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人明言,但幽州上下每个人都隐约感到大战将至。
长安天子坐拥十五万神策军,那是拱卫京畿的中央禁军。被他流放至边境的儿子韶王李元瑛拥兵十万,再加上公主带来的一万玉梳军,二者已经具备战场正面对决的实力。
当然,中间还有一些难以逾越的礼教障碍:孝道乃是立国之本,是通行四海的礼义廉耻之纲。儿子公然与父亲兵戎相见,属于大逆不道,即便儿子侥幸得胜,天下没有哪个要脸的臣民会支持逆子。
另一种可能是,皇帝年事已高,无力处置这个远在边疆的儿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无论皇位日后由谁继承,都绝不会容忍这个兄弟拥兵自重,倘若朝廷兴兵,韶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二者必有一战。
幽州监军使阮自明决定押宝韶王。毕竟他身在幽州,也没有第二个皇子可选。亲眼见证李元瑛力挽狂澜,击败原节度使刘昆,征服幽州,而万寿公主李宝珠奇迹般死而复生,率领大批骑兵投奔兄长,阮自明不得不相信天命是偏爱这对美人兄妹的。
身为高位监军宦官,阮自明自有一套跟中央宦官系统联络的渠道。加上幽州驻长安的进奏院,如今快马奔波在长安与幽州之间的密使,比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频繁。
立春,北方边境依然寒风刺骨,可按照节气算,新一年的春天已然降临。身为本地最高执政官,韶王带领妹妹和一众官员前往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结束后,李元瑛提及本地一处特殊的名胜,想让宝珠瞧一瞧。
他们乘坐马车,前往北郊。宝珠心中疑惑,兄长遭难后体力不济,除了他必须出席的祭祀活动,从未外出游玩过。况且春寒料峭,草木未萌,能有什么景致可看?
仪仗簇拥着马车,很快抵达目的地。车门打开后,李元瑛怀抱手炉,端坐在车内,看起来并没下车的意思。
宝珠顺着他的目光,向马车外望去。大约百步开外,矗立着一处庙宇,规模虽然不大,但往来信众络绎不绝,看起来香火不错。
她定睛细看,那庙宇上的金字牌匾上写着:二圣祠。
“这祠堂祭祀的是谁?”宝珠问。
“你猜。”
“人间称圣之人,除了天子,那就是先圣孔子,亚圣孟子。是祭祀孔孟的庙宇?”
李元瑛摇了摇头。
“难道是诗圣杜子美,书圣王羲之?”
李元瑛又摇了摇头。
“那总不能是画圣、医圣……哎,你快告诉我吧,我心里乱得很,没心思观光游览,也不想玩猜谜游戏。”宝珠仍未从悲伤中走出来,语气带着几分烦躁。
李元瑛缓声道:“那是祭祀安禄山与史思明的祠堂。”
“什……什么?!”
天宝之乱,安史二将叛唐,这场席卷全国的浩劫,导致盛唐从此由盛转衰。幽州正是他们起家之地,叛军便是从这里挥师南下。
宝珠勃然变色,怒容满面,“竟有人为这两个杀千刀的逆胡建祠,还胆敢公然祭祀?这些香客都是反贼不成?!”
“只是附近的普通村民,还有祈愿平安的士卒而已。”李元瑛道。
宝珠沉思片刻,道:“我明白了,是跟祭祀五瘟鬼一样的民间淫祀。立刻派人拆了,移风易俗,以儆效尤。”
李元瑛干脆地说:“我已经拆过一次了,这是他们集资重建的。再砸,怕是要激起民怨兵变。”
宝珠大惑不解,愤懑难平:“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大唐的国运就是被这两个祸国殃民的逆贼生生打散了!”
“因为他们在此地执政时劝课农桑,又凭借强盛的军力打得周边异族服服帖帖,不敢来犯。对中原来说,安史之乱致使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但叛军劫掠的财物都由兵卒运回幽州大本营。两代人过去了,后人仍然忘不掉那段美好富足的日子,由衷地怀念那两个胡人,为他们立祠,尊为二圣。
百年前,狄仁杰曾在魏州执政,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为他立了生祠。后来他儿子狄景晖也来魏州任职,为人贪婪残忍,横征暴敛,于是百姓又去把他爹的祠给砸了。百姓是很实际的,根本不在乎皇位上坐着的人姓什么,是汉人还是胡人,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手有余粮,就是圣人。”
听着兄长慢声细语讲解,宝珠望着那座香火不绝的祠堂,想起了倒塌的四侠庙,心中翻江倒海,沸腾不已。
天道公平吗?正义又该如何评判?
百姓的信仰真心实意,又极端功利。侠肝义胆的四侠被人遗忘,祸乱天下的逆胡享受香火。河朔藩镇与中原矛盾重重,中原又靠抽取南方粮税维系统治,各个地区都有利益冲突。民心向背,唯结果论。
李元瑛道:“虽然有阮自明和进奏院把控情报,但我取刘昆而代之,和你尚在人世的消息,迟早会传入长安。如今你我的处境,刚好跟安、史二人相似。同样的大本营,人马兵力相去不远。如若在此地起兵,连攻入关中的路线都如出一辙。问题是,我们真的要重走一遍撕裂国家的路线,让百姓再次蒙受战乱之苦吗?”
“不!”宝珠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青史留名,不想当这种遗臭万年的‘圣人’。”
李元瑛颔首:“到底是血脉相连,所见略同。若想将伤亡减至最小,唯有另一条更危险的路可走——遵循祖宗旧例,玄武门决胜负。”
宝珠哀叹一声,抱怨道:“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幽州投奔你,还没待多久,竟又要原路返回长安。万里迢迢折腾这一趟,我这是图什么呢?”
李元瑛郑重其事地道:“你曾指天发誓,无论什么游戏,都会倾尽全力帮我。这世上,没什么比政变谋反更需要助力的游戏了。”
宝珠回忆过往,对此全无印象,满脸疑惑地问:“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
“你五岁那一年,九月十三,我背着你回蓬莱殿,你亲口许诺把全天下的誓言都给我。”李元瑛不假思索,将当时所有细节一一道出。
宝珠清楚兄长有过耳不忘的本事,可拿她儿时戏言作证,未免欺人太甚,不由得气结语塞。
“五岁说的话也作数?你讲理吗?!”
“我不管,誓言就是誓言,你要践诺守约,不许自食其言。”
李元瑛口吻严厉地道:“为母亲复仇,为那困在宫中徘徊不去的鬼魂申冤,我们必须回去。宝珠,我的身体已经垮了,没有你襄助,难成大事。”
宝珠心里清楚,杀母之仇刻骨铭心,她永生永世不可能放下。无论前路如何凶险,他们兄妹必须回去了结这场孽债。
她心意已定,不苟言笑地认真谈判:“亲兄妹明算账。这是搏命的功业,你许给我什么报偿?我将来出家,没有驸马。若想女冠男戴,把我的功劳计给哪个守门的小子,那休想我出手。”
“外人总是外人。安排他们是想让你分分心,免得整日哭丧着脸。生育的风险难以预料,就算出家,你也一定要留意避孕。”
李元瑛从怀中掏出一枚质地温润的玉梳,递给宝珠,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你与我,共天下。此‘二圣’绝非民间淫祀,是朝堂并肩,宗庙祭祀,永载史册。”
宝珠接了过来,那是她当作帅印、刻有万寿字样的玉梳,如今摔坏的缺角用黄金补上了。
明知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可她还是忍不住嗔怪:“阿兄,你还好意思跟我数落七郎好赌。无论兵变政变,输了毒酒白绫,身首异处;赢了背负逼宫罪过,日日天不亮起床上朝。赌命、赌国运、赌天下,你才是世上最疯狂的赌徒。”
李元瑛闻言微微一怔,片刻后展颜一笑,顷刻间春日雪融,艳光浮动,夺人心魄。
“的确,我赌得比她凶得多。”
长安天子坐拥十五万神策军,那是拱卫京畿的中央禁军。被他流放至边境的儿子韶王李元瑛拥兵十万,再加上公主带来的一万玉梳军,二者已经具备战场正面对决的实力。
当然,中间还有一些难以逾越的礼教障碍:孝道乃是立国之本,是通行四海的礼义廉耻之纲。儿子公然与父亲兵戎相见,属于大逆不道,即便儿子侥幸得胜,天下没有哪个要脸的臣民会支持逆子。
另一种可能是,皇帝年事已高,无力处置这个远在边疆的儿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无论皇位日后由谁继承,都绝不会容忍这个兄弟拥兵自重,倘若朝廷兴兵,韶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二者必有一战。
幽州监军使阮自明决定押宝韶王。毕竟他身在幽州,也没有第二个皇子可选。亲眼见证李元瑛力挽狂澜,击败原节度使刘昆,征服幽州,而万寿公主李宝珠奇迹般死而复生,率领大批骑兵投奔兄长,阮自明不得不相信天命是偏爱这对美人兄妹的。
身为高位监军宦官,阮自明自有一套跟中央宦官系统联络的渠道。加上幽州驻长安的进奏院,如今快马奔波在长安与幽州之间的密使,比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频繁。
立春,北方边境依然寒风刺骨,可按照节气算,新一年的春天已然降临。身为本地最高执政官,韶王带领妹妹和一众官员前往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结束后,李元瑛提及本地一处特殊的名胜,想让宝珠瞧一瞧。
他们乘坐马车,前往北郊。宝珠心中疑惑,兄长遭难后体力不济,除了他必须出席的祭祀活动,从未外出游玩过。况且春寒料峭,草木未萌,能有什么景致可看?
仪仗簇拥着马车,很快抵达目的地。车门打开后,李元瑛怀抱手炉,端坐在车内,看起来并没下车的意思。
宝珠顺着他的目光,向马车外望去。大约百步开外,矗立着一处庙宇,规模虽然不大,但往来信众络绎不绝,看起来香火不错。
她定睛细看,那庙宇上的金字牌匾上写着:二圣祠。
“这祠堂祭祀的是谁?”宝珠问。
“你猜。”
“人间称圣之人,除了天子,那就是先圣孔子,亚圣孟子。是祭祀孔孟的庙宇?”
李元瑛摇了摇头。
“难道是诗圣杜子美,书圣王羲之?”
李元瑛又摇了摇头。
“那总不能是画圣、医圣……哎,你快告诉我吧,我心里乱得很,没心思观光游览,也不想玩猜谜游戏。”宝珠仍未从悲伤中走出来,语气带着几分烦躁。
李元瑛缓声道:“那是祭祀安禄山与史思明的祠堂。”
“什……什么?!”
天宝之乱,安史二将叛唐,这场席卷全国的浩劫,导致盛唐从此由盛转衰。幽州正是他们起家之地,叛军便是从这里挥师南下。
宝珠勃然变色,怒容满面,“竟有人为这两个杀千刀的逆胡建祠,还胆敢公然祭祀?这些香客都是反贼不成?!”
“只是附近的普通村民,还有祈愿平安的士卒而已。”李元瑛道。
宝珠沉思片刻,道:“我明白了,是跟祭祀五瘟鬼一样的民间淫祀。立刻派人拆了,移风易俗,以儆效尤。”
李元瑛干脆地说:“我已经拆过一次了,这是他们集资重建的。再砸,怕是要激起民怨兵变。”
宝珠大惑不解,愤懑难平:“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大唐的国运就是被这两个祸国殃民的逆贼生生打散了!”
“因为他们在此地执政时劝课农桑,又凭借强盛的军力打得周边异族服服帖帖,不敢来犯。对中原来说,安史之乱致使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但叛军劫掠的财物都由兵卒运回幽州大本营。两代人过去了,后人仍然忘不掉那段美好富足的日子,由衷地怀念那两个胡人,为他们立祠,尊为二圣。
百年前,狄仁杰曾在魏州执政,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为他立了生祠。后来他儿子狄景晖也来魏州任职,为人贪婪残忍,横征暴敛,于是百姓又去把他爹的祠给砸了。百姓是很实际的,根本不在乎皇位上坐着的人姓什么,是汉人还是胡人,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手有余粮,就是圣人。”
听着兄长慢声细语讲解,宝珠望着那座香火不绝的祠堂,想起了倒塌的四侠庙,心中翻江倒海,沸腾不已。
天道公平吗?正义又该如何评判?
百姓的信仰真心实意,又极端功利。侠肝义胆的四侠被人遗忘,祸乱天下的逆胡享受香火。河朔藩镇与中原矛盾重重,中原又靠抽取南方粮税维系统治,各个地区都有利益冲突。民心向背,唯结果论。
李元瑛道:“虽然有阮自明和进奏院把控情报,但我取刘昆而代之,和你尚在人世的消息,迟早会传入长安。如今你我的处境,刚好跟安、史二人相似。同样的大本营,人马兵力相去不远。如若在此地起兵,连攻入关中的路线都如出一辙。问题是,我们真的要重走一遍撕裂国家的路线,让百姓再次蒙受战乱之苦吗?”
“不!”宝珠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青史留名,不想当这种遗臭万年的‘圣人’。”
李元瑛颔首:“到底是血脉相连,所见略同。若想将伤亡减至最小,唯有另一条更危险的路可走——遵循祖宗旧例,玄武门决胜负。”
宝珠哀叹一声,抱怨道:“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幽州投奔你,还没待多久,竟又要原路返回长安。万里迢迢折腾这一趟,我这是图什么呢?”
李元瑛郑重其事地道:“你曾指天发誓,无论什么游戏,都会倾尽全力帮我。这世上,没什么比政变谋反更需要助力的游戏了。”
宝珠回忆过往,对此全无印象,满脸疑惑地问:“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
“你五岁那一年,九月十三,我背着你回蓬莱殿,你亲口许诺把全天下的誓言都给我。”李元瑛不假思索,将当时所有细节一一道出。
宝珠清楚兄长有过耳不忘的本事,可拿她儿时戏言作证,未免欺人太甚,不由得气结语塞。
“五岁说的话也作数?你讲理吗?!”
“我不管,誓言就是誓言,你要践诺守约,不许自食其言。”
李元瑛口吻严厉地道:“为母亲复仇,为那困在宫中徘徊不去的鬼魂申冤,我们必须回去。宝珠,我的身体已经垮了,没有你襄助,难成大事。”
宝珠心里清楚,杀母之仇刻骨铭心,她永生永世不可能放下。无论前路如何凶险,他们兄妹必须回去了结这场孽债。
她心意已定,不苟言笑地认真谈判:“亲兄妹明算账。这是搏命的功业,你许给我什么报偿?我将来出家,没有驸马。若想女冠男戴,把我的功劳计给哪个守门的小子,那休想我出手。”
“外人总是外人。安排他们是想让你分分心,免得整日哭丧着脸。生育的风险难以预料,就算出家,你也一定要留意避孕。”
李元瑛从怀中掏出一枚质地温润的玉梳,递给宝珠,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你与我,共天下。此‘二圣’绝非民间淫祀,是朝堂并肩,宗庙祭祀,永载史册。”
宝珠接了过来,那是她当作帅印、刻有万寿字样的玉梳,如今摔坏的缺角用黄金补上了。
明知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可她还是忍不住嗔怪:“阿兄,你还好意思跟我数落七郎好赌。无论兵变政变,输了毒酒白绫,身首异处;赢了背负逼宫罪过,日日天不亮起床上朝。赌命、赌国运、赌天下,你才是世上最疯狂的赌徒。”
李元瑛闻言微微一怔,片刻后展颜一笑,顷刻间春日雪融,艳光浮动,夺人心魄。
“的确,我赌得比她凶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