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在一战前俄国的铁路网已经尽可能的覆盖周边国家和区域,就比如远东帝国,波斯,中亚,东欧部分国家。
东非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东非想进一步在非洲延伸铁路网,基本上只有向西非地区,才能大有作为。
往北是撒哈拉沙漠,往南仅剩下英国的南非殖民地一小块区域。
但是,东非和西非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因为几内亚湾的原因,海运比铁路更有性价比,东非不需要铁路就能对西非产生重要影响。
……
视线转移到铜矿带的基特韦市。
距离基特韦市进行经济领域的转型,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但是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毕竟习惯了长期的指令性经济,东非很多官员尚且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做事办法,同理基特韦市政府在改革上也应该感觉迷茫。
基特韦市倒是出台了一些比较符合实情的改革办法和政策,但是要么短时间里,难以见效,要么受制于庞大的资金要求,而迟迟无法开工。
那有没有见效快,且基特韦市能在经济上负担的起经济项目,并且满足基特韦市经济发展发展各方面需要的好项目呢!
在通过了一年多的摸索,还真让基特韦市市长德伯尔恩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捷径,那就是影视业。
“影视行业是完全的新兴产业,这个产业的出现比汽车产业还要晚的多,几乎贴近19世纪末期,可以说一片蓝海。”
“而且影视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并且因为其文化属性,有利于提高基特韦市的知名度,而有了知名度,我们的其他计划才能依托其展开。”
德伯尔恩在基特韦市年末经济会议上向他的下属们极力推销道,发展影视行业肯定是比较有远见的想法,但是这一点未必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德伯尔恩市长,虽然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这一年里,我们顶着财政压力,才刚刚启动对市域环境的综合治理,不管是关闭污染大的矿山还是工厂,亦或者恢复森林和河流生态……”
“这些都让市政府的财政显得岌岌可危,毕竟除了海量的开支以外,我们在1921年的经济转型政策,也让政府收入下滑比较严重,可以肯定,未来两三年里政府的财报都不会太好看。”
基特韦市是典型的工矿城市,所以经济转型的第一刀,就砍在了市经济的大动脉上,也就是铜矿开采和有色金属加工。
这对于基特韦的经济可以说是致命的,当然,德伯尔恩并不这样看。
德伯尔恩说道:“诚然,铜矿以及围绕铜矿展开的相关工业是当前我们基特韦经济的命脉,但是这个产业几乎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甚至竞争不过隔壁的卢本巴希,更别提一众沿海城市也在虎视眈眈。”
“如果不进行改变,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即便继续高强度的投入铜矿产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吃力,而且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最终可能被沿海地区超过。”
“所以寻找新的经济出路,是基特韦市必然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以消耗基特韦市的发展潜力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数据上的成绩。”
“至于目前市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在我看来,并不完全是问题,毕竟经济转型就是要有所付出的,所以推动影视行业在基特韦市的落地,是我们明年的一个重点经济项目。”
“我希望在五五规划期间,基特韦市能够成为全国的第四个影视业中心,甚至能够建成东非第一座影视之城。”
目前,东非公认的影视业中心分布在三个城市,首先就是东非的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东非首都莱茵市。
不过莱茵市的影视产业,很大程度上为政治服务,毕竟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而在商业化上比较成功的则是蒙巴萨市和达累斯萨拉姆市,这两座城市作为东非最发达的城市,本身就拥有发展该行业的经济优势。
比如资金,人才和技术以及市场,这些优势是东非绝大部分城市所不具备的。
综合来看,蒙巴萨市的影视行业发展最好,因为除了经济上的优势以外,它同时兼具对外交流和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对外交流这一点,对于影视行业很重要,这意味着蒙巴萨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国际接轨,从而保持技术和创作内容上的不断进步。
东非虽然是影视行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但是欧美影视行业发展的进度实际上也不慢,而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美社会的管理更加宽松,或者说几乎就没有对影视行业的管理。
这样一来,他们能够拍摄的内容就比东非要多的多,虽然可能造成鱼龙混杂的情况,但是这有利于影视市场的打开,毕竟只有内容更加丰富,才能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东非放开市场,也不过是1910年以后的事,而且市场开放后,东非政府同样对影视行业发展有监管作用,所以东非影视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头上天然带着紧箍咒。
这就对东非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际交往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当然,这样也有利于内容上的抄袭,不过这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除此外,蒙巴萨对外交流的便利性,也能让他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的交流,对于蒙巴萨影视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的革命的中心,而反映在影视行业上同样如此,前世第三帝国就利用电影,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并且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效果,就比如德军留下来了大量的音影资料,展现了当时德国军人的风貌。
而奥匈帝国作为列强之一,再怎么说也有一两把刷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奥匈帝国可以说是德意志三个大国里最有文化底蕴的素养的。当然,奥匈帝国和东非一样,并非是纯粹的德意志国家。
奥匈帝国的在传统文学,音乐,艺术领域的成就是要超过德国,更是远超东非的,这使得奥匈帝国在艺术创作上拥有更加深厚和肥沃的土壤。
而这也是东非所最缺乏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一战前,东非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本国的文艺创作者到维也纳交流学习。
毕竟,东非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过于薄弱,再往前推,东非总不可能去拍摄一些东非殖民时代抓捕和屠戮黑奴的影视作品,或者创作相关的文学和音乐产品。
目前,东非在影视创作上比较倾向于拍摄德意志传统历史题材,附加一些远东帝国的历史文化题材,而毫无疑问,这两者的素材都来自德国,奥地利和远东帝国三个国家。
当然,东非本土影视素材也不是没有,尤其是科幻题材在东非大行其道,这一点就和前世美国,苏联差不多,东非和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就是历史相对匮乏,苏联的情况或许好一点,但是也不多。
总的来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薄弱,是东非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东非更倾向于向其他国家取经。
而蒙巴萨是东非和世界交流的窗口城市,因此蒙巴萨的影视行业从中获益,这一点,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比不了。
而自然条件上,蒙巴萨也是一个十分适合早期影视行业发展的城市。
就气候环境来说,蒙巴萨处于东非高原和沿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中部和北部的交汇地带,半湿润气候和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区。
简单点说,就是蒙巴萨整体上气候偏干旱,晴天多,温度适宜,这是利于影视拍摄的。
就拿美国的好莱坞举例,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外,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一年之中晴天居多,适合进行电影拍摄。
尤其是在早期电影拍摄技术还不够发达,需要大量依赖自然光的情况下,好莱坞的气候优势极为明显。例如,在拍摄外景时,充足的阳光可以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拍摄成本和难度。
而蒙巴萨在整体情况上就和好莱坞比较相似。
同时,因为临近地处草原和沙漠的交汇地带,高原和平原的过渡地区,而且临近印度洋等原因,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这让蒙巴萨取景十分便利。
德伯尔恩说道:“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影视行业发展,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而基特韦市也有独特的优势,就比如我们靠近莱茵市。”
之所以德伯尔恩提到这一点,那是因为莱茵市作为东非首都,拥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也就是众多东非最顶尖的大学,而这其中就包括未来影视领域的人才。
德伯尔恩说道:“就比如莱茵市的国家传媒大学,莱茵市电影学院等,所以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我们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可以和这些高等院校展开合作。”
因为基特韦市被划归到中央省的原因,且基特韦市本来就距离莱茵市不远,所以这极大方便了基特韦市和相关院校的合作。
“而且中西部目前影视领域是缺乏竞争的,只要我们可以先下手为强,那就能够在这个新的产业方面,分得一杯羹。”
“整个中西部地区,除了莱茵市以外,暂时还没有以影视发展而著称的城市,而莱茵市本身的影视行业实际上也不太和市场贴合,这反而便宜了我们基特韦市。”
“我认为,未来全国各地可能出现一大批新的影视基地,但是到那个时候,再投资,肯定竞争不过其他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
“所以,从明年开始,我们市就应该就如何大力发展影视行业进行相关安排,在我设想中,基特韦市应该成为东非第一个影视城。”
“而这刚好和我们本轮新的基建要求重合,我们可以借助城市环境治理的契机,建设一批便于影视拍摄的景观,从而为未来中部地区的又一影视基地打下基础。”
目前,为了治理基特韦市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的过度开发,也就是铜矿开采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基特韦市展开了所谓的新基建,从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关项目工程。
而德伯尔恩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来促成影视产业在基特韦市的落地,可谓一举两得。
“就比如废弃矿山如何治理,是我们过去的一个难题,但是现在既然要打造影视基地,我们不如将废弃矿山废物利用,排除其安全隐患后,作为影视拍摄场所。”
“就比如一些关于矿山工人的影视题材,或者就可以取景这些经过我们治理整改后的矿山。”
“而原本的矿山机械设备,就成了现成的道具,我们也不需要再考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
“还有一些市区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应该从莱茵市等地,请来一些专业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对基特韦市区改造提出一些建议。”
基特韦市区改造工程,也是本轮基特韦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毕竟基特韦市决心发展其他产业后,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由于过去的粗糙管理,基特韦市的基础设施也过于陈旧。
但是,现在对于这些陈旧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工厂,铁路等等或许未必要直接拆除掉,或者能够有选择性的保留一些,作为基特韦市过去工矿发展时代的独特记忆,这也是东非国家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毕竟,基特韦市是东非最早的工矿业城市之一,相对来说也算“历史悠久”了,在早期东非工业发展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具体保留哪些地标和工矿时代的遗产,这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在之前,德伯尔恩是没有考虑到影视行业人员的,现在倒是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从而为之后建设影视基地做贡献。
这样一来,基特韦市原本的那些工矿时代遗产,就可以再次废物利用,除此外,基特韦市自然生态恢复工作下,本地的自然景观也会有显著改善,而基特韦市本身自然景观要素就比较丰富,雨林,草原,河流,山脉,沼泽,湖泊,丘陵等等,都可以为影视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东非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东非想进一步在非洲延伸铁路网,基本上只有向西非地区,才能大有作为。
往北是撒哈拉沙漠,往南仅剩下英国的南非殖民地一小块区域。
但是,东非和西非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因为几内亚湾的原因,海运比铁路更有性价比,东非不需要铁路就能对西非产生重要影响。
……
视线转移到铜矿带的基特韦市。
距离基特韦市进行经济领域的转型,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但是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毕竟习惯了长期的指令性经济,东非很多官员尚且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做事办法,同理基特韦市政府在改革上也应该感觉迷茫。
基特韦市倒是出台了一些比较符合实情的改革办法和政策,但是要么短时间里,难以见效,要么受制于庞大的资金要求,而迟迟无法开工。
那有没有见效快,且基特韦市能在经济上负担的起经济项目,并且满足基特韦市经济发展发展各方面需要的好项目呢!
在通过了一年多的摸索,还真让基特韦市市长德伯尔恩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捷径,那就是影视业。
“影视行业是完全的新兴产业,这个产业的出现比汽车产业还要晚的多,几乎贴近19世纪末期,可以说一片蓝海。”
“而且影视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并且因为其文化属性,有利于提高基特韦市的知名度,而有了知名度,我们的其他计划才能依托其展开。”
德伯尔恩在基特韦市年末经济会议上向他的下属们极力推销道,发展影视行业肯定是比较有远见的想法,但是这一点未必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德伯尔恩市长,虽然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这一年里,我们顶着财政压力,才刚刚启动对市域环境的综合治理,不管是关闭污染大的矿山还是工厂,亦或者恢复森林和河流生态……”
“这些都让市政府的财政显得岌岌可危,毕竟除了海量的开支以外,我们在1921年的经济转型政策,也让政府收入下滑比较严重,可以肯定,未来两三年里政府的财报都不会太好看。”
基特韦市是典型的工矿城市,所以经济转型的第一刀,就砍在了市经济的大动脉上,也就是铜矿开采和有色金属加工。
这对于基特韦的经济可以说是致命的,当然,德伯尔恩并不这样看。
德伯尔恩说道:“诚然,铜矿以及围绕铜矿展开的相关工业是当前我们基特韦经济的命脉,但是这个产业几乎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甚至竞争不过隔壁的卢本巴希,更别提一众沿海城市也在虎视眈眈。”
“如果不进行改变,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即便继续高强度的投入铜矿产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吃力,而且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最终可能被沿海地区超过。”
“所以寻找新的经济出路,是基特韦市必然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以消耗基特韦市的发展潜力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数据上的成绩。”
“至于目前市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在我看来,并不完全是问题,毕竟经济转型就是要有所付出的,所以推动影视行业在基特韦市的落地,是我们明年的一个重点经济项目。”
“我希望在五五规划期间,基特韦市能够成为全国的第四个影视业中心,甚至能够建成东非第一座影视之城。”
目前,东非公认的影视业中心分布在三个城市,首先就是东非的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东非首都莱茵市。
不过莱茵市的影视产业,很大程度上为政治服务,毕竟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而在商业化上比较成功的则是蒙巴萨市和达累斯萨拉姆市,这两座城市作为东非最发达的城市,本身就拥有发展该行业的经济优势。
比如资金,人才和技术以及市场,这些优势是东非绝大部分城市所不具备的。
综合来看,蒙巴萨市的影视行业发展最好,因为除了经济上的优势以外,它同时兼具对外交流和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对外交流这一点,对于影视行业很重要,这意味着蒙巴萨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国际接轨,从而保持技术和创作内容上的不断进步。
东非虽然是影视行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但是欧美影视行业发展的进度实际上也不慢,而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美社会的管理更加宽松,或者说几乎就没有对影视行业的管理。
这样一来,他们能够拍摄的内容就比东非要多的多,虽然可能造成鱼龙混杂的情况,但是这有利于影视市场的打开,毕竟只有内容更加丰富,才能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东非放开市场,也不过是1910年以后的事,而且市场开放后,东非政府同样对影视行业发展有监管作用,所以东非影视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头上天然带着紧箍咒。
这就对东非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际交往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当然,这样也有利于内容上的抄袭,不过这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除此外,蒙巴萨对外交流的便利性,也能让他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的交流,对于蒙巴萨影视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的革命的中心,而反映在影视行业上同样如此,前世第三帝国就利用电影,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并且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效果,就比如德军留下来了大量的音影资料,展现了当时德国军人的风貌。
而奥匈帝国作为列强之一,再怎么说也有一两把刷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奥匈帝国可以说是德意志三个大国里最有文化底蕴的素养的。当然,奥匈帝国和东非一样,并非是纯粹的德意志国家。
奥匈帝国的在传统文学,音乐,艺术领域的成就是要超过德国,更是远超东非的,这使得奥匈帝国在艺术创作上拥有更加深厚和肥沃的土壤。
而这也是东非所最缺乏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一战前,东非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本国的文艺创作者到维也纳交流学习。
毕竟,东非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过于薄弱,再往前推,东非总不可能去拍摄一些东非殖民时代抓捕和屠戮黑奴的影视作品,或者创作相关的文学和音乐产品。
目前,东非在影视创作上比较倾向于拍摄德意志传统历史题材,附加一些远东帝国的历史文化题材,而毫无疑问,这两者的素材都来自德国,奥地利和远东帝国三个国家。
当然,东非本土影视素材也不是没有,尤其是科幻题材在东非大行其道,这一点就和前世美国,苏联差不多,东非和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就是历史相对匮乏,苏联的情况或许好一点,但是也不多。
总的来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薄弱,是东非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东非更倾向于向其他国家取经。
而蒙巴萨是东非和世界交流的窗口城市,因此蒙巴萨的影视行业从中获益,这一点,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比不了。
而自然条件上,蒙巴萨也是一个十分适合早期影视行业发展的城市。
就气候环境来说,蒙巴萨处于东非高原和沿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中部和北部的交汇地带,半湿润气候和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区。
简单点说,就是蒙巴萨整体上气候偏干旱,晴天多,温度适宜,这是利于影视拍摄的。
就拿美国的好莱坞举例,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外,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一年之中晴天居多,适合进行电影拍摄。
尤其是在早期电影拍摄技术还不够发达,需要大量依赖自然光的情况下,好莱坞的气候优势极为明显。例如,在拍摄外景时,充足的阳光可以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拍摄成本和难度。
而蒙巴萨在整体情况上就和好莱坞比较相似。
同时,因为临近地处草原和沙漠的交汇地带,高原和平原的过渡地区,而且临近印度洋等原因,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这让蒙巴萨取景十分便利。
德伯尔恩说道:“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影视行业发展,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而基特韦市也有独特的优势,就比如我们靠近莱茵市。”
之所以德伯尔恩提到这一点,那是因为莱茵市作为东非首都,拥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也就是众多东非最顶尖的大学,而这其中就包括未来影视领域的人才。
德伯尔恩说道:“就比如莱茵市的国家传媒大学,莱茵市电影学院等,所以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我们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可以和这些高等院校展开合作。”
因为基特韦市被划归到中央省的原因,且基特韦市本来就距离莱茵市不远,所以这极大方便了基特韦市和相关院校的合作。
“而且中西部目前影视领域是缺乏竞争的,只要我们可以先下手为强,那就能够在这个新的产业方面,分得一杯羹。”
“整个中西部地区,除了莱茵市以外,暂时还没有以影视发展而著称的城市,而莱茵市本身的影视行业实际上也不太和市场贴合,这反而便宜了我们基特韦市。”
“我认为,未来全国各地可能出现一大批新的影视基地,但是到那个时候,再投资,肯定竞争不过其他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
“所以,从明年开始,我们市就应该就如何大力发展影视行业进行相关安排,在我设想中,基特韦市应该成为东非第一个影视城。”
“而这刚好和我们本轮新的基建要求重合,我们可以借助城市环境治理的契机,建设一批便于影视拍摄的景观,从而为未来中部地区的又一影视基地打下基础。”
目前,为了治理基特韦市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的过度开发,也就是铜矿开采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基特韦市展开了所谓的新基建,从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关项目工程。
而德伯尔恩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来促成影视产业在基特韦市的落地,可谓一举两得。
“就比如废弃矿山如何治理,是我们过去的一个难题,但是现在既然要打造影视基地,我们不如将废弃矿山废物利用,排除其安全隐患后,作为影视拍摄场所。”
“就比如一些关于矿山工人的影视题材,或者就可以取景这些经过我们治理整改后的矿山。”
“而原本的矿山机械设备,就成了现成的道具,我们也不需要再考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
“还有一些市区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应该从莱茵市等地,请来一些专业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对基特韦市区改造提出一些建议。”
基特韦市区改造工程,也是本轮基特韦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毕竟基特韦市决心发展其他产业后,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由于过去的粗糙管理,基特韦市的基础设施也过于陈旧。
但是,现在对于这些陈旧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工厂,铁路等等或许未必要直接拆除掉,或者能够有选择性的保留一些,作为基特韦市过去工矿发展时代的独特记忆,这也是东非国家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毕竟,基特韦市是东非最早的工矿业城市之一,相对来说也算“历史悠久”了,在早期东非工业发展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具体保留哪些地标和工矿时代的遗产,这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在之前,德伯尔恩是没有考虑到影视行业人员的,现在倒是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从而为之后建设影视基地做贡献。
这样一来,基特韦市原本的那些工矿时代遗产,就可以再次废物利用,除此外,基特韦市自然生态恢复工作下,本地的自然景观也会有显著改善,而基特韦市本身自然景观要素就比较丰富,雨林,草原,河流,山脉,沼泽,湖泊,丘陵等等,都可以为影视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