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六十九章 奉天靖难

小说: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更新时间:2025-03-23 10:54:3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翌日清晨。

  正是崇祯十七年四月底,差不多是阳历六月初的样子。

  早晨的天气还有些清寒。

  小冰河时期的怪异天气是指大范围降温。

  极端天气下,即便是广州、广西、浙江、福建这样的南方夏天也会降雪。

  史料记载,从嘉靖到崇祯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降雪的现象,江南地区冻死者不计其数。

  甚至连长江、运河以及南方水乡都结冰冻住,北方河南河北地区,更是堪比冬天的东北。

  到了夏季后,温度也不会升太高,而是持续保持低温情况,白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才四五度,晚上的时候能降到零下二十度。

  例如崇祯十三年就有记载,一名士兵在七月份返乡的时候,河南河北等地还在下暴雪,沿途冻死很多人。

  由此可见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去年冬天的时候南方地区也大幅度降雪,等老朱从洪武过完年回来,长沙都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

  眼下到了夏四月末,南方温度勉强有所升高,白天达到十多度,二十度左右。

  有点像冬天广东时候的气候,总归是与平常不同。

  这样的后果其实是很严重的。

  因为明代非常依赖南方的粮食,粮食通过漕运运输到各地,以此满足全国需求。

  但极端天气下,粮食重要产区江南地区原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结果现在只能春夏时节种粮,秋冬季节水稻全部被冻死,造成粮食减产。

  加上又有人祸因素,很多南方地主为追求经济利益不种粮食,改稻为桑,种植桑麻棉花一类,让大明缺粮的口子雪上加霜。

  老朱到江南后,马上开始大刀阔斧。杀了大量地主,把土地分发给百姓,立即催促南方种植粮食以稳定粮价。

  预计今年夏秋收割之后,总归能给这个破败的大明王朝喘那么一口气。

  清晨时分,老朱召集一千多名卫士渡过长江。

  江北气候还有些阴寒。

  不过沿途所至,百姓都已经开始种植农田,显然应天府的淮南地区也已经完成了分发土地的任务。

  队伍继续往北,两日后抵达凤阳。

  凤阳在老朱来之前就遭到了张献忠的祸害,老朱的祖坟都被掘了。

  虽然经过后来的凤阳守备太监修缮,但看到祖坟的模样,还是让老朱气得不行,对崇祯的无能,对张献忠李自成的流毒破口大骂。

  又过了几日,小朱棣回了凤阳。

  老朱随即让李文忠至南京,接了傅友德的班,把南京原本的三镇军队加上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权拿住,傅友德则随老朱出征。

  五月上旬,淮南的天气就像是春天的江南,本该炎热的夏季,却满是凉爽。

  凤阳府泗州城北,大明祖陵外,一队队士兵将四周的宫墙包围起来,顺着宫墙往里走,就是长长的通道。

  通道两侧修建了很多麒麟、狮子、文臣、武将、近侍、马官等石雕。

  周围却是光秃秃一片,曾经的树木被砍伐一空,只有最近七八年间长的遍地杂草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通过远处的残垣断壁,依稀能够看到曾经的宫墙在战火中被损毁,新的墙壁刷了一层白漆,显然是最近才修复。

  更远的地方原本还有大量的殿宇,却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焚烧殆尽。

  穿过宫殿外的桥梁,进入殿内,里面有朱家列祖列宗牌位,香火鼎盛,时时刻刻有人打扫。

  而在宫殿后方便是朱元璋父母、兄嫂、侄儿的坟墓。

  此刻朱元璋率领着朱家子孙以及一干文武大臣站在父亲墓前祭拜。

  张献忠发掘老朱祖坟,将他们的遗骨扔得到处都是,是后来的凤阳巡抚和凤阳守备太监重新进行了修缮。

  只是即便修缮过后,依旧显得荒凉。

  夏日的凉风吹着荒草坡,坟头周围新栽的几棵树才不过七八年的树龄,树干很细,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婆娑声响。

  朱元璋老泪纵横地坐在父母坟前,将手中的酒杯洒落在地,给父母敬了一杯酒。

  清风拂过他斑白的发鬓,眼眸中无尽哀伤。

  “爹,娘。后辈子孙无能,守不住大明江山,还连累了祖宗。”

  “孩儿已经杀了张献忠,为爹娘报仇。”

  “当年故元残暴,民生艰难。孩儿不得已参加义军,最终却做了皇帝。”

  “但如今故元被我大明打败,又来了建奴。孩儿不孝,没能给大明留下永世基业,后来还被建奴夺了江山。”

  “这番也是因缘际会,能够来到此间。爹娘百年之后还要遭受大难,孩儿恨不能早来一些。”

  “然家仇已报,国恨难消。孩儿虽已灭张献忠李自成,建奴屠戮中原,又亡我汉人衣冠之恨,却时时刻刻萦绕在孩儿心间不能自拔。”

  “今倒此酒,祭奠父母兄嫂侄儿,待我再北伐一次,定要让建奴亡国灭种,以消亡我中华衣冠之仇!”

  倒完了这酒,老朱向小朱棣、朱云峰他们招招手道:“过来给祖宗烧柱香。”

  小朱棣走上前,恭恭敬敬地举着香鞠三个躬,最后把香插进大香炉中说道:“爷爷、祖母,孙儿此番必定北上灭了建奴。”

  他走开后朱云峰也上去烧香。

  虽说他只是吉王后裔,可追根溯源的话,也是老朱家正统后代,朱元璋、朱棣的直系子孙,这里也是他的祖坟。

  “老祖宗,老祖奶奶,后代子孙朱云峰给二老上香,希望你们在天保佑,让孙儿顺顺利利。”

  朱云峰严肃地鞠躬行礼,惹得旁边的朱元璋频频皱眉。

  这小子把祖宗当许愿池了?

  不过想到后世人貌似都这德性,便也只能松开眉头。

  很快祭祖结束。

  老朱双手背过身,缓缓地走在漫长的通道上。

  身后朱云峰和小朱棣紧跟着。

  其余凤阳巡抚路振飞、徐淮兵备俭事何腾蛟以及诸多本地官员远远地跟在身后。

  “老四。”

  “父亲。”

  “我在这儿等傅友德过来,你先带人出发。”

  “好。”

  “这次北上,就不带太多人了,南京留下三镇兵马,让保儿驻守就是,孙传庭现在在哪呢?”

  “河南之前又有零星叛乱,他去河南了。”

  “你派人通知他,让他带领兵马跟你一起去,再让左良玉即刻来凤阳。”

  “是。”

  小朱棣点点头。

  这次合围李自成其实是三方力量。

  何腾蛟那边就几千人,基本上就打打下手的活。

  追击主力是朱棣,然后是孙传庭,接着就是湖广的左良玉和吕大器。

  不过孙传庭人马不多,目前也就一万多人,帮不上太多的忙,之前一直在外围布控。

  等李自成被消灭之后,孙传庭就带着人马退回河南,处理河南一些零星起义。

  现在河南、陕西等地真的是一片乱,不仅天灾频繁,起义也不断,孙传庭可以说是四处奔波,为了大明江山鞠躬尽瘁了。

  好在如今朱元璋来后,南方已经平定,又查抄大量粮草,帮各地效忠朱元璋的部队补充了许多钱粮。

  否则的话,即便朱元璋这个太祖复生,没有银子粮饷,估计也有大量的军队得溃散。

  眼下汤和镇四川,冯胜在湖广,徐达在长沙,傅友德在来凤阳的路上,李文忠则坐镇南京,几个大将各自有去处。

  而老朱麾下的兵马其实不多。

  除了从洪武年带来的五千多人以外,就是左良玉有三万多人,孙传庭吕大器各有一万多人。

  之后就是南京三镇,淘汰老弱,只留下精兵之后,也有大概三万。

  其余像何腾蛟、秦良玉这样各自拥有几千人的也有一些,零零散散加起来,总兵马不到十万,而且还分散在各地。

  但也没什么办法。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大规模起义已经镇压了,全国各地小规模起义还是不断。

  明末天灾乱世,即便已经剪除了南方的人祸,可天灾却没有办法。

  老朱即便真是个太阳,最多也就照一照目前实际控制区域,对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方,还是有心无力。

  所以他需要在各地留守部队。

  一来按照他的命令行事,继续杀戮贪官污吏地主劣绅,查抄他们的家产以达到重新洗牌的目的。

  二来也是镇压当地可能出现的起义,如南方地主反抗老朱,四川少数民族土司起兵,湖广淮南等受灾区百姓不堪重负造反等等。

  “你今天就出发吧。”

  老朱又道:“我在凤阳等一等傅友德,而且后续物资太多,也需要我一起跟随。”

  小朱棣就说道:“那孩儿为父亲当先锋。”

  “嗯。”

  老朱点点头。

  朱云峰马上说道:“我也去,我跟老四一起。”

  “这是行军打仗,你能做?”

  老朱瞥了朱云峰一眼。

  后世人娇生惯养,看老四在现代生活了几年胖成那样就知道。

  要不是老四小时候吃过苦,后来也发愤图强,努力健身又瘦了回去,恐怕这永乐大帝都得在后世中沉沦。

  你一个自小长在后世,不缺衣食从没吃过什么苦的富二代,哪怕是爹娘破产后当了负二代,又怎么能像一个古代军人一样吃苦耐劳,能长途跋涉一走就是上千里呢?

  “反正我坐马车就行。”

  朱云峰理直气壮道。

  老朱都给气笑了,说道:“打仗你以为是去玩吗?”

  “老四有枪有炮,这要是我能受伤或者挂了,那我做鬼都不放过他,老四自己也该去跳河里下来陪我。”

  朱云峰更加理直气壮了。

  TM的。

  你带大量现代武器装备,AK自动步枪、迫击炮、速射炮,加上各种高热量行军口粮、无人机、夜视仪、望远镜、军用帐篷、睡袋等后勤装备。

  打一群远程武器全靠弓箭,饭都吃不饱,衣穿不暖,有时候还得露天睡觉的古代军队都打不过。

  老四你撞墙去吧。

  小朱棣乐道:“父亲,让他去呗。他这话也没错,这种情况下他要是受点伤,我还真没脸活了。”

  “行,你们自己注意点安全。”

  老朱点点头。

  也确实。

  现代武器在古代的确乱杀,何况他还有充足后勤,各种物资达数百吨运输过来,根本不缺子弹炮弹和粮食,完全没必要担心。

  “那我们走运河吧。”

  小朱棣想了想道:“物资靠河运,我们走陆路,一路横推过去。”

  “那行,我跟着你了。”

  朱云峰一把搂住了小朱棣的肩膀笑道:“刚好去北京看看。”

  下午时分,小朱棣就准备好了。

  他带了一千五百人,由一万多民夫带着大量物资走淮河进入淮安运河往北。

  孙传庭那边在亳州,小朱棣派人通知他,让他即刻出发,双方徐州汇合,然后杀奔山东。

  老朱一路送朱棣到淮河边上,眺目看着队伍徐徐远去。

  过了一个多小时,等队伍即将到临淮县的时候,朱云峰从马车里钻出来,站在车辕上眺望四周。

  周围众人骑在马背上缓缓向东行进,北面的运河二十多艘船只与部队保持平行。

  旷野平坦,淮河养育了两岸无数儿女,平原上沃野千里,大量百姓正在田间干活,期盼着今年下半年的丰收。

  “老四。”

  朱云峰喊了一句。

  小朱棣一直在马车边上,问道:“咋了。”

  “去北京得多远哦。”

  “顺利的话一个来月,不顺利的话,两个月。”

  “怎么个不顺利法?”

  “崇祯那小子不是不上道吗?万一派人阻拦怎么办?打个一两天仗,耽搁几天很正常。”

  “我有一计,可让沿途毫无阻碍。”

  朱云峰右手食指指天,双眼露出智慧的眼神。

  “计将安出?”

  小朱棣很配合地问道。

  “周百户,挂出来。”

  朱云峰掏出对讲机喊道。

  小朱棣立即看向船只的方向。

  船队上自然也有军队,由军中百户周安统领。

  就看到在朱云峰喊话之后,远处船头没过多久就走出人来,在船舷两侧开始布置。

  小朱棣掏出望远镜,认真看了一会儿,顿时就差点尿了。

  因为船舷两侧居然放下横幅,挂在船侧以及船头。

  船头方向两边,一边挂着“太宗亲至”,另外一边挂着的是“奉天靖难”。

  而两侧船舷则是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崇祯不肖子孙,太祖太宗爷爷收你来了”。

  另外一侧看不到。

  但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窖里的朱元璋,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地窖里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