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洛阳,只能是军事上的。
文官这块,李承乾也没有办法投入太多精力。
也不怎么在乎文官反对,有了兵权,硬是要反对的文官,直接撤换了就是。
枪杆子里出政权嘛,这一点李承乾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有洛州都督柳怀瑾的帮忙,五万精锐很快就分批入城。
洛阳城的兵力分为三大块。
左右屯营,折冲府,以及大约数千规模的水军。
主要精锐便是左右屯营了,这是隶属于长安十六卫的禁军编制,大约在数千人左右。
河南下辖的折冲府,总兵力在三万左右,轮值洛阳城治安、巡逻等任务,常备一万五千人。
折冲府跟水军,归于洛州都督。
而左右屯营归于天策府。
洛州城最高统帅,名义上是天策府,也就是李世民这个天策上将。
实际上洛州刺史兼任天策府长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挥左右屯营。
然而李承乾是太子。
在没有诏书前,太子教令高于一切,何况李承乾居住宫城。
左右屯营的将军,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违抗太子教令。
李承乾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兵力同化成自己人。
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提升士兵待遇。
于此同时,建设大量各类工厂。
仅是数日,招工的宣传就在洛阳城内广而告之。
尤其是纺织厂,更是招聘大量女工。
毫无疑问,工厂的建立,对于传统的小作坊必然是极大的冲击。
但更多的百姓,得以有了固定的工钱收入。
一时间,洛阳城因为太子的到来变得沸腾。
洛阳皇城内。
内侍文忠上报:“殿下,长孙司徒求见。”
替换了城内防务后,李承乾就解除了对长孙无忌跟李道宗的限制。
“宣。”
“宣长孙司徒觐见。”
长孙无忌走入内:“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笑问道:“舅舅是有什么事呀。”
长孙无忌郑重道:“殿下不知何时启程回长安。”
看目前这情况,长孙无忌再傻也明白,太子根本没打算回长安了。
但他必须来问。
最好是能说服太子。
其实作为太子党,长孙无忌更加希望太子返回长安。
陛下对于太子曾经谋反之事,已经是翻篇了,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加上太子一统辽东,开疆扩土,立下这般大的功劳。
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太子位稳固,依旧是未来的大唐皇帝。
既是这样,何必要跟陛下闹翻呢。
“舅舅可记得,父皇的诏书是怎么交代的。”
“让我在三月内,班师回朝。”
“如今堪堪一月出头,何必这么着急呢。”
“正好是我把洛阳这边安排一下,也是让洛阳的百姓得些好处。”
李承乾笑呵呵的解释道,好似根本没有占据洛阳的意思。
目前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发展一下东都洛阳。
面对这个借口,长孙无忌也有些无言以对。
想了想道:“殿下久在外地,陛下甚是想念,洛阳至于长安,不过数日路程,何不先行返回长安一趟,后面再来洛阳也不迟。”
洛阳到长安,若是骑快马,两天就能到。
简单的车队,也就四五天。
李承乾脸上笑容未减,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真是说得好听,要是换作别人,还真有可能被忽悠。
然而李承乾早已经是坚定了心思。
缓缓开口道:“舅舅,我又何尝不想早日回到父皇身边尽孝,只是洛阳之事千头万绪,我实在放心不下。”
“你看这洛阳城,虽为东都,却仍有诸多民生问题待解决。”
“我新建的这些工厂,能让许多百姓有了生计,若我此时离开,工厂运作恐会陷入混乱,百姓又将失去依靠,我于心不忍呐。”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心中暗叹太子的固执,却仍不死心劝道:“殿下心系百姓,实乃苍生之福。可陛下那边,若是迟迟不见殿下回朝,难免心生疑虑。况且,朝中局势复杂,殿下不在长安,恐有人会趁机生事,动摇殿下根基。”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坚定:“舅舅所言,我亦明白。但我已在洛阳布下诸多布局,此时半途而废,之前的努力便付诸东流。至于朝中局势,我自有安排。”
“父皇那边,应该是能体谅我的,毕竟新建的这些工厂,将会给大唐带来极大的收入。”
“或许舅舅应该去看看我新建造的纺织厂,在我心里,纺织厂比之如今的煤炭厂,也是不逞多让。”
“甚至于在不久的将来,纺织厂的收益,将会远超煤炭厂。”
长孙无忌顿时无话可说。
他隐约感觉到,这话太子大概是没有说谎的。
如果纺织厂的收益,真的堪比煤炭厂,陛下那边得到了消息,恐怕暂且不会对太子如何。
毕竟煤炭厂的收益,让陛下极其高兴。
如今陛下那边的奢靡生活,几乎全都是靠煤炭厂的收益在支出。
朝堂内,其实都已经有诸多大臣上奏,想要让陛下把煤炭厂的部分收益充入国库,却被陛下强词拒绝,乃至于上奏的官员,都受到了陛下的打压。
长安内城,更是大兴土木。
偏偏谏官们还没发说,陛下用的自己的钱,学着太子不搞徭役发工钱,百姓们高兴,陛下也高兴,谁也挑不出理来。
长孙无忌走了。
但他没有返回长安的意思。
他得去纺织厂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倘若真如太子说得这般,那么这个消息汇报给陛下,对于太子来说,也很重要。
不过李道宗却是立即赶回长安了。
——
长安。
现在的长安,也变得更为热闹了。
历史上,在贞观二十一年时,李世民才开始大兴土木。
然现在因为内库充盈,于去年就下诏,在终南山上建造翠微宫。
翠微宫装饰极为奢华,不仅使用大量珍贵木材,还镶嵌金银珠宝。
年初,又下诏建玉华宫,规模更为宏大。
其中九成的建筑材料,多是从外地长途运输而来,工程极为浩大。
太极殿也被翻新了。
曾经简约庄重的殿内装饰,如今已被繁复奢华所取代。
李世民喜欢巡游。
频繁巡游,每次出行都有庞大的队伍随行。
为了满足其出行需求,地方不仅要修建大量行宫,还要准备丰富的物资,包括各种珍稀食物、精美日用品等。
吃食上那就更讲究了。
以前节约。
日常膳食也就六道菜,八道菜,最多不过十二道菜。
但如今,起步就是二十一道菜。
多的时候,有九九八十一道菜,象征九五至尊的尊贵身份。
每日膳食,是一场汇集天下奇珍的顶级盛宴。
尚食局内,数十位顶级厨师各施绝技。
餐桌上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珍稀食材。
来自岭南的荔枝,被用冰块层层包裹,经快马接力,日夜不停送至长安,只为让李世民能在晨曦微露时,品尝到那鲜嫩多汁的果肉。
冰块的制作,自然是根据太子的制冰法来的。
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沿途设置了大量驿站,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为让李世民能在清晨品尝到这一口甘甜。
还有用东北深山里的熊掌烹制的菜肴,熊掌经过特殊处理,肉质鲜嫩,搭配着各种珍贵的香料,味道醇厚。
更有一道用深海鲨鱼鳍熬制的羹汤,汤面上漂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脂,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每一道菜肴都由顶级厨师精心烹制,烹饪过程中使用的调料也都是世间罕见,如产自西域的藏红花、南洋的丁香等。
餐具都已经不是宫廷烧制的瓷器,而是大块和田玉制作而成。
餐盘呈圆形,薄如蝉翼,玉质温润细腻,触手生凉。
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每一道线条都流畅自然,栩栩如生。
汤碗则是由整块羊脂玉打磨而成,碗壁上雕刻着细致的云纹。
筷子由象牙制成,象牙经过特殊处理,表面光滑如镜,顶端镶嵌着两颗小巧的红宝石,与玉质餐具相得益彰。
有天李世民做了个梦。
梦到了跟观音婢一起赏花。
于是第二天醒来,就下令打造新的御花园。
要收集全天下最漂亮,品种最全的花。
衣食住行。
龙袍这块自然不可少。
新的龙袍,底料是从蚕茧中抽取的最上等丝线,经过特殊的染色工艺,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明黄色,这种颜色的染料取自西域的一种珍稀植物,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十斤植物才能提炼出一小勺染料。
袍身上九条金龙蜿蜒盘旋,龙身由纯金线绣成,每一片龙鳞都绣得极为细致,金线的粗细均匀一致,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龙的眼睛则用红宝石镶嵌,那红宝石颗颗饱满,色泽鲜艳,每一颗都价值连城,是从遥远的南洋岛国历经千辛万苦运来的。
领口和袖口处,镶嵌着一圈洁白圆润的南海珍珠,这些珍珠均为天然海珠,大小几乎一致,每一颗都经过严格筛选,只有最完美的才能被选用。
李世民的奢靡,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休闲,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大臣们肯定是看不下去的。
以褚遂良,马周,魏征为代表,纷纷上奏劝谏。
儒家主张克己复礼,节用而爱人。
陛下如今的作风,显然是不适合儒家思想的。
早朝。
褚遂良言辞恳切地上奏:“陛下,往昔我朝初创,陛下厉行节俭,天下归心。今宫殿大兴,劳民伤财,恐失民心。”
李世民呵呵一笑:“哪里劳民伤财了?朕花的是自己的钱。”
“百姓们可是高兴不已,朕可没有徭役,都给足了工钱。”
“又哪里伤了民心?”
人人都恨隋炀帝,人人都想当隋炀帝。
更何况现在的李世民,内库比之国库都不差。
马周上奏:“陛下容禀,臣诚知陛下以钱雇役,百姓暂得资财之利。然今奢靡之风渐炽,恰似燎原之火,若不遏制,后患无穷。”
“今宫殿营造不休,巡游所费无算,内库虽丰,安能经久?异日若逢水旱兵戎,需财巨万以济苍生、御外侮,彼时内帑空虚,将何以应之?”
“且陛下广集天下奇花,营建御苑,此举虽显皇家之尊,然目下百姓,尚有困于饥寒、不得温饱者。陛下以天下为怀,安忍于万民艰难之际,竭民力、耗民财,以遂此奢华之好?”
不得不说,文人一张嘴,怎么都能说。
你是皇帝,天下百姓都是你的子民。
如今天下人大部分都不得温饱,作为皇帝又怎么只能顾自己的奢侈呢。
魏征更是态度强硬:“陛下!忆昔贞观之初,陛下与百姓同其甘苦,轻徭薄赋,政通人和,是以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皆颂陛下圣德。”
“今陛下生活奢靡,臣恐陛下与百姓渐生疏离,失却民心。昔隋炀帝杨广,恃其富强,穷奢极欲,土木不息,征伐无度,致社稷倾颓,国祚短促。陛下当以隋为鉴,切勿重蹈覆辙啊!”
好家伙,民心这快,也给说明白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心头怒火上涨。
“汝等莫要妄言!”
“朕自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拓土开疆,为大唐创下不世之功,今享些许富贵,花的还是内库钱财,便称重蹈覆辙乎?”
魏征见状,跪地叩首,虽知龙颜不悦,仍硬着头皮进谏:“陛下息怒!”
“臣等岂敢有诋毁陛下之心?”
“陛下之丰功伟绩,上达于天,下布于野,百姓咸颂。”
“然臣等实忧奢靡之习,消磨陛下之志,使陛下不得如往昔般勤政恤民。”
“想当年,陛下宵衣旰食,一心只为大唐兴盛,今耗费诸多心力财力于奢靡之事,又焉能全心治理天下乎?”
朝堂之上,一时鸦雀无声,众臣皆垂首敛息,大气也不敢出,静候李世民发落。
良久,李世民神色稍缓,开口道:“诸卿所奏,朕当详加思忖。退朝吧。”
李道宗很无奈。
早朝上,这等情况,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好似陛下也没有问他。
当然,李世民对于太子那边,还很是关注的。
洛阳是李世民曾经的大本营,情报这块,自然丰富。
自从李承乾抵达洛阳后的一举一动,几乎每日都会呈现到李世民最新打造的精美龙案上。
一开始,李世民是很生气的。
就准备再次下诏,命其立即返回长安。
但又听说太子正在大量建造工厂。
想了想,还是等等吧。
好歹之前给了太子三个月的时间,也能说得过去。
刚回后殿。
内侍张阿难就汇报道:“陛下,洛阳传来消息,说太子打造的纺织厂,未来收益堪比煤炭厂。”
李世民眼睛一亮:“果真?”
文官这块,李承乾也没有办法投入太多精力。
也不怎么在乎文官反对,有了兵权,硬是要反对的文官,直接撤换了就是。
枪杆子里出政权嘛,这一点李承乾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有洛州都督柳怀瑾的帮忙,五万精锐很快就分批入城。
洛阳城的兵力分为三大块。
左右屯营,折冲府,以及大约数千规模的水军。
主要精锐便是左右屯营了,这是隶属于长安十六卫的禁军编制,大约在数千人左右。
河南下辖的折冲府,总兵力在三万左右,轮值洛阳城治安、巡逻等任务,常备一万五千人。
折冲府跟水军,归于洛州都督。
而左右屯营归于天策府。
洛州城最高统帅,名义上是天策府,也就是李世民这个天策上将。
实际上洛州刺史兼任天策府长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挥左右屯营。
然而李承乾是太子。
在没有诏书前,太子教令高于一切,何况李承乾居住宫城。
左右屯营的将军,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违抗太子教令。
李承乾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兵力同化成自己人。
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提升士兵待遇。
于此同时,建设大量各类工厂。
仅是数日,招工的宣传就在洛阳城内广而告之。
尤其是纺织厂,更是招聘大量女工。
毫无疑问,工厂的建立,对于传统的小作坊必然是极大的冲击。
但更多的百姓,得以有了固定的工钱收入。
一时间,洛阳城因为太子的到来变得沸腾。
洛阳皇城内。
内侍文忠上报:“殿下,长孙司徒求见。”
替换了城内防务后,李承乾就解除了对长孙无忌跟李道宗的限制。
“宣。”
“宣长孙司徒觐见。”
长孙无忌走入内:“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笑问道:“舅舅是有什么事呀。”
长孙无忌郑重道:“殿下不知何时启程回长安。”
看目前这情况,长孙无忌再傻也明白,太子根本没打算回长安了。
但他必须来问。
最好是能说服太子。
其实作为太子党,长孙无忌更加希望太子返回长安。
陛下对于太子曾经谋反之事,已经是翻篇了,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加上太子一统辽东,开疆扩土,立下这般大的功劳。
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太子位稳固,依旧是未来的大唐皇帝。
既是这样,何必要跟陛下闹翻呢。
“舅舅可记得,父皇的诏书是怎么交代的。”
“让我在三月内,班师回朝。”
“如今堪堪一月出头,何必这么着急呢。”
“正好是我把洛阳这边安排一下,也是让洛阳的百姓得些好处。”
李承乾笑呵呵的解释道,好似根本没有占据洛阳的意思。
目前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发展一下东都洛阳。
面对这个借口,长孙无忌也有些无言以对。
想了想道:“殿下久在外地,陛下甚是想念,洛阳至于长安,不过数日路程,何不先行返回长安一趟,后面再来洛阳也不迟。”
洛阳到长安,若是骑快马,两天就能到。
简单的车队,也就四五天。
李承乾脸上笑容未减,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真是说得好听,要是换作别人,还真有可能被忽悠。
然而李承乾早已经是坚定了心思。
缓缓开口道:“舅舅,我又何尝不想早日回到父皇身边尽孝,只是洛阳之事千头万绪,我实在放心不下。”
“你看这洛阳城,虽为东都,却仍有诸多民生问题待解决。”
“我新建的这些工厂,能让许多百姓有了生计,若我此时离开,工厂运作恐会陷入混乱,百姓又将失去依靠,我于心不忍呐。”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心中暗叹太子的固执,却仍不死心劝道:“殿下心系百姓,实乃苍生之福。可陛下那边,若是迟迟不见殿下回朝,难免心生疑虑。况且,朝中局势复杂,殿下不在长安,恐有人会趁机生事,动摇殿下根基。”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坚定:“舅舅所言,我亦明白。但我已在洛阳布下诸多布局,此时半途而废,之前的努力便付诸东流。至于朝中局势,我自有安排。”
“父皇那边,应该是能体谅我的,毕竟新建的这些工厂,将会给大唐带来极大的收入。”
“或许舅舅应该去看看我新建造的纺织厂,在我心里,纺织厂比之如今的煤炭厂,也是不逞多让。”
“甚至于在不久的将来,纺织厂的收益,将会远超煤炭厂。”
长孙无忌顿时无话可说。
他隐约感觉到,这话太子大概是没有说谎的。
如果纺织厂的收益,真的堪比煤炭厂,陛下那边得到了消息,恐怕暂且不会对太子如何。
毕竟煤炭厂的收益,让陛下极其高兴。
如今陛下那边的奢靡生活,几乎全都是靠煤炭厂的收益在支出。
朝堂内,其实都已经有诸多大臣上奏,想要让陛下把煤炭厂的部分收益充入国库,却被陛下强词拒绝,乃至于上奏的官员,都受到了陛下的打压。
长安内城,更是大兴土木。
偏偏谏官们还没发说,陛下用的自己的钱,学着太子不搞徭役发工钱,百姓们高兴,陛下也高兴,谁也挑不出理来。
长孙无忌走了。
但他没有返回长安的意思。
他得去纺织厂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倘若真如太子说得这般,那么这个消息汇报给陛下,对于太子来说,也很重要。
不过李道宗却是立即赶回长安了。
——
长安。
现在的长安,也变得更为热闹了。
历史上,在贞观二十一年时,李世民才开始大兴土木。
然现在因为内库充盈,于去年就下诏,在终南山上建造翠微宫。
翠微宫装饰极为奢华,不仅使用大量珍贵木材,还镶嵌金银珠宝。
年初,又下诏建玉华宫,规模更为宏大。
其中九成的建筑材料,多是从外地长途运输而来,工程极为浩大。
太极殿也被翻新了。
曾经简约庄重的殿内装饰,如今已被繁复奢华所取代。
李世民喜欢巡游。
频繁巡游,每次出行都有庞大的队伍随行。
为了满足其出行需求,地方不仅要修建大量行宫,还要准备丰富的物资,包括各种珍稀食物、精美日用品等。
吃食上那就更讲究了。
以前节约。
日常膳食也就六道菜,八道菜,最多不过十二道菜。
但如今,起步就是二十一道菜。
多的时候,有九九八十一道菜,象征九五至尊的尊贵身份。
每日膳食,是一场汇集天下奇珍的顶级盛宴。
尚食局内,数十位顶级厨师各施绝技。
餐桌上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珍稀食材。
来自岭南的荔枝,被用冰块层层包裹,经快马接力,日夜不停送至长安,只为让李世民能在晨曦微露时,品尝到那鲜嫩多汁的果肉。
冰块的制作,自然是根据太子的制冰法来的。
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沿途设置了大量驿站,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为让李世民能在清晨品尝到这一口甘甜。
还有用东北深山里的熊掌烹制的菜肴,熊掌经过特殊处理,肉质鲜嫩,搭配着各种珍贵的香料,味道醇厚。
更有一道用深海鲨鱼鳍熬制的羹汤,汤面上漂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脂,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每一道菜肴都由顶级厨师精心烹制,烹饪过程中使用的调料也都是世间罕见,如产自西域的藏红花、南洋的丁香等。
餐具都已经不是宫廷烧制的瓷器,而是大块和田玉制作而成。
餐盘呈圆形,薄如蝉翼,玉质温润细腻,触手生凉。
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每一道线条都流畅自然,栩栩如生。
汤碗则是由整块羊脂玉打磨而成,碗壁上雕刻着细致的云纹。
筷子由象牙制成,象牙经过特殊处理,表面光滑如镜,顶端镶嵌着两颗小巧的红宝石,与玉质餐具相得益彰。
有天李世民做了个梦。
梦到了跟观音婢一起赏花。
于是第二天醒来,就下令打造新的御花园。
要收集全天下最漂亮,品种最全的花。
衣食住行。
龙袍这块自然不可少。
新的龙袍,底料是从蚕茧中抽取的最上等丝线,经过特殊的染色工艺,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明黄色,这种颜色的染料取自西域的一种珍稀植物,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十斤植物才能提炼出一小勺染料。
袍身上九条金龙蜿蜒盘旋,龙身由纯金线绣成,每一片龙鳞都绣得极为细致,金线的粗细均匀一致,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龙的眼睛则用红宝石镶嵌,那红宝石颗颗饱满,色泽鲜艳,每一颗都价值连城,是从遥远的南洋岛国历经千辛万苦运来的。
领口和袖口处,镶嵌着一圈洁白圆润的南海珍珠,这些珍珠均为天然海珠,大小几乎一致,每一颗都经过严格筛选,只有最完美的才能被选用。
李世民的奢靡,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休闲,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大臣们肯定是看不下去的。
以褚遂良,马周,魏征为代表,纷纷上奏劝谏。
儒家主张克己复礼,节用而爱人。
陛下如今的作风,显然是不适合儒家思想的。
早朝。
褚遂良言辞恳切地上奏:“陛下,往昔我朝初创,陛下厉行节俭,天下归心。今宫殿大兴,劳民伤财,恐失民心。”
李世民呵呵一笑:“哪里劳民伤财了?朕花的是自己的钱。”
“百姓们可是高兴不已,朕可没有徭役,都给足了工钱。”
“又哪里伤了民心?”
人人都恨隋炀帝,人人都想当隋炀帝。
更何况现在的李世民,内库比之国库都不差。
马周上奏:“陛下容禀,臣诚知陛下以钱雇役,百姓暂得资财之利。然今奢靡之风渐炽,恰似燎原之火,若不遏制,后患无穷。”
“今宫殿营造不休,巡游所费无算,内库虽丰,安能经久?异日若逢水旱兵戎,需财巨万以济苍生、御外侮,彼时内帑空虚,将何以应之?”
“且陛下广集天下奇花,营建御苑,此举虽显皇家之尊,然目下百姓,尚有困于饥寒、不得温饱者。陛下以天下为怀,安忍于万民艰难之际,竭民力、耗民财,以遂此奢华之好?”
不得不说,文人一张嘴,怎么都能说。
你是皇帝,天下百姓都是你的子民。
如今天下人大部分都不得温饱,作为皇帝又怎么只能顾自己的奢侈呢。
魏征更是态度强硬:“陛下!忆昔贞观之初,陛下与百姓同其甘苦,轻徭薄赋,政通人和,是以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皆颂陛下圣德。”
“今陛下生活奢靡,臣恐陛下与百姓渐生疏离,失却民心。昔隋炀帝杨广,恃其富强,穷奢极欲,土木不息,征伐无度,致社稷倾颓,国祚短促。陛下当以隋为鉴,切勿重蹈覆辙啊!”
好家伙,民心这快,也给说明白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心头怒火上涨。
“汝等莫要妄言!”
“朕自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拓土开疆,为大唐创下不世之功,今享些许富贵,花的还是内库钱财,便称重蹈覆辙乎?”
魏征见状,跪地叩首,虽知龙颜不悦,仍硬着头皮进谏:“陛下息怒!”
“臣等岂敢有诋毁陛下之心?”
“陛下之丰功伟绩,上达于天,下布于野,百姓咸颂。”
“然臣等实忧奢靡之习,消磨陛下之志,使陛下不得如往昔般勤政恤民。”
“想当年,陛下宵衣旰食,一心只为大唐兴盛,今耗费诸多心力财力于奢靡之事,又焉能全心治理天下乎?”
朝堂之上,一时鸦雀无声,众臣皆垂首敛息,大气也不敢出,静候李世民发落。
良久,李世民神色稍缓,开口道:“诸卿所奏,朕当详加思忖。退朝吧。”
李道宗很无奈。
早朝上,这等情况,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好似陛下也没有问他。
当然,李世民对于太子那边,还很是关注的。
洛阳是李世民曾经的大本营,情报这块,自然丰富。
自从李承乾抵达洛阳后的一举一动,几乎每日都会呈现到李世民最新打造的精美龙案上。
一开始,李世民是很生气的。
就准备再次下诏,命其立即返回长安。
但又听说太子正在大量建造工厂。
想了想,还是等等吧。
好歹之前给了太子三个月的时间,也能说得过去。
刚回后殿。
内侍张阿难就汇报道:“陛下,洛阳传来消息,说太子打造的纺织厂,未来收益堪比煤炭厂。”
李世民眼睛一亮:“果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