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三十三章 年末经济会议

小说:非洲创业实录 作者:恶的呃呃呃 更新时间:2025-02-08 00:30:1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东非在波斯湾沿岸有大量的殖民地存在,这是东非殖民中东的基础,而中东和中亚则是东非现阶段经济殖民的主要开拓方向之一。

  从上个世纪开始,东非对区域的贸易就已经东达阿富汗,北抵中亚俄国腹地,西接红海沿岸,南邻阿拉伯海。

  但是,当时东非却并非中东和中亚地区的主要国际事务参与者,除了那些本土国家和势力以外,在中东和中亚势大的是英国和俄国人。

  其他列强则和东非相似,因为在中东和中亚缺乏军事存在,所以和这一地区国家的贸易,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肯定是无法竞争过俄国和英国的。

  这一点很重要,没有军事上的保障,俄国和英国就可以对其他工业国进行不公平的竞争,毕竟如果真讨论工业品质量和价格的话,英国暂且不提,真放开竞争,那俄国工业品肯定会一败涂地。

  但正是因为中亚和中东有大量俄国的势力范围,这保证了俄国稀烂的工业能够垄断当地的市场,虽然其他国家或许也能在俄国势力范围内进行贸易,但相对于俄国获得利益来说,根本微不足道。

  同理,东非能成为中东地区新晋的主要参与者,靠的就是东非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而东非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和部署刚好是在一战期间完成的。

  而东非在中东获得的势力范围,说白了就是从英国和俄国那里抢夺过来的,比如卡塔尔,北部湾,瓜达尔等过去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而波斯北部过去是俄国的势力范围。

  虽然这些新增加的势力范围是从英国和俄国人手中抢来的,但是二者的概念完全不同。

  东非从英国夺来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本身过去英国就不太重视,就比如卡塔尔和北部湾,上个世纪英国将他们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完全是为了治理当地的泛滥的海盗,保护自己的贸易航线。

  其次,东非已经和英国就这些殖民地问题达成了相关协议,虽然是一战期间东非趁火打劫完成的这一点,可白纸黑字下,英国没有反悔的直接理由和借口。

  而波斯地区就完全不同了,东非进入波斯,是趁着沙皇俄国解体,而新的俄国工党政权还没有来的及接管这些沙皇俄国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所以从俄国工党视角来看,东非就像一个谋夺其家产的外来者。

  然后,两国在政治理念上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毕竟此时的俄国还存在大量“世界团结”的幻想者,而想达成这个目标,就必然会对外输出意识形态。

  而俄国的意识形态输出,毫无疑问是在挖如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统治的根基和法理,所以不被国际社会封锁和干涉,也算“咎由自取”。

  通俗易懂的描述,假设恩斯特所代表的东非政权是一家工厂,而俄国当前的政治思想,就是鼓动东非这家工厂的工人来推翻东非政府这个工厂主,从而获得东非这家工厂的所有权,这自然不为东非政府所容。

  所以,就立场来说,东非政府就不待见俄国。

  东非国防部长普里皮亚特就说道:“如今我们在波斯的势力范围,就决定了我们和俄国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所以在扶持波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严防死守俄国意识形态的输出。”

  “尤其是我们即将在波斯进行驻军,应该警惕俄国工党组织所支持的波斯工党,接触和渗透我们在当地的驻军。”

  普里皮亚特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思想层面的武器,总是防不胜防,这次俄国进攻乌克兰就把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俄国能够在乌克兰获得如此巨大的优势,根本原因并非俄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是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在乌克兰境内扶持出了数量众多的支持者。

  而前世的历史经验和事实也证明,处于和俄国对抗前线的军人,甚至是间谍,也有很大可能被俄国争取过去,前世美,英,(西)德,法等国家,选择投靠俄国工党的大有人在,比如英国的剑桥五杰,连他们这种出身的人,都能被工党的政治理念所感化,更别提基层人员了。

  针对于这一点,恩斯特说道:“我们在波斯的军人,情报部门成员,后勤人员等等,都应该加强心理上的建设,从而避免被俄国蛊惑。”

  “同时,波斯政府也应该配合我们,加强对境内工党组织的严防死守,甚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同时加强舆论领域对俄国的负面宣传,尤其是针对俄国官僚,社会问题的披露,就比如俄国农民群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对象。”

  “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加工,来塑造民众对工党的负面印象,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俄国工党对东非的渗透。”

  沙皇俄国时代的农民,过的绝对没有苏联时代农民好,但是俄国工党治下的农民生活状态显然也不会十分理想。

  虽然苏联的农业问题,一直为人诟病,但事实确是,绝大多数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比沙皇时代提升了不少。

  实际上俄国农业领域本来就先天不足,如果沙皇俄国时代,俄国农业就达到美国和东非这种水准,那后面俄国工党也会折腾那么多事了。

  但是,如果沙皇俄国时代,俄国农业就发展到美国和东非这种程度,那俄国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俄国工党也就不太可能上台了。

  而且前世苏联农民生活质量比沙皇俄国时代高,并不是值得过于称道的事,这是纵向对比,就比如如今东非农民生活质量比上个世纪高,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除非东非社会一直停滞不前不再发展,这显然是极小的概率,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就算封建社会,文明发展也在缓慢进步,毕竟新技术和新事物总在源源不断的出现。

  人类历史当然也有开倒车的时候,比如日耳曼人打断古罗马,蒙古人征服欧亚大陆等等特殊时期,但可以肯定大多数时间时代都是在进步的。

  随着时间维度的发展,大多数国家本来就应该进步,就算沙皇俄国时代,俄国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苏联作为后来者,如果农民生活还不如沙皇俄国时代,那这个国家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所以,社会发展不应该仅仅关注时间的纵向对比,还有横向对比,苏联农业为什么问题那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照物变成了欧美等国家农业。

  农业是苏联的显著短板,而且这个短板在前世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这也就不妨碍恩斯特拿俄国工党治下的俄国农业来大作文章了。

  当然,就目前而言,用农业领域发展的问题来抨击俄国,效果应该不会太好,毕竟现在的俄国还不是苏联,在弗拉基米尔新经济政策下的俄国农民,正是对俄国工党歌功颂德的时候。

  ……

  东非政府的精力不可能总是盯着俄国,亦或者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1921年,东非政府最棘手的问题还是经济转型所遇到的困难。

  眼看1921年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东非的五五规划也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东非经济不仅没有回温,反而继续陷入萧条状态。

  这也让近期东非政府的经济领域相关会议,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就这样,东非经济一直不温不火的持续到了年末,恩斯特在1921年末的经济会议上做了相关总结。

  “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一直保持高增速的发展,我们东非也不例外,要知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东非的经济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这种高速增长一直维持到世界大战结束,也就是说,东非经济发展的高增速发展时代,一直维持了将近五十年时间。”

  “短短五十年时间里,东非就成为了一个世界上体量庞大的初级工业强国,这在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但正是因为如此,在五五规划开年,我们才会对现在全国经济的发展进度感觉不满,可是如果对比全世界的其他国家,我们东非的经济状况其实还是不错的。”

  整体上,1921年,东非的经济状况要好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及格线以上。

  但是,对比过去五十年东非经济的发展,从1920年到1921年,两年间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低谷。

  大多数人习惯了过去五十年的高速发展,所以对如今东非经济的怠速显然是不太满意的。

  但是,恩斯特却很清醒,现在的经济状况其实才是真实的发展水平,上个世纪到本世纪的前二十年里,东非经济能够实现跃进,一是殖民红利,二是站在二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三是恩斯特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让东非把握住了各种历史机遇。

  层层优势叠加下,东非想不飞速发展都很困难,整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只要是不太离谱的国家,发展都不会太差,就算落后地区和殖民地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而东非不仅可以接收欧洲的技术和产业外流,同时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没有被其他国家限制隐患,加上殖民红利,就算没有太大动作,在本世纪初,至少也应该能发展到沙皇俄国那种水平。

  “当前阶段,全世界的经济都处在一个低迷的时期,而自从1910年后,东非经济就开始和国际社会接轨,所以受到这种冲击本来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加上如今产业升级和转型,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里,我们应该放平心态,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断完善国内市场的规则和制度建设。”

  1921年,东非钢铁产量已经回落到三千七百万吨水平,虽然依旧是世界第一,但是减产的三百万多万吨缺口,也可以看出如今市场对钢铁需求的低迷。

  而事实上,1921年的钢铁产业大减产中,东非政府督促部分钢铁生产企业进行整顿,也是如今东非钢铁产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则的话,东非钢铁产量提高个一百到两百万吨应该不成问题。

  因为,东非毕竟只是初级工业强国,就工业质量上来说,在列强国家之中只能排在中游水准。

  东非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实际上是逐年上升的,而世界大战带来的大量欧洲订单,使得之前几年,钢铁增长超过了正常时间里钢铁需求量的增速。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因素要考虑,那就是东非的人口总量高达一亿六千多万,而配合东非初级工业强国的位置,才使得1921年东非钢铁产量达到三千七百万吨水平。

  所以,根据人均钢铁产量来看,东非的数据并不算太高,1921年美国的钢铁产量虽然才三千多万吨,但是美国的人口比东非少了将近六千万。

  就人口方面来说,东非的钢铁市场需求肯定是远大于美国的,但是东非的钢铁产量也就比美国多出了几百万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东非经济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德国和英国钢铁产量虽然不如东非和美国,但是从人均角度而言,也是要高于东非。

  这里要指出,德国的钢铁产业也是比前世获得很大进步的,毕竟这一次德国并非战败国,加上战后重建的需要,这使得德国钢铁等基础行业恢复和发展很快。

  甚至可以说,德国工业根本就没有受到战争的太大影响,毕竟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战场根本就没有在德国境内过,德国的工厂和相关生产设备等基本上完好无损。

  而真正工业受到战争破坏最严重的,是法国和俄国,尤其是法国,战后损失极其严重,就目前法国的情况,经济想要恢复到一战前水平,恐怕都要很多年时间。

  而俄国工业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内战,国内反动势力对生产资料的破坏,还有东欧原材料和市场的缺失,也会让俄国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就工业发展质量而言,德国,英国,美国依旧排在东非之前,法国则彻底陷入泥潭之中,而俄国从沙俄时代就一直处在中下游水平。

  但是,法国的状况也不至于太差,毕竟自从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本土工业发展就一直滞后于其他列强。

  法国真正的大头集中在对国外产业的投资上,也就是资本输出领域,虽然俄国工党政权上台,让法国金融业同样受到了重创,但是法国底子厚,法国在其他国家依旧有大量投资,就比如战前,法国对东非的投资就一直处在上升阶段,除此外,法国还有大量可以表现的资产和殖民地托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