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宗道从西宫出来后,没有回驿馆,虽然南京这边已经没有他的事了,一切都交接完成了,但他还是朝武英殿左偏殿而来,这里是南京内阁的办公地点。

  本来一直很闲,就算抗疫期间也不例外的右偏殿,最近也开始人来人往,直比柔仪殿左偏殿那个名叫督政院,实际为皇家资本大本营的地方,这里是皇勋资本的大本营。

  来阁老出来的时候,就遇到一个胖子从右偏殿匆匆而出,见到来宗道,躬身行了个礼,就急急出宫而去。

  来宗道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紧皱,如果他没有记错,这家伙是溧阳的副县令吧,不去溧阳坐班,天天往武英殿跑。

  唉,五军都督府也变质了,集体掉钱眼里了。虽然名义上五军都督府已经没卵用了,但你们这样搞得比内阁还忙,这样真的好吗?

  来宗道鼻孔中喷出一道重重的浊气,摇晃着脑袋,进了划给内阁的左偏殿。

  “子由兄,陛见完了?”

  徐光启看到来宗道进来,没话找话的打了声招呼。

  来宗道摘下梁冠,放在还没有撤去的书案上,书案上的文书都已经清空,他有些失神的坐回椅子上,鼻子中哼哼了下,也不知道是回答还是没有回答徐光启。

  刘一燝也出来了,随手将手中文书递给陈士奇。

  “子由明日远行,你可以早点回去休息的,这里其实没事的。苏州禁举这事,陛下怎么说?”

  不提还罢,一提来宗道就一肚子火气向着刘一燝。

  “听说平时是你在教陛下,你教得好啊。”

  刘一燝侧着身体,没注意来宗道表情,略显得意。

  “偶尔教教吧,老夫太忙。陛下也说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咱们陛下已经开窍了的,你放心,你回京后我会督促陛下学业的。”

  刘一燝误会本意,没有对抗,来宗道的火气反倒消了。

  “苏州禁举这事,陛下的意思是难办就不办,每年夏秋两税前都拿出来讨论推进下。这是你教的?”

  刘一燝和徐光启都停下了手中的事,目光一起看着来宗道。

  刘一燝本来想着把这事无限拖下去,说不定小皇帝哪天就忘了。他的想法倒和朱慈炅有些不谋而合,但打死刘一燝也没有想过用此事来要挟苏州啊。

  刘一燝口中苦涩,抿了抿嘴唇,斩钉截铁。

  “这是黄立极的想法,跟老夫无关。”

  刘一燝这话一出,来宗道和徐光启反而愣了一下。

  对哦,这事必须内阁背锅,刘一燝不背,他俩都有背的危险,还是黄首辅身体好,比较耐I操,这个锅的确无比适合他。

  “黄中五不当人子!”

  “首辅有些过份了。”

  三个老狐狸瞬间达成共识,也不纠结这事什么时候该怎么讨论推进了。

  来宗道稍缓之后,又叹息了一声。

  “这南京紫禁城太逼仄了,对面和柔仪殿那边都成菜市场了,也不知道你俩怎么看得下去的?”

  刘一燝拉了把椅子坐下。

  “别管他们了,有事做就好,有事忙总比闲下来胡思乱想好。老夫前日已经和魏国公徐弘基谈好了,重修文渊阁,十万两,便宜不?”

  来宗道和徐光启同时大惊。

  “怎么可能?”

  “他怎么赚钱?不会偷工减料吧?”

  刘一燝摇摇头。

  “石筑,防火。他们刚刚把城外两座大石场弄下来了,他们人工也便宜,而且很快,估计比乾清宫还要快完成。

  子由回京后可要注意下此事,黄立极抄了那么多银子,不会卡南京脖子吧?陛下的旨意,银子只有流动起来才是钱,放在库房里只是石头。”

  来宗道还是不信。

  “银子应该没有问题,但质量你俩可得把好关。老夫可不想有一天听到文渊阁垮了,砸死大明两阁老的笑话。”

  徐光启笑了。

  “那肯定的啊。不过,季晦兄,我不建议一次性把银子全给他们。我们也要学陛下,分期付款。开工先给四万两,主体完成给三万,最后验收合格再给三万。”

  刘一燝抚掌而笑。

  “子先这主意不错,明日老夫再与魏国公谈谈。”

  来宗道摇摇头,感觉南京内阁这两人的价值观也扭曲了。

  “那倒不至于,人家堂堂国公,还差你们这点,显得小家子气了,有损内阁风度。

  任太后小门小户出身,教得陛下也锱铢必较,太有损大明形象了。

  琉球进贡了整整三船硫磺,陛下回礼就三百枚太祖纪念银币,按照皇家银行那边的说法也就才三百两,你们也不劝劝,怎么拿得出手的?”

  刘一燝和徐光启都有点挂不住脸,小皇帝的确不地道,煌煌大明怎么能占藩属便宜呢。

  但刘一燝还是要狡辩一下的。

  “太祖纪念币非常漂亮,也非常稀少,就宗亲那里有,市面上一两可换不到的。

  再说,陛下不是还正式下旨册封了吗?也允许琉球随时过来交易,加强联系的。对了,陛下还要派八百昭武卫常驻琉球首里城保护尚丰王,这个事大明也要花钱的。”

  徐光启反而摇头了。

  “其他都好说,这八百昭武卫,我感觉有些不妥,恐怕需要担心倭国借机生事。”

  来宗道此时眸光闪动,清瘦的脸上颧骨如铁。

  “不怕,要战便战。天下流民太多了,老夫的意见是送他们到战场上去,大明养不活这么人。这个方略,老夫已经跟陛下谈过了。”

  刘一燝和徐光启齐齐侧目,徐光启突然感觉来宗道被孙承宗上身了。刘一燝盯着来宗道,沉默不语,有些事,该抗还得抗啊。

  此时,天工院中书翁鸿业抱着三本书来到武英殿的内阁临时办公地,看到来宗道在,微愣了下,便给三位阁老躬身行礼。

  “见过三位阁老。《朕问》今日正式发布,我刚好有事要过来,本来是给两位阁老和陈弓甫带过来的,没想到来阁老也在。发往北京的已经装船,不过来阁老可以先鉴赏一下。”

  说完,翁鸿业就把三本书分给了三位阁老,完全不理会陈士奇脸上的问号。

  刘一燝笑吟吟的接过书册,低头打量。

  “这书印得漂亮,半月刊是什么意思?”

  翁鸿业脸色轻松。

  “当然漂亮了,不然陛下怎么好意思向百官收钱。半月刊的意思就是以后每半月出一本。”

  三位阁老齐齐望向翁鸿业。

  “收钱?”

  翁鸿业一脸无辜。

  “对,以后大明所有衙门都要求强制订阅此书,一本五百文,一年六两银子。不过,刘阁老例外,因为第一期就有刘阁老的文章,到明年十月的《朕问》都会免费送给刘阁老。”

  三个老头有些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所有衙门,强制订阅,还要收钱?

  小皇帝你穷疯了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