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晦气,最大的军功被一个辽人给抢了你敢信?亏老子还以为这次怎么也能捞个军功候,没想到也就拿到个县伯。”
“你说这话的时候把脸上的贱笑收一收,”有将领对看似发牢骚实际在炫耀的杨盛说,“不然老子就给你一拳。”
骑马跨过北平城门的杨盛摇了摇头,叹道:“只可惜不是世袭爵位…不过也不错了,谁让咱们西凉人运气好呢,刚赶到战场就碰上这么件好差事,之前我还以为这次立功的将领这么多,朝廷怕是要小气一把了,没想到手段会这么豪爽…光是扔出来的爵位都有十来个了吧?”
“是啊,这么一想当初在西凉干巴巴地苦熬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哪儿有来北境打大仗升的快。”
旁边有人插嘴道:“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天子在北境吧,再加上王爷一向大方,这世道乱起来,咱们这些武将的地位水涨船高…天子想不大方也不行啊。”
饶是这批走进北平的武将多半是大老粗,大部分人也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话的不对劲,当即有人提醒慎言,但更多的人,则是默默思索了起来。
是啊,天子在北境,天下政令都是于京城内阁拟定,送来王府加天子印,这么一想,真定城内的王府和皇宫有什么区别?平日里忙着打仗想不到这些 ,可现在着眼一看,实在是诡异得很啊…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天子守国门,还是王爷要更进一步了,如果是后者,那他们这些跟着王爷北伐的将领们,是不是也…
有亲近些的将领们彼此对着眼色,心头都涌起些火热,身为带兵的人,他们是最不希望世道彻底太平下来的,而对于将领来说这辈子能立的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从龙之功啊!
够数代子弟吃一辈子的功劳簿!
和平年代将领总要受到打压,所以历朝历代,无数将领都怀着这样一个梦想,在某个人尚未登顶的时候投效,然后在尸山血海里杀过来,事迹被记上史书,爵位走到人臣的丁点,后辈子弟都以先祖为荣—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少的可怜,然而如今眼前就可能会有这样的机遇,如今北境的将领,不管什么派系,有一个算一个,谁没有点这样的心思?
甚至于杨盛都因为这番话而冲淡了获得爵位的喜悦。
一个县伯而已…还不是世袭,跟王爵公爵比起来差远了啊,当初跟着王爷在西北打仗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才过去短短一年,事情就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王爷真要踏出那一步,自己比起李易比起其他北境将领来说还是没有什么让王爷泰国注目的点啊…还是得想办法再出彩点才行。
他这样想着,策马走过了经过修缮已经恢复了不少的街道,有军吏领着前来参加从前线赶回来的将领与护卫前往各自的驻地,杨盛偶然间一瞥,便看到城内的校场已经搭好了高台,各色旗帜下的士卒们正在排练,俨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仪式做准备—这么一看王爷对这次大胜后的封赏仪式还真是上心。
他还看到了李易和陈平的旗帜,以及一些其他北境将领的,他原本有心想去串串门,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也好让西凉系的将领尽早在北境立足,但随即就有军吏赶过来,传达呢王爷召见的旨意。
赶了许多路身上风尘仆仆的杨盛稍加洗漱,便去往了城内的府衙,当碰到李易等人时,还稍微寒暄了几句,而等到那道道服身影出现时,所有将领都立刻站直了身子,屏息静气,连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这次让你们安排好防务赶回来,既是因为陛下的旨意到了前线,需要你们回来受封,也是因为接下来的战事节奏,需要变一变。”
顾怀的视线一一从他们身上扫过去,淡淡说道:“西北的军报刚刚送到,西夏打进了辽国的西京道,虽然没能有更多的战果,但很明显辽国已经没有余力再主动进攻前线了,换句话说,孤和你们,以及前线的将士,总算都能暂时松一口气。”
“但是!”没等众将神情变换,顾怀就继续说道,“你们在喘气的同时,辽国也在缓过来,所以接下来还是要打,要把主动权抢到手里!不过孤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集结大军于边境,试图和辽国一战定国运,因为有了幽燕之地,大魏就有了和辽国比拼国力的底气,李易,杨盛,李正然!”
被顾怀点到名字的三人立刻挺身出列。
“孤任你们为三面主将,各领上将军,许你们临机决断,主动出击之权,西京,上京,草原,三条战线,孤要看一看,你们三人之中,谁能将战线推得最远!”
“陈平,郭図,武安才!”
“孤任你们为偏将军,各领偏师,驻扎于国境之外,孤对你们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求你们,在辽国乱起来的时候,给孤从辽国身上,狠狠撕几块肉下来!”
“其余诸将,孤也有安排,待军令传下,你们的军衔,也要变上一变,孤之所以会有这番布置,就是要告诉你们,从白沟河一战之后,辽国国运必然衰退,以后的战事,孤不会再临阵指挥,孤只看你们的战果!这场魏辽之间注定要灭一国的战争,孤许你们大好的前程,只看你们,拿不拿得到!”
“你说这话的时候把脸上的贱笑收一收,”有将领对看似发牢骚实际在炫耀的杨盛说,“不然老子就给你一拳。”
骑马跨过北平城门的杨盛摇了摇头,叹道:“只可惜不是世袭爵位…不过也不错了,谁让咱们西凉人运气好呢,刚赶到战场就碰上这么件好差事,之前我还以为这次立功的将领这么多,朝廷怕是要小气一把了,没想到手段会这么豪爽…光是扔出来的爵位都有十来个了吧?”
“是啊,这么一想当初在西凉干巴巴地苦熬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哪儿有来北境打大仗升的快。”
旁边有人插嘴道:“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天子在北境吧,再加上王爷一向大方,这世道乱起来,咱们这些武将的地位水涨船高…天子想不大方也不行啊。”
饶是这批走进北平的武将多半是大老粗,大部分人也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话的不对劲,当即有人提醒慎言,但更多的人,则是默默思索了起来。
是啊,天子在北境,天下政令都是于京城内阁拟定,送来王府加天子印,这么一想,真定城内的王府和皇宫有什么区别?平日里忙着打仗想不到这些 ,可现在着眼一看,实在是诡异得很啊…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天子守国门,还是王爷要更进一步了,如果是后者,那他们这些跟着王爷北伐的将领们,是不是也…
有亲近些的将领们彼此对着眼色,心头都涌起些火热,身为带兵的人,他们是最不希望世道彻底太平下来的,而对于将领来说这辈子能立的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从龙之功啊!
够数代子弟吃一辈子的功劳簿!
和平年代将领总要受到打压,所以历朝历代,无数将领都怀着这样一个梦想,在某个人尚未登顶的时候投效,然后在尸山血海里杀过来,事迹被记上史书,爵位走到人臣的丁点,后辈子弟都以先祖为荣—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少的可怜,然而如今眼前就可能会有这样的机遇,如今北境的将领,不管什么派系,有一个算一个,谁没有点这样的心思?
甚至于杨盛都因为这番话而冲淡了获得爵位的喜悦。
一个县伯而已…还不是世袭,跟王爵公爵比起来差远了啊,当初跟着王爷在西北打仗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才过去短短一年,事情就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王爷真要踏出那一步,自己比起李易比起其他北境将领来说还是没有什么让王爷泰国注目的点啊…还是得想办法再出彩点才行。
他这样想着,策马走过了经过修缮已经恢复了不少的街道,有军吏领着前来参加从前线赶回来的将领与护卫前往各自的驻地,杨盛偶然间一瞥,便看到城内的校场已经搭好了高台,各色旗帜下的士卒们正在排练,俨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仪式做准备—这么一看王爷对这次大胜后的封赏仪式还真是上心。
他还看到了李易和陈平的旗帜,以及一些其他北境将领的,他原本有心想去串串门,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也好让西凉系的将领尽早在北境立足,但随即就有军吏赶过来,传达呢王爷召见的旨意。
赶了许多路身上风尘仆仆的杨盛稍加洗漱,便去往了城内的府衙,当碰到李易等人时,还稍微寒暄了几句,而等到那道道服身影出现时,所有将领都立刻站直了身子,屏息静气,连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这次让你们安排好防务赶回来,既是因为陛下的旨意到了前线,需要你们回来受封,也是因为接下来的战事节奏,需要变一变。”
顾怀的视线一一从他们身上扫过去,淡淡说道:“西北的军报刚刚送到,西夏打进了辽国的西京道,虽然没能有更多的战果,但很明显辽国已经没有余力再主动进攻前线了,换句话说,孤和你们,以及前线的将士,总算都能暂时松一口气。”
“但是!”没等众将神情变换,顾怀就继续说道,“你们在喘气的同时,辽国也在缓过来,所以接下来还是要打,要把主动权抢到手里!不过孤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集结大军于边境,试图和辽国一战定国运,因为有了幽燕之地,大魏就有了和辽国比拼国力的底气,李易,杨盛,李正然!”
被顾怀点到名字的三人立刻挺身出列。
“孤任你们为三面主将,各领上将军,许你们临机决断,主动出击之权,西京,上京,草原,三条战线,孤要看一看,你们三人之中,谁能将战线推得最远!”
“陈平,郭図,武安才!”
“孤任你们为偏将军,各领偏师,驻扎于国境之外,孤对你们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求你们,在辽国乱起来的时候,给孤从辽国身上,狠狠撕几块肉下来!”
“其余诸将,孤也有安排,待军令传下,你们的军衔,也要变上一变,孤之所以会有这番布置,就是要告诉你们,从白沟河一战之后,辽国国运必然衰退,以后的战事,孤不会再临阵指挥,孤只看你们的战果!这场魏辽之间注定要灭一国的战争,孤许你们大好的前程,只看你们,拿不拿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