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燝不知道别人听完小皇帝的话作何感受,但他感觉汗毛倒竖。非孔,大礼议,夺情之变,任何一件都必然腥风血雨,而小皇帝居然要搞一键三连的大招。

  更关键的是,小皇帝有《朕问》有《通报》,这简直是两把打神鞭。纯宗严皇帝,一个在位八年的弱鸡皇帝,现在都快成明主,生前屁话不说,死后金句频频。

  刘一燝就很慌,非常非常慌。看似小皇帝啥也没做,但钱龙锡的墓都被人挖出来曝尸荒野了,地方小吏官员全都不想理这事,还要吐上一口唾沫。

  试问这结果,满朝公卿谁不怕?

  韩爌那么刚的人,不吃肉的绝食都搞出来了,为啥最后软了,还不是《通报》传到北京,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身后事了。

  刘一燝将自己的九真茶饮尽,对王坤招招手,小声说了句“新换一泡。”然后才正面小皇帝。

  “陛下此议甚佳。不过,这是一件大工程,《大明礼典》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臣建议由张瑞图专职此事,以示内阁重视。”

  朱慈炅抬头看了刘一燝一眼,你这老狐狸是想拖是吧?也好,有些东西也要潜移默化,缓也有缓的好处。

  朱慈炅不置可否,眼神如刀锋,语气却平缓。

  “朕曾在书上见过一个人,他浓密的胡须像集生,一字如隶书,瘦削黄脸颇似彦演,眼神锐利更有孕一风骨。他说,礼教吃人!

  朕今研习礼制,可以确定,礼教不曾吃人,吃人的是人。

  昔年宋失天下,神州陆沉,在元人四民之分下,我华夏族人连羊马都不如,民族自信心遭遇空前破坏。他能喊出礼教吃人,朕可以理解,因为,礼已曲,法不公。

  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已近三百载,太祖肇基,吾辈至今仍如元时汉人之丧志失气,不敢继往开来么?

  近日,朕收到一册《蒙古秘史》,里面说孔思晦篡改孔氏族谱,其后皆非汉人。朕就很好奇,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蛮夷之辈,焉敢成仁宗之庙。

  刘先生,若此事为真,大明该怎么办?”

  御书房内落针可闻,群臣耳朵都炸了,意识都有一瞬间的空白。

  刘一燝怔怔的看着朱慈炅,王坤刚摆上的茶杯还有点烫,但他感觉不到了。

  衍圣公,大家都知道方懋昌是皇帝爱将,你跟他吵吵也就罢了,为啥你孔胤植要亲自上书给小皇帝,这下把小魔帝惹毛了。

  衍圣公护体,简直可笑,衍圣公有几个总兵?

  刘一燝更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因为当初他教过小皇帝“太祖遗诏”,朱慈炅没有用,这会反手推出个“蒙古秘史”。

  旁边的孙进也若有所悟,昨夜皇帝找他多半也是这件事。

  昨天朱慈炅一切都和平时差不多,写写字,读读书,打打拳,教一下幼儿园小朋友。上午他见了天工院新人,下午见了工部侍郎毕懋康和邱致中,这都属于正常范围。

  只有傍晚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衍圣公的奏章入宫。

  刘一燝半天不语。

  曹思诚已经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了,

  “陛下,此等妖书,焚之即可,不足为议。”

  朱慈炅冷笑一声,看向襄王。

  “这是督政院的意思?还是曹副使的意思?朕听衍圣公府说,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襄王怎么看?”

  襄王被周王压制的火气还没消,又在小皇帝口中听到惊天秘闻,再听到这话哪里还能忍。

  “狂悖之辈!我朱家与天下万姓共天下,凤阳虽小但从未修过降书。

  陛下,孔思晦修孔府族谱获耶律楚才家族资助,本就可疑。再之前,还有孔末乱孔之事说不清楚,曲阜孔怕是早就全身是孔了。

  孔圣血脉不容玷污,此事必须严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臣建议,立即锁拿孔胤植,督政院立案,严查此事。”

  曹思诚脸色大变,他看向刘一燝,刘一燝双目微垂,看向徐光启,徐光启嘴唇紧闭,看向钱士升,钱士升低头翻书。

  御书房内众人,除了他再无一人为衍圣公张目。南京的政治风向和北京严重不同,孔方之争孔胤植要大败亏输。

  曹思诚最后又看了看从北京来的刘廷元,但刘廷元又不傻,皇帝的心意只差明说了,他凭什么和皇帝对着干?

  要怪只能怪孔胤植自己,也不看看当今是什么样的天子,以为可以凭仕林清议就能压制朱慈炅,将方懋昌赶走。来嘛,试试小魔帝的手段。

  曹思诚自己也低头了,他终于明白一点都察院与督政院的不同,他不是监察系统的老大了,监察系统在亲王手中,间接的也被小皇帝掌控。

  牙齿紧咬,胸口有些发凉。说实话,曹思诚看起来地位高,在天启遗诏中与黄立极、张维贤并列,但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在小皇帝这里一直相当低。

  周王突然大声开口,打破宁静。

  “陛下,臣附议!”

  说完毫不客气的狠狠撞了下有些呆滞的朱由崧,朱由崧也迅速反应。

  “臣亦附议。”

  最让人心凉的是钱士升先开口附议,然后内阁阁老、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竟然也开口附议,天工院更是当然的无一人有异议。

  朱慈炅对自己的大臣非常满意,勉为其难的开口。

  “准督政院总召朱翊铭所请。”

  襄王被小皇帝叫官职和名字,还有些莫名的不适应,但很快反应过来,是哦,孤已经是朝堂大臣了。

  刘娥端着一个青花缠枝莲纹盘进入御书房,上面是清洗好的杨梅干。她有些畏惧御书房内这么多朝中大臣,不敢走向御座,悄悄递给了房袖。

  房袖白了刘娥一眼,单手拿盘,直接放在朱慈炅左手边。

  “皇上你刚翻过书,没有洗手,要吃我喂你。”

  朱慈炅愣了一下。

  “好,你喂一个吧。”

  嘴里含着杨梅干,又顺手推给刘一燝。

  “来先生家乡的杨梅干,刘先生尝尝。大家都尝尝,别一个个都板着脸。既然是廷议,那就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