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帝 第十八章 雷鼓震山川(上)

小说:捍帝 作者:画阑 更新时间:2024-08-05 12:49:58 源网站:顶点小说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

  进了寝室,刘协给王越使个眼色,房门瞬间合拢。

  “昏君也难当啊!”

  叹息一声,刘协的脸色迅速恢复正常,将目光投向悬挂在墙壁上的黄绸地图。

  贵妃喃喃道:“要打就让他们打好了,反正这帮家伙一个个拥兵自重,趁机削弱他们的实力也不是坏事,他们越弱,你的话语权就越重,找准时机,未必不能收回兵权。”

  “说易行难啊,看看城外的营寨就知道,他们都是分开扎营,各守一方。”

  说起张济、杨定和杨奉三股人马,刘协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日子我何尝不想收回他们手中的兵权,但这些家伙把兵马看得比命还重要,整天防贼似的提防我,让我无从下手。”

  贵妃知道刘协的难处。

  之前一个多月,他不能动作太大,毕竟这移花接木的“皇帝”来路不正。

  骤然之间变化太大,难免令人生疑。

  可是无为而治也行不通。

  时局动荡,人心险恶,乱世天子无为而治便是无能,这就促使刘协必须当个霸道强势的帝王。

  但强势霸道的皇帝需要足够强大的实力来支撑,而实力恰恰是刘协目前寸步难行的痛处。

  杨定、张济那帮人能耐不大,但内讧的本事不小,属于见不得别人好的角色。

  段煨这次迎接天子百官进城,尽心竭力粉饰太平,大肆收买人心,明显抢了杨奉、张济等人的风头,以杨彪为首的文官们刚才竭力维护段煨就足以说明一切。

  恰好杨定睚眦必报,一门心思找段煨寻仇,于是杨奉他们顺水推舟,促成杨定出兵攻打段煨。

  至于杨定口口声声说“段煨窝藏郭汜七百骑兵、勾结逆贼意图谋反”之类的鬼话,杨彪和司马防那帮文官都不信,又岂能骗得了刘协?

  实际上,刘协和“贵妃”心如明镜。

  他们早就知道,郭汜战败逃走后就想与李傕和解,既而共同出兵,追回天子和百官,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郭汜如果到了华阴,李傕大军肯定也来了,而驻守在城外的四路兵马必然首当其冲。

  因此,杨定诬陷段煨勾结郭汜意图谋反的说辞简直拙劣到了极致。

  他一张嘴,刘协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为了配合杨定拙劣的演技和糟糕的台词功底,刘协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智商,让自己尽可能和他保持在同一水平,从而达成他找段煨报仇的愿望。

  这里面牵涉到段煨……

  其实刘协这几天一直等着段煨主动上门“汇报思想”,但这厮悟性太差,或者说他揣着明白装糊涂,自视甚高,看不上有名无实的“少年天子”。

  用贵妃的话说,段煨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或者叫‘利己主义者’,他既多疑又现实,不见兔子不撒鹰。

  想让他主动投效的话,首先必须要有比他强大得多的实力,其次是威胁到他的生命,最后就是如果他主动投诚,能获得令他心动的封赏和巨大利益。

  三者缺一不可。

  纵观他驻守华阴城的五年多时间,董卓死后他谁都瞧不上眼,就守着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得罪,但谁想收服他的话也是白日做梦。

  等了几天,段煨都没来,刘协对他也就不抱任何希望了。

  段煨明面上对天子和百官毕恭毕敬,骨子里却想着待价而沽,刘协很清楚自己目前不具备收服他的实力,那么适当敲打一下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乱世之中,待价而沽的将领、谋士和诸侯遍地都是,但你值什么价,就需要好好称量一下。

  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正好杨定报仇心切,他一挑头,刘协就当了一回“昏君”。

  借杨定的手,达到他敲打和称量段煨的目的。

  现在事情敲定了,刘协转身就把它抛到脑后,继而一门心思考虑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李傕郭汜大军。

  这是决定他未来命运的生死之战。

  只有打赢或击退李郭联军,刘协才能考虑以后的事情,如果战败或被李郭联军歼灭的话,那就没有以后了。

  至于战败被俘,再次沦为傀儡皇帝,刘协根本不予考虑。

  所以他现在把心思放在面前这幅地图上,与李傕郭汜大军交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将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

  …………

  阴天无月,群星隐遁,乌云压城。

  轰隆隆如奔雷般的马蹄声响彻夜空,打破了华阴城的祥和。

  杨定的动作非常快。

  傍晚才决定出兵,不到一个时辰,他便率领大军围困全城。

  是的,杨定率军包围了整座城池,而不是像之前议定的那样包围位于北城的段煨军营。

  围城之前,杨定派帐下军侯赶到县衙,接应刘协和公卿百官出城,前往他的城南大营暂避兵锋。

  但刘协拒绝了他的好意,依旧留在城中。

  在是否出城躲避战火的事情上,百官们出现了分歧,九卿以下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愿意前往杨定大营避难,而以太尉杨彪为首的少数官员则坚持留下,与天子刘协待在一起。

  当然,留下的这部分官员普遍官爵较高,口号也喊得响亮:“陛下不走,臣等坚决不出城,誓死保护陛下!”

  护送官员出城的军侯,回营后向杨定转达了天子刘协的话:

  “纵使给段煨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公然弑君!所以,朕留在城中安全无虞。

  代朕传话给杨定,围剿逆贼叛军可以,绝不能肆无忌惮地戕害无辜百姓,他杨定也是西凉人,就算不顾及朕和太尉等人的安危,也该为他自己积点阴德,为后代子孙留条后路。”

  坐镇中军的杨定听了帐下军侯的话后,顿时面红耳赤,脸色阴沉如冰。

  但他终究忍住了,冷眼瞪着军侯,一句话也没说。

  ……深夜戌时。

  呜呜——

  号角声迭起,战鼓轰隆。

  包围城池的杨定大军开始强攻北门,剑锋直指段煨大营。

  北城往东,视野开阔的瞭塔楼上,刘协身披鱼鳞甲,凭栏俯瞰……

  他身上这副铠甲是段煨帐下亲兵的铠甲。

  按理说,杨定是奉了他刘协的命令,才出兵攻打段煨的。

  而今刘协偏偏出现在段煨军中,还明目张胆地在城楼上观战。

  这种情形是不是很矛盾?

  刘协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忍不住派王越去段煨的军帐跑一趟,探探口风。

  没想到段煨倒是自信得很,稍作犹豫就答应了。

  于是王越向段煨借来五十套战甲,除他和刘协以外,还有四十八名虎贲卫一同前来北门观战。

  当了一个多月的天子,刘协还没有见过真实的冷兵器战争场面。

  而古代战争中最惨烈且最难打的攻城战,更加不容错过。

  现在刘协终于披甲登上城楼,亲临现场观战。

  段煨怕出意外,于是命人把他请到相对安全的瞭望塔上观战,还派了一位中年文士作陪。

  ……伫立塔楼。

  刘协关注的重点不是杨定大军挽弓驰射,万箭齐发,先给段煨来个下马威。

  而是华阴城的城防情况。

  没错,就是城防!

  登上瞭望塔的第一眼,刘协就被缜密森然的城门布防给吸引住了。

  华阴县始建于战国。

  这座城池历经数百年战火洗礼,经历了摧毁后重建、发展中扩建、残破再重建……无数次修葺,使得华阴城不断完善,城防设施相当齐全。

  三丈高的城墙屹立高耸,斑驳而又坚固,女墙林立,东西南北四门均有城楼、瞭望塔和烽火台。

  城门乃重门,榆槐木打造而成,外层用生牛皮蒙起来,内面还包裹着铁叶(片),还有错落有致的铁钉加固,门框边角用铁皮包边。

  城门高一丈馀,宽九尺,厚三尺,十分笨重,通常要6到10名士兵同时开启或关闭两扇门。

  就因为这样,看似雄浑壮阔的城门打开之后,门内通道并不宽敞,仅容一辆马车单向通过,行人进出城门要排队依次出入。

  城门口,紧挨着护城河的岸边,修筑了七尺高,百米长的尖桩羊马墙。

  护城河,宽三丈,深一丈五尺。

  时至深秋,河水虽然没有干涸,但河床已清晰可见,使护城河的防御作用为之大减。

  护城河对岸是拒马枪,用坚木制作的上锐下方的斜十字木头枪,横向两排交错并立,用来阻挡骑兵抢占吊桥(钓桥)。

  拒马枪前面是一丈五尺宽、六尺深的陷马坑,坑中埋着竹枪或刀刃,仍然是针对敌军骑兵突袭破门的防御手段。

  陷坑做得很隐蔽,交错分布在30米长的石子路上,肉眼完全看不出来,若不是“贵妃”暗中提醒,刘协险些忽视了它的存在。

  陷马坑前方是鹿角木,作用与拒马枪相似,但针对的不光是骑兵,还有大量步兵,防止敌军直接大举攻打城门。

  这就是说,想要攻打城门,必须先通过五道障碍,依次是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护城河和羊马墙,之后才能靠近城门。

  …………(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捍帝,捍帝最新章节,捍帝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