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把自己关在个租来的,只有张床板的小隔间里。

  窗户用报纸糊着,空气里混着油烟和下水道的臭气,像一块捂久了的抹布。

  他把那四块乌木牌摊在床板上,没有急着去碰,而是先用那把磨得只剩半截的刻刀,在那朱砂符号的边缘,轻轻一刮。

  没有木屑。

  刀尖下,是一种极其坚韧的质感,像是刮在玉石上。

  他加了点力,朱砂的红印之下,露出一丝极细的、非金非石的白色纹理。

  李建国瞳孔一缩,手里的刻刀差点掉在地上。

  这不是乌木!这他娘的是用死人骨头磨的!

  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那条瘸腿的旧伤疤针扎似的疼了起来。

  他终于明白寿衣店老头那句“认牌不认人”是什么意思。这玩意儿,邪性得很。

  他猛地站起身,从床板底下拖出那个生了锈的饼干桶。

  这一次,他没有犹豫,直接翻出压箱底的几个油纸包。

  他取了些许晒干的狗宝粉末,又捻了一撮从旧青铜器上刮下的铜绿,最后滴入两滴无色液体,将三者混合。

  一股混杂着腥臊、腐朽和刺鼻化学品的气味散发出来。

  这味道,既能压下骨器带来的阴邪气,更是道上“闻味儿”的切口——闻到这味儿,

  就代表遇上了懂行的硬茬子,能省去不少废话,有时候,比刀子还管用。

  他将这混合物小心收好,揣进内兜,这才感觉那颗快要跳出嗓子眼的心,稍稍落回了原处。

  他推开门,重新走进那片龙蛇混杂的筒子楼。他要去白事街,再去找趟那个寿衣店的老头。

  这次,不是买东西,是问路。问一条能让他这只“鱼饵”,活下去的路。

  黄昏时分,李建国再次踏上白事街。

  毒日头收敛了锋芒,整条街却被一种更阴冷的氛围笼罩。

  各家店铺门前挂着的白纸灯笼,在穿堂风里摇晃,像一个个吊死鬼的脑袋。

  第三家寿衣店,大门紧闭。

  李建国没去敲门,绕到店铺后面那条堆满垃圾的臭水巷。

  后门上,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他蹲在巷口,从怀里掏出个干硬的馍,就着凉水小口啃着,浑浊的眼睛却一刻不停地扫视着周围。

  天色黑透,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时,一个收垃圾的板车,“嘎吱嘎吱”地拐了进来。拉车的是个驼背老头,瘦得像根竹竿。

  李建国眼睛一亮,迎了上去,递上根烟:“大爷,打听个事儿。这家白掌柜,今儿个是出远门了?”

  驼背老头接过烟夹在耳朵上,瞥了眼后门,咧开没牙的嘴:“白老头不做夜里的生意,嫌晦气。”

  “那您知道,上哪儿能找着他?”

  “找他干啥?买寿衣,天亮再来。”老头推着车就要走。

  “不买寿衣。”李建国压低了声音,凑到老头耳边,

  “我是来问路的。昨儿个在他这儿请了副牌,玩不明白。”

  驼背老头的动作停住了。他回过头,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什么牌?”

  “乌木的,画着红道道。”

  驼背老头沉默了片刻,朝街尾的方向努了努嘴:

  “黄河边,二号码头,歪脖子柳树下。他每晚去那儿听潮。”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黑暗。

  李建国后背的冷汗又冒了出来。“听潮”,是黑话。

  黄河边上,晚上哪有什么潮水,只有来来往往的,见不得光的船。

  他摸了摸怀里那包骨牌,又按了按另一边口袋里装着特制粉末的小瓶子,定了定神,朝着二号码头走去。

  码头早就废弃了,栈桥烂得只剩几根木桩。

  河风很大,吹得芦苇荡沙沙作响。李建国一眼就看到了那棵歪脖子柳树,以及树下那个背着手,望着黑沉沉河面的瘦小身影。

  是白掌柜。

  李建国走过去,隔着五六步远站定,没开口。

  白掌柜也没回头,两人就这么站着,一个望着河,一个望着他的背影。

  许久,白掌柜才幽幽地开口:“牌,有问题?”

  “没问题。”李建国答道,

  “就是想问问掌柜的,拿着这牌,是当钓鱼的,还是当鱼饵的?”

  白掌柜缓缓转过身,枯瘦的手指了指河面上那艘正顺流而下的货驳船:

  “你是鱼漂,你看看,水里那条,是该钓,还是该躲?”

  李建国眯起眼。船吃水很深,帆布盖得严实。四个船工分站四角,看似随意,却是个守备的架势。

  更重要的是,船尾的风里,飘来一股极淡的,混着桐油和生石灰的味道。

  “是‘熟土’。”李建国声音沙哑,“货已经拾掇干净,这是要去换银子,不是刚出坑的毛货。这船,碰不得,只能看。”

  白掌柜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透出一丝赞许的光。

  “看来,你这鱼漂,没白当。”他从怀里摸出个火柴盒,扔了过去。

  “你的活儿,就是看船。每天晚上,看完船,到这儿来。生土,一根火。熟土,两根。”

  “就这么简单?”李建国不信。

  “就这么简单。”白掌柜转过身,重新望向河面,

  “你只管当好你的鱼漂。水底下有多深,有多少条大鱼,不是你该问的。”

  李建国捏着那个冰冷的火柴盒,看着货驳船消失在下游的黑暗里。

  他知道,从今晚起,他这条瘸腿,算是又踏进了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里。

  回到那个只有床板的隔间,李建国反锁上门,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

  隔壁炒菜的油烟味和下水道的臭气,此刻闻起来,竟有种属于人间的踏实感。

  他必须活下去。为了兰州那个窗明几净的教室,为了那个喊他“爸”的孩子。他掏出那个用光的火柴盒,捏在手里,骨节因为用力而凸起。

  他在这里,既是鱼漂,也是鱼饵。

  夜里九点,郑州东郊,二号码头。

  废弃的码头像一具被啃食干净的骨架,横在浑浊的黄河边。

  李建国趴在一人多高的芦苇荡里,蚊虫像疯了一样叮咬他裸露的皮肤,他却一动不动,腥臊的河风将他身上的汗臭味吹向远方。

  他等的那艘船,来了。

  和昨晚一样,吃水很深,帆布盖得严严实实。

  但李建国的瞳孔却猛地一缩。

  今天的风向,让他闻到了一丝极淡的,混着桐油和特殊中药的旱烟味。

  他还在帆布的捆扎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结——“八卦结”,潘家园里用来打包易碎重宝的专业手法,图个四平八稳。

  最关键的,是船尾多了一个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七零废品站的鉴宝大师,七零废品站的鉴宝大师最新章节,七零废品站的鉴宝大师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