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宗道人不在南京,却把南京的人酸到了。朱慈炅自己觉得酸酸甜甜的挺好吃,但有不少人受不了酸,因为是皇帝赐的,又不能吐,脸上的肉都在抖。

  不过,御书房内的气氛的确缓解了许多,不招惹小皇帝,小皇帝还是蛮可爱的。

  内阁大佬们早就学会顺毛捋了,便是刘一燝,没有原则问题,也不会强烈反对小皇帝的意见,因为他可以轻易就让小皇帝的旨意变形。

  王坤非常贴心的端了盘子将诸位大臣吐出的杨梅核收集,唯有到了孙传庭面前让孙传庭有些小尴尬,孙传庭连杨梅核一起吃了。

  朱慈炅也注意到了,淡淡的开口转移注意力。

  “没事,朕第一次吃的时候也差点把核吃了,还挺香的。这东西我们北方就不产,来先生家里却根本吃不完。朕吃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有商人能把这东西运到北方,应该也挺好卖。

  朕记得当初开发九真养生茶时,有太医就提出了一种来自山西的野果,叫沙棘果。此物便是单独食用也对养生十分有效,可惜没有能大规模种植,无法稳定供货而放弃。

  如果有商人愿意收购,北方山民大规模种植,那对北方山民来说,也是一笔可观收入,不无小补。”

  朱由崧终于发现一件自己能接话的事了,鼓着胖脸。

  “皇上,沙棘果臣知道,山西其实不多,陕西比较多。这东西可以酿酒的,曾经有陕西商人送过父王一坛。若此物当真养生,皇家福康安可以开发果酒,为陕西养民,为皇上分忧。”

  听到皇家福康安五个字,朱慈炅的嘴角都抽搐了下,赶紧转移视线,不想理会他由崧叔。一提到商事,这位瞬间来劲。

  朱慈炅想引导讨论的话题是朝廷对商事的重视,沟通南北的重要,这位一开口就想的是赚钱,还美其名曰为朕分忧。朱由崧,你哪根脚指头在动,朕不知道?

  朱由崧这个南监国的位置非常尴尬,他说话如果朱慈炅不理他,基本就不会有人理他。平时也是如此,除了未成年几个弟弟,在诸王宗亲中也没有人理会他,更不会和他亲近。

  朱由崧已经感觉到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就算在南京他能坐在朱慈炅之下第一的位置,仍然屁用没有,他被无形孤立了。这让他相当茫然,信心严重被打击,他越发沉默了。

  朱慈炅自己还是孩子,他可没有心思关心朱由崧的心理健康。这不是什么德不配位的问题,纯粹是权力场的扭曲。

  朱由崧现在是大明法定第二继承人,血缘虽近,却又很远,他又不是皇帝的儿子,连朱由检的位置都非常尴尬,更不用说他。

  随着信王妃的肚子越来越来,更合适的大明继承人马上就要诞生,朱由检和朱由崧的继承位次,通通后移。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跟朱由崧说话,刘一燝就是例外的,朱慈炅不在的时候,他经常把朱由崧弄来作吉祥物,掌印官。

  他最早发现朱由崧的妙处,极好极好的背锅侠,傀儡圣体,比小奶皇好操控一百倍。随着朱由崧自信丧失,越来越好控制了,朱由崧已经患上了刘阁老初级依赖症。

  “这事监国可以自行尝试,今日廷议的主题还是官制。陛下,要不让南吏部继续?”

  刘一燝口中的监国可以不分南北,吏部随时将南字重音。

  朱慈炅把玩着手中炭笔。

  “朕没来之前,你们没有讨论过吗?”

  所有人目光集中在刘廷元身上,吓得刘廷元缩了下脑袋。怎么,摸鱼一个多时辰,你们不感激我,怎么还有点怪罪我的意思?

  朱慈炅也注意到了刘廷元,武英殿朝会的时候,朱慈炅见过他。完全没有啥特别的印象,只知道他是黄首辅的人,身上也有阉党标签的。

  不过这个人似乎不怎么求上进,既然是阉党,怎么来南京这么久了不来单独觐见党魁朱慈炅的。

  朱慈炅隐约感觉没有讨论过大约是这个刘廷元干了什么事,不过他也不会追究这些小事。

  他低头在钱士升的奏章上直接修改,陈子壮一晚上的努力成果被他直接扔到一边了,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这个毫不经意的动作才是对陈子壮的暴击。坐在右首的他,仿佛看到了世界的冰凉,听到老蒙师复活拿着鞭子在他耳边嘶吼,你没用!你没用!

  “四柱之说不妥,朕意,大明官制改为两府三院制。两府为五军都督府,行政府,以五都督六尚书为两府首脑,三院,即督政院,佐政院,大理院。

  督政院已经建立完成了,大理寺升格大理院也很顺利,主要是佐政院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朕意,佐政院由内阁,司礼监,侍中司,翰林院,天工院,皇资院,皇家银行等组成。

  其中内阁下辖通政司,联络两府,从两府产生。司礼监管辖内廷皇庄等,由太监管理。侍中司辖六科、宗正,由督政院产生。

  翰林院下辖中书、国子监,由科举产生。天工院为朕辅理军政,从基层官员产生,朕直接任命。皇资院管理皇家公司,皇资公司,皇勋公司及日月商会等,未来从各商业公司管理中产生。皇家银行一般从户部和下属银行产生。”

  朱慈炅话还没完,刘一燝第一个变色,内阁居然被排除出了行政府,归入佐政府。这个佐政府,是个文官、宗室、太监组成的大杂烩,这很可能会降低内阁的影响力啊。

  最关键的是,督政院和大理院都有院首,而这个佐政院,院首是谁?

  钱士升也皱着眉头提笔记录,这个两府三院变动非常之大,即便是他的四柱设想,面对的改革压力也不小。如果要按照皇帝的意思,这官制一改,大明从中枢到地方非得一片混乱不可。

  他提出官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厘清职能,给小皇帝最近的变动打打补丁,不是为了又整个大的。不说行政成本,单单经济成本怕也支持不了小皇帝这几乎颠覆国家权力的野心。

  徐光启低着头,督政院引入亲王后,皇权已经无人能制,开始没有人注意。今天衍圣公案一出,曹思诚无论地位权力完全被压制,仅此一变,就知道监察体系的运作体系完全和都察院不一样了。

  都察院是历来党争和压制皇权的重地,现在督政院的根本性质都变了,这变革不是塞一堆亲王,而是监察系统收归皇家。如果小皇帝一开始的心思就在于此,那新出的佐政院呢?

  曹思诚没有想徐光启那么多,他觉得他在监察系统内失势,完全是因为衍圣公自己作死去惹小皇帝。就那群莫名其妙的亲王,有几个知道监察怎么写的。

  曹思诚对于内阁的“失势”喜闻乐见,不过他很快主意到这个五都督和六尚书体制的危险,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基本摆设,全是勋贵,但变革之后呢?皇帝可一直在收编卫所的。

  这是准备要回归洪武吗?小皇帝口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变化引起了曹思诚的不安,六科归为了侍中司的下属机构。虽然所谓侍中司是由督政院产生,但不独立的六科还能封驳圣旨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