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笑了笑,遂说道:“刘焉据益州之心,我亦有几分所知,而张鲁与刘璋起间隙之事,也略微知晓。”

  “还曾听闻数月前,汝主张鲁欲以玉印为汉宁王,为何如今还未裂土称王啊?”

  虽然说的轻描淡写,却让跪在地上的阎圃心脏一阵狂跳,瞬间冷汗如雨从额上沁出,身子也微微抖动,根本不敢抬头去看汉王的眼睛。

  半晌他才找回声音,有些发颤道:“大,大王,此为传言有误,张府君岂敢占汉家兴起之地,来裂土称王,何况我太祖高皇帝,早在汉初时便与功臣相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张府君有何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如此逆贼之事。”

  “差遣我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能归复汉室,重奉雒阳政令也。”

  说完,阎圃又是重重一顿首叩拜当场。

  刘备听罢,似笑非笑道:“备并非益州牧,但汉中却为我之封地,如今让张鲁强占还改名为汉宁郡,名为归复,实为窃取也,君可返回告诉张鲁,欲降,当急降,不欲,便当固守。”

  “日后汉兵攻破南郑县,必叫张氏男子如王莽一般,斩尽头颅,制成漆器,封存于汉中郡武库。让后人看看,敢据汉家兴起之地,又欲意为王,不速降者,是什么下场!”

  刘备将手里张鲁亲自写的文牍,拢合扔在案台,望着跪在堂下的阎圃,遂喝道。

  吓得看似垂下头,却将耳朵竖起,在仔细聆听的阎圃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谁想效仿王莽故事,把头颅永远留在武库。

  不过有时,便是怕什么来什么,当阎圃还在想着人头之事。

  刘备忽地想起一件事,抚掌笑道:“阎君为张鲁从汉中而来,想必还没见过两百年前的王巨君罢,张鲁想效其旧事,不如就让阎君去武库问问王莽,汉家之威如何?”

  “子瑜,传命给武库令长,让他明日带阎君去见见王巨君。”

  刘备吩咐完诸葛谨,又让颤巍巍的阎圃起身退下,余光瞥见旁边的荀攸似乎欲言欲止,遂打趣说道:“公达,张鲁与刘璋不过癣疥之疾,如今彻底平定河北才是当务之急。”

  “眼下魏郡仅剩下邺城守军还在负隅顽抗,渤海已尽入囊中,听闻幽州上谷、渔阳、涿郡皆有官吏豪族举兵反袁,而袁谭和袁熙欲夺巨鹿与中山国之权,正与当地征战不休。”

  “我可趁势征调大军,先渡河破信都,再攻巨鹿、河间、中山,最后再进兵涿郡。”

  “此战必将横扫河北两百余家豪强,破尽六百一十六坞壁,使其再无附叛逆之心矣!”

  刘备干脆利落道。

  河北豪族担心他度田,损害自家利益,那就直接先剿灭叛逆吧,只要等刀架在脖颈,就不会再担心度田的事了。

  人就是那么奇怪,平时只恨财帛不多,只要有人稍微侵犯他们的利益,就如同刀剜他们的肉,等到真用刀来剜肉时,什么宅田耕地、部曲、奴婢、僮仆就都不再重要了。

  恨不得把所有家财都给人,只为换取宗族一线生机。

  刘备暗暗感慨道。

  随即又让荀攸撰写文书,发往青、兖两州,择各地乡县扩充监狱,以免不久将人满为患,不利于管理。

  荀攸点了点头,然后拱手作揖道:“各地春耕已然开始,豫州汝南郡多年遭受兵祸,非实干之才,不能殷民阜财,大王欲使何人为汝南太守、都尉、功曹、主簿、督邮、主记、五官掾?”

  荀彧在青州平原揽州郡事宜,而荀攸在雒阳,也没让他闲着。

  既然此刻没有随军出征,就让他兼领豫州从事,先行处理刚刚收复的陈国、梁国、汝南三郡国的诸多杂事。

  因陈、梁两国的官吏少有战乱弃官逃跑之人,基本乡县行政还算完善。

  只有汝南郡先有黄巾军肆虐,袁氏兵卒又与管亥、乐进交战不休,几乎把各县都打了一遍,多少坛坛罐罐都被打碎,才把汝南袁氏势力彻底拔除。

  此刻急需要有人去收拾残局,重整民生,恢复农桑。

  刘备听见荀攸这么问,忍不住有些皱眉,摇头说道:“短短不到半年时间,收复南北七郡之地,以致各地官吏人手短缺,而两千石太守,位高权重,须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劝民农桑,振救乏绝,审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录各县上计事宜,倘若为官无能,必殃民也,不可不细察啊!”

  “崔季珪性格刚正,又清廉为民,我欲先调任其为汝南功曹,至于其余官吏还在思索当中。”

  “公达,可有贤才推荐乎?若量其有才德,可优先任用,以治理民生凋敝之地。”

  刘备最后笑起来问道。

  他很了解荀攸,既然对方问起此事,肯定不是随便说说。

  定是如荀文若一样,在雒阳遇见了良才,并且亲自考核,才会有此问。

  果不其然,就在刘备话音刚落下,荀攸便恭而有礼说道:“大王,攸在巡查雒阳之时,偶然得见一贤才,此人为先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后人,出身京兆郡杜氏,听闻汉王大破袁绍,将在雒阳进封为王,故携随从三人攀山越岭,专行偏僻小道,避开凉州贼子,扙剑而行六百余里,到雒阳求见大王,欲为汉吏也。”

  刘备听着姓氏觉得有些耳熟,想到对方的行为,不由点头称善,笑说道:“此人心如金石,真汉家忠臣也,公达快说,此贤才何人耳?”

  荀攸见汉王感兴趣,也不觉笑了笑,复道:“此人名杜畿,字伯侯,熟识律法,极具才能,大王可试考之。”

  杜畿?!原来是他啊!

  刘备瞬间想了起来,难怪听着地方与姓氏觉得耳熟。

  杜畿、杜恕、杜预三代,都是有名的能臣啊。

  “备于此世间,当平天下揽四海之英雄,立万世不拔之基业。”

  刘备不禁欢喜抚掌,啧啧称奇。

  接着让荀攸派人请杜畿进前堂一叙,他要亲自来看看杜伯侯,此刻有几分才能。

  头戴深色帻巾,身材清瘦挺拔的杜畿一进前堂,便立即躬身下拜道:“白身杜畿见过大王,畿在长安屡见凉州作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大王将在雒阳进漢王,犹如豁目开襟,天地融朗,遂跨州越郡,跋涉千里而来,今得见阙庭,将不死于遗恨矣!”

  “大王系汉室社稷,勋业光昭日月,破诸侯,定天下,以赫赫之功,再复汉家天命,天下士人无不想以鞭策托身于大王也!”

  杜畿将他积压在心底许久的话,激昂慷慨的倾泻而出,然后再度作揖下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