不还是找死吗?
就在所有人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大秦的使者到了。
先是解释了先前出兵的理由:我大秦好生厌战,只是某些孽障,不知天高地厚,妄图袭扰我大秦边境,乱我大秦之土,坏我大秦之民,这才不得已出兵。
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东胡知错就改,愿意臣服大秦,大秦愿意不计前嫌,伟大的天子也愿意为蛮夷之辈带去圣王的光辉。
为东胡安定秩序,开市交易,就像带给匈奴一样,给东胡带来和平与繁荣。
部族首领也可以成为大秦的官员与贵族,所有愿意臣服大秦的部落,也都可以获得大秦的庇护。
众多部落首领听闻大秦使者的解释,无语至极。
真是笑话,我们哪里袭扰你大秦了?你们大秦不是才拿下燕国和赵国吗?而且即便是燕国赵国还在的时候,我们也好几年没去过了。李牧还在的时候,那也不是好惹的啊。
但是也不敢反驳,只能默认。
不过对于大秦剩下的意思,那是听得明白了。
大秦的意思很明确,愿意臣服大秦,那就可以像匈奴人一样日子越过越好。
不愿意臣服,反正之前也有不愿意臣服的匈奴人,但是现在都没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