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大秦皇宫,章台宫,始皇、李念等人正接见甘煜等人,听他们讲说这一路出使之事。
其实,在本人回返咸阳前,甘煜等人记录成册的资料提前一步被送回咸阳,连同他们一路得到的各种事物,如孔雀国棉种,路上发现的新奇作物等。
但资料记述或有缺漏,且资料又不会回答问题、解述疑惑,哪有人当面讲说,再当面问询来得简单直接?
甘煜正讲到摩叶上师等人对他们前后态度的转变,笑道:“那孔雀国人颇为自大,虽未直接与我等当面明言,但其等所露态度却是‘吾乃天朝上国,尔等蛮夷小邦’之态,认为我等是来自蛮夷外邦,瞧不起我等,在平日与我等相处中,也多有傲慢轻蔑。”
“觉得我等所言皆是在欺骗其等,其国世上最强,哪有国邦能够相比?以为其国先进强盛,我大秦落后愚昧,是以其等前来,是以强国而至弱国,是以先进而往落后。”
“因而,在其等心中,认为他们此番前来大秦,是来扶持一蛮夷弱国强盛,助我等脱离蛮荒愚昧,由是自傲优越!”
李念听到这,笑道:“他们是认为他们是强盛先进的天朝上国之人,来帮助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落后蛮夷,是我们的福气,我们应当分外感激其等。这倒也符合孔雀国人性情,其等常这般自大!”
不说这个时代,哪怕是在后世时,三哥也是有些自大的,不然也不会整出挑衅东边邻居的活,然后就被狠狠毒打了一顿,但饶是被毒打过一顿,三哥还是觉得自己挺牛,不弱鹰兔。
三哥总有一种很奇怪的迷之自信,三哥实力不差,但它的迷之自信更在其实力上,正所谓雨停了,天晴了,三哥觉得自己又行了!
加上三哥有时整出的活,就很让人疑惑,三哥因何有如此自信,三哥都已经这么厉害了?
甘煜点头笑道:“正如公子所言,其等显然是这般认为,所以面对我等有一种自傲优越,但等离开耽摩栗底,进入百越之地,其等逐渐了解到我大秦之强后……”
甘煜笑着将摩叶上师等人的态度转变详细讲了出来,让章台宫内一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等知晓我大秦强盛在他们孔雀国之上后,其等再不敢向我等摆出那副‘天朝上国’之态,对我等更加礼敬,颇是有趣……”
李念这时接话道:“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甘煜闻言眼睛一亮,果然还得是公子,一句话便准确形容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点头笑道:“对,公子一言便道出我等当时所想。当时其等态度转变,我等一时竟还有些不习惯……”
李念笑道:“你们还喜欢他们原本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希望他们恢复一下?”
公子怎么又准确形容出了他们那时的想法?
甘煜有些不好意思道:“可真别说,我等当时还真想过如此与他们言说。”
但欢快到此结束,甘煜神色变得认真起来,他道:“陛下、公子、诸公,那孔雀国人虽狂妄,然其国确有些能耐,不可小觑。”
也是,能够立国存在,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即使不如大秦,也不能当愚昧蛮夷相待,要予以一定的重视。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蛮夷国邦了,必须要出重拳!
“据闻在一百多年前,曾有王率军自西而来,伐至阳洲(印度)地界,当地有人乘机建立军队,打败那位西方之王所留之军,随后此人又击败各路敌人,从而立国,其所立之国便是如今的孔雀国,此人正是孔雀国第一位王,月护王。”
甘煜说完后,在宫内的其他大臣看了看李念,这和李念与他们以前讲过的某事对上了,并不是李念编故事骗他们。
今日在章台宫听甘煜讲说出使之行的并不只始皇、李念,还有王绾、王翦、尉缭、李斯等机要重臣。
甘煜继续道:“月护王被孔雀国人认为是能征善战,贤明强大的一位君王,但和阿育王相比,在孔雀国人心中仍差了不少。”
“阿育王是月护王之孙,若说月护王在孔雀国人心目中是一位强大的君王,那阿育王便是伟大!孔雀国人将阿育王治理孔雀国的时期分为‘黑阿育王’和‘白阿育王’时代……”
“‘黑阿育王’时代,阿育王领军征战,扩张孔雀国疆域,由于其在这时代所造杀戮众多,遂被认为是‘黑阿育王’。”
“之后感前半生杀戮太多,阿育王深感悔悟,遂停止征战,转而信佛,大力推广佛教,由是称‘白阿育王’!”
说到这儿,甘煜道:“据孔雀国人言,阿育王会转变为‘白阿育王’是因在征伐一名为‘羯陵伽国’的国邦时,造成数十万死伤,见场景惨烈,遂得悔悟。”
“然那些孔雀国人向我等说出此事时,却非是觉得阿育王因此悔悟,反是将之当作阿育王功绩在向我等炫耀,让我等知晓其国阿育王功绩之高!”
这功绩其实不错,但如果是放在大秦和华夏历史上,就不咋够看,偏偏还拿出向来自大秦的甘煜等人显摆炫耀,有种夜郎自大的美。
王翦倒没在意这些,他更关注甘煜话中提到的佛教,好奇道:“你说那阿育王信佛,大力推广佛教,这佛教是何物?”
见是王翦问话,甘煜正色道:“正欲要陛下、公子和诸公道来,这佛教是孔雀国内一教派……”
甘煜正在琢磨以何词句形容好佛教,让众人能够听得更加明白,却听李念代他讲道:“佛教是一宗教教派,类于诸子百家,但又有不同,其有自家之学说思想,也即教义。”
“佛教讲因果轮回、行善积德,倡导众生平等,其教中信奉神灵为‘佛’,是为大智慧者、大觉悟者。”
“所谓‘因果轮回’,大致便是这一世作恶行善,冥冥中自有记录,像杀人为恶,救人为善,等身死后,便会因生前所作之恶、所行之善论罪,如决定下一世是继续转生为人享乐,还是变为豕犬受罪。”
王翦听后愣了愣,随即指着自己,笑道:“依这佛教之说,老夫莫不是得在下一世变为豕犬?”
这佛教明显是在以虚无缥缈的来世恐吓世人,让世人听从他们的教义,如此才好减少罪恶,在死后得好处。
李念道:“老将军所行有功于国、有功于民,岂为恶也?而且,善恶功过岂是由它佛教来定?”
“此乃愚昧世人之举,以不可确定的轮回恐吓世人,使世人信他们那套,偏偏这若是传出,还真会引得一些人相信。”
就算是在后世,都有很多人信佛教那套因果轮回的说法,然后整出些放生的奇葩事件,譬如将外来物种放生,将海鱼放生到淡水。
李念那句“善恶功过岂是由它佛教来定?”直入殿内众臣心里,这佛教绝不是什么好物,由其定善恶功过,哪还要律法、朝廷作甚?
甘煜道:“公子所言极对,那佛教为孔雀国当今第一大教,信众遍布孔雀国,上至孔雀国王公,下到孔雀国贩夫,其寺庙同样遍及孔雀国全国,占有大量田地、人口!”
“阿育王能得孔雀国僧侣推崇,便是在其治理孔雀国时,让佛教在孔雀国大为兴盛,便从孔雀国向外邦传出。”
“今次到我大秦的这群孔雀国人正是孔雀国僧侣,为传播佛教而来,其等想要我大秦成为另一个孔雀国,沦为其佛教乐土!”
甘煜神情十分严肃,他深吸一口气,郑重道:“陛下、公子、诸公,绝不可让佛教在我大秦传播,否则遗祸无穷!”
见甘煜说的如此郑重,王绾问道:“何出此言?”
甘煜道:“那佛教看似讲行善积德,引人向善,是为好教,实则是祸国殃民之教,让其传教,国必衰!”
“其一、佛教会使民懒惰软弱,丧失勇气和胆气,其教主张非暴力、不杀生,便是欺辱到门前,凌虐至身上,也不要多反抗。”
这其实对君王向内统治是有利的,民众信佛,失去血性和胆气,变成温顺小绵羊,自然也就不会跳出来造反叛乱,可以国祚长久。
这对内统治倒是有利了,可要是遇到外敌入侵,指望一群没有血性、被调教到温顺如绵羊的民众保家卫国?非暴力不合作,排队让敌人砍头,让敌人刀砍到卷刃?
这看似荒唐滑稽,但某位不知名的圣雄还真向“勃勃生机”提议过,“勃勃生机”都觉得这家伙是个神经病。
只能说一脉相承,在三哥历史上早就有过,不值得太过稀奇!
听了甘煜话后,始皇和众臣立刻想到了佛教在这点上的危害,这佛教思想对内统治确实能有点用,可对外就等于主动除去了爪牙,一旦有强大的外敌入侵,就只有上砧板挨宰的份。
现在那佛教是孔雀国第一大教,信众甚多,岂不意味着孔雀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只要大秦自己不变成那样,其他国邦都变成那样更好,都失去血性变成绵羊,大秦这头猛虎捕猎起来才更容易。
但大秦民众不能失去血性,不能失去勇气和进取之心,继续保持如虎狼一般的尚武血性,挺直脊梁腰杆,如此才可能一直长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仅凭此点,也绝不能让佛教在大秦传播开,甘煜继续道:“其二、佛教僧侣不事生产,在其教义中,耕种生产是一件会与其他人、其他生灵、事物结下因果之事,不利于其等积攒功德,轮回转世。”
这时代的孔雀国本土佛教还真不主张僧侣生产,并非是在传入华夏之后才不主张。
其实,不只孔雀国佛教不事生产,孔雀国耆那教同样主张不耕种生产,他们认为耕种生产会杀生,而耆那教又是反对杀生,所以耆那教教徒多为商人。
李斯问道:“其等不耕种不生产,从何得食?”
这问题的答案,李斯心里已经想到,只是他还是问了出来,只听甘煜道:“自然是乞食或接受他人捐供,孔雀国佛教僧侣认为耕种生产会结下因果,但乞食和接受他人捐供,结下的因果便很小。而且……”
甘煜话锋一转,“孔雀国僧侣们的想法很特别,他们不仅认为乞食、接受他人捐供可耻,反而是他们给捐供者一个机会,让其等能行善积德,捐供者应当感谢他们。”
简言之,我不是向你乞讨食物,也不是向你讨要供奉,而是我大发慈悲给你机会,让你有这个机会向我提供食物、进行捐供。
所以,不是我该感谢你,而是你该主动感谢我的大恩大德,咱可是佛陀的徒子徒孙,你向我捐赠,那是在佛陀面前记功,好处岂是些许俗物可比?
王贲被逗乐了,摇头道:“何等无耻之教,向人乞食,不感谢赠食者,反倒让赠食者感谢他们!”
诸子百家中没一家有这么无耻的学说思想,偏偏更离谱的是,这孔雀国的人好像还接受了这一套。
甘煜道:“不止这些,孔雀国僧侣占有许多土地、人口,其等虽不耕种,只在寺庙之中礼佛诵经,却可将土地放于他人耕种。”
李斯敏锐听出了甘煜话里想说的问题,沉声道:“这些僧侣不需要服徭役,缴纳税赋?”
一听李斯的话,其他人也立时明白过来,这孔雀国佛教的僧侣不需要服徭役,不需要缴纳税赋,偏偏还有大量土地和人口,那等于让国家损失了一大批人力,一大笔税赋。
不,不仅如此,得知挂在僧侣名义下的土地和人不需要服徭役、缴纳税赋后,会有更多人将土地挂在僧侣名下,更多人成为僧侣。
这会让国家损失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损失更多税赋,这种情况不仅是在孔雀国,在华夏也发生过。
李斯指出这个问题后,始皇和诸臣真正感受到了佛教所能带来的危害,神情严肃起来。
原以为这孔雀国佛教即便有问题,但也就这样,可现在,问题能直接危害到一国的税赋徭役,那是特大的问题,徭役赋税有多重要,他们非常明白!
其实,在本人回返咸阳前,甘煜等人记录成册的资料提前一步被送回咸阳,连同他们一路得到的各种事物,如孔雀国棉种,路上发现的新奇作物等。
但资料记述或有缺漏,且资料又不会回答问题、解述疑惑,哪有人当面讲说,再当面问询来得简单直接?
甘煜正讲到摩叶上师等人对他们前后态度的转变,笑道:“那孔雀国人颇为自大,虽未直接与我等当面明言,但其等所露态度却是‘吾乃天朝上国,尔等蛮夷小邦’之态,认为我等是来自蛮夷外邦,瞧不起我等,在平日与我等相处中,也多有傲慢轻蔑。”
“觉得我等所言皆是在欺骗其等,其国世上最强,哪有国邦能够相比?以为其国先进强盛,我大秦落后愚昧,是以其等前来,是以强国而至弱国,是以先进而往落后。”
“因而,在其等心中,认为他们此番前来大秦,是来扶持一蛮夷弱国强盛,助我等脱离蛮荒愚昧,由是自傲优越!”
李念听到这,笑道:“他们是认为他们是强盛先进的天朝上国之人,来帮助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落后蛮夷,是我们的福气,我们应当分外感激其等。这倒也符合孔雀国人性情,其等常这般自大!”
不说这个时代,哪怕是在后世时,三哥也是有些自大的,不然也不会整出挑衅东边邻居的活,然后就被狠狠毒打了一顿,但饶是被毒打过一顿,三哥还是觉得自己挺牛,不弱鹰兔。
三哥总有一种很奇怪的迷之自信,三哥实力不差,但它的迷之自信更在其实力上,正所谓雨停了,天晴了,三哥觉得自己又行了!
加上三哥有时整出的活,就很让人疑惑,三哥因何有如此自信,三哥都已经这么厉害了?
甘煜点头笑道:“正如公子所言,其等显然是这般认为,所以面对我等有一种自傲优越,但等离开耽摩栗底,进入百越之地,其等逐渐了解到我大秦之强后……”
甘煜笑着将摩叶上师等人的态度转变详细讲了出来,让章台宫内一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等知晓我大秦强盛在他们孔雀国之上后,其等再不敢向我等摆出那副‘天朝上国’之态,对我等更加礼敬,颇是有趣……”
李念这时接话道:“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甘煜闻言眼睛一亮,果然还得是公子,一句话便准确形容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点头笑道:“对,公子一言便道出我等当时所想。当时其等态度转变,我等一时竟还有些不习惯……”
李念笑道:“你们还喜欢他们原本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希望他们恢复一下?”
公子怎么又准确形容出了他们那时的想法?
甘煜有些不好意思道:“可真别说,我等当时还真想过如此与他们言说。”
但欢快到此结束,甘煜神色变得认真起来,他道:“陛下、公子、诸公,那孔雀国人虽狂妄,然其国确有些能耐,不可小觑。”
也是,能够立国存在,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即使不如大秦,也不能当愚昧蛮夷相待,要予以一定的重视。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蛮夷国邦了,必须要出重拳!
“据闻在一百多年前,曾有王率军自西而来,伐至阳洲(印度)地界,当地有人乘机建立军队,打败那位西方之王所留之军,随后此人又击败各路敌人,从而立国,其所立之国便是如今的孔雀国,此人正是孔雀国第一位王,月护王。”
甘煜说完后,在宫内的其他大臣看了看李念,这和李念与他们以前讲过的某事对上了,并不是李念编故事骗他们。
今日在章台宫听甘煜讲说出使之行的并不只始皇、李念,还有王绾、王翦、尉缭、李斯等机要重臣。
甘煜继续道:“月护王被孔雀国人认为是能征善战,贤明强大的一位君王,但和阿育王相比,在孔雀国人心中仍差了不少。”
“阿育王是月护王之孙,若说月护王在孔雀国人心目中是一位强大的君王,那阿育王便是伟大!孔雀国人将阿育王治理孔雀国的时期分为‘黑阿育王’和‘白阿育王’时代……”
“‘黑阿育王’时代,阿育王领军征战,扩张孔雀国疆域,由于其在这时代所造杀戮众多,遂被认为是‘黑阿育王’。”
“之后感前半生杀戮太多,阿育王深感悔悟,遂停止征战,转而信佛,大力推广佛教,由是称‘白阿育王’!”
说到这儿,甘煜道:“据孔雀国人言,阿育王会转变为‘白阿育王’是因在征伐一名为‘羯陵伽国’的国邦时,造成数十万死伤,见场景惨烈,遂得悔悟。”
“然那些孔雀国人向我等说出此事时,却非是觉得阿育王因此悔悟,反是将之当作阿育王功绩在向我等炫耀,让我等知晓其国阿育王功绩之高!”
这功绩其实不错,但如果是放在大秦和华夏历史上,就不咋够看,偏偏还拿出向来自大秦的甘煜等人显摆炫耀,有种夜郎自大的美。
王翦倒没在意这些,他更关注甘煜话中提到的佛教,好奇道:“你说那阿育王信佛,大力推广佛教,这佛教是何物?”
见是王翦问话,甘煜正色道:“正欲要陛下、公子和诸公道来,这佛教是孔雀国内一教派……”
甘煜正在琢磨以何词句形容好佛教,让众人能够听得更加明白,却听李念代他讲道:“佛教是一宗教教派,类于诸子百家,但又有不同,其有自家之学说思想,也即教义。”
“佛教讲因果轮回、行善积德,倡导众生平等,其教中信奉神灵为‘佛’,是为大智慧者、大觉悟者。”
“所谓‘因果轮回’,大致便是这一世作恶行善,冥冥中自有记录,像杀人为恶,救人为善,等身死后,便会因生前所作之恶、所行之善论罪,如决定下一世是继续转生为人享乐,还是变为豕犬受罪。”
王翦听后愣了愣,随即指着自己,笑道:“依这佛教之说,老夫莫不是得在下一世变为豕犬?”
这佛教明显是在以虚无缥缈的来世恐吓世人,让世人听从他们的教义,如此才好减少罪恶,在死后得好处。
李念道:“老将军所行有功于国、有功于民,岂为恶也?而且,善恶功过岂是由它佛教来定?”
“此乃愚昧世人之举,以不可确定的轮回恐吓世人,使世人信他们那套,偏偏这若是传出,还真会引得一些人相信。”
就算是在后世,都有很多人信佛教那套因果轮回的说法,然后整出些放生的奇葩事件,譬如将外来物种放生,将海鱼放生到淡水。
李念那句“善恶功过岂是由它佛教来定?”直入殿内众臣心里,这佛教绝不是什么好物,由其定善恶功过,哪还要律法、朝廷作甚?
甘煜道:“公子所言极对,那佛教为孔雀国当今第一大教,信众遍布孔雀国,上至孔雀国王公,下到孔雀国贩夫,其寺庙同样遍及孔雀国全国,占有大量田地、人口!”
“阿育王能得孔雀国僧侣推崇,便是在其治理孔雀国时,让佛教在孔雀国大为兴盛,便从孔雀国向外邦传出。”
“今次到我大秦的这群孔雀国人正是孔雀国僧侣,为传播佛教而来,其等想要我大秦成为另一个孔雀国,沦为其佛教乐土!”
甘煜神情十分严肃,他深吸一口气,郑重道:“陛下、公子、诸公,绝不可让佛教在我大秦传播,否则遗祸无穷!”
见甘煜说的如此郑重,王绾问道:“何出此言?”
甘煜道:“那佛教看似讲行善积德,引人向善,是为好教,实则是祸国殃民之教,让其传教,国必衰!”
“其一、佛教会使民懒惰软弱,丧失勇气和胆气,其教主张非暴力、不杀生,便是欺辱到门前,凌虐至身上,也不要多反抗。”
这其实对君王向内统治是有利的,民众信佛,失去血性和胆气,变成温顺小绵羊,自然也就不会跳出来造反叛乱,可以国祚长久。
这对内统治倒是有利了,可要是遇到外敌入侵,指望一群没有血性、被调教到温顺如绵羊的民众保家卫国?非暴力不合作,排队让敌人砍头,让敌人刀砍到卷刃?
这看似荒唐滑稽,但某位不知名的圣雄还真向“勃勃生机”提议过,“勃勃生机”都觉得这家伙是个神经病。
只能说一脉相承,在三哥历史上早就有过,不值得太过稀奇!
听了甘煜话后,始皇和众臣立刻想到了佛教在这点上的危害,这佛教思想对内统治确实能有点用,可对外就等于主动除去了爪牙,一旦有强大的外敌入侵,就只有上砧板挨宰的份。
现在那佛教是孔雀国第一大教,信众甚多,岂不意味着孔雀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只要大秦自己不变成那样,其他国邦都变成那样更好,都失去血性变成绵羊,大秦这头猛虎捕猎起来才更容易。
但大秦民众不能失去血性,不能失去勇气和进取之心,继续保持如虎狼一般的尚武血性,挺直脊梁腰杆,如此才可能一直长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仅凭此点,也绝不能让佛教在大秦传播开,甘煜继续道:“其二、佛教僧侣不事生产,在其教义中,耕种生产是一件会与其他人、其他生灵、事物结下因果之事,不利于其等积攒功德,轮回转世。”
这时代的孔雀国本土佛教还真不主张僧侣生产,并非是在传入华夏之后才不主张。
其实,不只孔雀国佛教不事生产,孔雀国耆那教同样主张不耕种生产,他们认为耕种生产会杀生,而耆那教又是反对杀生,所以耆那教教徒多为商人。
李斯问道:“其等不耕种不生产,从何得食?”
这问题的答案,李斯心里已经想到,只是他还是问了出来,只听甘煜道:“自然是乞食或接受他人捐供,孔雀国佛教僧侣认为耕种生产会结下因果,但乞食和接受他人捐供,结下的因果便很小。而且……”
甘煜话锋一转,“孔雀国僧侣们的想法很特别,他们不仅认为乞食、接受他人捐供可耻,反而是他们给捐供者一个机会,让其等能行善积德,捐供者应当感谢他们。”
简言之,我不是向你乞讨食物,也不是向你讨要供奉,而是我大发慈悲给你机会,让你有这个机会向我提供食物、进行捐供。
所以,不是我该感谢你,而是你该主动感谢我的大恩大德,咱可是佛陀的徒子徒孙,你向我捐赠,那是在佛陀面前记功,好处岂是些许俗物可比?
王贲被逗乐了,摇头道:“何等无耻之教,向人乞食,不感谢赠食者,反倒让赠食者感谢他们!”
诸子百家中没一家有这么无耻的学说思想,偏偏更离谱的是,这孔雀国的人好像还接受了这一套。
甘煜道:“不止这些,孔雀国僧侣占有许多土地、人口,其等虽不耕种,只在寺庙之中礼佛诵经,却可将土地放于他人耕种。”
李斯敏锐听出了甘煜话里想说的问题,沉声道:“这些僧侣不需要服徭役,缴纳税赋?”
一听李斯的话,其他人也立时明白过来,这孔雀国佛教的僧侣不需要服徭役,不需要缴纳税赋,偏偏还有大量土地和人口,那等于让国家损失了一大批人力,一大笔税赋。
不,不仅如此,得知挂在僧侣名义下的土地和人不需要服徭役、缴纳税赋后,会有更多人将土地挂在僧侣名下,更多人成为僧侣。
这会让国家损失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损失更多税赋,这种情况不仅是在孔雀国,在华夏也发生过。
李斯指出这个问题后,始皇和诸臣真正感受到了佛教所能带来的危害,神情严肃起来。
原以为这孔雀国佛教即便有问题,但也就这样,可现在,问题能直接危害到一国的税赋徭役,那是特大的问题,徭役赋税有多重要,他们非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