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雍正为避暑,就搬去了圆明园。
弘历也同样搬去了朗润园。
而两人在知道尹泰有为傅德求情时,正在对弈。
“阿玛,该您了。”
弘历在苏培盛汇报这事后,就提醒了雍正一声。
雍正捻起黑子,笑着道:“果然是朋党啊!”
“但既然是朋党,就不该只有两人。”
弘历回了一句,而在雍正放好棋子后,也下了子。
雍正听后点头,对弘历露出赞许之色,而将棋子重重地搁在了棋盘上:“那就都一网打尽!”
“传旨给步军统领衙门,既然尹泰自认是他欲窥探朝政,就会同三法司先审问他们俩,问他们俩还有没有其他同党。”
说后,雍正就下达了新的旨意。
不多时,苏培盛又来报:“主子,怡王来了。”
雍正听后淡淡一笑:“这是为尹泰求情来了。”
“为尹泰求情?”
弘历有些好奇。
雍正道:“没错,尹泰做过你十三叔的师傅,他无论如何都得做个样子。”
弘历听后点头。
他知道,尹泰是满洲大儒,又年过古稀,在满洲诸旗人中威望甚高,不少都是他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从严处置尹泰,的确会在八旗中引起轩然大波,而带来的影响,绝对比之前处死蔡珽要大的多。
“儿臣也得做个样子!”
弘历突然开口。
他没有打算跟雍正藏着掖着。
因为,他知道雍正喜欢直来直去。
所以,弘历也就把自己想法脱口而出,且道:“阿玛为要行刚硬之事,儿臣等就得怀柔,如此才真的都是为我大清的将来。”
看着棋盘的雍正没有生气,只是颔首。
“你果然不会让朕失望!”
可弘历这时又说道:“但如此,阿玛到底只能一个人去对付他们!连十三叔和儿臣,在明面上也只能站在您的对立面。”
弘历这话,让雍正笑了。
而接着,雍正从马蹄袖里抽出锦帕来,粘了粘眼角,随后说道:“你能说出这话,就够了!”
“但这就是先帝让我继承大位的本意啊!”
“他知道我不会跟他一样!”
一声叹息出现在弘历耳畔。
而雍正,的确不能跟康熙一样。
无论是性格,还是爱好,乃至擅长的点,以及子嗣的表现,乃至身体状况。
所以,雍正这么说,也算是道出了康熙选他的真正原因。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无论,弘历理解不理解,他都会跟希望限制君权、增大士权、因循守旧的权贵官僚们恶斗一场。
只是,弘历让他增加了这份勇气和加大整肃力度的底气。
无论是弘历提供的新理论武器,还是作为人子给予的理解与感激。
老十三来后,见弘历在这里,雍正还红了眼,也不得不更加严肃了几分:“四哥!”
“来啦!”
“什么事?”
雍正问道。
老十三道:“我听说弘历在您这里,所以就来这里找他。”
“有什么事,派人来传他就是,何必亲自来?”
“他也担得起?”
雍正问道。
老十三笑道:“这不一样,他现在是在御前尽孝!我岂能不顾其孝心?”
“你不单单想要顾弘历的孝心,是不是还得顾念尹继善的孝心?”
雍正这时,突然阴阳怪气地问了一句。
老十三没有生气,只道:“没有什么事能瞒过你四哥,他尹泰突然为傅德求情,您要是连他也杀,可不就是让尹继善在官场上更加无容身之处了嘛。”
“这样才好!”
雍正回了一句,就道:“你不是来找弘历的吗,就带着他离开吧。”
老十三没有再多为尹泰说什么话,只若无其事的看向棋盘:“你们的棋不是还没下完吗?”
“我看看,你们谁占上风。”
老十三说着,就走到雍正一侧来,歪着头瞅了起来。
“十三叔不用看了,侄儿已经认输了。”
弘历这时看向老十三回道。
雍正也指了一下弘历:“他都认输了!”
……
……
“你真认输了?”
出了九洲清晏殿后,老十三好奇地于马上问起弘历来。
他以为弘历也是来为尹泰说话的,而认输,朝是已向雍正妥协。
弘历点头。
老十三听后没再多言什么。
自从诚亲王允祉走后,老十三心情好了不少,连酒都没以前喝的频了。
而弘历则在这时,对老十三说起了傅德和尹泰要被会审的事。
老十三听后问着弘历:“你觉得四哥会不会杀这两人?”
“以侄儿愚见,这得看朝堂风力舆论。”
弘历回道。
老十三则突然叹息起来:“只怕风雨会不小啊!四哥让朝野都看见《读通鉴论》,犹如水滴进本就烧热的油锅里。”
弘历对此深以为然。
话说,雍正没有选择销毁《读通鉴论》,而是推广让朝野都看见《读通鉴论》,反而让许多八旗贵族也主动选择了和陆生楠一样的立场,希望天子无为而治,崇儒放权,乃至对雍正处置陆生楠的事很不满。
尹泰是这些人中的一位,且是名望较高的一位。
同时!
现在雍正让弘历这样激烈改革八旗诸官学,也让这些反对改革的八旗诸官学子弟还有了批判朝廷的理论武器。
“陆公有言,人愈尊,权愈重,则身愈危,祸愈烈。盖可以生人、杀人、赏人、罚人,则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愈甚。人虽怒之而不敢泄,欲报之而不敢轻,故其蓄必深,其发必毒。”
“如今,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因朋党之罪下狱待审,便是权重祸烈之兆!”
“若两位先生真要因此被杀,乃国朝之耻!但凡忠于社稷者,自当为两位先生奥援进言,而保我满洲读书种子!”
“陆公还言,作为君臣,首要的一点是知人善任,不必斤斤计较于政绩。”
“现在,正因为主子威权日重,过于计较于政绩,才使得小人得志,大有乱我大清江山之象!”
“而我们,不能坐视奸臣贼子如此祸国,当去圆明园求主子开恩,直接免了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的罪!”
而因此,八旗诸官学中不少属于追随尹泰和傅德的旗人,也就纷纷以陆生楠在《读通鉴论》中的说辞,表达起对眼下雍正将尹泰和傅德都下狱要进行会审问罪之事的不满来。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反对眼下雍正让弘历在八旗官学的改革。
毕竟,这改革太激烈,要把不肯进取的八旗官学子弟淘汰不说,还要发配到关外去种地。
这对许多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而言,简直要他们的命,也就雍正敢对自己大清基本盘下这样的狠手去改革。
毕竟,剜掉自己身上的烂疮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为此,这些旗人还号召着亲友去圆明园,为尹泰和傅德求情。
号召者中,不少还是满洲旗人,有的满洲旗人还各种添油加醋、兴风作浪。
跟历史上因裁减马甲许多旗人去廉亲王府大闹一样,纷纷往圆明园而来,似要直接干涉会审过程,不然雍正治这两人的罪。
值守圆明园的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马尔赛,在看见圆明园大门外有许多旗人来闹着要求雍正对尹泰和傅德开恩时,就因此吓得不轻,忙不迭跑来告知给了雍正。
“主子!园外来了很多请命的旗人,可谓人多势众,说是请主子给尹泰和傅德开恩,直接释放他们!”
马尔赛在见到雍正后就慌里慌张的禀报了起来。
雍正知道后,只是冷笑:“朕可不是八岁登基的天子,岂会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就会怕了他们,从而宽纵他们?”
“既然他们这么力护这两人,那就索性传旨,不用会审,将两人即刻以结党欺君罪,押去步军统领衙门问斩!”
弘历也同样搬去了朗润园。
而两人在知道尹泰有为傅德求情时,正在对弈。
“阿玛,该您了。”
弘历在苏培盛汇报这事后,就提醒了雍正一声。
雍正捻起黑子,笑着道:“果然是朋党啊!”
“但既然是朋党,就不该只有两人。”
弘历回了一句,而在雍正放好棋子后,也下了子。
雍正听后点头,对弘历露出赞许之色,而将棋子重重地搁在了棋盘上:“那就都一网打尽!”
“传旨给步军统领衙门,既然尹泰自认是他欲窥探朝政,就会同三法司先审问他们俩,问他们俩还有没有其他同党。”
说后,雍正就下达了新的旨意。
不多时,苏培盛又来报:“主子,怡王来了。”
雍正听后淡淡一笑:“这是为尹泰求情来了。”
“为尹泰求情?”
弘历有些好奇。
雍正道:“没错,尹泰做过你十三叔的师傅,他无论如何都得做个样子。”
弘历听后点头。
他知道,尹泰是满洲大儒,又年过古稀,在满洲诸旗人中威望甚高,不少都是他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从严处置尹泰,的确会在八旗中引起轩然大波,而带来的影响,绝对比之前处死蔡珽要大的多。
“儿臣也得做个样子!”
弘历突然开口。
他没有打算跟雍正藏着掖着。
因为,他知道雍正喜欢直来直去。
所以,弘历也就把自己想法脱口而出,且道:“阿玛为要行刚硬之事,儿臣等就得怀柔,如此才真的都是为我大清的将来。”
看着棋盘的雍正没有生气,只是颔首。
“你果然不会让朕失望!”
可弘历这时又说道:“但如此,阿玛到底只能一个人去对付他们!连十三叔和儿臣,在明面上也只能站在您的对立面。”
弘历这话,让雍正笑了。
而接着,雍正从马蹄袖里抽出锦帕来,粘了粘眼角,随后说道:“你能说出这话,就够了!”
“但这就是先帝让我继承大位的本意啊!”
“他知道我不会跟他一样!”
一声叹息出现在弘历耳畔。
而雍正,的确不能跟康熙一样。
无论是性格,还是爱好,乃至擅长的点,以及子嗣的表现,乃至身体状况。
所以,雍正这么说,也算是道出了康熙选他的真正原因。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无论,弘历理解不理解,他都会跟希望限制君权、增大士权、因循守旧的权贵官僚们恶斗一场。
只是,弘历让他增加了这份勇气和加大整肃力度的底气。
无论是弘历提供的新理论武器,还是作为人子给予的理解与感激。
老十三来后,见弘历在这里,雍正还红了眼,也不得不更加严肃了几分:“四哥!”
“来啦!”
“什么事?”
雍正问道。
老十三道:“我听说弘历在您这里,所以就来这里找他。”
“有什么事,派人来传他就是,何必亲自来?”
“他也担得起?”
雍正问道。
老十三笑道:“这不一样,他现在是在御前尽孝!我岂能不顾其孝心?”
“你不单单想要顾弘历的孝心,是不是还得顾念尹继善的孝心?”
雍正这时,突然阴阳怪气地问了一句。
老十三没有生气,只道:“没有什么事能瞒过你四哥,他尹泰突然为傅德求情,您要是连他也杀,可不就是让尹继善在官场上更加无容身之处了嘛。”
“这样才好!”
雍正回了一句,就道:“你不是来找弘历的吗,就带着他离开吧。”
老十三没有再多为尹泰说什么话,只若无其事的看向棋盘:“你们的棋不是还没下完吗?”
“我看看,你们谁占上风。”
老十三说着,就走到雍正一侧来,歪着头瞅了起来。
“十三叔不用看了,侄儿已经认输了。”
弘历这时看向老十三回道。
雍正也指了一下弘历:“他都认输了!”
……
……
“你真认输了?”
出了九洲清晏殿后,老十三好奇地于马上问起弘历来。
他以为弘历也是来为尹泰说话的,而认输,朝是已向雍正妥协。
弘历点头。
老十三听后没再多言什么。
自从诚亲王允祉走后,老十三心情好了不少,连酒都没以前喝的频了。
而弘历则在这时,对老十三说起了傅德和尹泰要被会审的事。
老十三听后问着弘历:“你觉得四哥会不会杀这两人?”
“以侄儿愚见,这得看朝堂风力舆论。”
弘历回道。
老十三则突然叹息起来:“只怕风雨会不小啊!四哥让朝野都看见《读通鉴论》,犹如水滴进本就烧热的油锅里。”
弘历对此深以为然。
话说,雍正没有选择销毁《读通鉴论》,而是推广让朝野都看见《读通鉴论》,反而让许多八旗贵族也主动选择了和陆生楠一样的立场,希望天子无为而治,崇儒放权,乃至对雍正处置陆生楠的事很不满。
尹泰是这些人中的一位,且是名望较高的一位。
同时!
现在雍正让弘历这样激烈改革八旗诸官学,也让这些反对改革的八旗诸官学子弟还有了批判朝廷的理论武器。
“陆公有言,人愈尊,权愈重,则身愈危,祸愈烈。盖可以生人、杀人、赏人、罚人,则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愈甚。人虽怒之而不敢泄,欲报之而不敢轻,故其蓄必深,其发必毒。”
“如今,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因朋党之罪下狱待审,便是权重祸烈之兆!”
“若两位先生真要因此被杀,乃国朝之耻!但凡忠于社稷者,自当为两位先生奥援进言,而保我满洲读书种子!”
“陆公还言,作为君臣,首要的一点是知人善任,不必斤斤计较于政绩。”
“现在,正因为主子威权日重,过于计较于政绩,才使得小人得志,大有乱我大清江山之象!”
“而我们,不能坐视奸臣贼子如此祸国,当去圆明园求主子开恩,直接免了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的罪!”
而因此,八旗诸官学中不少属于追随尹泰和傅德的旗人,也就纷纷以陆生楠在《读通鉴论》中的说辞,表达起对眼下雍正将尹泰和傅德都下狱要进行会审问罪之事的不满来。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反对眼下雍正让弘历在八旗官学的改革。
毕竟,这改革太激烈,要把不肯进取的八旗官学子弟淘汰不说,还要发配到关外去种地。
这对许多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而言,简直要他们的命,也就雍正敢对自己大清基本盘下这样的狠手去改革。
毕竟,剜掉自己身上的烂疮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为此,这些旗人还号召着亲友去圆明园,为尹泰和傅德求情。
号召者中,不少还是满洲旗人,有的满洲旗人还各种添油加醋、兴风作浪。
跟历史上因裁减马甲许多旗人去廉亲王府大闹一样,纷纷往圆明园而来,似要直接干涉会审过程,不然雍正治这两人的罪。
值守圆明园的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马尔赛,在看见圆明园大门外有许多旗人来闹着要求雍正对尹泰和傅德开恩时,就因此吓得不轻,忙不迭跑来告知给了雍正。
“主子!园外来了很多请命的旗人,可谓人多势众,说是请主子给尹泰和傅德开恩,直接释放他们!”
马尔赛在见到雍正后就慌里慌张的禀报了起来。
雍正知道后,只是冷笑:“朕可不是八岁登基的天子,岂会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就会怕了他们,从而宽纵他们?”
“既然他们这么力护这两人,那就索性传旨,不用会审,将两人即刻以结党欺君罪,押去步军统领衙门问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