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决战的舞台

小说:晋庭汉裔 作者:陈瑞聪 更新时间:2025-02-16 12:11:3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以堂堂主帅身份,率领区区三千余人,就想直接冲进敌军的心腹,坐等十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自己。即使是再激进的人,在得知孟观的策略后,也会感到离奇。

  事实也确实如此,齐万年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也是不可思议。

  “孟观疯了?他不怕死?”

  纵然是项羽这样以武力雄绝闻名于世的霸主,在垓下之围时,面对数倍于己的三十万大军,他依然束手无策,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而孟观不过三千余骑,却如此视大军如无物,这与找死何异?真是匪夷所思。

  但自古以来,听说过主帅派部将执行一些不可完成的任务,借此来清除异己的,却还从未听说过主帅主动寻死的。孟观的行为越是不可理喻,越说明对方取胜的决心坚定。齐万年随即明白了孟观的想法,不禁失笑道:

  “他这是要逼我与他决战?”

  没有人会自寻死路,这就像比剑一样,以命相搏是一种姿态,露出破绽是一种邀请,以此来诱导对方放弃防守,主动出剑,战场上也是同理。

  战场上,有些主帅因主动亮出自己的旗帜,暴露自己的位置,最后为敌人所杀死,在后世的眼光里,这大概是一种愚蠢。但实际上,主帅旗帜所在,也往往是全军精锐所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冲击在中军旗帜的道路上,也正因为如此,关羽斩颜良才会成为武人至高无上的荣誉。

  只是孟观这次做得更为彻底,他这是主动脱离了大军主力,创造了一个给叛军全歼自己的机会。如此一来,齐万年必须做一个权衡。若不去平定孟观,任他在后方横冲直撞,必然军心尽失。而若调转兵锋前去对付孟观,势必要放弃自己原本的计划,离开营垒,到那时,晋人大部也将倾力来救,提前进入决战的态势。

  决战,从来没有势均力敌的说法。胜利的一方,将占尽天时,失败的一方,将动摇根基。齐万年之所以能在关中以小博大,打得晋人长时间不敢还手,就是因为他接连获得了两次决战的胜利。

  可此前齐万年获得的胜利,都是在他精心策划后发起的。而这次决战,却是由晋人主动发起的,这不得不令齐万年有所顾虑。

  但这种顾虑并没有持续多久,战争是勇气与意志的拼搏,勇敢的人才能得到属下的支持。在敌人露出这种破绽的情况下,若是避而不战,无疑会遭到麾下的质疑。更别说齐万年也有自己的矜持,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相信,对方既无坚城,所处的陈马原也并非险地,以自己倾尽全力的猛攻,难道会拿不下对方?

  若是承认了这一点,其余的仗也不用打了,因为不会再有更加有利的作战形势了。

  齐万年当即决定,仅留万人在武功城,其余诸部,尽数随他回兵去歼灭孟观。

  命令一下,全军一片骚动,大部分士卒都听说了有晋军冲入后方搅乱的消息,但直到此时才知道,这支晋人骑军的首领竟然是晋军主帅,在长安的大军怎么办?又是由谁来带领呢?

  事实上,就在孟观领上谷营出城的同一时间,关中的晋军也都在调动。

  早在六月中旬,孟观就已经把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公布与诸将,几乎所有的与会将领都难以理解,他们同样无法想象,孟观竟然愿意冒如此大的风险,就为了与对方发起一场前途未卜的合战。

  面对诸位将领的劝阻,孟观的意志非常坚定,他不容置疑地分说道:

  “仗打到这个地步,是我们每个军人的耻辱!将士不愿意流血,害得近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我们有何面目面对江山社稷?面对这朗朗乾坤?”

  “诸位难道忘记了武人的荣耀吗?当年魏武帝北征乌桓,奔行千里,脱离大众,左右不过数千骑,结果在白狼山与胡人相遇。当时魏武所遇的敌人何止十倍?但他奋发画策,临敌扬武,二十万胡寇,竟一战而降!何其壮哉!这才是我等该效仿的事情!而不是一辱再辱!”

  “毋须多言!男儿若不能跃马龙城,亦当马革裹尸!我听说诸位有人数次脱逃,怕不是已经丧尽了胆气!如果是这样,那就让我独享这份荣耀吧!”

  这一番话下来,与会众人无不热血沸腾。旁听的夏侯骏在向司马肜汇报时,也不禁感叹说:

  “平常听诸将谈论战略,无不寡淡如水,可听孟叔时论兵,真有封狼居胥意!”

  如此一来,再无人敢劝阻孟观,计划也得以顺利推行下去。

  在他离开后,负责率领军队的,分别是征西军司张轨,与平西军司刘羡,安西军司傅祗则留下来负责后勤。

  张轨负责率领卢播、贾龛、王铨、皇甫重、解系、胡渊、张泓等部,共五万人,从长安出发,为南路军。

  刘羡负责率领索靖、李含、张光、皇甫商等部,共两万人,从泥阳出发,为北路军。

  两军约定在七月丙申,也就是孟观出兵后的第三日抵达郿县,参与这场难以想象的大会战。

  事实上,刘羡由于相隔较远,他在六月壬辰就已经出兵。两万大军聚集起来,刚一离开泥阳,立即就惊动了胡人的斥候。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开始叛军将注意力放在了北面,并没有来得及提防南面孟观的动向,这才让孟观一击功成。

  可同样,刘羡也不知道孟观突袭的成果到底如何。他率众行军,在扶风郡内穿行,再看见沿路熟悉的景色,上一次的合战回忆涌上心头,让他心里也没有底。

  如果孟观行动稍有差错,不能调动胡人的话,胡人没有军事压力,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分兵攻打自己。若真是这样,刘羡客场作战,不熟悉地形,能否成功抵御,又将是一个未知数。

  但刘羡还是选择相信孟观。

  一来正如孟观所说,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赌博,一旦成功,就将名留青史,如果因为自己执行不力而失败,刘羡是断然不能忍受的。

  二来他相信朋友,如果不能把真心托付给别人,自然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友谊。就目前来看,孟观冒的风险更多,一个愿意把风险扛在自己身上的人,当然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好在就目前来看,一切变化都还是正常的。

  刘羡日行七十里。开拔后的第一日傍晚,他们渡过泾水,沿路遇到的所有胡人斥候及部落,在看见北路晋军以后,都不敢靠近,纷纷向左右避让。第二日抵达好畤,此时的好畤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但有一些胡人还没来得及抢收,导致周围的田野里有不少成熟却没有收获的粟米。刘羡约束军队,没有去践踏田野,而是主动在城南十里的一片平地歇息。

  第三日,当孟观率上谷营在郿县冲杀时,北路晋军抵达美阳城北的漆沮水畔。这里距离郿县已经很近了,走最快的官道,大概只需要八十里。但此时的美阳城内,也有数千名叛军在驻守。刘羡并没有急于行军,而是在这里稍作等待,一面派斥候去打探周遭的消息,尤其是叛军主力的动向。毕竟美阳再往南二十里,就是齐万年主力所在的武功。

  在第四日整整一日,刘羡都没有动作,而是继续监视武功叛军的动向,也去打探郿县的消息。

  这是最关键的一日,如果叛军没有回军郿县,或者孟观没有在陈马原站稳脚跟,那就失去了在陈马原合战的条件,孟观就只能来与刘羡汇合,转而去武功城前耀武挑衅,以此来创造新的合战可能。

  不过奇怪的是,刘羡心中的忐忑越来越少了,刚出发时的不安,到达这一日与敌方近在咫尺的时候,已经接近于消失。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越来越能够举重若轻了。

  反而是周围的部下感到有些紧张,因为他们也没有打过这样的仗。李含这样的人尤其感到奇怪,他还没有见过这么不怕死的大将,忍不住亲自来问刘羡说:

  “元帅的计策是真的吗?莫不是诓我们做诱饵吧!”

  这时孟平就在刘羡身边,他最为崇拜自己的父亲,听到这句话,当即忿忿不平地对斥责李含道:

  “我家大人岂是这样的败类?他若要这么做,我又岂会在这里?李府君不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这句话驳得李含哑口无言,其实他内心觉得,官场里的人什么道德都没有,什么腌臜事情都干得出来,只是这到底不好明面说出来,于是笑笑也就过去了。

  这件事倒给了刘羡灵感,他干脆让孟平此时去麾下各部劳军。借机向将士们宣布,元帅之子就在军中,以此来安稳人心。

  等孟平回来的时候,恰好东西两面的斥候也都回来了,他们带回来了好消息:

  孟观已经成功在陈马原驻营。武功的叛军正在大规模往西边调动,声势非常惊人,几乎是倾巢而出,就连美阳城内的胡人,除去少部分还在监视刘羡所部外,其余人皆已弃城,加入到西行的行列中了。

  刘羡闻言大喜,因为这一切都在按照孟观的计划发展。他当即令麾下各部拔营,沿着北原向东开进。

  大军行动的时候已是深夜,可在这个本该安静的夜晚,无论胡人、晋人,所有的军队都在向陈马原开进。

  北路晋军在深夜里点亮火把看路,在北原上形成了一道浩浩荡荡的火龙,在黑夜里极为显眼。那些原上肆虐来回,令农人们心底恐惧的狼群们,此时都被吓得退避三舍,好奇又畏惧地观察着。无数的人影在火光中游荡、纠缠,照在周围的树林上,时而阴森,时而光明,令木枭们瞪大了眼睛。猿猴凄厉的叫声也因此划破长空,仿佛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碎雨。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又有一条火龙从南边出现,他们数量不小,长度几乎与北路晋军相当。他们远远地看见晋人,就开始唱起粗犷的歌谣来,歌声是刘羡难以听懂的古羌氐语,这标识着来者的身份。看来是齐万年发觉后,专门派过来,用来牵制拖延刘羡进军速度的。

  这是条阳谋,刘羡若不降低速度进行提防,就极有可能被对方袭击。刘羡只能令部队改换行军阵列,而在全军转换成防御阵列后,前来逼视的那条火龙也识趣地拉开一段距离,两支队伍就这样在原上原下并行不悖。

  但列阵而行的速度确实低下,走了两个时辰,士兵感到有些疲惫了,可全军才走了三十里。按照向导的说法,距离陈马原尚有四十里的路程,可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走下去,要抵达陈马原,大概要到下午才能抵达。到那时候,叛军主力已经围攻孟观大半日了,他能撑得住吗?

  想到这里,刘羡狠下心,打算不管身边的这支叛军,就按照行军队列加速前进。不料这个时候,在原下的后方又冒出一条浩荡火龙,规模之大,远超过原上的晋军与原下的叛军。他们同样也高唱着歌谣,不过是晋军的军歌,也就是当年曹操亲手所著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歌声威武肃穆又不失激扬,既有将士们慷慨赴死的杀气,同时又有对悠悠千古的敬意,更有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一曲歌罢,他们随即从头唱起,令一旁的胡人闻而色变,也顾不上继续牵制刘羡所部,而是匆匆向西南处奔去。

  刘羡则闻声大喜,他令军队下原,与东来的那条火龙汇合。靠近一看,来的果然是南路晋军。领头的张轨与刘羡所思一样,相见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走得更快些!把不好带的东西都扔下,切不能让元帅陷入重围!”

  此时天色已经接近明朗,他们距离叛军主力仅有十里之遥。而胡人的前锋,此时堪堪抵达陈马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庭汉裔,晋庭汉裔最新章节,晋庭汉裔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