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七十章 刚进城就TM开枪

小说: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更新时间:2025-03-23 10:54:3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凡大明臣工军民,阻拦圣驾者十族当诛。”

  小朱棣甚至特意在休息的时候跑到船上去看另外一侧写的是什么标语。

  看完之后一脸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额头挂满黑线。

  弄的什么玩意儿。

  正奉我爹的命令北伐呢。

  就不能严肃点?

  你以为你搁那网上冲浪玩梗是吧?

  小朱棣强烈要求把这么让人羞耻的东西摘掉,但朱云峰死活不同意。

  双方甚至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

  没有季赫帮忙,朱云峰很快就被小朱棣用手肘环住颈部锁了脖。

  可即便如此,他犹自叫嚣道:“锁我脖是吧,你敢撕,我回去就把你电脑游戏机平板全砸了。”

  这句话戳中了小朱棣软肋,只能悻悻给朱云峰松开,无可奈何地道:“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九年义务教育怎么把你弄得这么秀。”

  “嘿嘿。”

  朱云峰嘿嘿一笑。

  大军随即顶着这样的横幅一路顺着淮水向京杭大运河而去。

  淮南属于南直隶的地盘,南方皆已归附,出了凤阳府,就到了淮安府。

  淮安知府钟元德早就归顺,亲自率领淮安幸存的文武官员前来迎接,恭恭敬敬地把他们请进城。

  他们在淮安等了五六日,亳州的孙传庭才带着一万兵马赶到。

  休整一日后再次出发。

  京杭大运河是明清最重要的交通线路,没有之一。

  淮安清口枢纽是通济渠与中运河的交汇处,在这里水路统一向南,进入里运河,然后渡过长江至江南运河。

  因而这里是明清极为繁华的区域,码头内外人山人海,每天来往的客运货运数不胜数。

  这段时间随着老朱在江南大张旗鼓,消息也随着运河南北货运客运传递出去,很多人都知道了太祖下凡,并且马上要北伐的事情。

  如今小朱棣抵达了淮南,前来投军的人不计其数,其中还隐藏着大量原罗教成员,都想瞻仰成祖的风采。

  城内一时间车水马龙,摩肩擦踵,三教九流齐聚。

  对于这些事情小朱棣自然不在意。

  他只在淮安府衙坐了一会儿,安排了一些事情,然后就一直住在城外军营里。

  不管这些人来意如何,善也好,恶也罢,都没有接触到他们的能力。

  毕竟若是罗教、闻香教、斋教等各类组织有用,也不至于是李自成灭了大明,建奴得了天下。

  不过他们人确实很多,特别是罗教就是后来的漕帮,运河沿线都是他们的弟子,消息灵通,眼线很多,每天离着很远在军营外好奇打探的人络绎不绝。

  仅仅在淮安待了几日工夫,军营外至少得有上万人围观,而且每天都有从各地蜂拥而至的人,各类大员、高门求见的更是不胜枚举。

  直到孙传庭来,率领着一万精兵,护送着小朱棣继续北上,这才避免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都是你的粉丝啊。”

  五月初,夏日微风拂面,太阳高悬天上,却不让人觉得过于炎热,反而凉风习习,清霜干透。

  小冰河时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夏季的时候还是让人觉得很舒服。

  朱云峰站在船尾,拿无人机放在天上,视频里一看,他们从淮安码头出来后,身后就有无数小船尾随,两岸追随者成千上万。

  对于那些要投军的人,朱棣已经让淮安知府钟元德打出告示,告诉这些日子来淮安的百姓,他们的军队已经足够,打下北京不需要那么多人手。

  并且百姓该做活做活,该回乡回乡。之后朝廷会下令彻查各地田土,对贫民百姓分发土地,让他们回乡等朝廷的好消息便是。

  但显然朱棣还是低估了自己的魅力,虽然投军被拒,然而自愿跟随他的还是多如牛毛,宁愿走路都得跟着。

  毕竟运河流速很慢,来往船只往往需要靠人力慢慢划,甚至需要岸上纤夫帮忙拖拽才能前行,行进速度非常慢,大约每小时五六公里速度,人步行完全能跟得上。

  “我倒希望他们能回乡,没事跟着凑什么热闹。”

  朱棣无语道:“那么大帮人跟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去黑帮火拼呢。”

  “这跟黑帮火拼也没什么区别啊。”

  “但他们一直跟在后面,他们吃喝拉撒怎么办?”

  “你仔细看屏幕。”

  朱云峰指了指无人机屏幕道:“你猜猜真正的底层贫民有没有机会过来追星?能来的都是有消息有门路有路费的人,你还怕他们饿死?”

  朱棣凑过去一看,看到两岸果然很多人穿着绫罗绸缎,大包小包,坐着马车,或者雇佣了推夫远远地跟随。

  贫民或许有,基本上都是淮安本地底层百姓,而且跟不了太久就得回去。

  说到底。

  追星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没有家底,拿什么跟在朱棣后面。

  “真麻烦。”

  见此朱棣摇摇头。

  这些人就只跟着,诉求就是想投军。

  他又没法答应他们,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啊。

  “说实话,要是后世年轻人穿越到民国去,见到那位先生,爬都要跟着爬完长征,这跟他们其实是一个道理。”

  朱云峰笑道:“不过不同的是你不需要那么多兵力,你还是想想怎么安置他们吧。”

  “孙传庭。”

  朱棣拿出对讲机喊道。

  岸上护卫的孙传庭接到朱棣的命令,根据之前传信兵的教授,手忙脚乱地按了一下对讲机回道:“殿下。”

  由于老朱在,朱棣就只要求他们喊自己燕王就行,所以不能称太宗或者成祖。

  “你安排人把他们劝走,告知他们,太祖马上也要到淮安,他们想投军的事情,由太祖定夺。”

  “是。”

  孙传庭随即安排人手去后方进行通告。

  朱云峰竖起大拇指道:“你是真不怕你爹抽你。”

  小朱棣得意洋洋道:“我爹爱民如子,有那么多百姓来投奔,怎么会不高兴呢,何况我带的粮草本来就不多,也不好发放给他们,父亲带的辎重无数,想安置他们还是简单。”

  根据官方统计,明末人口大约在六千万左右。

  而因为隐匿人口税的问题,后世史学家估计明末人口约一亿左右,顶峰估计是一点九亿,可以说天底下到处都是人。

  他们一路上大张旗鼓,肯定会吸引许多运河沿线贫苦百姓想投军入伍,跟随太祖太宗打天下。

  这些人过来投奔,拒之门外也说不过去,好歹发点粮食让他们回乡等待老朱打下北京之后,全天下开始查抄贪官污吏地主劣绅,为他们分发土地。

  但小朱棣就带了一千多人,再加上孙传庭一万多人,粮草辎重不多。直接拒绝寒了民心,可粮草辎重也没法给,那只能推给老朱了。

  老朱那边的辎重可就太多了。

  他自己的队伍就带了左良玉吕大器那边大概四万多人,但雇佣的民夫超过三十万。

  除了从现代带来的大量军械物资以外,还有从江南查抄的许多粮食,各类辎重加起来数以万吨计,大大小小的漕运船只能达到上千艘之多。

  所以即便沿线许多百姓投奔,发放点粮食路费回去还是没什么问题。

  总归要把太祖仁爱百姓的名声打出去,天下百姓才会拥戴。

  “也算是件好事吧。”

  朱云峰说道:“我查的资料,沿线漕运工人大多都是罗教弟子,这些人消息灵通,你和老祖宗一路上过去的事情肯定会随着他们的渠道传遍天下。到时候不管是你们本身的威望,还是给你们传播仁爱百姓的名声都非常有利。我估摸着等你到山东的时候,基本上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官府就得打开门迎接咱们进城。”

  小朱棣诧异道:“我们在江南这么杀贪官污吏的事情早就传出去了,他们还敢开门?”

  “然而我们没杀贪官。”

  朱云峰撇撇嘴,朱棣之前一直在打仗,自己则一直在南京帮老朱处理政务,这件事他可比朱棣知道内情。

  朱棣皱起眉。

  没杀贪官?

  什么意思?

  “贪官污吏不代表不爱国,殉国的可不在少数。”

  见朱棣一副不太明白的样子,朱云峰直截了当地说道:“老朱家对大明的官员怎么样你心里也清楚,不贪都活不下去。老祖宗就只能放了这些贪官污吏,杀的是投降卖国的官员,你现在明白了吧。”

  “原来如此。”

  朱棣恍然大悟,说道:“所以传出去的消息其实是父亲在杀那些后来投降建奴的官员,但贪没贪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后来有没有投降建奴,谁都不知道。”

  “没错。”

  朱云峰乐道:“所以主动权其实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说谁投降了建奴,谁就投降了。当然,肯定是以史书为依据,不可能真杀殉国忠臣。他们贪归贪,可也不知道自己后来投没投降,要是敢拒绝归顺,引得你去攻打,岂不是证明了心里有鬼?满城哪个官员敢这样?”

  “牛逼。”

  朱棣已经只剩下这句话了。

  在孙传庭的劝说下,后方跟随的百姓才陆陆续续散去,回到淮安等朱元璋来。

  队伍继续前行。

  数日后,他们就过了淮安府,抵达兖州府境内。

  此时兖州知府宫继兰正纠结。

  山东在明末屡次遭受满清建奴的毒害,涌现出了一批抗清官员,但也有很多叛国投降者。

  宫继兰是崇祯十年进士,历任地方知县,后来调到兖州做同知。

  在崇祯十三年和崇祯十五年,他跟随兖州知府尼澄顽强与袭扰山东的清军斗争,因功升为兖州知府。

  明亡后他南下投奔弘光政权,后来又去了隆武政权,担任广东兵备副使。

  南明也覆灭了,宫继兰弃官逃回家乡泰州归隐,与他的儿子宫伟镠一生都没有出仕过建奴。

  但朱云峰那边能查到这些资料,他自己不知道啊。

  虽然觉得自己应该是忠君爱国的人,然而到了这个关口,却总归是惴惴不安。

  南方无数官员往北方送信,宫继兰作为一地知府,也不算特别小的官员,肯定有在南方为官的同僚同窗同年之类的写信告知。

  说到底老朱现在的杀人逻辑从以前的杀贪官变成了杀叛国官,贪没贪他们自己心里,叛没叛国那是真不知道呀。

  这让兖州府很多官员都惴惴不安。

  “府君。”

  就在这个时候,府衙外有人进来禀报道:“成祖已经到了兖州府境内,徐督宪与王巡台已经到了宁阳。”

  “没想到徐督宪和王巡台也来了。”

  宫继兰苦笑一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召集阖城七品以上官员,随我先去迎接督宪与巡台吧。”

  督宪叫徐标,是山东河北总督,历史上甲申之变时力战而亡,为大明殉国。

  巡台就是山东巡抚王永吉,这厮后来投降了满清。

  本来这个时候应该被崇祯调去山海关做蓟辽总督,后来随吴三桂一起投靠建奴。

  但现在因为老朱把国内祸乱的流寇给肃清了,导致崇祯那边有了孙传庭给的钱粮发往山海关。

  并且崇祯又调周遇吉、马岱、马科、许定国等山西、河北十多名将领,由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前往蓟辽防备满清。

  此时满清已经解决了皇太极死后权力内斗的事情,正在对关内虎视眈眈。

  大明这边发了银钱又增兵,朱元璋来的消息也弄得满城风雨,多尔衮一时狐疑,也没有敢继续进犯,使得王永吉并没有被调走。

  很快。

  两日后。

  徐标与王永吉就带着山东诸多官员抵达了济宁。

  远处运河上,数十艘船只徐徐前行,船两侧挂满了红底白字的标语,岸上大部队缓慢跟进。

  “是成祖陛下到了。”

  徐标环视一圈道:“如今太祖成祖下凡救世,传遍了天下。连圣上都已经确定了这个消息,我们就不用再犹豫,该归附还是要归附。”

  王永吉亦是正气凛然道:“我知诸位同僚心中有所担忧,但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将来做没做降臣,自有青史可鉴,尔等若是正直的人,又有何惧之?”

  “巡台大人说的是,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将来也必定是为国捐躯的人,现在担惊受怕反而是证明心里有鬼。”

  “我反正丝毫不惧,有什么好担心的。若是我未来投了建奴,也是该祖上蒙羞,不用成祖陛下动手,我就直接从这岸上往河水里跳进去。”

  “对,没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自信为君父分忧的本事没有,但自缢殉国的勇气还是有。”

  诸多官员虽心里打鼓,但表面上还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

  毕竟你要真胆怯,不就说明你后来叛国了吗?

  众人正互相打气间,队伍徐徐到了近前。

  徐标带着人靠近过去。

  朱棣朱云峰和孙传庭等人下船。

  徐标上前躬身行礼道:“臣徐标(王永吉、陈潜夫、宫继兰),参见成祖陛下。”

  “什么狗屁成祖,嘉靖那孙子脑子有病的,给朕上什么成祖。”

  朱棣大摇大摆地上去呵斥道:“给朕叫太宗。”

  ‘真能装。’

  朱云峰心里鄙夷他。

  要是老朱在这儿,估计得扇他了。

  但这嚣张的姿态对那些官员来说反而很有效。

  在他们心目当中,正处于青年时期的永乐大帝就该是这样年轻气盛,才有后来的雄才大略。

  众人只觉得朱棣身躯威武,有帝王之威,一个个拜服道:“臣参见太宗。”

  “嗯。”

  小朱棣看向王永吉道:“你叫什么?”

  “臣王永吉!”

  “砰!”

  一声枪响结束,王永吉眉心出现一个血洞,瞪大了双眼瘫软倒下。

  众人吓得差点没当场跪下。

  小朱棣收回手枪,环顾一圈道:“这家伙后来投降了建奴,朕处决他,大家没意见吧。”

  “这等潜藏在大明官场的逆贼臣恨不得手刃之。”

  “没错,陛下杀得好。”

  “陛下威武,臣等心悦诚服。”

  众人心里在发颤,但嘴上却依旧强撑,只是颤抖的双腿出卖了他们。

  朱棣笑了笑,挥手道:“进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窖里的朱元璋,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地窖里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