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乌云飘雪。
昨夜赢彻和李仪聊了很久,期间基本是三人在说话,袁驰象保持沉默。
毕竟让他打仗还行,这种政治斗争,他看看就好,长长见识。
真要去谋划,还得是邓茂公和李仪两人,尤其是李仪。
邓茂公虽然也擅谋,但更多还是在军事上,而李仪则擅长政治,双方侧重不同。
而李仪给赢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封甘仲的信这么简单,这背后还代表了新一轮的政治博弈开始。
本来秦王还在之时,太子和赢彻争归争,大臣们完全可以选择支持或者不支持。
但现在不一样了,秦王死了,很突然,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如今太子占咸都,赢彻在外,还活着的大臣已经不得不选边站。
按道理来说,优势最大的如今是太子,因为对方占据了政治中心,成为秦王几乎板上钉钉。
但这个时代,登上王位的人,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天下间,不是没有成为王几年就死了,甚至几个月就死了的。
而且死法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有人在外面巡猎时,被造反的百姓杀死的,有掉进粪坑淹死的,还有夜御数十女活生生把自己榨死的,吃鱼被刺卡死的,在自己动物园里被发疯的熊咬掉脑袋的。
要是将这些事儿编撰成书,大体可以取名叫《论君王的一千种死法》。
所以,即便太子赢胤真的成为了秦王,也不妨碍有人可以暗中支持赢彻。
而关于这一点,太子明显也想到了。
甘仲在给赢彻的信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言及太子很有可能会找机会将其赶出秦国,而根据情况来看,大概率会是丢到赵国去当质子。
听说,太子赢胤的使者已经去赵国都城出使,商谈两国停战的事情了。
赢彻显然不想去赵国,但李仪却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以前秦王在时,太子在暗,如今太子上位,便是他在明,而赢彻在暗。
太子上位之后,一定会大量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这些人以前藏着,现在都暴露出来,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儿。
面上的敌人,总比背地里藏着的敌人好对付。
最关键,如今秦国刚刚经历动荡,若是再来一次二虎相斗,肯定会损伤秦国元气,所以此时进不如退。
正可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而且赢彻这边一退,不仅可以保存自身,也可以保护王宫之中的宣王后,还可以让甘仲等一些心向赢彻的人有时间布局谋划。
毕竟赢彻在秦国一天,太子神经都会紧绷一天,甘仲他们就算真想做什么,也要冒很大风险。
经过李仪的开解,赢彻心中也明白时局如此,心中倒是坦然了许多,只是还有一件事让他忧虑。
“先生,将来若是要回国,如何才能脱身呢?”
李仪道:“公子要回国不难,主要看表现如何。”
“何解?”赢彻不明。
“时势也,公子入赵,乃太子得其实,赵王得其名。时值北煌与赵开战,双方皆有所图,公子势弱不得不从。然北煌与赵鏖战,日久必形衰势颓。”李仪开始解释。
“北煌与赵形势一缓,公子于赵无益。秦赵宿敌,赵王与太子亦非同盟,而敌之敌乃吾友也。故公子可戏于赵王,蛊惑其心,使其谋于公子,谓:放虎归山,观鹬蚌之争,可使借刀杀人之计也。”
“如此,公子归秦,与太子有害,且有损于国,独于赵而言有利可图。到时恐怕公子不想回秦,赵王都会大力促成,说不得还会慷慨大方,借兵与公子呢?”
说到最后,李仪脸上甚至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而听完之后,赢彻恍然大悟,邓茂公赞叹欣赏,唯有袁驰象心中暗叹道:
“谋士肚子里装的都是坏水啊!”
要知道,在赢彻问他该怎么回国时,袁驰象心里想的可是找个借口,发兵将赵国打残,摩擦一遍,逼赵国不得不放人。
当然了,袁驰象也知道这一招不太能行,毕竟太子还在,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把赢彻接回来。
所以这只是他脑海中一种趋于本能,下意识的想法罢了,并非是什么计谋。
经过与李仪之间的彻夜长谈,赢彻原本烦闷的心平复了很多,也没有那么急躁了。
这就是身边有谋士的好处,他们总能为上位者提供各种方法来破除困境。
虽然死了爹,但好在娘还在,暂时没有危险,如今能让赢彻记挂的,只有不知下落的姐姐赢召南了。
关于这个烦恼,李仪显然没啥主意,不能替赢彻排忧解难了。
今天,便是袁驰象和夏侯猛回咸都的日子,太子那边催得急,并没有给什么宽裕时间。
为了以防万一,夏侯猛并没有带走大军,只是带了一千甲士。
袁驰象则是将雷狮骑都带走了,一千人的雷狮骑如今只剩下六百,其余皆战死了。
赵国的武陵边骑,真的不愧是天下名军,够强悍。
秦地被大雪覆盖,田野之间一片银白。
大道上人影寥寥,村庄里倒是炊烟绕雪,可以听到犬吠之声。
袁驰象骑在墨麒麟上,充当先锋在前面走着。
反正没仗可打了,路上也太平,纯当观赏风景,出来游玩。
此地距离咸都,大约还有三百里左右,若是急行军倒是一两日可达,但是慢慢赶的话,三四天的时间还是要的。
路过一处丘陵,道路蜿蜒,两侧堆着雪,还不等化开便又落了一层。
所幸雪不急,但道路有些湿泞,山丘上的树木乌黑黑的,像是冻得发紫。
扑簌簌——
突然一阵滑雪声响起,一旁的典褚和夏侯卓立马戒备。
“谁!”典褚一声大喝,震得地上雪都在抖。
只见山坡上滑下来两道人影,身穿布衣麻衫,厚鼓鼓的,隔着一段距离就在大喊:
“大哥!大哥是我们啊!”
其实不用两人开口,袁驰象也已经认出了这两个人是谁,不由万分惊喜,连忙下马去迎。
“霍羽?龙英?你们怎么会在这儿?”
夏侯卓和典褚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两人不是什么刺客,便又退了回去。
霍羽和龙英冻得脸蛋通红,头上还沾着雪片,显然是在露天下待了很久。
两人来到袁驰象面前,激动的眼泪潸潸。
昨夜赢彻和李仪聊了很久,期间基本是三人在说话,袁驰象保持沉默。
毕竟让他打仗还行,这种政治斗争,他看看就好,长长见识。
真要去谋划,还得是邓茂公和李仪两人,尤其是李仪。
邓茂公虽然也擅谋,但更多还是在军事上,而李仪则擅长政治,双方侧重不同。
而李仪给赢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封甘仲的信这么简单,这背后还代表了新一轮的政治博弈开始。
本来秦王还在之时,太子和赢彻争归争,大臣们完全可以选择支持或者不支持。
但现在不一样了,秦王死了,很突然,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如今太子占咸都,赢彻在外,还活着的大臣已经不得不选边站。
按道理来说,优势最大的如今是太子,因为对方占据了政治中心,成为秦王几乎板上钉钉。
但这个时代,登上王位的人,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天下间,不是没有成为王几年就死了,甚至几个月就死了的。
而且死法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有人在外面巡猎时,被造反的百姓杀死的,有掉进粪坑淹死的,还有夜御数十女活生生把自己榨死的,吃鱼被刺卡死的,在自己动物园里被发疯的熊咬掉脑袋的。
要是将这些事儿编撰成书,大体可以取名叫《论君王的一千种死法》。
所以,即便太子赢胤真的成为了秦王,也不妨碍有人可以暗中支持赢彻。
而关于这一点,太子明显也想到了。
甘仲在给赢彻的信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言及太子很有可能会找机会将其赶出秦国,而根据情况来看,大概率会是丢到赵国去当质子。
听说,太子赢胤的使者已经去赵国都城出使,商谈两国停战的事情了。
赢彻显然不想去赵国,但李仪却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以前秦王在时,太子在暗,如今太子上位,便是他在明,而赢彻在暗。
太子上位之后,一定会大量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这些人以前藏着,现在都暴露出来,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儿。
面上的敌人,总比背地里藏着的敌人好对付。
最关键,如今秦国刚刚经历动荡,若是再来一次二虎相斗,肯定会损伤秦国元气,所以此时进不如退。
正可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而且赢彻这边一退,不仅可以保存自身,也可以保护王宫之中的宣王后,还可以让甘仲等一些心向赢彻的人有时间布局谋划。
毕竟赢彻在秦国一天,太子神经都会紧绷一天,甘仲他们就算真想做什么,也要冒很大风险。
经过李仪的开解,赢彻心中也明白时局如此,心中倒是坦然了许多,只是还有一件事让他忧虑。
“先生,将来若是要回国,如何才能脱身呢?”
李仪道:“公子要回国不难,主要看表现如何。”
“何解?”赢彻不明。
“时势也,公子入赵,乃太子得其实,赵王得其名。时值北煌与赵开战,双方皆有所图,公子势弱不得不从。然北煌与赵鏖战,日久必形衰势颓。”李仪开始解释。
“北煌与赵形势一缓,公子于赵无益。秦赵宿敌,赵王与太子亦非同盟,而敌之敌乃吾友也。故公子可戏于赵王,蛊惑其心,使其谋于公子,谓:放虎归山,观鹬蚌之争,可使借刀杀人之计也。”
“如此,公子归秦,与太子有害,且有损于国,独于赵而言有利可图。到时恐怕公子不想回秦,赵王都会大力促成,说不得还会慷慨大方,借兵与公子呢?”
说到最后,李仪脸上甚至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而听完之后,赢彻恍然大悟,邓茂公赞叹欣赏,唯有袁驰象心中暗叹道:
“谋士肚子里装的都是坏水啊!”
要知道,在赢彻问他该怎么回国时,袁驰象心里想的可是找个借口,发兵将赵国打残,摩擦一遍,逼赵国不得不放人。
当然了,袁驰象也知道这一招不太能行,毕竟太子还在,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把赢彻接回来。
所以这只是他脑海中一种趋于本能,下意识的想法罢了,并非是什么计谋。
经过与李仪之间的彻夜长谈,赢彻原本烦闷的心平复了很多,也没有那么急躁了。
这就是身边有谋士的好处,他们总能为上位者提供各种方法来破除困境。
虽然死了爹,但好在娘还在,暂时没有危险,如今能让赢彻记挂的,只有不知下落的姐姐赢召南了。
关于这个烦恼,李仪显然没啥主意,不能替赢彻排忧解难了。
今天,便是袁驰象和夏侯猛回咸都的日子,太子那边催得急,并没有给什么宽裕时间。
为了以防万一,夏侯猛并没有带走大军,只是带了一千甲士。
袁驰象则是将雷狮骑都带走了,一千人的雷狮骑如今只剩下六百,其余皆战死了。
赵国的武陵边骑,真的不愧是天下名军,够强悍。
秦地被大雪覆盖,田野之间一片银白。
大道上人影寥寥,村庄里倒是炊烟绕雪,可以听到犬吠之声。
袁驰象骑在墨麒麟上,充当先锋在前面走着。
反正没仗可打了,路上也太平,纯当观赏风景,出来游玩。
此地距离咸都,大约还有三百里左右,若是急行军倒是一两日可达,但是慢慢赶的话,三四天的时间还是要的。
路过一处丘陵,道路蜿蜒,两侧堆着雪,还不等化开便又落了一层。
所幸雪不急,但道路有些湿泞,山丘上的树木乌黑黑的,像是冻得发紫。
扑簌簌——
突然一阵滑雪声响起,一旁的典褚和夏侯卓立马戒备。
“谁!”典褚一声大喝,震得地上雪都在抖。
只见山坡上滑下来两道人影,身穿布衣麻衫,厚鼓鼓的,隔着一段距离就在大喊:
“大哥!大哥是我们啊!”
其实不用两人开口,袁驰象也已经认出了这两个人是谁,不由万分惊喜,连忙下马去迎。
“霍羽?龙英?你们怎么会在这儿?”
夏侯卓和典褚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两人不是什么刺客,便又退了回去。
霍羽和龙英冻得脸蛋通红,头上还沾着雪片,显然是在露天下待了很久。
两人来到袁驰象面前,激动的眼泪潸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