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
收到安庆沦陷的消息后,永宁帝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他继位之前,除了辽东边患之外,大虞整体上还是一片太平盛世,“天元中兴”都喊了出来。
如果不是天元帝任用宦官得罪的利益集团太多,“天元中兴”就做实了,历史评价绝对能高几个档次。
到了他继位后,局势立即急转直下。可问题是他明明啥也没干,还对先帝时期的弊端进行了纠偏,朝野上下可是一致拥护。
短暂的失神过后,永宁帝再次把账记在了“尹左”二人身上。
白莲教叛乱是他们捣鼓出来的,就该为现在的局势负责。可惜人已经被挫骨扬灰,没法再死一次。
“安庆沦陷,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么?”
永宁帝期待的问道。
现实非常残酷,所有人都知道安庆沦陷的后果多严重,谁也不愿意捅破最后的窗户纸。
毕竟,发现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
在大虞官场上,一直都有谁提出了问题,谁就要想办法负责解决的传统。
此时提安庆沦陷的事,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裴爱卿,你是江南总督,安庆是你的辖区。
现在安庆不幸沦陷,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
听到皇帝点名,裴云轩脸色难看的,都快要哭出来。
换个时间点,江南总督绝对是一等一的肥差。可现在情况不一样,江南各地都是狼烟一片。
他这个悲催总督,都没有来得及去上任,就先背上了安庆沦陷的大锅。
如果不能尽快收复,未来史官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少不了把他拉出来鞭尸。
倘若大虞因此崩溃,他也是主要责任人。
再怎么惶恐,皇帝都开了口,问题肯定是要回答的。
“陛下,安庆之所以沦陷,主要是安庆知府不作为,各路武将争夺指挥权导致的。
南京六部明明有机会干涉,却坐视他们争斗。以至于大战中各路官军各自为战,没有及时进行配合,方有此次大败。
叛军攻克安庆,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应天府。朝廷已经丢了安庆府,绝对不能再丢掉南京。
当务之急,要让南京兵部担起责任来,做好守卫应天府的准备。
同时命令进入两淮地区的京营、鲁军,即刻赶赴南京进行增援,绝不能让安庆沦陷的悲剧再次上演。”
裴云轩的话,看似公正客观,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主题——甩锅。
他这个江南总督尚未到任,但安庆沦陷的责任,总得有人出来负责。
他不想背锅,那就只能让别人把锅背起来。
安庆知府份量不够,并且现在生死不知,肯定扛不起这么大的雷。
下面的武将,他又不熟悉,不知道该挑哪些倒霉蛋,索性就把他们一起列为责任人。
考虑到接下来的战斗,还需要这些人卖命,处理他们也不合适。
这么一圈转悠下来,最适合承担责任的就是南京六部,确切的说是南京兵部。
毕竟,他们对汇聚在安庆的各路大军,都有管辖权。
在下面发生矛盾争执的时候,最适合出面调解。
没有及时采取行动,那就是不作为的表现。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甩锅的同时,他又出手拉了南京兵部的同僚一把,提议让他们主持应天府保卫战戴罪立功。
不过这份帮助,南京兵部的官员,肯定是不想要的。
安庆沦陷的责任,一路分摊下来,大家共同承担不作为的责任,无非是丢官去职。
此时被朝廷罢免,正好可以调出江南这个风暴漩涡之地。
留下来主持应天府保卫战戴罪立功,干好了是他们应尽的职责,搞砸了却要赔上小命。
对摸鱼惯了的南京兵部官员来说,收益和风险严重不成正比,妥妥的赔钱买卖。
除了个别官迷外,没人想留在南京收拾烂摊子。
“嗯!”
“裴爱卿言之有理,朕就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不过南京六部懒散惯了,让他们主持平叛大局,少不了推诿扯皮。
战场上兵贵神速,裴爱卿朕命你即刻启程南下主持大局,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应天府。
江南之事,就拜托裴爱卿了!”
说话间,永宁帝居然对着裴云轩行了一礼,直接把他拒绝的话,全部都给堵了回去。
事实上,永宁帝这么干,也有赌气的成份。
前线总督的权力太大,徐文岳主动提出分权,正好顺了他的心意。
为了迅速平定叛乱,这一次人事任命,他没有听从内阁的意见,提拔的都是他心目中的国之栋梁。
有了舞阳侯的成功案例,永宁帝认为国事艰难,就是官员结党营私的结果,他要打破这一格局。
甭管什么资历不资历,只要官员有能力,他就敢破格提拔任用。
这些做法对不对,一时半会儿没法进行评判。但针对权力斗争而言,永宁帝无疑是成功的。
靠着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天元帝留下来的一众辅政大臣,死的死、罢官的罢官、外放的外放,留在朝朝堂上的也开始装聋作哑。
辅政大臣,现在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
事实上,永宁帝的夺权计划进展这么顺利,也是辅臣们有意配合的结果。
天元帝挑选的辅臣大臣,本来就不是野心家。相互之间又受到了牵制,谁也没有独揽大权的机会。
历史上的教训太多,皇帝成年亲政要收权,主动配合还有体面在。继续霸着权力不放手,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有人带头放手,其他人也选择了摆烂。皇帝成功独揽大权利,辅臣们也顺利功成身退。
没有了辅臣大臣制约,永宁帝终于可以在朝堂上放手施为,同样也要独自承担压力。
“陛下,广东传来六百里加急。
三省联军联合贵州方面将伪帝史荣轩部,全歼在了铜仁府,战获得叛军十余万。
舞阳侯向朝廷奏请,封赏有功之臣。”
听了宦官的话,永宁帝阴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本以为江南局势就要糜烂下去,现在突然出现了转机。
铜仁府大捷,打掉了叛军的中央政府,对平叛大业至关重要。
接下来只要应天府能坚守一段时间,南方各省的军队就可以赶过去增援。
到时候多方合力,剿灭盘踞在江南的叛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赏!”
“必须要加以重赏!”
“兵部和都督府,立即派人核验战报,拟定封赏方案。
传旨给舞阳侯,让他扫清叛军余孽之后,立即挥师江南平叛。”
永宁帝兴奋的说道。
说话间,他还不忘夺过奏书,查看战报上的详细内容。
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起来。
成功剿灭了叛军中央政府,平叛大军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三省联军阵亡人数超过四万,伤员数量就更多了。
按照上面描述的内容,平叛大军此刻已经元气大伤,部队急需进行休整。
更糟糕的是伪帝史荣轩生死不明,仅仅只是疑似死在了战场上,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算了,不用给舞阳侯下旨了,先让平叛大军休整几个月,把人员编制给补充上。
户部尽快筹集一笔款子,用做阵亡士兵的抚恤,以及犒赏有功之臣。
朝廷现在缺乏经费,兵部在拟定封赏的时候,多给荣誉虚衔,实物奖励就少发一些吧!”
永宁帝叹了一口气说道。
对战报损失的真假,他丝毫没有怀疑。
叛军中央政府所在,明显是一根硬骨头,要啃下来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
如果毫发无损的大胜,那才令人奇怪。
战报篇幅有限,没法详细进行描述,但他还是看出了战争的惨烈。
毕竟,各路平叛大军都损失惨重,没道理广西兵能够例外。
“臣遵旨!”
兵部尚书爽快的答应道。
这可苦了户部尚书,前面刚筹集了一笔平叛经费,现在又要朝廷掏抚恤金和赏银。
偏偏这种时候,还没有办法拒绝。
甭管怎么样,都必须拿出一笔款子,把事情应付过去。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后续的江南战场,还是要依仗这支军队卖命。
倘若因为户部不给钱,导致大军没有及时恢复战斗力,影响到了江南地区的战事。
家乡父老的唾沫星子,能够把他淹死。
……
广州,总督衙门。
“侯爷,不用慌!
以现在局势,大虞的天还塌不下来!”
看着黑眼圈的舞阳侯,李牧开口劝说道。
大军撤回广西休整,他独自带着一营兵丁,赶赴广州参加军事会议。
结果和预想中不一样,舞阳侯根本就没有召集各地的官员过来。
很明显,他这是意识到了,战争不是靠人多就能解决的。
“你小子说的倒是轻松,可知道老夫承担的压力有多大?
前不久皇上下旨,设立了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和江南总督。
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老夫现在是两广总督兼任闽浙总督。
现在浙江已经陷入战火中,朝廷希望老夫能够尽快收复失地,支援应天府。”
舞阳侯没好气的说道。
他就不是享福的命,好日子没过几天,麻烦就找上了门。
增加一个省的辖区,看似权势变得更重了,可麻烦也变得更多。
不同于被叛军祸害后的两广,浙江的局势最是复杂。
省内文人世家遍地,在朝做官的人太多了。
朝廷的任命刚下来,浙江的士绅就行动起来,希望他能够尽快拿出平叛之策。
看着那一连串的名帖,哪怕他这位皇亲国戚,也感到了棘手。
“侯爷,先稳一稳吧!
宁愿不出兵,也不能打败仗。
剿灭伪帝的一仗,各方都损失惨重,士卒们早已经疲倦。
等朝廷把封赏确定下来,稳定了军心士气,再出兵也不迟。”
李牧神色凝重的说道。
风头出的太大,必须想办法避一避。
为了不引起皇帝和朝臣们的忌惮,李牧和一众部将商议之后,决定虚报战损。
急着让部队回广西休整,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捏造阵亡名单。
幸好前面出征的时候,为了虚张声势,四万大军对外号称六万大军。
一场会战下来,战损超过了四成,妥妥的元气大伤。
原本的大获全胜,也因此变成了艰难惨胜。
在各地同僚的衬托下,落入皇帝和百官眼中,他依旧是大虞的优秀将领,却也不算太扎眼。
符合大家认知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朝廷必然会进行安抚,以期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战斗力。
“放心,老夫没准备让你立即出兵。
把召集过来,主要是浙江那帮蠢货,根本就不会打仗。
你麾下能战善战的武将不少,能不能派过去几个,教教他们该怎么打仗?”
舞阳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整军备战说起来轻松,真要是进行实操,就会面临各种麻烦。
对浙江的情况不熟悉,他这个总督冒然插手进去,也未必能够讨到好。
最佳选择就是撤换掉一批官员,让自己人过去主事。
三省之中,他的旧部看似不少,可能打的多在李牧麾下。
其他将领到了地方上,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当不起大任。
“侯爷,您能够看得起他们,这是他们的荣幸。
不过末将麾下的将领,多是勋贵子弟,很多人家中都有安排。
估摸着等到平定了白莲教叛乱,就要各奔东西了。
现在让他们去浙江,趟那潭浑水,怕是不容易。”
李牧皱着眉头回答道。
如果是战前的浙江,估摸着大家都会抢着过去任职,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稍有不慎吃了败仗,那是会丢命的。
如果李牧开这个口,大家都会给面子,但前提是遇到麻烦他必须兜底。
战场上各种意外都有,李牧也不敢做出这种承诺。
“这些问题,老夫早就考虑到了。
按照正常的提拔序列,卫所指挥使立下了功劳,下一步是平调担任参将。
如果是勋贵子弟的话,没准可以直接升任副将,或者是担任都指挥同知。
都指挥同知的位置只有一个,但副将的位置,却可以有多个。
只要愿意过去,老夫举荐他们担任副将。
更低一级的军官过去,老夫也可以举荐他们担任参将。”
舞阳侯当即许诺道。
想要人家办事,不给点儿好处是不可能的。
在大虞朝副将和副总兵,可以看做是同一职位,品级职权一样。
如果是总兵的副手,就被称为副总兵,独自领兵就是副将。
现在派过去的人,肯定不可能送给别人当助手,不然就白忙活了。
“侯爷,您该不是想每个府,都设立一名参将、副将吧?”
李牧诧异的问道。
见过拉人的,没见过这样拉人的。
一下子打发一群人过去,浙江可就副将、参将满地走了。
“如果你能放手,允许他们带走部分士卒,这也未尝不可!”
舞阳侯豪气的说道。
现在他只想尽快平息叛乱,稳定浙江的局势,至于官员超编的问题,那是未来的事。
等到战争结束,他就功成身退,载誉回京享福去了。
大虞这么多广阔,总能找到安置的地方。
实在是安置不下来,那也是下一任总督,或者是巡抚需要头疼的问题。
……
收到安庆沦陷的消息后,永宁帝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他继位之前,除了辽东边患之外,大虞整体上还是一片太平盛世,“天元中兴”都喊了出来。
如果不是天元帝任用宦官得罪的利益集团太多,“天元中兴”就做实了,历史评价绝对能高几个档次。
到了他继位后,局势立即急转直下。可问题是他明明啥也没干,还对先帝时期的弊端进行了纠偏,朝野上下可是一致拥护。
短暂的失神过后,永宁帝再次把账记在了“尹左”二人身上。
白莲教叛乱是他们捣鼓出来的,就该为现在的局势负责。可惜人已经被挫骨扬灰,没法再死一次。
“安庆沦陷,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么?”
永宁帝期待的问道。
现实非常残酷,所有人都知道安庆沦陷的后果多严重,谁也不愿意捅破最后的窗户纸。
毕竟,发现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
在大虞官场上,一直都有谁提出了问题,谁就要想办法负责解决的传统。
此时提安庆沦陷的事,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裴爱卿,你是江南总督,安庆是你的辖区。
现在安庆不幸沦陷,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
听到皇帝点名,裴云轩脸色难看的,都快要哭出来。
换个时间点,江南总督绝对是一等一的肥差。可现在情况不一样,江南各地都是狼烟一片。
他这个悲催总督,都没有来得及去上任,就先背上了安庆沦陷的大锅。
如果不能尽快收复,未来史官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少不了把他拉出来鞭尸。
倘若大虞因此崩溃,他也是主要责任人。
再怎么惶恐,皇帝都开了口,问题肯定是要回答的。
“陛下,安庆之所以沦陷,主要是安庆知府不作为,各路武将争夺指挥权导致的。
南京六部明明有机会干涉,却坐视他们争斗。以至于大战中各路官军各自为战,没有及时进行配合,方有此次大败。
叛军攻克安庆,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应天府。朝廷已经丢了安庆府,绝对不能再丢掉南京。
当务之急,要让南京兵部担起责任来,做好守卫应天府的准备。
同时命令进入两淮地区的京营、鲁军,即刻赶赴南京进行增援,绝不能让安庆沦陷的悲剧再次上演。”
裴云轩的话,看似公正客观,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主题——甩锅。
他这个江南总督尚未到任,但安庆沦陷的责任,总得有人出来负责。
他不想背锅,那就只能让别人把锅背起来。
安庆知府份量不够,并且现在生死不知,肯定扛不起这么大的雷。
下面的武将,他又不熟悉,不知道该挑哪些倒霉蛋,索性就把他们一起列为责任人。
考虑到接下来的战斗,还需要这些人卖命,处理他们也不合适。
这么一圈转悠下来,最适合承担责任的就是南京六部,确切的说是南京兵部。
毕竟,他们对汇聚在安庆的各路大军,都有管辖权。
在下面发生矛盾争执的时候,最适合出面调解。
没有及时采取行动,那就是不作为的表现。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甩锅的同时,他又出手拉了南京兵部的同僚一把,提议让他们主持应天府保卫战戴罪立功。
不过这份帮助,南京兵部的官员,肯定是不想要的。
安庆沦陷的责任,一路分摊下来,大家共同承担不作为的责任,无非是丢官去职。
此时被朝廷罢免,正好可以调出江南这个风暴漩涡之地。
留下来主持应天府保卫战戴罪立功,干好了是他们应尽的职责,搞砸了却要赔上小命。
对摸鱼惯了的南京兵部官员来说,收益和风险严重不成正比,妥妥的赔钱买卖。
除了个别官迷外,没人想留在南京收拾烂摊子。
“嗯!”
“裴爱卿言之有理,朕就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不过南京六部懒散惯了,让他们主持平叛大局,少不了推诿扯皮。
战场上兵贵神速,裴爱卿朕命你即刻启程南下主持大局,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应天府。
江南之事,就拜托裴爱卿了!”
说话间,永宁帝居然对着裴云轩行了一礼,直接把他拒绝的话,全部都给堵了回去。
事实上,永宁帝这么干,也有赌气的成份。
前线总督的权力太大,徐文岳主动提出分权,正好顺了他的心意。
为了迅速平定叛乱,这一次人事任命,他没有听从内阁的意见,提拔的都是他心目中的国之栋梁。
有了舞阳侯的成功案例,永宁帝认为国事艰难,就是官员结党营私的结果,他要打破这一格局。
甭管什么资历不资历,只要官员有能力,他就敢破格提拔任用。
这些做法对不对,一时半会儿没法进行评判。但针对权力斗争而言,永宁帝无疑是成功的。
靠着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天元帝留下来的一众辅政大臣,死的死、罢官的罢官、外放的外放,留在朝朝堂上的也开始装聋作哑。
辅政大臣,现在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
事实上,永宁帝的夺权计划进展这么顺利,也是辅臣们有意配合的结果。
天元帝挑选的辅臣大臣,本来就不是野心家。相互之间又受到了牵制,谁也没有独揽大权的机会。
历史上的教训太多,皇帝成年亲政要收权,主动配合还有体面在。继续霸着权力不放手,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有人带头放手,其他人也选择了摆烂。皇帝成功独揽大权利,辅臣们也顺利功成身退。
没有了辅臣大臣制约,永宁帝终于可以在朝堂上放手施为,同样也要独自承担压力。
“陛下,广东传来六百里加急。
三省联军联合贵州方面将伪帝史荣轩部,全歼在了铜仁府,战获得叛军十余万。
舞阳侯向朝廷奏请,封赏有功之臣。”
听了宦官的话,永宁帝阴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本以为江南局势就要糜烂下去,现在突然出现了转机。
铜仁府大捷,打掉了叛军的中央政府,对平叛大业至关重要。
接下来只要应天府能坚守一段时间,南方各省的军队就可以赶过去增援。
到时候多方合力,剿灭盘踞在江南的叛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赏!”
“必须要加以重赏!”
“兵部和都督府,立即派人核验战报,拟定封赏方案。
传旨给舞阳侯,让他扫清叛军余孽之后,立即挥师江南平叛。”
永宁帝兴奋的说道。
说话间,他还不忘夺过奏书,查看战报上的详细内容。
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起来。
成功剿灭了叛军中央政府,平叛大军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三省联军阵亡人数超过四万,伤员数量就更多了。
按照上面描述的内容,平叛大军此刻已经元气大伤,部队急需进行休整。
更糟糕的是伪帝史荣轩生死不明,仅仅只是疑似死在了战场上,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算了,不用给舞阳侯下旨了,先让平叛大军休整几个月,把人员编制给补充上。
户部尽快筹集一笔款子,用做阵亡士兵的抚恤,以及犒赏有功之臣。
朝廷现在缺乏经费,兵部在拟定封赏的时候,多给荣誉虚衔,实物奖励就少发一些吧!”
永宁帝叹了一口气说道。
对战报损失的真假,他丝毫没有怀疑。
叛军中央政府所在,明显是一根硬骨头,要啃下来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
如果毫发无损的大胜,那才令人奇怪。
战报篇幅有限,没法详细进行描述,但他还是看出了战争的惨烈。
毕竟,各路平叛大军都损失惨重,没道理广西兵能够例外。
“臣遵旨!”
兵部尚书爽快的答应道。
这可苦了户部尚书,前面刚筹集了一笔平叛经费,现在又要朝廷掏抚恤金和赏银。
偏偏这种时候,还没有办法拒绝。
甭管怎么样,都必须拿出一笔款子,把事情应付过去。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后续的江南战场,还是要依仗这支军队卖命。
倘若因为户部不给钱,导致大军没有及时恢复战斗力,影响到了江南地区的战事。
家乡父老的唾沫星子,能够把他淹死。
……
广州,总督衙门。
“侯爷,不用慌!
以现在局势,大虞的天还塌不下来!”
看着黑眼圈的舞阳侯,李牧开口劝说道。
大军撤回广西休整,他独自带着一营兵丁,赶赴广州参加军事会议。
结果和预想中不一样,舞阳侯根本就没有召集各地的官员过来。
很明显,他这是意识到了,战争不是靠人多就能解决的。
“你小子说的倒是轻松,可知道老夫承担的压力有多大?
前不久皇上下旨,设立了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和江南总督。
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老夫现在是两广总督兼任闽浙总督。
现在浙江已经陷入战火中,朝廷希望老夫能够尽快收复失地,支援应天府。”
舞阳侯没好气的说道。
他就不是享福的命,好日子没过几天,麻烦就找上了门。
增加一个省的辖区,看似权势变得更重了,可麻烦也变得更多。
不同于被叛军祸害后的两广,浙江的局势最是复杂。
省内文人世家遍地,在朝做官的人太多了。
朝廷的任命刚下来,浙江的士绅就行动起来,希望他能够尽快拿出平叛之策。
看着那一连串的名帖,哪怕他这位皇亲国戚,也感到了棘手。
“侯爷,先稳一稳吧!
宁愿不出兵,也不能打败仗。
剿灭伪帝的一仗,各方都损失惨重,士卒们早已经疲倦。
等朝廷把封赏确定下来,稳定了军心士气,再出兵也不迟。”
李牧神色凝重的说道。
风头出的太大,必须想办法避一避。
为了不引起皇帝和朝臣们的忌惮,李牧和一众部将商议之后,决定虚报战损。
急着让部队回广西休整,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捏造阵亡名单。
幸好前面出征的时候,为了虚张声势,四万大军对外号称六万大军。
一场会战下来,战损超过了四成,妥妥的元气大伤。
原本的大获全胜,也因此变成了艰难惨胜。
在各地同僚的衬托下,落入皇帝和百官眼中,他依旧是大虞的优秀将领,却也不算太扎眼。
符合大家认知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朝廷必然会进行安抚,以期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战斗力。
“放心,老夫没准备让你立即出兵。
把召集过来,主要是浙江那帮蠢货,根本就不会打仗。
你麾下能战善战的武将不少,能不能派过去几个,教教他们该怎么打仗?”
舞阳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整军备战说起来轻松,真要是进行实操,就会面临各种麻烦。
对浙江的情况不熟悉,他这个总督冒然插手进去,也未必能够讨到好。
最佳选择就是撤换掉一批官员,让自己人过去主事。
三省之中,他的旧部看似不少,可能打的多在李牧麾下。
其他将领到了地方上,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当不起大任。
“侯爷,您能够看得起他们,这是他们的荣幸。
不过末将麾下的将领,多是勋贵子弟,很多人家中都有安排。
估摸着等到平定了白莲教叛乱,就要各奔东西了。
现在让他们去浙江,趟那潭浑水,怕是不容易。”
李牧皱着眉头回答道。
如果是战前的浙江,估摸着大家都会抢着过去任职,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稍有不慎吃了败仗,那是会丢命的。
如果李牧开这个口,大家都会给面子,但前提是遇到麻烦他必须兜底。
战场上各种意外都有,李牧也不敢做出这种承诺。
“这些问题,老夫早就考虑到了。
按照正常的提拔序列,卫所指挥使立下了功劳,下一步是平调担任参将。
如果是勋贵子弟的话,没准可以直接升任副将,或者是担任都指挥同知。
都指挥同知的位置只有一个,但副将的位置,却可以有多个。
只要愿意过去,老夫举荐他们担任副将。
更低一级的军官过去,老夫也可以举荐他们担任参将。”
舞阳侯当即许诺道。
想要人家办事,不给点儿好处是不可能的。
在大虞朝副将和副总兵,可以看做是同一职位,品级职权一样。
如果是总兵的副手,就被称为副总兵,独自领兵就是副将。
现在派过去的人,肯定不可能送给别人当助手,不然就白忙活了。
“侯爷,您该不是想每个府,都设立一名参将、副将吧?”
李牧诧异的问道。
见过拉人的,没见过这样拉人的。
一下子打发一群人过去,浙江可就副将、参将满地走了。
“如果你能放手,允许他们带走部分士卒,这也未尝不可!”
舞阳侯豪气的说道。
现在他只想尽快平息叛乱,稳定浙江的局势,至于官员超编的问题,那是未来的事。
等到战争结束,他就功成身退,载誉回京享福去了。
大虞这么多广阔,总能找到安置的地方。
实在是安置不下来,那也是下一任总督,或者是巡抚需要头疼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