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四百一十二章:权既在手

小说:风起明末 作者:罗小明 更新时间:2025-02-10 00:12:22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十月二十日,张献忠领兵五万,西陷汉阳,而后全军自鸭蛋洲渡水,大败左良玉,攻陷武昌,俘楚王华奎,笼而沈诸江,尽杀楚宗室。”

  “张献忠攻陷武昌,于武昌开坛祭天,开府建牙,自号承天应运文武大元帅。”

  “设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

  “分十五万兵马为五十营,号大西军,以虎威、豹韬、龙韬、鹰扬四营为宿卫,设都督领之,中军六营,其自领之。”

  “张献忠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各十营。”

  这则足以使得京师震动,南国震恐的消息,并没有让陈望心中泛起多少的波澜。

  陈望站在望台之上,用望远镜观察着着整个凤阳的战局,听着情报处从南方传来的情报。

  凤阳城北,月华、马鞍、凤凰三山已经改易旗帜。

  万民军的军旗已经被降下,重新升起的是汉中镇所用的火红旌旗。

  隆隆的炮声在凤阳城的城北响彻。

  凤凰山上汉中军的炮兵阵地在停歇了一个时辰之后,再度发出了咆哮。

  就在昨日,二十八日时,汉中军便已经是彻底攻破了凤阳的外城,攻陷了凤阳外城内的月华、马鞍、凤凰三山。

  “十一月二十一日,张献忠于武昌誓师,以艾能奇、刘文秀领二十营兵马仍留守武昌,其余诸将皆随其北伐。”

  “二十三日,西军前锋由李定国率,自安庆府城北上,黄昏之时陷桐城。

  “二十四日,舒城沦陷,为孙可望所破。”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

  之所以没有丝毫的惊讶,完全是因为张献忠的行动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情报司每年花费十数万两,自然不是白白花去。

  李岩的想法很好,用唇亡齿寒的典故,说动了张献忠。

  但是张献忠,又岂会是甘居于人下之辈。

  张献忠打出承天应运文武大元帅,对应着李岩的称号,明显是想要鼎立。

  李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知晓单凭自己麾下的兵马难以取胜,因此便想到了一直处于江西的张献忠。

  “万民军主力五万余众由李岩亲率,已从邳州南下至五河县境内。”

  “高谦回报,徐州府境内出现大量万民军骑兵袭扰地方,吕梁山方向也有异动,统兵大将为原革左五营营首左金王贺锦。”

  吕梁山是徐州府东部淮河北部的一座山脉。

  吕梁山区东西长约十里,地形北高南低。

  北部群山林立,峰峦耸峙,大小山头五十四座,大致南北并排形成三垅山脉,极利防守。

  当初山东万民军攻破了沛县,杨御蕃、刘泽清就是领兵退到吕梁山防守。

  作为邳州在西面的屏障,吕梁山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若是杨御蕃和刘泽清能够坚守吕梁山,恐怕邳州的战局不会如此的败坏。

  但是山东官兵连战连败,兵无斗志,将无战意。

  山东万民军越过吕梁山进攻邳州之时,杨御蕃会和众将欲要进攻,但是山东镇下一众将校竟然不敢领兵邀击。

  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杨御蕃只能领本部营兵进攻,想要牵制万民军。

  只是杨御蕃兵少,麾下兵马在历战之后不过三千之数,势单而力孤。

  杨御蕃在吕梁山南与万民军苦战之际,而刘泽清等一众山东官兵则是作壁上观。

  杨御蕃此前便已负伤,这一次更是强撑伤躯上阵作战。

  三千人的兵马相比于浩浩荡荡将近十万的大军,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杨御蕃亡于乱军之中,麾下兵马死伤大半最终溃败。

  不过杨御蕃的尸体并没有陷于贼手。

  杨御蕃麾下有一名叫做马岱的参将,领兵冲入敌阵之中拼死抢回了杨御蕃的尸体。

  “刘泽清现在在哪里?”

  陈望转头看向胡知礼,问道。

  杨御蕃兵败身亡,刘泽清如今实际上领导着整个山东的明军。

  “邳州之战结束之后,刘泽清领兵向北逃窜逃到了山东兖州府南部的郯城。”

  胡知礼站在一旁,回答道。

  “邳州的溃军已经撤到了海州,高杰那边……”

  陈望抬起了手,止住了胡知礼后面的话。

  “万民军的主力已经撤离邳州,北上进攻海州的部队不过是一支偏师,要是他高杰连万民军一支偏师都抵挡不住,那也没有什么必要谈什么其他的事情了。”

  在南国的这些时日中,陈望自然没有只是在治下的一亩三分地经营。

  左良玉尚且知道笼络三十六营的降将,陈望又如何不知。

  北上勤王之战,陈望和高杰、惠登相、马进忠等人私下就有联系。

  就如同在黑水裕之战时,笼络一斗谷黄龙和千公鸡张二一样。

  这些原本归降的三十六营流寇。

  他们被招抚之后,得到的基本都是各处的冷眼。

  此前招降的诸多流寇降而复判,更是使得他们的境遇越发的难堪。

  官吏将校皆是对于他们颇为冷落,不予信任。

  无论他们现在是总兵还是副将,他们的出身……终究还是流寇……

  本来有孙传庭在,高杰、惠登相、马进忠三人好歹能够借着孙传庭的威势生存下来。

  孙传庭是如今朝廷为数不多,不会轻视他们的出身的总督了。

  但是如今孙传庭已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万民军的势力越发的膨胀,整个南国已经被其搅的天翻地覆。

  要说对于明廷的忠诚,高杰、惠登相、马进忠三人本就是流寇出身,现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忠诚。

  所以在孙传庭这颗大树倒下之后,他们所想到的第一颗能够依靠的大树,正是陈望。

  在邳州之战,陈望很快也收到了高杰传来的密信。

  信中的高杰,十分的诚恳,也十分的直接。

  他们没有提出任何需要待遇,只是请求能够跟随在陈望的麾下。

  毕竟如今的陈望,已经不再只是一名小小的营将。

  此刻身处凤阳,统领诸镇之兵的陈望,身上的头衔实在是有些繁多。

  陕西汉中镇镇守总兵官、光禄大夫、右都督、平贼将军。

  管带河南、湖广两省军务、总统关内进剿诸镇,掌转行调度之权。

  这其中的一众头衔之中,汉中镇的镇守总兵官,反而可以说是最小的官职了。

  崇祯八年的时候,陈望还只是跟随在曹文诏身后征战的一名普通家丁。

  仅仅是过去了六年的时间,现如今陈望已经是成为了权倾南国的大将。

  陈望平静的注视着山下因为遭遇炮击而混乱不堪的凤阳城。

  随着凤凰山的沦陷,凤阳之战其实已经落下了帷幕。

  凤凰山的处于凤阳内城的西北部,是对于凤阳城防务影响最大的一座山头,视野极为开阔。

  占据了凤凰山后,他麾下军队的火炮可以将大半个凤阳城全部覆盖。

  而凤阳山东北部的万岁山、日精峰、盛家山等重要山头,也会暴露在其炮火的射程之下。

  “传令给刘泽清,要是他不想死的话,就带着麾下的兵马从郯城滚出来。”

  陈望扶着望台上方的栏杆,望着山下的凤阳城,淡然道。

  “五日之内,我要收到山东兵进攻吕梁山的消息。”

  “这……”

  胡知礼眉头微蹙,有些迟疑的问道。

  “这是否有些不合规矩……”

  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逐渐文强武弱。

  向来都是文官作为督师,武官只是单纯为将,不负责大局指挥。

  因此哪怕是一镇之总兵官,直辖兵马最多也只有三四千之数。

  其余的基本都需要请文官督师、巡抚的调令得到临时的指挥权。

  有资格对于关内诸镇兵马发布调令的,是主持关内剿务的总督孙传庭。

  陈望现在直接下达的命令给刘泽清,这有些于理不合。

  “你忘了?”

  陈望回望了一眼胡知礼。

  “你还记得南下的时候,朝廷授我平贼将军印时说了什么话吗?”

  胡知礼心神剧震,豁然抬头,瞳孔因为极度的震惊骤然放大了许多。

  他想起了当初,陈望受封平贼将军之时的场景。

  “奉上谕……”

  “授汉中镇镇守总兵官陈望,挂平贼将军印……”

  “授总统诸部,转行调度之权!”

  陈望神情淡然,将目光转向东方的群山,平静道。

  “这句话,在杨嗣昌在时,只不过一句空话,在孙传庭在时,也只不过是一句虚言,就像当初曹将军还在时一样。”

  提起曹文诏,胡知礼的神色不由自主的沉了下去,脸上控制不住的浮现出了悲伤的神情。

  对于他们这些家丁,曹文诏从来没有薄待过,几乎亲如子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到底是跟随在曹文诏的身后多年。

  曹文诏原先曾是援剿总兵官。

  理论上来说是诸将之首,地位高于其余各路总兵和副将。

  援剿总兵官在名义上是有权力指挥平叛的一众将校进剿。

  但是实际上,谁都不会将这份权力当真。

  大明文尊武卑已有百年的时间。

  运筹帷幄,制定方略是向来是文官督师应该做的事情。

  武将们会打什么仗?

  老老实实听命就好。

  然后再战前用命就是。

  “不过现在,这些都要改易了。”

  陈望握紧了身前的栏杆,正声道。

  “天下之势浩浩荡荡,宛若洪流。”

  “天灾连绵,旱蝗遍野。”

  “国家昏暗,社稷动摇。”

  “四方虏寇虎视眈眈。”

  “内中动荡波及天下。”

  “北地疫病流行,西北、东北、南国三地官兵皆是遭逢大败。”

  陕西为李自成所侵略,江西为张献忠窃据。

  南直隶为万民军所吞吃大半。

  清国威胁着辽东,松锦战后,清国一边消化着战果,一边继续攻略锦州与宁远。

  漠南蒙古诸部在清国的征调之下屡屡寇边。

  这些事情单单拎出来一件,明廷都还有弥补的可能。

  但是这些事情却是全都在同一时刻聚集在了一起,更是使得情况再度雪上加霜。

  “朝廷财政空虚,本就寅吃卯粮,行拆东补西久矣。”

  “此番漕运断绝,南直隶税赋重地半数沦陷敌手,崩溃旨在旦夕……”

  历史上的明廷的财政困顿,因此不断的加派饷银,以图自救。

  但是民不聊生之际,不断加派,如同抱薪救火一般,最终致使不断发生民变,彻底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在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时,明廷还能够勉强支撑着,到底还能撑着一幅架子。

  但是现如今,明廷连这一幅架子都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邳州之败,使得万民军彻底控制了漕运。

  李岩没有拦截所有的舟船北上,而是控制漕运,只放出三分之二的粮食北上,使得明廷很多时候根本无粮可用,只能竭力维持现状。

  漕运的断绝,万民军的纵横,对于南直隶的破坏,以及张献忠在江西的横行,使得应当缴纳上去的税银少了许多。

  朝廷没有办法,甚至允许地方直接截留一部分重做军资粮草。

  走到这一步,谁还不知晓,朝廷已经困顿到了何种的地步。

  “烽烟四起兵祸九州。”

  “日月黯淡,神器蒙尘。”

  “这一切的一切。”

  “无不在昭示这一件事。”

  陈望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大明……”

  “已失天命!”

  陈望远望着群山。

  孙传庭战死于邳州。

  卢象升此时正在南京。

  傅宗龙临危受命,前往了西安。

  情报司回禀,如今的朝廷之中,一时根本没有人敢于领兵接替孙传庭之位者。

  陈望正是要在这一没有总督的真空期,顺理成章接过关内剿务,真正的成为那诏书之上所任的平贼将军。

  真正的平贼将军!

  总统关内进剿诸镇,掌转行调度之权!

  而今大势已成,已经不再需要隐藏。

  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中军部,拟令。”

  炮火轰鸣宛若雷鸣震动群山,但是却没有压过陈望的命令之声。

  “汉中镇下再征兵马四营,由兵务司主持募兵事务。”

  “同时征调汉中镇下一应卫军,出汉中,北上河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风起明末,风起明末最新章节,风起明末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