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说的好友聚会,定在了刘羡回来后的第五日。但在此之前,刘羡还要去宫中一趟。一来要领取新的官印,二来也要去拜见自己的新上司,如此才算是走完了换职上任的手续。
刘羡不是个延宕的人,次日一觉醒来,便准备去宫中处理此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洛阳家里的榻上醒来,总觉得特别香甜,好似过往的所有疲乏都消解了。阿萝此时已经备好了一套全新的常服,等刘羡一醒,就从衣柜里拿了出来,亲手披上交领,系好腰带,扎好武冠。原来是一条黑白红相间的木纹交领襦裙。
“这是我亲手做的,你感觉怎么样?”阿萝给他打扮完后,伸手抚摸左脸上的刀疤,有些期待的问道。
“很漂亮,我很喜欢。”事实上,由于多年未见的原故,妻子做的这身衣裳还是大了些,裙角险些拖到了地上。
但阿萝哪能看不出来,她瞪了刘羡一眼,竟然又从衣橱里拿出一套差不多颜色的衣服,再让刘羡换上,这下就一丝不差,正正好好了。
然后家人们在一起用早膳,其实就是简单的汤饼,但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乡土心理作祟,刘羡觉得洛阳的汤饼要更有嚼劲,汤汁也要香甜一些,因此食欲大开,就多吃了两碗。
但诸葛延却吃不太惯,他对刘羡道:“感觉不如耿伯的烤鹿肉。”
刘羡压根没理他,转头打量四周,没看到父亲刘恂的身影,便问刘恂的侍妾行女道:“我家大人呢?又没有起来?”
行女有些尴尬,回复说:“公子,您也知道,大人还是那样,一般是不吃早膳的。”
虽然早就习惯了,但听到这句话,还是让刘羡有些不悦。从小到大,父亲就喜欢夜里和侍女乃至歌伎们一起荒唐,经常夜夜笙歌,导致白日里一觉睡到中午,根本不会和家人们一起用早膳。刘羡本来在心里想,这些年过去了,这么多人都变了,可能父亲也会有一些好转。没想到回到家里,还是这幅模样。
不过也不能说父亲的耕耘没有成效,至少八年过去了,现在和刘羡在一起用膳的家人里,又多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
看着弟妹们抛过来的崇拜眼神,刘羡暗暗叹了口气。他原本还想和刘恂好好谈一谈,看能不能多了解一些过去的往事。但昨日回家的时候,刘恂的态度非常冷淡,虽然也在宴席上,可连话也没有和自己说几句,搞得两人就好像仇人一样,此刻又是这个样子。刘羡便也不想开口了,心想,还是等陈寿病情好转,再去问问老师吧。
不过看到这几个孩子,阿萝却想到了刘朗和绿珠,她悄悄靠近刘羡,低声问道:“你把绿珠姊安置在哪儿了?”
刘羡说:“洛阳是非太多,容易出现意外,我不可能把他们带回来,就拜托朋友,安置在平阳了。”
刘羡口中说的朋友,其实就是结义兄弟李矩。在返回洛阳前,刘羡慎重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带回洛阳,这里人多嘴杂,极有可能暴露绿珠的身份,一旦被发现可不是小事。但留在夏阳,或者河东、北地等地,自己又不知道情形,也有可能被孙秀釜底抽薪。
所以刘羡思来想去,发现托付给李矩最为合适,一来李矩打算致仕,行动自由,并不引人注目,即使被发现了也能设法逃脱;二来李矩胆识过人,德才兼备,刘羡也信得过他。商议过后,李矩没有推辞,刘羡便连日将绿珠母子送到平阳去了。
得知绿珠下落后,阿萝有些侥幸和放松,但她很快掩盖下去了。用完早膳,夫妻两人去看了眼陈寿的情况,刘羡便告别家人,只领着诸葛延做侍卫,前往洛阳宫中履职。
此时天色尚早,刘羡乘坐朱浮的牛车,一边观察街边的景色,一边和朱浮闲话这些年洛阳的变化。
朱浮说:“公子,其实要说变化,洛阳别的都没变,就数女人衣服的变化最大。”
“服饰?什么变化?”
“您一看便知。”
刘羡闻言一愣,朱浮不说,他昨日还没有注意,此时他去观察街上行走的女子服饰,顿时发现了有些许不同。
这很明显,首先是有些妇人的裙装格外与众不同,她们在衣裙之外着有两裆。两裆,即是由两根细绳连接的两块长布,可以看做是古时的背心,原本是作为内衣来穿戴的。但在汉末大战时,为了节省材料,出现了只有前后两面护住胸背的铠甲,样式与两裆相似,故而又叫两裆铠。
只是没想到,眼下竟然有女子把两裆穿在了外面。她们的打扮很明显是仿照两裆铠,纹有红花的裆布裹在前身,并不能显示出女性身姿的婀娜之美,但却显得干练利索,反衬出一股英气。
而再看这些女子腰间和发髻上的佩饰,刘羡不免惊讶地发现,竟然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以往的佩饰,如发钗、玉佩、耳环等等挂坠,要么是刻成凤纹,要么是刻成云纹,或是珍珠串成一串,或干脆是什么牡丹芙蓉等花卉,以此来着重表现女性的雍容与柔美。刘羡初见绿珠时,石崇给她配的十八支绿玉凤头连珠银钗便堪称经典。
但现在,观看这些挂坠佩饰的形状,竟然不是别的形状,而是仿造的斧钺戈戟之类的兵器!
这些金玉做成的小兵器在日光下微微闪烁,配合着女子们身着的两裆裙,真有一种凛然不可逼视的感觉。
刘羡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向朱浮咨询,他回答道:
“这好像是皇后发明的服饰,是宫中的宫女们先开始穿戴的,然后就在洛阳传开了。大家都说,皇后这是想证明,女子未必不如男。这深得高门夫人小姐们的欢心,于是就形成了一股风潮。”
原来如此,刘羡恍然大悟。不得不说,虽然在刘羡心中,后党是不得不除的怪物。但皇后能够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先后暗算了三杨两王,手段之干脆毒辣,刘羡也深感佩服。吕后已经是史上公认的女强人了,而单论手段和狠辣,现在的这位皇后,厉害还要在吕后之上。
再看看她所发明的服饰,刘羡不禁在心中想:虽说皇后对国家没有什么责任感,可就凭这份傲视天下须眉的胆色,也足以称之为女中豪杰了。
一想到接下来该与皇后对敌了,刘羡就忍不住继续沉思,太子韬光养晦了这么久,他到底做得什么打算呢?
在他沉默的时候,诸葛延反而和朱浮聊了起来,他自称朱延,谈吐自然洒脱,很得朱浮的喜欢。
诸葛延问道:“听说这个皇后长得很丑,是不是真的?”
朱浮闻言,先是往左右望了望,继而低声道:“嘘,这话可不能大声说,要是让旁人听见了可不得了。也就是校事府停了十来年了,要是他们还在,你保底进诏狱坐三年牢。”
诸葛延便把声音降低了点,问道:“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朱浮作为车夫,听过的流言自然是最多的,他看周围的人少了些,便用不可置疑的语气回答道:
“听止奸亭的的人说,应该是真的。”
“哦?那是怎么知道的?”
“哈,我跟你说,止奸亭有一个求盗,长得面如冠玉、红唇白齿,是个远近闻名的美男子。结果去年三月的时候,一夜间他突然消失,同僚还以为他被什么强盗给劫了。没想到过了四天,这个求盗又突然回来了,身上着玉带锦衣,一看就价值连城。你猜,这是怎么来的?”
诸葛延想了想,回复道:“凭空消失几日,突然暴富,他又是求盗,经常接触窃贼,这莫不是偷来的?”
“对啊!大家也都这么想,便把这个求盗绑了送到洛阳令那边去告官,看是从哪家偷来的。结果啊,这个求盗在堂上说的话,真是让大家大吃一惊。”
“什么话?”
“他说他那晚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妪,那老妪说家中有人得了疾病,要一个城南少年压压邪,只要他肯去,必有重报。那老妪一看就是个有钱人,求盗就答应了。结果下了车,他被人直接塞进一个竹箱子里,一连被人抬着走了十余里,然后又过了七八个门限,再打开竹箱,嗨,你猜怎么着?”
“怎么了?”
“那求盗啊,发现到了一处楼台宫阙。周围很多貌美的宫女,说这里是天上人间。然后香汤沐浴,给他好酒好饭的招待!然后呢,又来了一名三十五六的妇人,衣着华贵,要与他欢好呢!”
“啊!还有这等事?”诸葛延听这话,也大概明白过来了,连忙又追问道:“那妇人什么模样?”
“嗨,那求盗说,那妇人身量不高,还不到七尺,而且皮肤微黑,脸色却又发青。最主要的是,右眉之后有一颗显眼的黑痣,加上一双三角眼,凶悍好似毒蛇啊。那妇人和他接连云雨了几日,非常欢喜,便赏了他一套衣服,然后就用同样的法子,又把他放回来了。”
“后来呢?”
“求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哪还能听不明白?那妇人就是皇后啊!王县君哪敢管这事,当庭就把求盗给放了,大家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会儿,讪笑着跑散了,都当做无事发生。”
诸葛延讶异道:“这也能无事发生?”
“不如此又能如何?”朱浮又望了一眼周遭,神秘兮兮地说道,“洛阳城的这些年啊,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个美少年失踪,毫无缘由,毫无线索,家里人找了大半个月,根本毫无头绪。终于有一日在渠水边发现了,好好的一个孩子,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告官去查,也根本没有后续,搞得洛阳人心惶惶。”
诸葛延恍然大悟,说道:“您的意思是,这都是皇后干的。”
“八九不离十吧。”朱浮说道:“本来大家还有点不敢信,但过了几日,那个求盗又上吊死了,然后他邻居说,是鲁公的人派人吊死的,然后没过几天,他邻居又上吊死了。你说,这还能有假?”
诸葛延不禁咋舌道:“这也太儿戏了!你们洛阳人都这么野蛮吗?”
刘羡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可想想还是咽了回去,心想:当年皇后虽然也使用暴力,但阴柔与暴烈并存,所以才难以防备。现在她却变得如此肆无忌惮,是身居高位太久了?还是直接丧心病狂了?
如此看来,她的权御手段远不如以前了。不过越是这样,越要作好后党给自己下马威的准备。
这么聊着天,刘羡终于抵达了洛阳宫。和宫卫验明身份之后,他先是到少府去更换印绶,并确定自己的新官署。
刘羡眼下是四品荡寇将军,虽说朝廷暂时没有给他调兵统辖的意思,但该装的样子还是要装的。作为四品高官,刘羡不属于宫卫,而隶属于北军系统,名义上受北军中候王衍统辖,俸禄二千石,有资格在洛阳挑一块地,专门建立自己的官署,并且获得了举荐任用之权。
虽不是最顶级的高官,但刘羡已能在城内建立官署。但刘羡知道自己无甚权力,在城内建府纯粹是显摆虚荣,毫无用处。询问过后,得知城东有块废弃的旧官署,距离家里也就是两条街的距离,他便挑了这块地,原因无他,闲来无事的时候就能直接回家。
然后他按例去云龙门拜见上司王衍。
作为全国知名的清谈领袖,其实很难联想,王衍会是现在禁军的最高首领。但经历过二王之乱,刘羡知道,他不止能舌绽莲花,更是后党的中流砥柱。
刘羡本以为会受到王衍的刁难,不料见面以后,他对刘羡还算和善,虽然聊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不外乎是征战中的辛苦,此后的规划,并没有什么深度,但至少没有想象中那样剑拔弩张。
离别的时候,王衍明知道刘羡是太子党,还握着他的手勉励说:“呀,若是国家多几个怀冲这样的英才,我们也就高枕无忧了。”然后亲自将刘羡送出云龙门。
刘羡对此略有诧异,他有些拿不准王衍的态度了,后党执政是如此的激进,怎么对真正的对手反而言笑晏晏呢?他真的是装装样子,亦或是心里有其余打算?
办好手续后,刘羡又与朱浮、诸葛延汇合,重新踏上了回家之路。他凝视着街坊上往来的人群,在心中思忖良久,随即有所失笑:这不过是上宽下虐罢了,后党只是对民众施以高压,却不敢和宗室士族们撕破脸皮。若从这个角度看,后党确实是如履薄冰啊!
眼下的洛阳仍然处于和平中,可和平之下到底蕴藏怎样的暗流,或许朋友们会告诉自己的。
刘羡不是个延宕的人,次日一觉醒来,便准备去宫中处理此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洛阳家里的榻上醒来,总觉得特别香甜,好似过往的所有疲乏都消解了。阿萝此时已经备好了一套全新的常服,等刘羡一醒,就从衣柜里拿了出来,亲手披上交领,系好腰带,扎好武冠。原来是一条黑白红相间的木纹交领襦裙。
“这是我亲手做的,你感觉怎么样?”阿萝给他打扮完后,伸手抚摸左脸上的刀疤,有些期待的问道。
“很漂亮,我很喜欢。”事实上,由于多年未见的原故,妻子做的这身衣裳还是大了些,裙角险些拖到了地上。
但阿萝哪能看不出来,她瞪了刘羡一眼,竟然又从衣橱里拿出一套差不多颜色的衣服,再让刘羡换上,这下就一丝不差,正正好好了。
然后家人们在一起用早膳,其实就是简单的汤饼,但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乡土心理作祟,刘羡觉得洛阳的汤饼要更有嚼劲,汤汁也要香甜一些,因此食欲大开,就多吃了两碗。
但诸葛延却吃不太惯,他对刘羡道:“感觉不如耿伯的烤鹿肉。”
刘羡压根没理他,转头打量四周,没看到父亲刘恂的身影,便问刘恂的侍妾行女道:“我家大人呢?又没有起来?”
行女有些尴尬,回复说:“公子,您也知道,大人还是那样,一般是不吃早膳的。”
虽然早就习惯了,但听到这句话,还是让刘羡有些不悦。从小到大,父亲就喜欢夜里和侍女乃至歌伎们一起荒唐,经常夜夜笙歌,导致白日里一觉睡到中午,根本不会和家人们一起用早膳。刘羡本来在心里想,这些年过去了,这么多人都变了,可能父亲也会有一些好转。没想到回到家里,还是这幅模样。
不过也不能说父亲的耕耘没有成效,至少八年过去了,现在和刘羡在一起用膳的家人里,又多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
看着弟妹们抛过来的崇拜眼神,刘羡暗暗叹了口气。他原本还想和刘恂好好谈一谈,看能不能多了解一些过去的往事。但昨日回家的时候,刘恂的态度非常冷淡,虽然也在宴席上,可连话也没有和自己说几句,搞得两人就好像仇人一样,此刻又是这个样子。刘羡便也不想开口了,心想,还是等陈寿病情好转,再去问问老师吧。
不过看到这几个孩子,阿萝却想到了刘朗和绿珠,她悄悄靠近刘羡,低声问道:“你把绿珠姊安置在哪儿了?”
刘羡说:“洛阳是非太多,容易出现意外,我不可能把他们带回来,就拜托朋友,安置在平阳了。”
刘羡口中说的朋友,其实就是结义兄弟李矩。在返回洛阳前,刘羡慎重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带回洛阳,这里人多嘴杂,极有可能暴露绿珠的身份,一旦被发现可不是小事。但留在夏阳,或者河东、北地等地,自己又不知道情形,也有可能被孙秀釜底抽薪。
所以刘羡思来想去,发现托付给李矩最为合适,一来李矩打算致仕,行动自由,并不引人注目,即使被发现了也能设法逃脱;二来李矩胆识过人,德才兼备,刘羡也信得过他。商议过后,李矩没有推辞,刘羡便连日将绿珠母子送到平阳去了。
得知绿珠下落后,阿萝有些侥幸和放松,但她很快掩盖下去了。用完早膳,夫妻两人去看了眼陈寿的情况,刘羡便告别家人,只领着诸葛延做侍卫,前往洛阳宫中履职。
此时天色尚早,刘羡乘坐朱浮的牛车,一边观察街边的景色,一边和朱浮闲话这些年洛阳的变化。
朱浮说:“公子,其实要说变化,洛阳别的都没变,就数女人衣服的变化最大。”
“服饰?什么变化?”
“您一看便知。”
刘羡闻言一愣,朱浮不说,他昨日还没有注意,此时他去观察街上行走的女子服饰,顿时发现了有些许不同。
这很明显,首先是有些妇人的裙装格外与众不同,她们在衣裙之外着有两裆。两裆,即是由两根细绳连接的两块长布,可以看做是古时的背心,原本是作为内衣来穿戴的。但在汉末大战时,为了节省材料,出现了只有前后两面护住胸背的铠甲,样式与两裆相似,故而又叫两裆铠。
只是没想到,眼下竟然有女子把两裆穿在了外面。她们的打扮很明显是仿照两裆铠,纹有红花的裆布裹在前身,并不能显示出女性身姿的婀娜之美,但却显得干练利索,反衬出一股英气。
而再看这些女子腰间和发髻上的佩饰,刘羡不免惊讶地发现,竟然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以往的佩饰,如发钗、玉佩、耳环等等挂坠,要么是刻成凤纹,要么是刻成云纹,或是珍珠串成一串,或干脆是什么牡丹芙蓉等花卉,以此来着重表现女性的雍容与柔美。刘羡初见绿珠时,石崇给她配的十八支绿玉凤头连珠银钗便堪称经典。
但现在,观看这些挂坠佩饰的形状,竟然不是别的形状,而是仿造的斧钺戈戟之类的兵器!
这些金玉做成的小兵器在日光下微微闪烁,配合着女子们身着的两裆裙,真有一种凛然不可逼视的感觉。
刘羡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向朱浮咨询,他回答道:
“这好像是皇后发明的服饰,是宫中的宫女们先开始穿戴的,然后就在洛阳传开了。大家都说,皇后这是想证明,女子未必不如男。这深得高门夫人小姐们的欢心,于是就形成了一股风潮。”
原来如此,刘羡恍然大悟。不得不说,虽然在刘羡心中,后党是不得不除的怪物。但皇后能够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先后暗算了三杨两王,手段之干脆毒辣,刘羡也深感佩服。吕后已经是史上公认的女强人了,而单论手段和狠辣,现在的这位皇后,厉害还要在吕后之上。
再看看她所发明的服饰,刘羡不禁在心中想:虽说皇后对国家没有什么责任感,可就凭这份傲视天下须眉的胆色,也足以称之为女中豪杰了。
一想到接下来该与皇后对敌了,刘羡就忍不住继续沉思,太子韬光养晦了这么久,他到底做得什么打算呢?
在他沉默的时候,诸葛延反而和朱浮聊了起来,他自称朱延,谈吐自然洒脱,很得朱浮的喜欢。
诸葛延问道:“听说这个皇后长得很丑,是不是真的?”
朱浮闻言,先是往左右望了望,继而低声道:“嘘,这话可不能大声说,要是让旁人听见了可不得了。也就是校事府停了十来年了,要是他们还在,你保底进诏狱坐三年牢。”
诸葛延便把声音降低了点,问道:“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朱浮作为车夫,听过的流言自然是最多的,他看周围的人少了些,便用不可置疑的语气回答道:
“听止奸亭的的人说,应该是真的。”
“哦?那是怎么知道的?”
“哈,我跟你说,止奸亭有一个求盗,长得面如冠玉、红唇白齿,是个远近闻名的美男子。结果去年三月的时候,一夜间他突然消失,同僚还以为他被什么强盗给劫了。没想到过了四天,这个求盗又突然回来了,身上着玉带锦衣,一看就价值连城。你猜,这是怎么来的?”
诸葛延想了想,回复道:“凭空消失几日,突然暴富,他又是求盗,经常接触窃贼,这莫不是偷来的?”
“对啊!大家也都这么想,便把这个求盗绑了送到洛阳令那边去告官,看是从哪家偷来的。结果啊,这个求盗在堂上说的话,真是让大家大吃一惊。”
“什么话?”
“他说他那晚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妪,那老妪说家中有人得了疾病,要一个城南少年压压邪,只要他肯去,必有重报。那老妪一看就是个有钱人,求盗就答应了。结果下了车,他被人直接塞进一个竹箱子里,一连被人抬着走了十余里,然后又过了七八个门限,再打开竹箱,嗨,你猜怎么着?”
“怎么了?”
“那求盗啊,发现到了一处楼台宫阙。周围很多貌美的宫女,说这里是天上人间。然后香汤沐浴,给他好酒好饭的招待!然后呢,又来了一名三十五六的妇人,衣着华贵,要与他欢好呢!”
“啊!还有这等事?”诸葛延听这话,也大概明白过来了,连忙又追问道:“那妇人什么模样?”
“嗨,那求盗说,那妇人身量不高,还不到七尺,而且皮肤微黑,脸色却又发青。最主要的是,右眉之后有一颗显眼的黑痣,加上一双三角眼,凶悍好似毒蛇啊。那妇人和他接连云雨了几日,非常欢喜,便赏了他一套衣服,然后就用同样的法子,又把他放回来了。”
“后来呢?”
“求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哪还能听不明白?那妇人就是皇后啊!王县君哪敢管这事,当庭就把求盗给放了,大家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会儿,讪笑着跑散了,都当做无事发生。”
诸葛延讶异道:“这也能无事发生?”
“不如此又能如何?”朱浮又望了一眼周遭,神秘兮兮地说道,“洛阳城的这些年啊,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个美少年失踪,毫无缘由,毫无线索,家里人找了大半个月,根本毫无头绪。终于有一日在渠水边发现了,好好的一个孩子,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告官去查,也根本没有后续,搞得洛阳人心惶惶。”
诸葛延恍然大悟,说道:“您的意思是,这都是皇后干的。”
“八九不离十吧。”朱浮说道:“本来大家还有点不敢信,但过了几日,那个求盗又上吊死了,然后他邻居说,是鲁公的人派人吊死的,然后没过几天,他邻居又上吊死了。你说,这还能有假?”
诸葛延不禁咋舌道:“这也太儿戏了!你们洛阳人都这么野蛮吗?”
刘羡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可想想还是咽了回去,心想:当年皇后虽然也使用暴力,但阴柔与暴烈并存,所以才难以防备。现在她却变得如此肆无忌惮,是身居高位太久了?还是直接丧心病狂了?
如此看来,她的权御手段远不如以前了。不过越是这样,越要作好后党给自己下马威的准备。
这么聊着天,刘羡终于抵达了洛阳宫。和宫卫验明身份之后,他先是到少府去更换印绶,并确定自己的新官署。
刘羡眼下是四品荡寇将军,虽说朝廷暂时没有给他调兵统辖的意思,但该装的样子还是要装的。作为四品高官,刘羡不属于宫卫,而隶属于北军系统,名义上受北军中候王衍统辖,俸禄二千石,有资格在洛阳挑一块地,专门建立自己的官署,并且获得了举荐任用之权。
虽不是最顶级的高官,但刘羡已能在城内建立官署。但刘羡知道自己无甚权力,在城内建府纯粹是显摆虚荣,毫无用处。询问过后,得知城东有块废弃的旧官署,距离家里也就是两条街的距离,他便挑了这块地,原因无他,闲来无事的时候就能直接回家。
然后他按例去云龙门拜见上司王衍。
作为全国知名的清谈领袖,其实很难联想,王衍会是现在禁军的最高首领。但经历过二王之乱,刘羡知道,他不止能舌绽莲花,更是后党的中流砥柱。
刘羡本以为会受到王衍的刁难,不料见面以后,他对刘羡还算和善,虽然聊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不外乎是征战中的辛苦,此后的规划,并没有什么深度,但至少没有想象中那样剑拔弩张。
离别的时候,王衍明知道刘羡是太子党,还握着他的手勉励说:“呀,若是国家多几个怀冲这样的英才,我们也就高枕无忧了。”然后亲自将刘羡送出云龙门。
刘羡对此略有诧异,他有些拿不准王衍的态度了,后党执政是如此的激进,怎么对真正的对手反而言笑晏晏呢?他真的是装装样子,亦或是心里有其余打算?
办好手续后,刘羡又与朱浮、诸葛延汇合,重新踏上了回家之路。他凝视着街坊上往来的人群,在心中思忖良久,随即有所失笑:这不过是上宽下虐罢了,后党只是对民众施以高压,却不敢和宗室士族们撕破脸皮。若从这个角度看,后党确实是如履薄冰啊!
眼下的洛阳仍然处于和平中,可和平之下到底蕴藏怎样的暗流,或许朋友们会告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