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内的封赏仪式持续了整整三天。
按道理来说,军中仪式一向从简,再加上现在前线战况仍未平息,这场将领封赏大赏全军的流程不应该走这么多天才对,但考虑到这次光是获得爵位的将领便有十余位,因功升职的军官军吏更是不知凡几,在边境前后数战中因战功、缴获而得到特殊编制的军队也有数只,流程能走这么长,也就变得可以理解起来。
如今的北平,辽人已经尽数迁走,偌大的城池还没被汉人填满,生产秩序未得到恢复的同时,城内城外驻扎着数只精悍的部曲,比起幽燕之地的中心,倒更像是规则森严的军营。
顾怀一开始的时候还会在封赏仪式上露面,他走上高台的时候,千军万马都一齐欢呼起来,声震云霄,李易杨盛等将领的封赏旨意更是顾怀亲手赐下,而趁这个机会,他也宣布了北境边军在军制改革后,军衔也进一步整合细化的决定。
由此一来由各式军队组成的边军由上到下变得规整了许多,起码从军衔上就能体现如今军中真正的山头有哪几座,以前那种西凉军司、北境边军、江南部队混杂而来的各式称呼总算是被新的军衔所取代。
北境边军也由此拉开了新时代的大幕,彻底划分成了西军(西凉骑兵)、北军(李易部边骑)、东军(陈平李正然部步卒)等部曲。
这下子真是不竞争都不行了,三支大军,三片防区,三个进攻方向,真要是输给了辽人,那真是一点借口都找不出来。
做完了这些,顾怀也就没在接下来两天大赏全军的过程中再露面,但大军上下齐整的欢呼依然能传遍整个北平传进他的耳朵里,实在是这次幽燕之地府库尽开,王府和朝廷另有封赏,之前打的那些血战,死去的人拿到了配的起他们抛洒热血的抚恤,而活着的人也拿到了足够丰富的封赏。
这一战还真是让整个边军都肥了起来。
而在将士们欢呼庆祝着胜利,各部将领在 被召见赶回防区后,顾怀也终于在府衙后堂的花园里,打开了那封来自京城的信。
“原来有生之年还真的能看到你收复燕云十六州。”
寄信的是杨溥。
“你带着天子北上之后,京城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坏,人心浮动是肯定的,不过你留下了锦衣卫,还有那锋利得像把刀子一样的萧平,以及司礼监里的沐恩,再加上我,京城确实怎么乱不起来。
这么一想你小子当初是把我也算计进去了-—真是风水轮流转,前两年还是我逼着你做事,结果现在连我都成了你计划的一环。
只是这样的格局你打算持续多少年呢?天子要读书,要亲政,到时候你该如何自处呢?现在就已经有人在传,你要挟天子而自立了,再过些年,路便会更难走,除非你一直打胜仗,一直赢下去,赢得所有人都抬不起头。
可那很难。
不知不觉又开始想教你做事起来,这样不好,这些天我在内阁批折子,总能想到你在北境的模样,开始觉得也许我那些陈旧过时的经验,不说反而更好些,这世上的事终究是要靠人做的,如果是你的话,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那么,就好好庆祝胜利吧。
当初我在苏州遇见你,说的那些只言片语,原来真的有实现的这一天,朝廷不会拖你后腿,实际上在战报送到的时候,那些关于你和天子的风波都被强行压了下去,所有人都喜气洋洋—你看,朝廷诸公虽然喜欢争权夺利,但都不蠢,燕云被收复代表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所以短时间内,你完全可以放心往北打,不用担心后方会有什么问题,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我很欣慰,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每天批改完成堆的折子后,都感觉自己是不是已经站不起来,老家的那栋旧宅和那片果园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想起过了,现在反而总是出现在梦里,也许我是想告老的,只是想到你还在北境,还在撑着,我也不该就这么把所有事情都扔下选择逃避。
还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在这个时间说出来又难免带着说教的意味,所以便劝你一切以自身安危为上,不必畏惧流言蜚语,把你该做的做完吧。
为你骄傲,为大魏有你而幸。
父,七月初六日夜,于文华殿。”
顾怀摩挲着信纸的边缘,将它缓缓放下,轻轻地叹了一声。
现在是他逼着杨溥往前走了。
但自己这位义夫,或许是真的老了,言语越来越像个老人,只言片语里的情感,也比之前浓厚了许多。
也许早点把仗打完,是真的能让他早些回老家休息吧。
顾怀打开了朝廷正式的文书,看到了关于西夏的一系列事情,也为朝廷对于西北战事的果断程度感到了一丝惊讶,他总觉得自己把小皇帝带到了北边,也不全是权宜之计,起码现在的朝廷就比天子在时像样了许多,这算什么,他顾怀成了朝廷最大的敌人所以让那些朝堂诸公们变得理智且团结?
还真是够讽刺的。
已经一个月了…白沟河一战的战果,消化得差不多了,下一阶段的战事,不会再是这样铺开兵力正面对撞了,李易打北平时候的话说得就很好,攻城为下,攻心…才为上啊。
那些被俘的将领,那些集中起来的辽人平民,那不情不愿去往上京的萧弘,那应该已经到了东海的完颜阿骨打…
按道理来说,军中仪式一向从简,再加上现在前线战况仍未平息,这场将领封赏大赏全军的流程不应该走这么多天才对,但考虑到这次光是获得爵位的将领便有十余位,因功升职的军官军吏更是不知凡几,在边境前后数战中因战功、缴获而得到特殊编制的军队也有数只,流程能走这么长,也就变得可以理解起来。
如今的北平,辽人已经尽数迁走,偌大的城池还没被汉人填满,生产秩序未得到恢复的同时,城内城外驻扎着数只精悍的部曲,比起幽燕之地的中心,倒更像是规则森严的军营。
顾怀一开始的时候还会在封赏仪式上露面,他走上高台的时候,千军万马都一齐欢呼起来,声震云霄,李易杨盛等将领的封赏旨意更是顾怀亲手赐下,而趁这个机会,他也宣布了北境边军在军制改革后,军衔也进一步整合细化的决定。
由此一来由各式军队组成的边军由上到下变得规整了许多,起码从军衔上就能体现如今军中真正的山头有哪几座,以前那种西凉军司、北境边军、江南部队混杂而来的各式称呼总算是被新的军衔所取代。
北境边军也由此拉开了新时代的大幕,彻底划分成了西军(西凉骑兵)、北军(李易部边骑)、东军(陈平李正然部步卒)等部曲。
这下子真是不竞争都不行了,三支大军,三片防区,三个进攻方向,真要是输给了辽人,那真是一点借口都找不出来。
做完了这些,顾怀也就没在接下来两天大赏全军的过程中再露面,但大军上下齐整的欢呼依然能传遍整个北平传进他的耳朵里,实在是这次幽燕之地府库尽开,王府和朝廷另有封赏,之前打的那些血战,死去的人拿到了配的起他们抛洒热血的抚恤,而活着的人也拿到了足够丰富的封赏。
这一战还真是让整个边军都肥了起来。
而在将士们欢呼庆祝着胜利,各部将领在 被召见赶回防区后,顾怀也终于在府衙后堂的花园里,打开了那封来自京城的信。
“原来有生之年还真的能看到你收复燕云十六州。”
寄信的是杨溥。
“你带着天子北上之后,京城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坏,人心浮动是肯定的,不过你留下了锦衣卫,还有那锋利得像把刀子一样的萧平,以及司礼监里的沐恩,再加上我,京城确实怎么乱不起来。
这么一想你小子当初是把我也算计进去了-—真是风水轮流转,前两年还是我逼着你做事,结果现在连我都成了你计划的一环。
只是这样的格局你打算持续多少年呢?天子要读书,要亲政,到时候你该如何自处呢?现在就已经有人在传,你要挟天子而自立了,再过些年,路便会更难走,除非你一直打胜仗,一直赢下去,赢得所有人都抬不起头。
可那很难。
不知不觉又开始想教你做事起来,这样不好,这些天我在内阁批折子,总能想到你在北境的模样,开始觉得也许我那些陈旧过时的经验,不说反而更好些,这世上的事终究是要靠人做的,如果是你的话,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那么,就好好庆祝胜利吧。
当初我在苏州遇见你,说的那些只言片语,原来真的有实现的这一天,朝廷不会拖你后腿,实际上在战报送到的时候,那些关于你和天子的风波都被强行压了下去,所有人都喜气洋洋—你看,朝廷诸公虽然喜欢争权夺利,但都不蠢,燕云被收复代表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所以短时间内,你完全可以放心往北打,不用担心后方会有什么问题,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我很欣慰,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每天批改完成堆的折子后,都感觉自己是不是已经站不起来,老家的那栋旧宅和那片果园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想起过了,现在反而总是出现在梦里,也许我是想告老的,只是想到你还在北境,还在撑着,我也不该就这么把所有事情都扔下选择逃避。
还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在这个时间说出来又难免带着说教的意味,所以便劝你一切以自身安危为上,不必畏惧流言蜚语,把你该做的做完吧。
为你骄傲,为大魏有你而幸。
父,七月初六日夜,于文华殿。”
顾怀摩挲着信纸的边缘,将它缓缓放下,轻轻地叹了一声。
现在是他逼着杨溥往前走了。
但自己这位义夫,或许是真的老了,言语越来越像个老人,只言片语里的情感,也比之前浓厚了许多。
也许早点把仗打完,是真的能让他早些回老家休息吧。
顾怀打开了朝廷正式的文书,看到了关于西夏的一系列事情,也为朝廷对于西北战事的果断程度感到了一丝惊讶,他总觉得自己把小皇帝带到了北边,也不全是权宜之计,起码现在的朝廷就比天子在时像样了许多,这算什么,他顾怀成了朝廷最大的敌人所以让那些朝堂诸公们变得理智且团结?
还真是够讽刺的。
已经一个月了…白沟河一战的战果,消化得差不多了,下一阶段的战事,不会再是这样铺开兵力正面对撞了,李易打北平时候的话说得就很好,攻城为下,攻心…才为上啊。
那些被俘的将领,那些集中起来的辽人平民,那不情不愿去往上京的萧弘,那应该已经到了东海的完颜阿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