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宗道放下手中茶碗,开口解释。
“不算,陈集生在翰林院时,老臣的确带过他一段时间,这是翰林院传统,倒不是什么师生关系。听说陛下起复他替代倪元璐?陈集生文章倒是不错,人年轻了点。”
朱慈炅有些意外,从语气来看来宗道似乎并不看好陈子壮啊。
“他已经在家呆了快三年,来先生就没有想过推荐他吗?”
来宗道见朱慈炅似乎隐约有些责备语气,这个陈子壮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才吗?
“其伯、父皆是朝廷官员,哪里轮得到老臣推荐。不过,陛下似乎总喜欢超拔要员。袁继咸是陛下潜邸成员,提升两三级没有问题。陛下把他放在操江,这升迁速度,朝中不是没有意见的。”
朱慈炅一下噎住,有些悻悻。袁继咸之事,他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当时单想着用自己人控制长江水道了,没想过袁继咸当官才三年,在朱慈炅的詹事府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这品级一下到顶了,黄立极虽然补了手续,但来信告诉过朱慈炅这里面的危害,建议把袁继咸压死在这个位置二十年。否则,大明要出一个三十多岁尚书,怎么弄?
这件事对袁继咸本人的仕途也极其不利的,不管如何,他已经打上了幸臣的标签,成了大明官场公敌。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无限放大,弹章等身,连信王都越过瑞王专门来信质疑了。
在信王看来,一个所有人都怀疑的人,这个人没问题就怪了,就算没问题也绝对不能用。
朱慈炅知道这是他自己的锅,本着天启爸爸教导,皇帝绝对不能认错的原则,连袁继咸自己要求辞职都不准,他连忙转移话题。
“没想到陈子壮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啊,朝中就没有寒门进士了吗?”
来宗道顿了下。
“当然不是,多得很。前辽东总督袁崇焕,黄阁老的随侍中书孙之獬,都出身寒门。”
朱慈炅明亮的大眼睛眨巴眨巴,这两个人——心中膈应,一言难尽。
朱慈炅用人的感觉一直是,寒门出头更困难,也更有能力,但他准备提拔重用的陈子壮竟然是官宦世家。来宗道这两个例子再一举,让朱慈炅的思维习惯都晃了晃。
标签害人啊!
朱慈炅不死心,又有些期待的看着来宗道。
“来先生夹袋里有没有寒门进士?”
来宗道一脸正色。
“老臣没有夹袋。
陛下如果问新科进士,老臣可以推荐两人,冒起宗,史可法。这二人文采都不错,绝对胜过给陛下起草祭文的那个不知所谓的人。
陛下如果问寒门进士,老臣也可以推荐两人,路振飞,孙三杰。路振飞有军略,孙三杰通吏制。
这四个人都是有能力进入陛下的天工院,辅助陛下处理政务的,绝对胜过陛下仅以探花之名而取的陈集生。”
朱慈炅无语的看着来宗道,胖脸上的嘴唇翘起,稍显委屈。
什么没有夹袋,别以为朕不知道王铎就是你老人家安插的。
朕就提拔一个人,你直接塞四个来,这合适吗,其他阁老怎么看?
唉,来先生是天启爸爸留下的托孤重臣,忠诚没有问题,智商也没有问题,但就是吧,这老头脾气也挺犟的,和朱慈炅的思维很不对盘,朱慈炅也不知道他对还是自己对。
不过,兼听则明,朱慈炅一直都很尊重来宗道的意见的,就是这老头对自己该不客气也是毫不客气,朱慈炅虽然知道他真心为自己好,但也有时也总觉得自己被他欺负了。
罢了,不跟这老头聊用人了,朕就算有问题,也打死不承认的。
君臣两人又聊辽会闲事,朱慈炅亲自将来宗道送出西宫。本来他想送出紫禁城的,来宗道不让,从当初硬刚孙承宗后来宗道还能留在内阁就已经证明了他这个阁老的份量,不需要朱慈炅的特意加持了。
嘴上不说,朱慈炅回到书房后,还是开始了沉默反思。
有些事,他的确有些急切了,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对于天工院,朱慈炅自己也意识到这个东西有问题了,所以他这段时间都不和他们一块办公了。
他想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操切的想掌控一切,因为朝臣纷纷意识到天工院就是朱慈炅操控朝政的工具,几乎所有大事都出自天工院。
天工院严格意义上没品没级,更是不在朝廷机构行列里,这不像鞑清的军机处,反而更像汉朝的侍中,绝对不是瑞王他们在北京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侍中司。
朝堂上对瑞王他们那个机构已经免疫了,所以督政院提出时,群臣并没有朱慈炅想象中的反对,反而不少人认为是好主意,一举解决了大明的宗藩问题,不过是都察院换了个名字。
但天工院完全不同,来南京后他们已经完全表现出了侍中的权力,名字不同,但本质和侍中基本没有区别。
想想历史上最著名的侍中是谁,就知道这个天工院的份量。那个人可是叫霍光啊,阉割版的大明群相内阁搞得定霍光不?
刘一燝和天工院的切割,未尝不是发现天工院性质的转变,他的政治智慧绝对不会站到那个敏感的位置。
不过朝中大臣们对天工院也是又爱又恨,有人警惕,有人拼命想加入。
朱慈炅召开内阁会议,内阁对天工院的加入毫不意外,也没有明显排斥。他们还发现,天工院除了侍中性质,也有储相性质,皇帝依然依靠内阁,天工院是一个进阶版的翰林院。
朱慈炅对天工院的警惕起始于一件小事,他无意中遇到南工部尚书张凤翔到访柔仪殿。朱慈炅虽然感觉张凤翔能力不太行,但人家怎么也是堂堂尚书,居然在倪元璐面前有些伏低做小。
更让朱慈炅生气的是,关于新城建设,天工院是张国维主持的工作,为啥张凤翔会跟倪元璐汇报。
当时朱慈炅视而不见,转头就找刘应坤出动内厂调查,然后才发现,这个倪元璐很有问题。
是的,朱慈炅的大内布局也变了,刘应坤又活了。他身上除了现在已经属于无关紧要名不符实的南京留守,他还掌握了一个重要的特务部门——内厂。
“不算,陈集生在翰林院时,老臣的确带过他一段时间,这是翰林院传统,倒不是什么师生关系。听说陛下起复他替代倪元璐?陈集生文章倒是不错,人年轻了点。”
朱慈炅有些意外,从语气来看来宗道似乎并不看好陈子壮啊。
“他已经在家呆了快三年,来先生就没有想过推荐他吗?”
来宗道见朱慈炅似乎隐约有些责备语气,这个陈子壮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才吗?
“其伯、父皆是朝廷官员,哪里轮得到老臣推荐。不过,陛下似乎总喜欢超拔要员。袁继咸是陛下潜邸成员,提升两三级没有问题。陛下把他放在操江,这升迁速度,朝中不是没有意见的。”
朱慈炅一下噎住,有些悻悻。袁继咸之事,他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当时单想着用自己人控制长江水道了,没想过袁继咸当官才三年,在朱慈炅的詹事府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这品级一下到顶了,黄立极虽然补了手续,但来信告诉过朱慈炅这里面的危害,建议把袁继咸压死在这个位置二十年。否则,大明要出一个三十多岁尚书,怎么弄?
这件事对袁继咸本人的仕途也极其不利的,不管如何,他已经打上了幸臣的标签,成了大明官场公敌。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无限放大,弹章等身,连信王都越过瑞王专门来信质疑了。
在信王看来,一个所有人都怀疑的人,这个人没问题就怪了,就算没问题也绝对不能用。
朱慈炅知道这是他自己的锅,本着天启爸爸教导,皇帝绝对不能认错的原则,连袁继咸自己要求辞职都不准,他连忙转移话题。
“没想到陈子壮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啊,朝中就没有寒门进士了吗?”
来宗道顿了下。
“当然不是,多得很。前辽东总督袁崇焕,黄阁老的随侍中书孙之獬,都出身寒门。”
朱慈炅明亮的大眼睛眨巴眨巴,这两个人——心中膈应,一言难尽。
朱慈炅用人的感觉一直是,寒门出头更困难,也更有能力,但他准备提拔重用的陈子壮竟然是官宦世家。来宗道这两个例子再一举,让朱慈炅的思维习惯都晃了晃。
标签害人啊!
朱慈炅不死心,又有些期待的看着来宗道。
“来先生夹袋里有没有寒门进士?”
来宗道一脸正色。
“老臣没有夹袋。
陛下如果问新科进士,老臣可以推荐两人,冒起宗,史可法。这二人文采都不错,绝对胜过给陛下起草祭文的那个不知所谓的人。
陛下如果问寒门进士,老臣也可以推荐两人,路振飞,孙三杰。路振飞有军略,孙三杰通吏制。
这四个人都是有能力进入陛下的天工院,辅助陛下处理政务的,绝对胜过陛下仅以探花之名而取的陈集生。”
朱慈炅无语的看着来宗道,胖脸上的嘴唇翘起,稍显委屈。
什么没有夹袋,别以为朕不知道王铎就是你老人家安插的。
朕就提拔一个人,你直接塞四个来,这合适吗,其他阁老怎么看?
唉,来先生是天启爸爸留下的托孤重臣,忠诚没有问题,智商也没有问题,但就是吧,这老头脾气也挺犟的,和朱慈炅的思维很不对盘,朱慈炅也不知道他对还是自己对。
不过,兼听则明,朱慈炅一直都很尊重来宗道的意见的,就是这老头对自己该不客气也是毫不客气,朱慈炅虽然知道他真心为自己好,但也有时也总觉得自己被他欺负了。
罢了,不跟这老头聊用人了,朕就算有问题,也打死不承认的。
君臣两人又聊辽会闲事,朱慈炅亲自将来宗道送出西宫。本来他想送出紫禁城的,来宗道不让,从当初硬刚孙承宗后来宗道还能留在内阁就已经证明了他这个阁老的份量,不需要朱慈炅的特意加持了。
嘴上不说,朱慈炅回到书房后,还是开始了沉默反思。
有些事,他的确有些急切了,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对于天工院,朱慈炅自己也意识到这个东西有问题了,所以他这段时间都不和他们一块办公了。
他想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操切的想掌控一切,因为朝臣纷纷意识到天工院就是朱慈炅操控朝政的工具,几乎所有大事都出自天工院。
天工院严格意义上没品没级,更是不在朝廷机构行列里,这不像鞑清的军机处,反而更像汉朝的侍中,绝对不是瑞王他们在北京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侍中司。
朝堂上对瑞王他们那个机构已经免疫了,所以督政院提出时,群臣并没有朱慈炅想象中的反对,反而不少人认为是好主意,一举解决了大明的宗藩问题,不过是都察院换了个名字。
但天工院完全不同,来南京后他们已经完全表现出了侍中的权力,名字不同,但本质和侍中基本没有区别。
想想历史上最著名的侍中是谁,就知道这个天工院的份量。那个人可是叫霍光啊,阉割版的大明群相内阁搞得定霍光不?
刘一燝和天工院的切割,未尝不是发现天工院性质的转变,他的政治智慧绝对不会站到那个敏感的位置。
不过朝中大臣们对天工院也是又爱又恨,有人警惕,有人拼命想加入。
朱慈炅召开内阁会议,内阁对天工院的加入毫不意外,也没有明显排斥。他们还发现,天工院除了侍中性质,也有储相性质,皇帝依然依靠内阁,天工院是一个进阶版的翰林院。
朱慈炅对天工院的警惕起始于一件小事,他无意中遇到南工部尚书张凤翔到访柔仪殿。朱慈炅虽然感觉张凤翔能力不太行,但人家怎么也是堂堂尚书,居然在倪元璐面前有些伏低做小。
更让朱慈炅生气的是,关于新城建设,天工院是张国维主持的工作,为啥张凤翔会跟倪元璐汇报。
当时朱慈炅视而不见,转头就找刘应坤出动内厂调查,然后才发现,这个倪元璐很有问题。
是的,朱慈炅的大内布局也变了,刘应坤又活了。他身上除了现在已经属于无关紧要名不符实的南京留守,他还掌握了一个重要的特务部门——内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