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深秋,秋霜彻骨。

  贞观殿中,李承乾低头认真的看着手里的表格。

  这是户部最新统计出来的河南道这五年以来,各州各县的赋税总数变化表。

  稍后,李承乾会将他们制作成图。

  这样,河南道这几年,尤其是他登基以来两年间,赋税究竟被别人用种种方法偷了多少,也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陛下!”徐安的声音在丹陛之下响起,李承乾回神看向徐安:“怎么了?”

  “启奏陛下!”徐安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新任杭州刺史、莱国公杜构求见。”

  杜构,名相杜如晦长子,城阳公主驸马杜荷长兄。

  “宣!”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

  “宣杭州刺史、莱国公杜构觐见。”内侍省典仪在贞观殿门口高声喊道。

  很快,一名穿着紫色官袍,头戴三梁冠,身形消瘦的中年官员,迈着踉跄的步子,进入到大殿之中。

  杜构沉沉的跪倒,然后叩首道:“臣杭州刺史、莱国公杜构,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承乾看着杜构,轻叹一声:“杜大,我们有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吧?”

  “是!”杜构抬头,看向李承乾道:“自从臣那年在登州和莱州海域剿匪时,左腿筋被针梁鱼嘴戳断,便再没有回过长安了。”

  左腿筋断了。

  瘸腿。

  是的,杜构瘸了。

  甚至他的情况,比李承乾的情况,还要更加严重。

  毕竟李承乾在断了腿当年,便已经开始准备重新断腿接续,而杜构的腿,哪怕是李承乾重新回来那年,距离他断腿也已经超过十年时间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杜构才常年在外,鲜少回朝。

  “你的腿被针梁鱼戳断,你反而开始帮助百姓钓针梁鱼致富,这也是极为难得的了。”李承乾轻叹一声。

  相比于其弟杜荷,杜构才是真正继承了杜如晦智慧和魄力的人,但可惜,他的运气不好。

  在前世,杜构先是在剿匪的时候,被针鱼戳断腿,后来又因为渡河、、杜荷随同李承乾谋反,他受到了牵连,最后被罢官夺爵,流放岭南,最后病死边野。

  是的,和李承乾一样的病死边野。

  所以,李承乾对他才多有感同身受。

  而且说实话,杜构的才智和能力是当朝少有的。

  若是他的腿没有出事,现在这个时候,至少也是六部侍郎,也是九寺少卿的位置,甚至更高。

  而且他每一步都走的极稳。

  甚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封宰相,而且不止是侍中和中书令,杜构将来是做尚书左右仆射的人才。

  放眼整个朝堂,将来真正能够在尚书左右仆射位置上和长孙无忌分庭抗礼的,只有杜构和刘仁轨。

  而如今的刘仁轨位置还低,但杜构已经是杭州刺史了。

  ……

  “一切都是臣自己运命所致,臣心中无悔,而且臣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这些年在地方,臣对于地方的很多事情了解的都非常清楚。”杜构轻轻躬身。

  “不错。”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如今在朝中,对于地方事务能有深入了解的不多,最多也就是在地方做过一两任刺史,而且还少不了要被地方世家和胥吏糊弄,反倒是你,是能真正做事的。”

  “谢陛下!”杜构稍微松了口气。

  “说正事吧。”李承乾抬头,说道:“朕这一次调你去杭州,主要原因是国丈调离了杭州,朕需要一个能信任的人,替朕在杭州看着整个吴越之地。”

  “臣明白,陛下是在意吴越之地的产粮。”杜构轻轻抬头,道:“这两年安东大战,加上北方水患,朝中很难如同预期一样的在北方储存足够用于大战的粮草。”

  “不错,若无吐蕃人每年送两万两黄金过来,朕说不定早已放弃东征高句丽的打算,全心用于治灾,但好在情况没那么糟,有了吐蕃人的黄金,朕就可以以此为底,发行更多的开元通宝,用它们到江南去购买粮草,然后运到北方。”李承乾看向杜构,道:“这是卿在杭州的第一要务。”

  “臣领旨。”杜构肃然拱手。

  “第二件事。”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朕调卿去杭州,是因为国丈调往了扬州,而将来,国丈也会调离扬州,所以爱卿要做好将来接任扬州的准备。”

  “是!”杜构神色凛然。

  他现在的状态不适合调回长安,不然光是每天上朝,就足够要掉他半条命。

  只有这样,人在外地,在重要州县任职。

  这样即便是不在朝中,皇帝信任之下,他在朝堂的地位,也不比任何人差。

  “整个江南的土地粮食,河运水患,吏治民生,还有水军整训,卿都要插手。”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若是有哪个官员履行不正,卿可以直接弹劾。”

  “臣领旨!”杜构认真的记下李承乾说的每一句话。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说道:“第三件事,少府在杭州有几座山和一座丝绢厂,之前有国丈在杭州照料,现在他去了扬州,这件事情就托付在爱卿身上了。

  朕这两年赏赐文武百官和军中将士,多依赖这座丝绢厂,国丈现在到了扬州,新厂也会在扬州开建。”

  “臣知道了。”杜构认真躬身。

  如果说皇帝弄这么一座丝绢厂,是为了他自己享乐所用,杜构多少要劝上几句,但他这么做是为了赏赐百官和群臣,杜构便没法再说什么。

  皇帝正经经营自己的私产,然后用于国事,任谁都要夸赞两句,难道真的要逼得皇帝去用其他办法来收敛财富吗?

  那样对百姓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说道:“爱卿既然回了洛阳,那么便回长安走一趟吧,好好歇一歇。”

  “臣领旨。”杜构认真拱手。

  李承乾笑了,看着杜构说道:“不要这么太一板一眼,爱卿多在洛阳走走,也在长安多走走,若是哪里有什么不妥当地方,直接上奏于朕,不用太过顾忌。”

  “多谢陛下!”杜构对着李承乾认真的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杜构这才躬身退出。

  ……

  看着杜构离去的背影,李承乾轻叹一声:“杜如晦的长子啊,他若是当年不出事,现在必然宰相有望,哪至于像现在,便是有朕的扶持,他将来的路也不好走。”

  对于杜构的处境,李承乾是最深有体会的。

  李承乾现在坐在皇位上,设身处地的想想,一个瘸腿的太子,走不好路,哪怕耽搁了一件政事的处置,放到天下,也是一州一县无数黎民的生死。

  除非他能有其他方面的优势,能够弥补这个这方面的缺失。

  不然,这样的太子是必然会被废掉的。

  至于杜构,他在中枢任职,最大的问题也是行走。

  便是长孙无忌,在太极宫中,也需要来回步行。

  杜构腿脚不好,但却远没有到李承乾为他开特例,让他坐辇在宫中行走的地步。

  所以,他能做洛州都督,甚至雍州都督,但朝中的重职并不容易。

  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侧身道:“传旨下去,加杜构太子左谕德,赏洛阳永泰坊宅邸一座。”

  “喏!”徐安站在一侧拱手,神色凝重起来。

  太子左谕德,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时讽赞。

  正四品下。

  “另外,将朕当年用过的那套藤甲送给杜构,让他内外出入安全一些。”李承乾微微抬手。

  “喏!”徐安立刻转身,然后朝着殿外而去。

  ……

  刚刚走到承天门下,就接到皇帝圣旨的杜构,跪在地上,捧着圣旨,还有房契和藤甲。

  一时间,他感到自己眼眶中已经湿润了起来。

  他对着贞观殿的方向沉沉叩拜:“臣,杜构,叩谢陛下大恩,陛下万寿无疆,大唐万年无期。”

  士为知己者死。

  如是而已。

  四周来往的朝臣,看着一身紫袍,但面目陌生的杜构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

  有认识杜构的,赶紧告诉他们,这是前相杜如晦的长子,驸马都尉、左卫将军杜荷的兄长,莱国公、杭州刺史杜构。

  不少人神色惊叹。

  然而敏感的人逐渐察觉到了一个问题。

  杜构调任杭州刺史,检校太子左谕德。

  前一段时间,房遗直调任慈州刺史,接任的是杜构的位置。

  另外还有传言,杭州刺史的位置本来应该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子的长孙冲的。

  如果真的深入去研究的话,就能够发现,皇帝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在着重培养朝中功臣的嫡长子。

  在无形中,能够感到一种秩序,在逐渐的被竖立起来。

  在将来,皇帝会重用更多的功臣嫡长。

  杜构也在众人的注视下,离开了皇宫,最后前往了皇帝在永泰坊赐下的宅子。

  永泰坊在洛阳南市东南,距离皇宫并不算太远。

  内中居住的百姓,要么是洛阳街坊,要么就是外来的富贵人家,地段相当不错。

  杜构站在门前,看着四方来人满意的点点头。

  就在他推门而进的一瞬间,眼角余光突然瞥见,斜对面一座宅子里,一双眼睛突然闪过。

  杜构进入大门,脚步停了下来。

  他有种感觉,自己刚才看到的绝对不是错觉。

  莫名的,杜构想到了坐在御榻上的皇帝。

  皇帝安排自己住在这里,绝对不是平白无故的。

  ……

  贞观殿中,李承乾伸了个懒腰,看了眼殿外昏暗的天色,他侧身问道:“御史台的事情,查的怎样了?”

  徐安站出拱手:“陛下,御史中丞高智周和侍御史苏良嗣已经盯上人了。”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继续查吧,洛阳的隐患必须尽早解决。”

  “是!”徐安拱手领命。

  李承乾轻轻抬头,问道:“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到哪里了?”

  “再有三天就到洛阳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